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令·遙夜沉沉如水》原文翻譯
引導語:《如夢令·遙夜沉沉如水》是秦觀貶謫郴陽在途中所做,表達了作者旅途中凄涼寂寞的心情和倦于宦游的情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如夢令·遙夜沉沉如水》原文翻譯。
《如夢令·遙夜沉沉如水》
年代: 宋 作者: 秦觀
遙夜沉沉如水,
風緊驛亭深閉。
夢破鼠窺燈,
霜送曉寒侵被。
無寐、無寐,
門外馬嘶人起。
注釋
1.如夢令:又名“憶仙姿”“宴桃源”。五代時后唐莊宗(李存勗)所創!肚逭婕啡搿爸袇握{”。三十三字,五仄韻,一疊韻。
2.遙夜:長夜。
3.驛亭:古時候設在官道旁,方便傳遞公文的使者和來往官員中途休息換馬的館舍。
4.夢破:睡夢被驚醒。窺:在隱僻處偷看。鼠窺燈:謂饑鼠想偷吃燈盞里的豆油。辛棄疾《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詞:“繞床饑鼠,蝙蝠翻燈舞!鼻榫跋嗨。
5.侵被:透進被窩。
6.無寐:睡不著。
7.馬嘶:馬叫。
創作背景
宋紹圣三年丙子(1096年),作者自處州再貶,深秋至郴陽道中,他有詩記其事,其中有一首題古寺壁的詩中云:“饑鼠相迫壞壁中”,與此詞所寫之境頗為近似。又,詞人在郴州旅舍有《踏莎行》詞,亦與此詞心態相似。依此似乎可以斷定此詞也是同一時期的作品。
【賞析】
此詞是作者紹圣三年(1096)貶謫郴陽時于途中所寫。詞中通過夜宿驛亭的描寫,繪出貶謫途中的情景,表達了作者旅途中凄涼寂寞的心情和倦于宦游的情緒。
首句點明時間是夜晚 ,“遙夜”即長夜,狀出了夜漫漫而難盡的感覺。緊接“沉沉”的疊字,將長夜難盡的感覺再度強化 。一句尤妙在“如水”的譬喻。
是夜長如水,是夜涼如水,還是黑夜深沉如水,作者不限制在何種性質上相“如”,只說“如水”,讓讀者去體味。較之通常用水比夜偏于一義的寫法,有所創新 。次句點出地點!绑A亭”是古時供傳遞公文的使者和來往官員憩宿之所,一般都遠離城市。驛站到夜里自是門戶關閉,但詞句把“風緊”與“驛亭深閉”聯在一起,則有更多的意味。一方面更顯得荒野“風緊 ”;另一方面也暗示出即使重門深閉也隔不斷呼嘯的風聲 !绑A亭”本易使人聯想到荒野景況以及游宦情懷,而“風緊”更添荒野寒寂之感。作者雖未言情,但景語中亦見出其情。
“夢破”二字,又流露出多少煩惱情緒。沉沉寒夜做一好夢 ,更反襯出氛圍的凄清!皦羝啤贝蠹s與“鼠”有關,客房點的是油燈,老鼠半夜出來偷油吃,不免弄出些聲響。人一驚夢,鼠也嚇咆了,但它還舍不得已到口邊的美味 ,遠遠地盯著燈盞!笆蟾Q燈”的“窺”字,用得十分傳神。它那目光閃閃,既惶恐,又貪婪 。昏暗燈光之下這一景象,直叫人毛骨悚然,則整個驛舍設備之簡陋、寒傖,可窺見一斑。能否捕捉富于特征性的細節,往往是創造獨特的詞境的成敗關鍵。此句與下句間,有一個從夜深至黎明的時間過程 。下句之“送”字、“侵”字都錘煉極佳。天猶未明 ,“曉”的將臨是由飛“霜”知道的,而“霜”的降臨又是由“寒”之“侵被”感到的。
“無寐,無寐”的重復,造成感嘆語調,再聯系“風緊”、“鼠窺燈”、“霜送曉寒”等等情景,可以體味出無限的感傷。古時驛站常備官馬,以供來往使者、官員們使用。而“門外馬嘶人起” ,門外驛馬長嘶,人聲嘈雜,正是驛站之晨的光景。這不僅是寫景,從中可以體味到被失眠折騰的人聽到馬嘶人聲時的困怠情緒。同時,“馬嘶人起”,又暗示出旅途跋涉,長路關山,白晝難辛的生活又將開始。
此詞不直寫心境,而是寫一夜難寐的所見、所聞、所感。詞寫長夜沉沉,驛亭風緊,饑鼠窺燈,曉寒侵被,人聲嘈雜,驛馬長嘶,真實謫徙羈旅的苦境與凄情。
作者簡介
