《錢塘湖春行》教案

時間:2024-09-23 11:30:37 錢塘湖春行 我要投稿

《錢塘湖春行》教案合集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錢塘湖春行》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錢塘湖春行》教案合集15篇

《錢塘湖春行》教案1

  [文本解說]

  本詩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作。錢塘湖是西湖的別稱。這首詩處處緊扣環境和季節的特點,把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景象描繪得生機盎然,恰到好處。讀著這首詩,我們仿佛真的看到那含情淺笑的西施美麗的身姿。對于這首寫景詩,學生并不難理解,但要真正把握詩的意境,領悟詩的妙處卻需要老師精心設計,好好引導。

  [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培養學生賞析詩歌的能力。

  設計方案A (賞讀)

  一、創設情境

  由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入題。

  二、朗讀與感悟

  1、聽讀,注意讀音和節奏。

  2、試讀,注意吐字和感情。

  3、指名讀,檢查效果。

  4、讓學生說說初讀的感受。

  三、賞讀與品析

  1、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寫景的詩歌尤其如此。請大家把這首詩還原成畫面吧。那么,請大家就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賞讀,用下列句式說話:

 、佟霸凇形铱吹搅恕

 、凇霸凇形衣牭搅恕

  ③“在……中我感受到……”

  2、學生自由活動,用句式練習說話。

  如:從一二句中,我仿佛看到長衫飄飄的詩人騎馬來到賈公亭旁,他正極目遠眺。只見那西湖波瀾動蕩,與岸平齊。在那水天相接處,水波粼粼,云朵地垂,似乎要親吻湖面了——它也愛早春的西湖。

  我從“幾初早鶯爭暖樹”中,仿佛聽到了黃鶯清脆婉轉的鳴叫聲。

  四、補寫創造。

  1、師述:詩人最喜愛的是湖東的白沙堤。那白沙堤的景色如何呢?明確:除點明是在“綠楊陰里”外,未作任何說明。

  2、師述: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補寫出白沙堤美麗的景色吧。(假如說,我們面前有一張大的'畫布,在畫布上,畫上高大的綠楊,樹下是平坦修長的堤岸。你還會在畫布上添上什么?)

  3、學生自由活動后交流。如:

  有湖水,水中有魚蝦,有嬉戲的鴨子。

  有花草。綠草如茵,像鋪了層綠地毯;花兒閃閃,散在綠草叢中。

  還有花樹。杏花開了,散綴枝頭;桃花也開了,紅艷艷的,燦爛一片。

  還有人。有騎馬的詩人,一邊捋著胡須,一邊吟詩;好朋友也來了,他們席地而坐,飲酒賞景,談詩論文,吟詩作畫……好不快活。

  ……

  五、總結全文。

  設計方案B

  一、解題。

  1、“錢塘湖春行”是什么意思?明確:“行”是游賞、賞玩的意思。文題的意思是,春天,在錢塘湖也就是西湖游賞所見。

  2、讓在西湖游玩過的同學說說當地的風景。然后背頌學過的吟詠西湖的詩文。

  二、朗讀。

  1、自由朗讀,注意讀音和節奏。

  2、指名朗讀,檢查效果。

  3、示范吟讀,讀出感情。

  三、說讀。

  1、在詩中你看到了什么?

  2、在詩中你聽到了什么?

  3、在詩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有人說,這首詩描繪了西湖早春景象。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試作點分析。

  明確:①水面初平云腳低(早春時節,湖水初漲,湖面與岸平齊。天上和湖上連成一片,好一派水波浩淼的氣象。)

 、趲滋幵琥L爭暖樹(因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枝上的歌唱。因為早春,空氣中還透露些寒意呢。)

  ③誰家新燕啄春泥(剛從南方飛來的燕子,正忙著啄泥筑巢,安家落戶!)④淺草才能沒馬蹄(草兒鉆出地面不久,那么嫩,那么綠,剛剛能掩沒馬蹄子。)

  四、背讀

  1、師述:為了更快速地背下來,大家動動腦筋,分析一下該如何背?(旨在讓學生整體上把握這首詩。明確:先交代游歷的路線;再說途中所見的鶯燕和花草;然后說湖東白沙堤的景色。)

  2、學生背誦。

  五、總結。

《錢塘湖春行》教案2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過程與方法: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啟發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引導學生了解自然,熱愛自然,尊重自然。

  【學習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學習難點】

  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學習方法】

  誦讀—自學—討論—探究。

  【學習流程】

  (一)預習檢測

  1、作者(),()代詩人,字(),號()。

  (二)課內探究

  1、讀一讀詩,想一想詩人憑什么說是錢塘湖,而非其他?

  2、詩人說“行”,你能找出依據嗎?

  3、小組自由討論,詩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寫初春的西湖?

  4、古人對語言的錘煉極為講究,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實都是“吟安一個字,撫斷數根須”的結果,白居易、歐陽修、賈島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詩“亂花漸欲迷人眼”中的“亂”不僅寫出了花的品種數量之多,花開之多更顯出了一種勃勃的生機,詩中還有類似的妙筆,你能找出一些嗎?

  5、作者在全詩中流露出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ㄈ┯柧殭z測

  1、詩中點明春臨西湖,交待作者游蹤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寫出詩中的一組對偶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詩中描寫春天草長鶯飛、百花初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詩中表明作者看不足、賞不夠,樂而忘返的留戀之情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詩中描寫初春景象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我國古代詩詞中,描寫春天景象的詩句很多,請寫出連續的兩句,并注明作者和出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錢塘湖春行》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能力目標:用心品味詩歌形象的語言,培養學生賞讀詩歌的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通過精讀、誦讀、美讀,理解體味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難點

  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方法

  誦讀為主,學生為主,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授課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1、 導入新課

  2、作者簡介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詩人。他的歌政治傾向非常鮮明,重視諷喻,崇尚簡單易懂。代表作有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

  二、揭示目標

  1、 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詩歌;

  2、 用心品味詩歌形象的語言;

  3、 準確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三、整體感知

  1、點名朗讀,同學糾正。

  2、聽錄音朗讀,感染學生。(注意聽準字音、劃出節奏、標出韻腳)

  3、學生齊讀詩歌一遍 (注意讀出情感,讀出韻味)。

  (1)、通過詩歌的題目,我們可以發現什么信息?大家猜一下作者是如何游西湖的?

  (2)、作者游西湖的路線是怎樣的呢?

  (3)、此詩寫的是西湖什么時候的景色?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來?

  四、二讀課文,理解內容。

  1、請放聲朗讀詩歌,對照課文下注釋,理解詩句意思。如有疑難,可與同桌討論,也可舉手問老師。

  2、生自學;師巡視;教師抽查學生自學情況。

  3、指名學生譯講詩歌 。

  五、三讀課文,品味探究。

  1、詩中為突出早春的特點,描寫了那些典型的`景色?

  2、“幾處”為什么不是“處處”?“誰家”為什么不是“家家”?

  3、舉例說明本詩中引用了何種修辭手法?

  4、詩中直抒胸臆的詩句是哪句?

  5、師生共同歸納賞析詩歌的方法。

  六、拓展延伸

  猜猜下列詩句描繪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再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進行排列

  1、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3、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七、課堂達標訓練

  1、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中的“漸欲”和“才能”表現了 ( )

  (2)這首詩是寫( )作者的興趣不在于介紹某一處名勝或某一種景物,而是從總體著眼描繪( )

  八、課外作業

  1.背誦、默寫全詩。

  2.根據你對《錢塘湖春行》的理解,把它改寫為一篇小短文,題目自擬。

  九、教師寄語

  最后老師根據這首小詩,送給大家一幅對聯,希望同學們 都能做一個富有詩情、詩心之人:

  鶯歌燕舞,姹紫嫣紅,西湖處處春明媚

  詩情畫意,齊歡同樂,心海時時愛暖盈

  板書設計: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 水漲云舒

  賈公亭 游 春 鶯歌燕舞

  白沙堤 蹤 蹤 花亂草綠

  西 湖 早春圖(最愛)

《錢塘湖春行》教案4

  教學目標:

  1.準確朗讀并默寫。

  2.了解古代詩歌體裁的有關知識和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理解和積累文言詞匯。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教學過程:

  導語設計: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王灣的《次北固山下》和杜甫的《春望》。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剩下兩首。學習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去飽覽西湖早春景色。

  一、指導學習《錢塘湖春行》。

  1.作者情況和寫作背景(多媒體顯示)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長慶集》 。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他在杭州做過幾年地方官,興修水利,鞏固堤壩,官聲極好。他在閑暇時喜歡游山玩水,西湖的“白沙堤”是他最喜歡的地方。這首詩就是他在杭州任上寫的。

  2.誦讀全詩

  (1)聽錄音把握文章重點字詞。同時,注意斷句,七言詩的節拍有“XX/XX/XX/X,XX/XX/X/XX.”。。如: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2)學生集體朗讀

  3.研習文章

  (1)學生快速瀏覽,結合課文注釋疏通文意。

  指導:

  首聯:寫行程。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輪廓!俺跗健,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霸颇_低”,寫白云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

  頷聯:寫景。早鶯、新燕。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筑巢,一片生機勃勃之勢。

  頸聯:寫景。亂花、淺草。寫花草,著重表現詩人的感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

  尾聯:“行不足”,陶醉、流連忘返之情。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行不足”,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

 。2)探究學習

 、僭娭袃陕摳鲗懥四切﹥热荩繌哪男┰~語可以看出是早春的景色?

 、谀男┰娋湔f明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畚闹袨槭裁凑f是“幾處”不是“處處”,“誰家”為什么不是“家家”?

  明確:

  ①早鶯、新燕、亂花、淺草;

  爭暖樹 啄春泥

 、谧類酆䱷|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墼娙藢χ車挛锏倪x擇是典型的。鶯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處處,不是家家。從這鶯和燕的動態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從秋冬沉睡中蘇醒過來的春意生動地描繪出來,使人可以想像出,過不多久,姹紫嫣紅開遍,草長鶯飛的景色就會到來。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景:明媚春光

  行至|遠眺:天容水態

 。^:早,新,爭,啄 鶯燕新來

  ↓亂,淺,漸欲,才能 花草向榮

  白沙堤 行不足———————————情:游興未盡

  案例分析:《錢塘湖春行》長教版-八年級(上)中的一篇詩歌。

  古詩的教學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古詩的能力,使學生終生受益。于是,我嘗試用“自主、質疑”的教學模式,打破傳統的古詩教學模式,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在《錢塘湖春行》這一課的教學當中,我先用古代美女——西施,和宋代大文豪蘇軾的一句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眮磉M行導入,首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指導學生朗讀古詩詞,在朗讀中積累。在講解的過程中,我把解決問題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我在旁邊加以點撥和引導,讓學生積極回答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遇到不懂的問題他們大膽的'提出,然后我再讓同學們幫助解決,這一過程充分體現了課堂的民主氛圍。通過讓學生尋找春天特有的景物,來理解詩的“春意”,通過尋找關鍵詞,來體現詩歌的靈魂。

  一、課前準備體現“自主”學習。課前布置學生查詢古詩作者及寫作背景資料,交給學生學習的任務,讓他們自主學習,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并要求他們利用所收集到的資料在課堂互相交流。在這個教學環節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新大綱十分重視口頭交際能力的培養,指出:“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各種各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彼,不用舊模式老師介紹,而讓學生介紹自己搜集來的資料,效果更好。學生在介紹白居易和寫作背景時,便培養了口頭表達能力及聽說能力,明白了題目的意思,又為理解古詩的內容做好準備。

  二、質疑討論見民主。這個環節中,訓練學生理解古詩的方法,培養合作精神。先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劃出不懂的字詞,提出疑問后,再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多讓學生交流、評議。整首詩重點字詞的理解到整首詩意思的理解,完全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出來的。而我只起到組織、指導、點撥的作用,幫助學生總結出理解重點字詞的幾種方法:聯系詩句、結合生活實際、問別人……看來,人本主義教學觀十分正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感情、有獨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每個學生都蘊藏著獨立學習的巨大潛能!

  三、想象誦讀悟深意。在這個教學環節中,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培養學生的熱大自然的情感。在視聽情景中,讓學生展開想象,各抒己見,體會感情,受到白居易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情感的感染和教育,同時學到了有語氣朗誦古詩的方法,那就是要入情入境、大膽想象當時意境。這個環節還要發展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朗讀和背誦在詩的教學中有特別重要的地位。這首詩節奏鮮明,韻律和諧,情感豐富,語句簡煉,瑯瑯上口。古詩的這些特點都要讓學生欣賞、體會。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彼裕易寣W生反復誦讀、體會、品味。

  四、遷移運用積累詩文。課后作業體現自主性,拓展學生詩文學習的范圍。我設計了這樣的作業:

  1、通過學習這首詩,對詩中描寫的景物都有了了解,那么同學們回去把自己腦海中所想象的美麗的西湖早春圖描畫出來,下節課我們看看那些同學畫得最有創造性。

  2、背誦這首詩。我們都知道:發展教學是一個開放系統,學生參與活動不應只局限于課堂與課本,而應該課內外結合。這個作業就是要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能力及古詩的積累。

《錢塘湖春行》教案5

  教材分析

  《錢塘湖春行》是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三單元第15課內容,所選內容是中國古代詩歌,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兩首詩歌,本首詩歌在古代詩歌教學中占據重要的地位。

  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仍以形象思維為主,基礎較差、文學底子薄,各方面能力相對低下,沒有學習詩歌的意識和方法,因此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在教學中誦讀是重點,要加強誦讀指導,其次注重詩意的體會、再現在詩歌語言的品析上。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 了解詩歌的有關知識

 、 理解詩歌內容,領會其中所抒發的感情

  2、過程與方法

 、 有感情地反復誦讀,體會古詩的意境

  ② 教會學生欣賞詩歌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 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 提高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誦讀、體會意境及品味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意境及品味語言

  教學方法 教法:啟發、引導式。 學法:自主、合作的方式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前幾天我們跟著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欣賞了江南春天的美景,和老舍先生一同感受了濟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今天我們將穿越時空到1180年前的西湖去看看,唐朝詩人白居易一起去領略早春西湖特有的美景。(板書課題)

  二、作家及作品

  白居易,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唐朝杰出的現實主義詩人,以樂府詩見長,其詩歌形象鮮明,語言通俗,每寫好一首詩,都先讓老人先讀,不懂就改詩。

  唐代三大詩人:李白(浪漫主義詩人,稱為“詩仙”)、杜甫(現實主義詩人,稱為“詩圣”)、白居易(現實主義詩人)

  代表作:《長恨歌》《琵琶行》

  三、朗讀

  1、自讀,標出不會讀的字詞(抽一名學生讀)

  2、糾錯,范讀(聽節奏及感情)

  3、指導斷句(意義劃分法)

  4、學生自由讀

  5、指名朗讀

  6、齊讀

  四、解題(引導學生完成)

  地點:錢塘湖 季節:春 事件:行(騎馬游春)

  體裁:七言律詩(教師講解:首聯、頷聯、頸聯、尾聯的認知)

  注:結合時代背景講事件

  五、理解內容

  明確:結合注釋,四人一組合作完成課文理解

  六、賞析(學生合作完成,教師引導)

  1、本文圍繞哪兩個字來寫。

  明確:“春”、“行”

  詩人的“行”蹤(游蹤是如何的?從文中找出詞語)

  孤山寺北--------賈亭西--------湖東--------白沙堤

  (注:抓題眼)

  2、詩人在途中看到了什么,用原文回答。(尋景物)

  孤山寺北--------賈亭西--------------湖東--------------白沙堤

  水 幾 誰 亂 淺 綠

  面 處 家 花 草 楊

  初 早 新 漸 才 陰

  平 鶯 燕 欲 能 里

  云 爭 啄 迷 沒 白

  腳 暖 春 人 馬 沙

  低 樹 泥 眼 蹄 堤

  3、行程找到了,現在我們看看寫了什么“春景”?哪些屬于初春之景?

  明確:春景-------水、云、鳥、樹、泥、花、草

  初春之景(細節描寫)-----水面初平、爭暖樹、啄春泥、 沒馬蹄

  早鶯 新燕 亂花、淺草

  4、詩中哪句詩流露出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悟詩情)

  “最愛湖東行不足”,說明了詩人流連忘返、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體現了作者對“春”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5、賞析:“幾處”為什么不是“處處”、“誰家”為什么不是“家家”?

  因為還是初春季節,故不是處處、不是家家,由春的歌手和春的信使來展現出大自然剛從沉睡中剛蘇醒過來。

  七、小結

  這首詩的題意主要在“行”字詩人寫騎馬游春的樂趣,從孤山寺北寫起至白沙堤止開頭寫“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見之景,中間寫游程中所見,最后用“綠楊陰里”寫白沙堤之景,輕快明麗,令人目迷神馳。

  賞析詩歌的方法:抓題眼、尋景物、悟詩情(重點)

  八、作業布置

  1、賞析頷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

  2、背誦此詩

  板書設計

  所行 孤山寺 賈亭西 湖東 白沙堤

  對春的西湖春景圖 所見 水漲云舒 鶯歌燕舞 花亂草綠 喜愛和

  贊美之情

  所感 最愛 行不足

《錢塘湖春行》教案6

  [教材簡析]

  《錢塘湖春行》選自《白氏長慶集》。是一首寫西湖頗具盛名的七言律詩,也是一首唱給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贊歌。全詩以“行”字為線索,從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終。一路上,詩人在那湖清山綠、水漲云舒的西子湖畔,飽覽了鶯歌燕舞、花繁草嫩,最后,才意猶未盡地沿著楊柳成蔭的白沙堤,一步三回頭,戀戀不舍地離去了。全詩以“春”字為著眼點,寫出了早春美景給詩人帶來的喜悅之情。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全詩。

  2.能借助注釋,結合相關資料,理解古詩大意。

  3.通過感情誦讀、合理想象,感受詩中生機勃勃的初春美景,體會詩人的喜悅之情。

  [教學重難點]

  通過感情誦讀、合理想象,感受詩中生機勃勃的初春美景,體會詩人的喜悅之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一、課前展示,點出春

  課前學生誦讀古詩。課前談話。引導學生背一背關于春天的古詩。

  二、引出新課,發現春

  1.板書課題。

  2.讀了這個題目,你能試著說說它的大意嗎?