秦觀(1049—1100),江蘇高郵人。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別號邗溝居士,學者稱其淮海居士。北宋文學家、詞人,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正字、國史院編修官等職。因政治上傾向于舊黨,被目為元祐黨人,紹圣(宋哲宗年號,公元1094—1098年)后貶謫。文辭為蘇軾所賞識,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工詩詞,詞多寫男女情愛,也頗有感傷身世之作,風格委婉含蓄,清麗雅淡。詩風與詞相近。有《淮海集》40卷、《淮海居士長短句》(又名《淮海詞》)。
秦觀生平簡介
未仕期
秦觀在未仕期間,大多在故鄉高郵居家耕讀,為科舉做準備。然而亦時常游歷于江淮吳楚之間,徜徉于山光水色之中。在這段期間秦觀的主要出游地有二:一為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秦觀同孫莘老、參寥子游訪漳南老人于歷陽惠濟院,浴湯泉,游龍洞山。又往烏江拜謁項羽墓,極盡山水名勝。此次出游共賦得詩詞三十余首,并作《湯泉賦》一篇,以記途蹤。二為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秦觀前往越州省親,適逢蘇軾自徐州徙往湖州,于是便乘蘇軾官船一同南下。途經無錫,與蘇軾同游惠山,又經吳興,泊西觀音院,同訪諸寺。端午過后,遂別蘇軾赴越,中秋時,與參寥子、辯才法師同游龍井,其后又與郡守程公辟游玩鑒湖、拜謁禹廟,相得甚歡。直至歲末年關家書催歸,秦觀始依依不舍的乘船北上。寫下著名的《滿庭芳》(山抹微云)來描述離別情意,透露出對此段漫游歲月美好的繾綣不舍。
“學而優則仕”是天下讀書人的夢想,秦觀亦不例外,然而秦觀的科舉征途卻屢遭挫折。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秦觀第一次參加科舉應試,卻是抱著滿滿的期望換來落第的命運,于是他便馬上“杜門卻掃,日以詩書自娛”,可見這一失敗,對他而言,是精神上的打擊。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秦觀再次應試,卻依舊名落孫山。科舉的接連失利,使得秦觀心境更加憂愁悲郁,認清了“風俗莫榮於儒,材能咸恥乎未仕”的社會現實。因此只好改變態度,學習時文并向時人投獻詩文,望獲舉薦!肮Ψ蚪K不負有心人”,秦觀在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參加第三次科舉考試,終于成功考取進士,踏上其同樣屢遭挫折的十年仕宦之途。
入仕期
朋黨傾軋是北宋政治上的大難題,更是令朝廷不安的一大亂源。秦觀入仕之時,適逢北宋朋黨斗爭日益激烈之際。秦觀于此亦身不由己地陷入了這場政治漩渦之中,無法自拔。元豐八年(1085年),秦觀登科以后,任定海主簿及蔡州教授。因其親附蘇軾,被視為“舊黨”,從此黨爭的迫害便從未間斷。元佑二年(1087年)蘇軾、鮮于侁,共以“賢良方正”薦秦觀于朝,無奈卻被人以“莫須有”的罪名加以誣告。元佑五年(1090年)方由范引純引薦,得以回京任秘書省正字。元佑六年又因“洛黨”賈易詆其"不檢"而罷去正字。接二連三的政治迫害,使得秦觀大受打擊,對政治開始灰心,且有退隱之意。元佑七年(1092年),秦觀授左宣德郎,又由秘書省正字,左遷國院編修官,參修《神宗實錄》,甚得恩寵。數月之間,拔擢連連。此三年亦為秦觀仕宦期間最順遂的時候;逻_未久,元佑九年(1094年)太皇太后高氏崩逝,哲宗親政!靶曼h”之人相繼還朝,“舊黨”之人則連遭罷黜,秦觀歷時七年的貶謫生涯從此開始。
【《如夢令·遙夜沉沉如水》原文翻譯】相關文章:
秦觀《如夢令·遙夜沉沉如水》原文鑒賞06-29
《如夢令 遙夜沉沉如水》秦觀11-02
秦觀《如夢令·遙夜沉沉如水》鑒賞11-12
秦觀《如夢令·遙夜沉沉如水》宋詞鑒賞09-28
秦觀詞鑒賞《如夢令·遙夜沉沉如水》09-20
秦觀《如夢令·遙夜沉沉如水》全詩鑒賞11-09
《如夢令 遙夜沉沉如水》文言文閱讀及答案09-16
李清照如夢令原文翻譯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