  預設:春天行走在錢塘湖。(游玩、漫游等。)

  師:錢塘湖是什么地方?

  三、初讀古詩,讀好春

  1.出示初讀要求

  (1)將古詩多讀幾遍,讀準字音,讀得字正腔圓,并讀出詩歌的節奏;

  (2)借助注釋試著說說詩歌大概的意思。

  2.初讀交流:

  (1)讀:

  ①請兩生讀,正音:“寺、沒、堤”等字。

 、谠囍x出詩歌的節奏、韻律。一生再讀。

 、廴帻R讀。

  (2)說:

  你從哪些詩句中發現詩人寫的是春天?

  預設:相機品讀“水面初平云腳低”。初步體會江南春湖的水態天容。

  (3)填:

  詩人游覽了西湖的哪些地方?

  白居易漫步在西湖畔。他從( )的北面到了( )的西面,繼續行走,最后,漫步在西湖東邊的( )。

  預設:相機品讀“最愛湖東行不足”,感受詩人“行不足”中的不知疲倦、流連忘返。

  四、品讀古詩,感悟春

  1.過渡:為什么詩人會百游不厭、流連忘返呢?一路上他還欣賞到了什么景物?

  預設:早鶯、新燕、亂花、淺草……

  讀: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2.品味詩歌語言。

  師:讀著讀著,哪些字詞引起了你的注意?

  預設一:“爭”。這個“爭”仿佛讓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各抒己見。

  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描繪與“爭”字進行對比,感受詩歌語言的凝練。朗讀。

  預設二:“新”:剛從南方飛回來。“啄”:忙于銜取春泥。

  這真是一群﹍﹍﹍﹍的燕子。朗讀。

  拓展:讀著讀著,還有哪些描寫春天小動物的詩句浮現在你的腦海?

  交流。課件補充。從中感受詩人從動態的角度寫出了鶯歌燕舞的生機勃勃。

  預設三:“亂”。從“亂”字感受春花姿態萬千、顏色不一、種類繁多的'特點。

  預設四:“淺”。選擇恰當的意思:①時間短;②程度深;③矮小、鮮嫩;④跟“深”相對。

  引:盡管是靜態的亂花,卻使人﹍﹍﹍﹍;盡管是靜態的淺草,詩人卻看到它﹍﹍﹍﹍﹍﹍﹍﹍。于這靜處,我們也讀到了春天的﹍﹍﹍﹍。

  小結:“鶯歌燕舞”、“亂花錢草”這些初春的畫面,它們就藏在詩人的詩句中。板書:詩中有畫。讀出這一幅幅畫。

  五、升華情感,吟誦春

  1.引讀最后兩句,感受詩人的流連忘返、意猶未盡。板書:畫中有情。

  2.帶著喜悅、喜愛的感情朗讀全詩。

  3.背誦,積累。

  六、拓展升華

  出示《憶江南》其一、其二,引導學生課后鞏固積累。

  [板書設計]

  早鶯 詩 畫

  錢塘湖春行 新燕 中 中

  亂花 有 有

  淺草 畫 情

  …… , !

《錢塘湖春行》教案7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評委:

  大家好!

  中國古典詩歌是世界藝術園地的一朵奇葩,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長春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一課《格律詩八首》中的《錢塘湖春行》。

  一、說教材

  縱觀長春版的新教材,增大了經典古詩文的閱讀量,詩歌的內容均在每冊教材的第一課就要出現,遵循了循序漸進的規律,由淺入深的提出了新的要求,我認為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強調誦讀、讀出節奏、讀出輕重、讀出韻味。

  2、正確工整默寫詩句,體會詩歌感情。

  3、品味字句,體會詩歌語言精妙。

  4、體會詩的意境、情趣,要有一定的自讀和初步賞析能力《錢塘湖春行》作為中考必考的50篇古詩文之一,說明白居易寫的此詩,有其重要的地位。

  二、說學情

  八年級學生雖然有了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但仍以形象思維為主,文學底子薄,學習古詩還沒有形成良好品讀賞析方法,多數同學還停留在記誦階段,教師在課堂要適時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積極性,逐漸培養學生的古詩欣賞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中閱讀教學要求:“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對文學作品閱讀著重考察學生對形象、情感、語言的領悟程度,讓學生初步形成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币约皩W習古詩應達到記誦、積累的要求,落實“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構建師生互動,開放民主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結合初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背誦默寫古詩,培養學生欣賞古詩能力。

  2、品味語言,體會詩歌的意境和感情。

  過程與方法目標:反復誦讀,師生互動合作探究,理解詩歌的內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啟發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提升欣賞品味、培養審美情趣。

  四、說重點、難點

  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學習基礎,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確定如下:

  教學重點:通過誦讀和賞析,體會詩歌意境,感受詩歌蘊含的感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進入詩境感悟,體會詩歌語言的精妙,培養學生初步賞析能力。

  五、說教法、學法

  俗話說:“教有常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學情,本課特點和教學目標,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我準備采用如下教法和學法。

  1、通過情境激趣法、誦讀法、討論法,采用“讀詩、解詩、賞詩、悟詩”四步教學法來完成教學任務。

  2、通過教師啟發,打造師生互動,開放民主的語文課堂,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六、說教學流程:

 。ㄒ唬毓手拢

  《賣炭翁》中有“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的名句入木三分地刻畫出賣炭老翁的矛盾心理,《觀刈麥》中與此句有異曲同工的詩句是什么?這位作者是誰?

 。ǘ、導入新課: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中國歷史上,在天堂杭州做過刺史的不乏名人,其中最有名的當推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宋代文豪蘇東坡,他們不但在杭州給人留下任人緬懷的政績,而且也流傳下許多描寫杭州西湖的詩文,蘇軾就有“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詩句,白居易對西湖更是情有獨鐘,在《春題湖上》曾言“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在此湖”。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白居易詠西湖的名篇《錢塘湖春行》,領略作者筆下杭州西湖的美麗景致。

 。ㄈ⒔處熃忸}并介紹體裁特點:

  1、錢塘湖即杭州西湖,春:表明季節,行:走,游覽

  2、七言律詩,律詩分為四聯(首、頷、頸、尾)

 。ㄋ模、師生共同回顧作家作品,教師說明寫作背景。(大屏幕)

  (五)、學詩重在兩個方面內容:“讀”和“品”。

  一)、朗讀訓練

  1、范讀:(聽音樂,朗讀錄音)

  2、通讀:要求讀準音,讀順暢(自由讀、齊讀)

  3、誦讀:要求讀出重音,讀出節拍,讀出韻味(個人讀、評價)

  4、再讀:要求讀出詩句的情感、美感(分組讀、齊讀)

  二)、品讀賞析

  (1)解詩(自主學習)

  1、請你說說詩的大意。

  2、找出詩中所描繪的景物,你能看出寫的是西湖什么季節的'美景?

  3、尋找詩人的游蹤。

 。2)賞詩(合作探究)

  1、首聯中“水面初平”寫的是怎樣的景象?為什么說“云腳低”?

  2、頷聯中“幾處早鶯”有什么含義?為什么不是“處處”?為什么“爭暖樹”?“誰家”為什么不是“家家”,有什么深刻含義?從鳥兒的動態中我們感受到了什么?

  3、頸聯中為什么說“亂花迷人眼”?這樣寫與詩題有關嗎?這一聯我們能否想象將來景物會怎樣?它蘊含一個什么樣的哲理?

  4、詩的最后兩句運用什么表達方式?

  (3)悟詩(討論交流)

  1、“一切景語皆情語”,情往往是作品的靈魂,本詩中景中有情嗎?請你找一找最能概括感情的詞語?

  2、律詩講究對仗,本詩中應是哪聯?本詩的韻腳?壓什么韻?

  3、你最喜歡本首詩中的哪一聯?理由是什么?

  4、錢塘湖除了優美的自然景觀,還有兩位忠臣陪在湖邊,知道他們嗎?

 。、拓展閱讀:

  1、比較《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與本文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請你說出你所熟悉的寫春的詩句。

 。ㄆ撸⒄n堂小結:

  教師富有激情地總結學習重點,并進行德育滲透,而“授之以漁”即賞析詩的方法。

 。1)詩人抓住景物特征,運用最準確,最具有表現力的詞語加以描繪和渲染,山寺及于湖面,舒卷的春云分外凄迷,水天相接,早鶯放歌鳴啼于樹,紫燕剪飛啄泥筑巢,既有亂花迷人之色,又有淺草茵茵之態,整個畫面景物各自獨立,又渾然一體,“行”為脈落,起筆方位,落筆方位,游遍大半西湖,產生了移景換景的藝術效果,隨著鏡頭的閃閃而過,綺麗的風光重現,把我們帶入西湖早春的風景畫卷,整首詩描繪的是春回大地、西湖早春生機勃勃的景象,表達了作者的贊美、熱愛之情。天才的詩人與山水結合便是山水之幸事、詩人之幸事,更是文學之幸事,后世讀者之幸事。山水成就了詩人,詩人也成就了山水。希望同學們熱愛自然,鐘情于中華靈繡的山水,創作時代更加優美的文章,讓我們的山水文化源遠流長……

 。2)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應掌握賞析詩的基本方法,即讀詩、解詩(自主學習)、賞詩、悟詩(合作探究學習)。

  (八)、作業:

  1、流利背誦、工整正確默寫這首詩。

  2、通過合理的想象,將本文改寫成一篇小散文。

《錢塘湖春行》教案8

  設計意圖

  采用以詩學詩之法,以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拓寬學生的視界,加強積累,增加學生的文化底蘊。使學生體會作者抓景物特征描寫的妙處,深化學生對詩歌所抒發的情感的理解。

  教學目標

  1 知識和能力:①體會本詩所描寫的西湖早春的景色特征,感受西湖的美。②學會尋找重點字詞,分析重點字詞,理解詩歌的內容。③能夠背誦全詩。

  2 過程和方法:①用先獨立思考,后合作學習的方法學習詩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②利用詩歌引發學生的聯想,使他們能夠聯想到與之有關聯的其他詩歌,加強詩歌之間的聯系。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感受到作者對西湖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教學方法

  1 朗讀法:在反復朗讀中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加深學生的記憶。

  2 對比法:在正比和反比之中體會作者觀察的細致入微,體會如何抓事物特征描寫之法。

  3 分散拓展法:在教學中,抓住文本,適時延伸,把視覺觸角伸向詩外,加強課內外聯系和詩歌積累。

  教學手段: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小學里我們曾學過一首詩《草》,讓我們一起來背一背:“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敝雷髡呤钦l?誰來說說白居易?指名回答,教師補充。關于白居易的名字有個有趣的典故。師講:白居易應舉,初到京城,以詩拜謁顧況,顧況視其姓名說,長安米貴,居之不易;等他看完上面這首詩,隨即改口說,米價雖貴,居之易矣。白居易詩歌的成就很大,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另一首著名的詩歌《錢塘湖春行》。

  [設計意圖:溫故知新,利用典故,激發興趣,讓學生帶著高昂的情緒和好奇的心理開始下面的“西湖之旅”]

  二、讀詩

  1 齊讀全詩。解決字詞讀音:啄zhuó沒mó白沙堤dī

  2 指名讀全詩。

  三、解題

  1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西湖又名西子湖。為什么又叫西子湖呢?其名出于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

  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們在不斷地吟唱著具有“人間天堂”美譽的西湖。蘇軾這首詩里的“西子”就是古代美女西施,在蘇軾的眼里西湖就像一位絕代佳人,不管是淡妝還是濃抹總是那樣的楚楚動人。

  2 學生觀賞西湖秀麗風光。

  [設計意圖:利用詩歌讓學生初步感受西湖誘人的美:并且進行第一次分散拓展,再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出示西湖秀麗風光組圖,加深學生對西湖的直觀感受,并且為下文學習作好鋪墊。]

  四、析詩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白居易筆下的.西湖。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后小組合作學習。

  1 學生獨立思考。

  2 小組合作交流。

  3 班級交流討論。

  隨著學生的回答,隨機分析詩歌,分散朗讀每一句詩。重點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①“初平”湖水同沙堤平,即春水初漲,“低”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②“幾處”“誰家”突出了數量的少,“早鶯”“新燕”之“早”“新”說明時令的早。有人提議把這句改為“處處黃鶯爭暖襯,家家飛燕啄春泥”,你們認為可以嗎?為什么?

 、邸皽\草”“才能”說明小草還很小。引導學生回想朱自清的《春》:“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蹦阏J為下面這首詩中的哪一句與本句詩有異曲同工之妙?

  以上抓住時令特征“早”字深入分析,并且形成板書:

  [設計意圖:根據自主、合作、探究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學流程隨著學生的思維變化而變化,并且突出重點,利用正面對比和反面對比的方法,領悟、探究作者用詞之妙。]

  五、悟情

  (1)這首詩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從詩中的哪些詞可以體會出來?

  表現了作者對西湖的依戀,對杭州的熱愛,也體現了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從“最愛”、“不足’可以體會到。

 。2)白居易對西湖、對杭州的感情是深厚的,我們可以從他的另一首詩中得到印證。

  [設計意圖:為了防止情感教育的空洞化,采用以字詞悟情的方法,并且引用作者自己的詩來說明作者對杭州西湖的熱愛。]

  六、背誦

 。1)如此美麗的西湖,把它裝進我們的心中吧!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象西湖初春之景。

  讀第一遍,腦中出現景物之輪廓。

  讀第二遍,在腦中給景物著色。

  讀第三遍,使景物動起來,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2)背誦全詩。

  七、作業:(選做其一)

  1 收集你喜歡的描寫春之景的詩句,并熟讀成誦。

  2 收集你喜歡的描寫西湖之景的詩句,并熟讀成誦。

《錢塘湖春行》教案9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詩人基本信息。

  2.梳理詩歌中,作者所“行”處見到的景致,體會寄寓在意象中的情感。

  3.品味詩歌中具有藝術張力的字、詞。

  二、教學重、難點:

  品味詩歌中具有藝術張力的字、詞。

  三、教學過程:

  1. 作品說明,作者信息簡介:

  本詩以“行”字為線索,從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終。以“春”字為著眼點,寫出了早春美景給游人帶來的喜悅之情。尤其是中間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寫出了自然美景給予人的感受。從結構上看,從描寫孤山寺一帶景色到描寫白沙堤一帶景色,中間的轉換不露痕跡,銜接非常自然。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之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2.梳理作品中的意象、體會作者在意象中寄寓的情感:

  《春夜喜雨》的題眼是“雨”字,而《錢塘湖春行》的`詩眼就是一個“行”字,一貫而下,統攝全篇。在作者“春行”之時,移步換景,美好春景化作詩人筆下的一串串意象。這些春季典型的意象,成為全詩,引人注目的焦點。

  “水面”“云腳”“早鶯”“暖樹”“新燕”“春泥”“亂花”“淺草”“綠楊”“白堤”

  自“孤山寺北賈亭西”起,行至“白堤”,作者選取的都是最能表現“春”的景象。

  “一切景語皆情語”。春雨過后的西湖,水色天光,波起波平;“早鶯爭春”“春燕啄泥”寫盡初春時節的生命活力;“亂花迷眼”“淺草新長”將花草的整個生長過程展現得淋漓盡致;最后一聯更是直抒胸臆,以一個“愛”字,一個“不足”點明——作者在早春風光中的無比喜悅、熱愛之情。

  1.品味詩歌中具有藝術張力的字、詞:

  本詩在內容理解,情感體會上的難度不高,抓住意象則能正確體會作者的情思。但本詩最大的成功之處,除了移步換景,不著痕跡外,更重要的是運用了一系列極具表現張力的字、詞。這些點睛之筆,使本就春意盎然的詩歌,平添一份生命力。

  “早”鶯、“新”燕。一“早”一“新”,交相輝映,共同營造出早春的別致而新鮮的景象。

  “漸欲”兩個副詞,取代了動詞的效果,表現出春季“亂花”自含羞待放到嬌艷怒放的整個過程,極具動態感和生命張力。硬是將原本一時一刻的景象表現成一個完整的生命生長過程。

  “才能”與“漸欲”對仗,表現出春草新長時的“新”“嫩”感。

  這些字、詞,緊扣一個“春”字,也將整首作品推向了一個藝術高峰。值得品味。

  2.反復品讀詩歌:

  感受作者陶醉在西湖早春風光中的愉悅之情,以及詩歌藝術手法上的張力。

《錢塘湖春行》教案10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3、啟發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4、引導學生了解自然,熱愛自然,尊重自然。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課前準備:

  1、收集與春有關的資料;

  2、收錄機、磁帶;

  課時:一個課時

  教學設計:一、備讀導入新課:

  1、學生自由背誦唐詩,說唐代著名詩人,引出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遷下邽(今陜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它是我國最著名的風景區之一。唐宋以來,寫西湖的詩篇多得難以統計。提起西湖,我們自然會想起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喜悅的感情。這首詩以即景寓情見長,寫詩人騎馬瀏覽中所見到的西湖早春風光,使人覺得生意盎然,如親見一般,真不愧為名篇。

  2、學生說白居易的小故事,引出新課;

  二、初讀熟悉全詩:

  1、聽錄音,要求學生正音正字;

  2、齊讀;個別讀;抽生朗讀,指導朗讀技巧(聲音洪亮,節奏抑揚頓挫,情感自然)

  4、范讀,學生思考:A、劃出壓韻的字;B、分析這是一首什么體裁的古詩?C、找出其中的對偶句,體會其特點。

  三、理清游蹤:

  1、誰能劃出標題寫了幾方面內容,并說明理由;

  2詩人說“行”,你能找出依據嗎?

  詩人是騎馬游西湖,所以詩里提到了“游蹤”,但詩里寫游蹤跟散文不一樣,是用不著作細致交代的,要仔細想想才看得出來。詩人的游蹤為:(從孤山的北面到湖東的白堤)

  四、尋覓春蹤:

  1.閱讀全詩,想一想,寫了春天的哪一個階段?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呢?

  (學生分組討論后自由發言)

  歸納:早春;大致有春水,春云,春鳥,春樹,春泥,春花,春草,在具體分析時,結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寫。

  師小結:白居易用妙筆為我們繪出了一幅水漲云舒鶯歌燕舞,花亂草綠,游人如織的西湖早春圖。

  五、品讀詩中妙筆:

  1.古人對語言的錘煉極為講究,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實都是“吟安一個字,撫斷數根須”的結果,白居易、歐陽修、賈島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詩“亂花漸欲迷人眼”中的“亂”不僅寫出了花的品種數量之多,花開之多更顯出了一種勃勃的生機,詩中還有類似的妙筆,你能找出一些嗎?

  自由討論,自由發言,歸納:“初、低、早、爭、暖、新、春、漸、淺”

  2.個別詞句欣賞:

  ①首聯:詩人從大處落筆,寫行經孤山寺賈亭時看到的山光水色。

  “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霸颇_低”,寫白云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杜甫有句云“日腳下平地”,形容太陽落山;李賀有句云“露腳斜飛濕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狀。腳,有下垂義。

 、陬h聯:寫鶯燕,是詩人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筑巢,一片生機勃勃之勢。

  “幾處早鶯”有什么含義?

 。L不多;如多,當為“處處”。)為什么“爭暖樹”。(余寒猶在,鳥兒也想曬太陽。)鶯不多,燕子多不多呢?(“誰家”猶言某家,“銜新泥”者,始筑巢也,可見也不多。)鶯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鶯燕不多,故為早春。這兩句專寫鳥兒。

 、垲i聯:寫花草,著重表現詩人的感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

  為什么說“亂花迷眼?(詩人在馬上觀花,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便有迷亂之感。)

  這樣寫,跟詩題有關嗎?(暗切題中“行”字)

  淺草有什么用意?(草初生,故,“淺”,也是早春景象;“沒蹄”,也是暗切題中“行”字。)

 、軉枺耗木湓娬f明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最愛湖東行不足”一句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已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問:最后兩句是怎么結住全詩的?(用抒情方式)這兩句頗有韻味,能品味出來嗎?詩人最喜愛的是什么?(在白沙堤的綠楊陰里按轡徐行,可是開頭只指出方位,“湖東”,面積太大了,為什么詩人“最愛”呢?到最后才點出白沙堤和它的景物特征,這就耐人尋味了。)

  六、悟讀景中情語:

  1.作者在全詩中流露出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詩中哪一個詞最能概括這種感情?

  “最愛”;前六句景中有情,后兩句情中有景,全詩情景交融

  3.學了《春》、《錢塘江春行》我們對自然應該持什么態度?

  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

  4.錢塘湖除了優美的自然景觀,還有兩位大忠臣陪在湖邊,知道他們是誰嗎?

  于謙和岳飛;于謙寫了“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扒嗌接行衣裰夜,白鐵無辜鑄佞臣”則是對岳飛的褒揚,我們要學習他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風亮節。

  七、展讀盡顯春機:

  同學們,現在請把你們收集到的有關春的作品展示出來,請大家注意:

  1、美術作品請張貼在黑板上。

  2、文學作品上展板。

  板書設計: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水漲云舒

  賈公亭游春鶯歌燕舞

  白沙堤蹤蹤花亂草綠

  游人如織

  西湖早春圖(最愛)

《錢塘湖春行》教案11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2、品味詩歌形象的語言;

  3、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2分鐘)

  師:同學們好!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杭州西湖是公認的天下名勝。那西湖風光究竟有多美,大家想不想知道啊?那就先讓我們一起欣賞幾幅西湖風光圖片,親眼感受一下吧!

  (配樂,投影風光圖片)

  師: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覺呀?

  二、檢查預習及課下積累(5分鐘)

  師:西湖風光的確令人陶醉,大家肯定都想去游覽一番吧?好!今天,就讓我們追隨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足跡,去做一次超越時空的西湖之旅吧!

  1、簡介作者: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今天帶領著我們游覽西湖的這位導游。誰能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呢?

  (指一生說)

  (幻燈片出示)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與李白、杜甫合稱唐朝三大詩人,是唐代詩人中創作詩作最多的一個,代表作品有:《長恨歌》、《琵琶行》等。 長慶三、四年間,白居易任杭州剌史。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著詩人。在任期間,他寫下了很多有關西湖湖光山色的詩歌。請注意:錢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別名。

  2、 課下積累

  師:《錢塘湖春行》是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時所作。在我們中國歷史上啊,在此地做刺史的可以說不乏名人,不過,最有名的應當就是白居易和宋代的一位大文豪?是誰呢?他就是蘇東坡。無獨有偶,蘇軾也曾寫過描繪西湖的傳世佳作。有誰知道?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薄 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師:是美麗的西湖賦予了他們靈感,更是他們為西湖增添了永恒的詩意啊。讓我們永遠的記住他們,也記住他們千古傳頌的詩歌。

  師:你還能說出描繪西湖的詩句嗎?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三、出示目標:(1分鐘)

  師:欣賞完這兩首描繪西湖美景的詩歌,我們先來明確一下今天這節課我們的學習目標,大家請看大屏幕!

  目標導航:

  1、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詩歌;

  2、用心品味詩歌形象的語言;

  3、準確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師:同學們有沒有信心達到目標?我相信,只要同學們認真學習,一定能達到目標!

  四、讀一讀 領略詩之韻(6分鐘)

  1、師:有了目標,就讓我們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向美麗的西湖進發,但旅途中我們也不能閑著,我們先來讀一讀這首詩歌吧!在朗讀之前誰能告訴大家朗讀詩歌有哪些要求啊?

  一、讀準字音;二、讀準節奏;三、讀出感情。

  2、下面我們進入我們本節課的第一個環節:讀一讀 領略詩之韻。

  3、 學生自讀詩歌。

  師:請同學們先自由朗讀一遍詩歌。

  4、點名朗讀,同學糾正,師適時板書讀錯的字。

  5、聽錄音:

  師:俗話說“三分詩七分讀”。讀詩也是講究技巧的,下面請同學們聽錄音,在聽讀的過程中,注意聽準字音、劃出節奏。

  師:現在我們來對照一下,看看我們畫出的節奏是否正確,如果有差錯,請迅速更正。

  (幻燈片)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 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 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 綠楊/陰里/白沙堤。

  6、齊讀詩歌一遍

  師: 現代作家梁曉聲說“讀書是一種幸福”,F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享受這種幸福吧!請同學們一起朗讀這首詩,爭取能夠讀出情感,讀出韻味。

  五、 譯一譯 通曉詩之意(5分鐘)

  師:在同學們誦讀聲中,不知不覺我們到了西湖,西湖的美景展現在我們面前,現在如果請白居易先生做導游,他所吟誦的古詩啊,我們可能聽不大懂,怎么辦呢?下面就讓我們進入第二個環節:

  譯一譯 通曉詩之意

  (出示投影)請自由朗讀詩歌,對照課文下注釋,理解詩句意思。如有疑難,可與小組內討論,也可舉手問老師。

  3分鐘后,比誰能正確講解詩句意思。

  2、生自學;師巡視,將學生有疑難的共性問題板書在黑板上。

  3、指名學生譯講詩歌。

  師備案: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

  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五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游覽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

  4、全部講完,學生齊讀詩歌一遍。

  師:好!同學們對本首詩的內容理解得不錯了!下面讓我們再次朗讀詩歌,注意:邊讀邊在頭腦中展現詩句所表現的意境。

  六、 品一品 探尋詩之妙(6分鐘)

  1、 師:從同學們,朗朗的讀書聲中,老師聽出了你們的自信已經充分的建立起來了,下面我們進行第三個環節,老師希望大家再接再厲,出色地完成學習任務。 (幻燈)品一品 探尋詩之妙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詩歌,思考:

  1、作者選取哪些景物來表現西湖的美?詩歌描繪的是西湖春天哪個階段的景色? 你是從文中哪里看出來的呢? 說說你的理解。

  2、詩人描繪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3分鐘后,請同學們結合詩句回答,比誰回答準確。

  2、學生自學,師巡視。2分鐘后檢測、交流。

  (分析過程:a.讓多名學生回答,并從詩中找出詞句作證;b.其他同學加以補充;c.師引導辨析)

  答案:

  1) 水、云、鶯、燕、花、草;春水初漲平堤岸、春云舒展貼近湖面、鶯在有陽光照到的樹上歌唱、燕子啄泥銜草忙著建造新巢、春花鮮艷美麗令人眼花繚亂、春草生機勃勃剛剛沒過馬蹄。早春

  學生進行賞析,師適時點評、鼓勵。

  在此環節中,如遇到學生賞析“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苯處煈龑W生重點賞析。 “幾處”.“誰家”,改“處處”、“家家”好不好?為什么?文章寫的是初春 “幾處”和“誰家” 突出了初春事物都還很稀少。如果換成了 “處處”和“家家”,那就不是描繪的早春之景了

  師:大詩人白居易把早春的西湖描繪得淋漓盡致,令人神往,是因為他極為講究對語言的.錘煉。

  2)白居易用妙筆為我們繪出了一幅水漲云舒,鶯歌燕舞,花亂草綠的早春之景。那么詩中表達出作者怎樣的感情啊?

  通過描繪西湖早春美好景色,表達了詩人對西湖的喜愛之情。從尾聯可以看出。

  3、再讀詩歌,要求讀出喜愛和贊美之情

  師:讓我們再讀詩歌,一定要讀出對西湖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這一過程,板書)

  七、想一想 感受詩之美 (8分鐘)

  師: 通過同學們剛才對詩歌的理解品讀,我們一定會感覺到:在詩中,詩人像一位高超的攝影師,將鏡頭對準最能代表西湖早春美景的事物,攝制成一幅幅美妙的畫面,一一展現在我們面前。

  同學們,下面就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飛向那早春的西湖。請同學們先看大屏幕,根據老師的提示,把自己從詩中所欣賞到的西湖美景用散文式的語言描繪出來。

  錢塘湖春行

  首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春日,我騎馬來到錢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繞到賈公亭的西邊。雨后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微波蕩漾;空中白云朵朵,同水面連成一片。

  頷聯:……

  頸聯:……

  尾聯:西湖的美景令人陶醉。而我最迷戀的卻是湖東一帶的景色。這里綠柳成蔭,白沙堤靜靜地躺在湖邊,那么安閑,那么自在,真讓我流連忘返啊。

  生:在幾處向陽的樹枝上,蹦蹦跳跳著早來的黃鶯,婉轉悠揚地唱著春天的歌兒;湖岸邊,不知是誰家新來的小燕子,呢呢喃喃地忙著銜泥筑巢。

  放眼望去,五彩繽紛的花兒漸漸的開了,一叢叢,一簇簇,搖曳在春風中,盡情地吐露芬芳,快要讓人眼花繚亂;綠茸茸的春草剛從土里鉆出來,剛剛能遮住馬蹄。

  師:哦,同學們描繪的春景太美妙了,讓我們再次陶醉其中了。其實,詩人在這無邊的春色中穿行,自己又何嘗沒有融入其中,成為西湖早春中的一道亮麗風景呢!

  八、背一背 積累經典詩作(3分鐘)

  1、師:同學們,積累古詩詞可以增加我們的文化底蘊,讓我們再來積累一首! (出示投影) 請自由朗誦詩歌,比誰在最短的時間內有感情地背誦。

  2、學生自背

  3、檢查背誦。

  4、學生齊背。

  九、比一比 體會詩之異同(5分鐘)

  師:春天是美麗的,古往今來,多少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太多繪春贊春的美文佳

  作。下面就是其中的一首。讓我們一起大聲讀一遍!

  閱讀韓愈的《早春》,試從所描繪的景物及所抒發的情感方面比較異同。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師:除此之外,你還積累了哪些寫春的古詩詞佳句。

  1、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惠崇春江晚景 (宋)蘇軾

  2、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江南春 (唐)杜牧

  3、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春曉(唐)孟浩然

  4、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詠 柳 唐·賀知章

  十、結束新課(1分鐘)

  師:同學們,我們的“錢塘湖春行”就要結束了,請不要忘記風光秀麗的西湖;

  不要忘記妙筆生花的白居易;更不要忘記我們曾經歡聚一堂,共同學習。謝謝大家!下課!

《錢塘湖春行》教案12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古代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了解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培養學生賞讀詩歌的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通過精讀、誦讀、美讀,理解體味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象感悟詩歌內容。

  教學方法:

  美讀法、合作探究法、討論法、

  課前準備:

  要求學生搜集有關描繪西湖的詩文,體會西湖的美。

  學情分析及相應對策:

  七年級的學生剛進入初中,對詩詞的教學在小學階段要求背誦為止,而到了初中階段古詩的賞析已是考試考查的范圍了,所以在初中階段除了熟讀成誦的基礎上還需要教給學生賞析詩詞的方法,并能夠品味詩中的意境。所以在上課時除了讓學生多讀、美讀、背誦,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共同探討完成教學任務,并利用多媒體課件上課,讓學生在直觀形象生動的教學中獲得知識,得到美的熏陶。

  教學手段:

  為增強本節課的趣味性、直觀性和參與性,讓學生更容易品味詩的形象和意境,借助多媒體網絡輔助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投影西湖春景圖,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樂,由圖片及音樂營造一種濃濃的學習氛圍,從而引入課題。

  2、引出白居易,簡介作者。

  3、出示學習目標

  二、初讀詩,知詩意

  1、給生字注音:啄沒堤

  2、聽錄音范讀課文,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

  a、朗讀的節奏

  b、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按照古詩的要求學生集體讀課文,四人學習小組互讀課文。

  4、請個別學生作示范性朗讀,然后讓學生互相點評。

  5、學生說出標題提示了哪些方面的內容?(地點:錢塘湖、季節:春、事情:出游)

  6、明確詩的體裁(七言律詩)

  7、學生讀后討論提出詩中難理解的字詞:水面初平云腳低暖樹亂花不足

  8、詩題說“春行”,說說作者的游蹤:孤山寺—賈亭—白沙堤

  三、再讀詩,賞美景

  1、學生自讀后討論:詩中所寫的是春天的哪一個階段,找理由說明:

  寫的是早春,早鶯、新燕、亂花、淺草。是“早鶯”,而且幾處,不多,所以搶著向陽的暖樹,來試它滴溜的歌喉;因為是“新燕”,是不多的幾家,就會引起人們一種乍見的喜悅。,而春天百花爭艷,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便有迷亂之感。草初生,故“淺”,也是早春景象。

  2、詩中寫了哪些景物?怎樣寫?

  春水,春云,春鳥,春樹,春泥,春花,春草,

  春水初漲,春水淙淙;白云重疊,同湖面相連,水云相接連成一體;早鶯搶著向陽的暖樹,來試它滴溜的歌喉;新燕剛回引起人們一種乍見的喜悅;而春天百花爭艷,眼前一片姹紫嫣紅,數量多,顏色艷,使人眼花繚亂,便有迷亂之感;草初生,剛能淹沒馬蹄印。

  四、品讀詩,賞妙筆

  1、古人對語言的錘煉極為講究,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實都是“吟安一個字,撫斷數根須”的結果,白居易、歐陽修、賈島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詩“亂花漸欲迷人眼”中的“亂”不僅寫出了花的品種數量之多,顏色之艷,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眼花繚亂,便有迷亂之感;更顯出了一種勃勃的生機。

  2、詩中還有類似的妙筆,學生討論找出并說說妙在哪里?

  初、低、早、爭、暖、新、春、漸、淺”

  3、想象詩中優美的意境,教師配樂朗誦。投影錢塘湖的春景圖

  在一個明麗的春日,我信馬來到錢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繞到賈公亭西。一場春雨剛過。云氣同湖面上的微波連成一片,像貼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漲得滿滿的,快要跟岸齊平了。遠處近處都有黃鶯婉轉的叫聲,這些春天的使者們,嬉戲追逐,爭著搶著往向陽的枝頭飛。誰家新歸的燕子在湖邊飛上飛下,它們忙著銜泥筑巢。沿途繁花東一簇,西一叢,快要讓人眼花繚亂了。而路上的春草剛從土里鉆出來,剛夠遮住馬蹄。春神把花掛在樹上,把草鋪在地上,供人們盡情賞玩,而我最迷戀的卻是湖東一帶,這里綠楊成蔭,白堤靜靜的躺在湖邊,安閑,自在,真要讓人留連忘返了。

  五、精讀詩,悟詩情

  1、詩中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最后兩句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白類邸保磉_作者對錢塘湖美景的贊美熱愛之情;“行不足”,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2、面對美好的大自然,我們應持什么樣的態度?

  3、西湖是我國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是馳名世界的旅游勝地,有著“人間天堂的美譽”。歷代文人詠贊西湖的詩文很多,你們能舉出一些嗎?

  例:蘇東坡《飲湖上初晴后雨》:“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六、全班學生自由朗讀,直到能背誦

  七、全文總結

  這首詩的題意主要在“行”字,詩人寫騎馬游春的樂趣,截取從孤山寺北寫起至白沙堤。開頭寫“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見之景,中間寫游程中所見,最后用“綠楊蔭里”寫白沙堤之景,明麗輕快,令人目迷神馳。

  教學反思:

 。1)注重文言文的朗讀,讓學生熟讀成誦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多讀、精讀、美讀中對詩意逐步了解,以至熟悉詩的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情景讓學生讀,進一步品味詩的好詞妙句,感受詩中的優美意境,最后達到詩詞教學的目的,熟讀成誦。

  (2)在合作學習中培養探究能力

  賞析詩中的好詞妙句,讓學生找出自己認為好的`詞句,在合作小組中討論探究,交流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從而形成合作學習的能力。

  (3)多媒體教學手段激趣

  用多媒體播放有關的音樂,有關的春的圖片,有關的課件,讓學生有興趣去學習,使教學的內容直觀形象生動有趣,從而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樂學。

  拓展閱讀:錢塘湖春行賞析

  這詩是長慶三或四年春(823或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作。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人們就會聯想到蘇軾詩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濃抹總相宜!保ā讹嫼铣跚绾笥辍罚┳x了白居易這詩,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東坡這比喻的確切。

  樂天在杭州時,有關湖光山色的題詠很多。這詩處處扣緊環境和季節的特征,把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繪得生意盎然,恰到好處。

  “孤山寺北賈亭西”,孤山在后湖與外湖之間,峰巒聳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覽勝地,也是全湖一個特殊的標志。賈亭在當時也是西湖名勝。有了第一句的敘述,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秋冬水落,春水新漲,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疊疊的白云,和湖面上蕩漾的波瀾連成了一片,故曰“云腳低”。“水面初平云腳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輪廓。接下兩句,從鶯鶯燕燕的動態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從秋冬沉睡中蘇醒過來的春意生動地描繪了出來。鶯是歌手,它歌唱著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鳥,春天又從北國飛來。它們富于季節的敏感,成為春天的象征。在這里,詩人對周遭事物的選擇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筆,則是細致入微的。說“幾處”,可見不是“處處”;說“誰家”,可見不是“家家”。因為這還是初春季節。這樣,“早鶯”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義上互相生發,把兩者聯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因為是“早鶯”,所以搶著向陽的暖樹,來試它滴溜的歌喉;因為是“新燕”,所以當它啄泥銜草、營建新巢的時候,就會引起人們一種乍見的喜悅。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二句之所以妙絕古今,為人傳誦,正由于他寫出了季節更換時這種乍見的喜悅。這詩在意境上頗與之相類似。

  詩的前四句寫湖上春光,范圍是寬廣的,它從“孤山”一句生發出來;后四句專寫“湖東”景色,歸結到“白沙堤”。前面先點明環境,然后寫景;后面先寫景,然后點明環境。詩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終,從點到面,又由面回到點,中間的轉換,不見痕跡。結構之妙,誠如薛雪所指出:樂天詩“章法變化,條理井然”(《一瓢詩話》)。這種“章法”上的“變化”,往往寓諸渾成的筆意之中;倘不細心體察,是難以看出它的“條理”的。

  “亂花”“淺草”一聯,寫的雖也是一般春景,然而它和“白沙堤”卻有緊密的聯系:春天,西湖哪兒都是綠毯般的嫩草;可是這平坦修長的白沙堤,游人來往最為頻繁。唐時,西湖上騎馬游春的風俗極盛,連歌姬舞妓也都喜愛騎馬。詩用“沒馬蹄”來形容這嫩綠的淺草,正是眼前現成景色。

  “初平”“幾處”“誰家”“漸欲”“才能”這些詞語的運用,在全詩寫景句中貫串成一條線索,把早春的西湖點染成半面輕勻的錢塘蘇小小?墒沁@蓬蓬勃勃的春意,正在急劇發展之中。從“亂花漸欲迷人眼”這一聯里,透露出另一個消息:很快地就會姹紫嫣紅開遍,湖上鏡臺里即將出現濃妝艷抹的西施。

  方東樹說這詩“象中有興,有人在,不比死句”(《續昭昧詹言》)。這是一首寫景詩,它的妙處,不在于窮形盡相的工致刻畫,而在于即景寓情,寫出了融和駘宕的春意,寫出了自然之美所給予詩人的集中而飽滿的感受。所謂“象中有興,有人在”;所謂“隨物賦形,所在充滿”(王若虛《滹南詩話》),是應該從這個意義去理解的。

《錢塘湖春行》教案13

  一、欲讀——進入詩境。

  1、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片斷。

  2、請你說一說:春天究竟在哪里?

  春天在......更在白居易的詩里。讓我們隨白居易一起去錢塘湖游覽一番。

  二、初讀——感知詩意。

  1、學生自讀。

  2、教師范讀。并要求學生標注出停頓。

  (1)、教師講解詩的節奏,學生找規律。

  (2)、結合幻燈展示的停頓齊讀。

  (3)、以接龍的形式讀詩。

  (4)、節奏既可以按音節劃分,又可以按意義單位劃分。范讀。

  3、結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4、學生介紹作者。

  5、同桌一人讀,一人閉上眼睛想象,在腦海中勾勒圖畫。

  6、邊想象畫面邊讀。

  三、賞讀——解其妙處。

  1、問題一:詩中的春景本事一些零散的片斷,使人是如何把它組合成一幅幅流暢的畫面的?

  明確:游蹤。

  2、問題二:如果我們把這首七言詩的頷聯去掉三個字,變成一句四言詩。你感覺怎么樣才會不傷害這首詩歌的美?

  學生交流后回答:早鶯爭樹,新燕啄泥。鶯爭暖樹,燕啄新泥。

  3、問題二繼續探究:

  早鶯爭樹——新燕啄泥。

  早鶯爭暖樹——新燕啄春泥。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試讀這一句,體會添加上的字詞有什么表達效果。注意重音的處理。

  四、誦讀——詩我交融。

  1、張開想象的翅膀,把你最喜歡的詩句所表現的'畫面和情感涌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

  2、學生描繪,教師板書總結。

  結合朱自清的《春》,品析頸聯。

  男生讀出醇厚,女生讀出景美請柔。

  3、同桌之間吟詠背誦。

  4、制作卡片,送給同桌。要默寫上這首詩。

  提示這些字的寫法:啄,陰,初

  5、讓學生到講臺前表演“春行”。

  6、春詩春歌知多少。

  拓展閱讀賞析《春曉》、《詠柳》、《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五、讀罷——咀嚼應用。

  “亂花漸欲迷人眼”在今天已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屏幕展示兩組例句。學生齊讀。

  布置作業:設計一個語境,恰當的用上“亂花漸欲迷人眼”。

  起立齊誦《錢塘湖春行》。

  板書設計:

  節奏

  錢

  塘

  湖

  春景 行蹤

  水漲云舒 喜悅 孤山寺

  鶯爭燕啄 賈公亭

  花亂草淺 白沙堤

  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錢塘湖春行教案的全部內容,如果對你有幫助,請繼續支持語文網,并提出您的寶貴建議,小編會盡最大的努力給大家收集最好最實用的教學文章!

《錢塘湖春行》教案14

  1、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2)、培養學生賞鑒賞詩歌的能力,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領悟詩中描繪的意境,品味詩歌形象的語言。

  (3)、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學會觀察生活,欣賞生活中的美。

  2、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賞鑒賞詩歌的能力,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領悟詩中描繪的意境,品味詩歌形象的語言。

  3、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學會觀察生活,欣賞生活中的美。

  4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導入】情境導入

  老師讀小學時從課本中了解到“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話,強烈的好奇心驅使我中學一畢業就和父母一同去了蘇杭二州,身臨其境地感受了那里的景色,我暫且不去評價這句話的真實性,下面先把我們當時拍下來的景給大家看,讓你們自己去親自感受一下那里的景色究竟有多美! (課件展示圖片)

  用一個成語談談感受好嗎?(大飽眼福,美不勝收)的確美極了。那大家還想不想進一步觀賞一下西湖風光呢?好,滿足你們的愿望。

  這節課,老師就陪大家到風光旖旎的西湖,也就是錢塘湖游覽一番,我們請曾經擔任過杭州刺史的唐朝詩人白居易做咱們的導游。讓他帶領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走進西湖,游覽西湖,F在我們就跟隨白居易進行“錢塘湖春行”。(板書)

  【講授】作者、背景簡介

  解題:錢塘湖是西湖的別稱,不言而喻“錢塘湖”交代了游覽的地點,除此之外從詩題中我們還能獲得哪些信息呢?時間是在春天,事件是出游。

  作者白居易我們并不陌生,從小學到現在我們讀過他的許多詩,下面我們再進一步來了解一下他。誰愿意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們今天的導游?

  作者簡介: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與李白、杜甫合稱唐朝三大詩人,是唐代詩人中創作詩歌最多的一個。他的詩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詩王”之稱。著有《白氏長慶集》,代表作品有《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等。

  3、背景介紹。

  長慶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時候,到西湖游玩,騎馬走在白沙堤上,遠看風景迷人的西湖,不禁被它獨有的魅力所吸引,他心曠神怡,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七言律詩。

  我想大家一定迫不及待想去游覽了,那就讓我們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向美麗的西湖進發吧。

  【講授】初讀詩歌

  1、首先請同學們聽老師朗讀詩歌,注意聽準字音、劃出節奏。

  2、現在大家就大聲自由朗讀詩歌。要讀準字音和節奏,并試著體會詩歌情感。

  3、指名朗讀。

  4、全班齊讀。

  現代作家梁曉聲說“讀書是一種幸!薄,F在,就讓我們共同來享受這種幸福吧!請同學們一起朗讀這首詩,爭取能夠讀出美感,讀出韻味。

  【講授】理解詩意

  剛剛我們已反復朗讀了詩歌,下面咱們來具體觀賞一下詩中描繪的這些美景。看看圍繞著詩眼“春”,詩人重點勾畫了哪些春天的景物?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大家先根據老師的提示,試著理解一下這兩句詩的內容。

  這兩句寫了行經孤山寺、賈亭時看到的景色。(板書)隨著詩人的腳步,我們能看到哪些景物呢?有水、云。(板書)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廣闊的水面和低垂的云腳,似乎還能看到岸邊植物的倩影映照在光滑的水面上,讓人看了不禁神清氣爽、心情舒暢。

  大家不妨閉上雙眼去靜靜地體會。úシ砒B的叫聲)咦,什么聲音?鳥鳴聲。哪里來的鳥鳴,讓我們隨著聲音走近去看看。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大家看到了什么景象?

  隨著叫聲,我們看到了兩種可愛的小生靈!他們是——鶯和燕。(板書)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上枝頭去歌唱,也許剛才正是它們在一展歌喉呢;而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了銜泥筑巢,告訴人們春天來到了。真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倪@一聯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帶我們游覽的正是哪個時節的景色?早春

  其實早春的勃勃生機還不只這些呢,還有繽紛多彩的春花和淺淺的春草。不信你看!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亂花”是繁亂的、繽紛多彩的小野花。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這一聯詩所寫的景色?

  這兩句寫的是花草(板書),著重寫詩人的感受,他騎著馬,感受到馬兒在淺淺的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不知不覺便沉醉其中,不愿醒來,更不忍離去,仿佛這樣的美景永遠都欣賞不夠。

  所以詩人“最愛湖東行不足,”最喜歡漫步在西湖東邊欣賞美景,總是游覽不夠,尤其是“綠楊陰里白沙堤!蹦蔷G色楊柳下的白沙堤。(板書)

  “行不足”就是看不夠游覽不夠的'意思,說明這湖東的美景讓作者流連忘返!哪兩個二是作者內心情感最直接的表達呢?“最愛”

  此時我們眼前所見的這座堤岸就是白居易筆下的白沙堤,是為儲蓄湖水灌溉農田而建造的,因為最初以白沙鋪地,所以稱為白沙堤,F稱白堤或斷橋堤。

  從這一聯詩中我們能讀出詩人對它獨有的偏愛。大家想一想為什么見過那么多美麗景色的白居易會最愛這白沙堤呢?它有什么特別之處嗎?景色之美固然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還是他被這為民造福的白沙堤所觸動,想到它能福澤百姓,才對它鐘愛有加。其實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時候也做了許多造福百姓的好事,后人將白沙堤稱為白堤就有紀念白居易的意思。

  剛剛我們已經隨著詩人的腳步欣賞到了這么多的美景,他是按照什么順序描寫這些景物的呢?按照“行”的順序——也就是游覽的蹤跡“游蹤”,從全湖的標志性建筑“孤山寺”寫起,以最愛的“白沙堤”為終點(板書),寫了這一路所見的景色,使得整首詩的結構十分嚴密。

  現在同學們對詩歌的內容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嗎?那就讓我們再次朗讀詩歌,這回老師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了,請同學邊讀邊在頭腦中想象詩句所描繪的景色,并體會詩人置身其中時所蘊含的情感。

  (先自己體會,再指名朗讀)你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了?對西湖早春風光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板書)

  【講授】賞析詩歌

  大家覺得這首詩寫得怎么樣?一字概括——美!哪里寫得最美?下面就分小組交流一下,你覺得詩中哪句寫得最美?哪個字或詞用得最妙?并說明原因。(課件出示問題)

  1、首聯:

  “水面初平”由于連綿不斷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來上升了不少,眼前是一片廣闊而又靜謐的湖水,腳下平靜的水面與天上低垂的云幕構成了一副寧靜的西湖水墨圖。

  正當詩人默默地觀賞西湖那靜如處子的神韻時,耳邊卻傳來了陣陣清脆的鳥鳴聲,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視線從水云交界處收了回來,從而發現了自己實際上是早已置身于一個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2、頷聯:

  “早”、“新”這兩個字,寫出人們初見鶯燕時的喜悅,早鶯出來了,新燕歸來了,人們仿佛正帶著滿臉欣喜的神色,用手指指點點,迎接給人們捎來春意的使者。

  “暖樹”是向陽的樹枝,一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黃鶯之所以爭搶著飛上向陽的枝頭,是因為春寒料峭,它們還有些懼怕春的寒意;加上個“春”字,說明冬天已經過去,泥土已經解凍,變得柔軟溫潤,透著春的氣息,大自然已經從冬的沉睡中慢慢蘇醒過來。此時不知誰家的燕子正忙個不停地銜泥做窩,用一個“啄”字,體現出一種動態之美,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簡直把小燕子給寫活了。

  大家注意了,(課件)詩人用的是幾處、誰家,而不是處處、家家,范圍上是有很大限制的,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現在還是初春,還沒有到處處鶯歌燕舞的時候,可見作者使用語言極有分寸,而且因為少而更帶有欣喜之情。

  3、頸聯:

  “亂”字,使我不禁聯想到朱自清的《春》中的名句,他是這樣描繪的“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边@句話給“亂”字做了最好的詮釋,使我們很容易聯想到花的生機勃勃。

  “淺”字說明草也就是寸許光景,才從土地里鉆出來,還嫩嫩的、綠綠的,剛能遮沒馬蹄。大家能不能聯想到比這更早的時候草是什么樣子的?(我們曾經學過的其他描寫早春草色的詩句)“草色遙看近卻無”,看來以前的知識大家掌握的很好,這正是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中的名句。

  4、尾聯:

  “綠楊陰里白沙堤”留給人們無盡的遐想,一片嫩綠掩映下的白沙堤像一幅色彩明麗的風景畫,是多么的令人陶醉!

  5、總結:

  分析下來我們會發現,整首古詩使用的雖然都是極其普通的字眼,但這些字其實都是經過作者仔細推敲過的。春水初漲與堤岸齊平、春云舒展貼近湖面、鶯在有陽光照到的樹上歌唱、燕子啄泥銜草忙著建造新巢、春花鮮艷美麗令人眼花繚亂、春草生機勃勃剛剛沒過馬蹄。就是這樣一些看起來普通的字眼,卻把西湖早春景美描繪得淋漓盡致,令人神往。大家想一想,讓景色生動傳神原因,除了詩人語言的魅力以外還有哪些呢?他對景色細致入微的觀察以及對眼前這自然美景的無限熱愛。其實,詩人在這無邊的春色中穿行,自己又何嘗沒有融入其中,成為西湖早春中的一道亮麗風景呢!看來咱們請這位導游來為我們介紹西湖美景,真是個明智的選擇!

  下面同學們就自由品讀詩歌,感受詩人對西湖美景的喜愛之情。根據剛才我們游覽的整個路線,爭取把整首詩背誦下來。

  有感情齊背。

  【講授】小結

 。ㄕn件出示詩歌)我們來縱觀整首詩,詩的前六句景中有情,后兩句情中有景。作者從孤山寺北面寫起,至白沙堤為止,寫了不同的初春之景,我們讀這首詩,自然就有了隨著詩人飽覽西湖美景的感覺。

  【講授】拓展

  其實呢,在我們中國歷史上,在杭州做過刺史的可以說不乏名人,不過,最有名的應當就是白居易和宋代的一位大文豪?蘇東坡。無獨有偶,蘇軾也曾寫過描繪西湖風光的傳世佳作。有誰知道嗎?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宋 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像這樣描繪西湖湖光山色的詩篇還有很多,課下大家可以查找并積累一些。正是美麗的西湖賦予了這些文人創作的靈感,也是他們為西湖增添了永恒的詩意。

  【測試】堂堂清

  1、從鳥兒的活動中,描繪春的活力和萬物復蘇的春意的詩句是?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2、詩中勾畫出湖上早春輪廓的詩句是?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3、生動勾畫出春天原野欣欣向榮畫面的詩句是?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作業】課后作業

  我們家鄉的風景雖不及西湖美景那樣令人沉醉神往,但也別有一番韻味,更值得我們去喜愛和欣賞。只要我們肯全身心地投入自然的懷抱,用我們的慧眼去捕捉身邊的美,相信每個人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課后同學們也拿起手中的筆,寫一寫我們眼中家鄉美麗的春天!

  【活動】板書設計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起)

  游 水 云 喜

  鶯 燕

  蹤 花 草 愛

  白沙堤(終)

《錢塘湖春行》教案15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全詩并默寫。

  2、理解詩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品位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學習重點:

  理解詩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學習難點:

  品位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一、預習檢測

  (一)搜集你感興趣的李白的幾首古詩,并熟練朗誦。

  (二)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1.作者簡介:

  2.寫作背景:

  學習活動:

  (一)吟讀

  1、用“/”試著給詩歌劃分停頓。

  孤山寺北賈亭西,

  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

  綠楊陰里白沙堤。

  2、吟讀詩歌,讀出抑揚感受詩人心情。

 。ǘ┱f讀

  結合工具書和書下注釋,嘗試將詩歌用現代漢語順譯下來。(寫到“吟讀1”劃分節奏后的空白處)

 。ㄈ┢纷x

  1、思考:展開豐富的想象、用心感受詩中的美句,把你的感受寫在下邊。(可以是一句也可以是幾句)

  五、課堂檢測

  1、從鶯燕的活動來表現初春盎然春意的句子是:

  ————————————,———————————。

  2、描寫一幅初春漲潮圖的句子是:

  ————————————,———————————。

  3、描寫早春花草美景的詩句是:

  ————————————,———————————。

  4、表達式人沉醉之情的句子是:

  ————————————,———————————。

【《錢塘湖春行》教案】相關文章:

錢塘湖春行06-27

【熱門】錢塘湖春行教案06-13

《錢塘湖春行》教案【精】10-11

《錢塘湖春行》教案【熱門】08-13

錢塘湖春行教案【熱】09-05

【推薦】錢塘湖春行教案06-09

《錢塘湖春行》教案范例07-24

【薦】錢塘湖春行教案08-09

【推薦】《錢塘湖春行》教案08-20

《錢塘湖春行》教案【薦】08-27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HD天堂字幕乱码五月 | 婷婷色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经典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日本欧美视频网站 | 亚洲欧美在线视频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