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宋 秦觀《好事近》
引導語:秦觀《好事近》作于詞人貶監處州酒稅時,此詞名揚于時。蘇軾有題跋云:“供奉官莫君沔官湖南,喜從遷客游……誦少游事甚詳,為予道此詞至流涕。下面是這首詞的原文注釋翻譯賞析,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好事近·夢中作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觀
原文:
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處,有黃鸝千百。
飛云當面化龍蛇,夭矯轉空碧。醉臥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
譯文
一場春雨,給山路上增添了許多鮮花,鮮花在風中擺動,又給滿山帶來了盎然春色。我走到小溪深處,無數黃鸝飛躍啼鳴。
天空中飛動的云彩在眼前干變萬化宛如奔騰的龍蛇,在碧空中屈伸舒展,十分自如。這時,我正醉臥古藤陰下,朦朧迷離,全然不知南北東西。
注釋
①好事近:詞牌名,又名釣魚笛、倚秋千。
②黃鸝:烏名,鳴聲婉轉。亦稱黃鶯、黃鳥。
③龍蛇:似龍若蛇,形容快速移行的云彩。
④夭矯:屈伸自如的樣子。
⑤空碧:碧空。
⑥了:完全,全然。
賞析
上片是寫詞人夢中看到的美景。“春路”兩句,寫景兼點時令,采用白描手法寫活了一個春天。其妙處在于兩個動詞,一個是“添”字,具有雙重含義:一方面,一場春雨滋潤了萬物,促使含苞的山花綻開,于是花兒多了起來;另一方面,春雨來得及時,山花開得迅速,詞人在不知不覺中突然感受到雨露的滋潤、春天的美好,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另一個是“動”字,它將春花與春色有機地融為一體。春花是春天的使者,是春天代表性的景物,當滿山鮮花盛開、爭奇斗妍,就能呈現出一個生機勃勃、氣象萬千的春天。“動”字抓住了這層含義,用得恰到好處。“行到”兩句,進一步描寫構成明媚春光的千百只黃鸝。這黃鸝不僅是視覺形象,同時又在聽覺上給人以音響。在這春氣浮動、姹紫嫣紅的深山里,群烏薈集,戲嬉喧鬧,交相和鳴,加上小溪的潺潺聲,真的美妙動人。
下片是寫詞人的醉酒。“飛云”二句傳神地描寫了天空由陰沉多云轉為澄澈蔚藍,進一步說明春天的多姿多彩。云在眼前飛,變幻成龍成蛇,一屈一伸,怪狀迭出;不久,這些奇形的云塊又慢慢地淡化,最終完全消失,而晴朗、明麗的`天光普照四方。這既是指天色而言,又是心情的流露。醉臥二句,是說面對這美好的春光,詞人禁不住狂飲起來,以至于醉了,美酒和春色已完全融化在醉得不省人事的作者身上了。這是一種醉倒春光、身與物化的人生境界:不圖名利,恬淡自適,神游萬物之表,與天地山水共存。
這種物我一體的人生境界,是詞人人生遭遇的曲折反映。現實中無法排遣的壓抑和苦悶,在詞人假托的有花香和鳥語的美妙夢境中得到了完全的解脫。他是很無拘無束和無憂無慮的,他的醉酒也不同于以往的借酒澆愁,而是放開心懷痛飲,是和愁傷從此了結的豪飲。
秦觀《好事近·夢中作》閱讀練習及答案
1.上闋描繪了詞人夢中奇麗的景色。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景色的奇麗之處。(5分)
2.詞的'結尾表現作者什么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春路上下了一場春雨,浥盡塵輕;春雨過后,春花盛開,絢爛無比;春花拂動,整個山間一片春光明媚,如入仙境;行至小溪,曲徑通幽,無數黃鸝頓時喧騰起來。(3分)用夢中優美的景色反襯作者現實中的郁悶和極度的失落感。(2分)
2.詞的結尾寫作者醉酒酣睡在古藤濃陰下,全然不知東西南北。(2分)為了排遣在現實中遭受的貶謫之苦,常常幻想遁入夢境,躲進醉鄉,消極出世。(2分)酣然醉臥,物我兩忘,表達對黑暗現實的消極反抗。(2分)
秦觀的軼事典故
少游為黃本校勘甚貧,錢穆父為戶書,皆居東華門之堆垛場。少游春日作詩遺穆父曰:“三年京國鬢如絲,又見新花發故枝。日典春衣非為酒,家貧食粥已多時。”穆父以米二石送之。《王直方詩話》
王右丞二月十一日生日。程文通諸人前期袖詩草謁秦太虛,問曰:“右丞生日,必有佳作。”少游以詩草示之,乃押九青韻俱盡。首云:“元氣鐘英偉,東皇賦炳靈。蓂敷十一莢,椿茂八千齡。汗血來西極,摶風出北溟。”諸人愕然相視,不敢更出袖草。《桐江詩話》
秦少游晚出左掖門,有詩云:“金雀觚棱轉夕暉,飄飄宮葉墮秋衣。出門塵漲如黃霧,始覺身從天上歸。”識者以為少游作一黃本校勘而炫耀如此,必不遠到。《詩話總龜》
少游紹圣間以校勘為杭倅。方至楚泗間,有詩云:“平生逋欠僧房睡,準擬如今處處還。”詩成之明日,以言者落職,監處州酒。人以為詩讖。《王直方詩話》
呂申公在揚州日,因中秋令秦少游預擬口號,少游遂有“照海旌幢秋色里,激天鼓吹月明中”之句。是日微陰,公云:“使不著也。”少游復作一篇云:“自是我公多惠愛,卻回秋色作春陰。”《苕溪漁隱叢話》
東坡初未識秦少游,少游知其將至維揚,作坡筆題壁于一山寺。東坡果不能辨,大驚。及見孫莘老,出少游詩詞數百篇讀之,乃嘆曰:“向書壁者,豈此郎也!”《冷齋夜話》
廌謂少游曰:“東坡言少游文章如美玉無瑕,又琢磨之功,殆未有出其右者。”少游曰:“吾少時用意作賦,習慣已成。誠如所諭,不畏磨難。然自以華弱為愧。”邢和叔曰:“子之文銖兩不差,非秤上秤來,乃等子上等來也。”《師友談記》
少游嘗以真書題邢敦夫扇云:“月團新碾瀹花瓷,飲罷呼兒課楚詞。風定小軒無落葉,青蟲相對吐秋絲。”山谷見之,乃于扇背小草題一詩云:“黃葉委庭觀九州,小蟲催女獻公裘。金錢滿地無人貫,百斛明珠薏苡秋。”少游后見之曰:“逼我太甚!”《詩話總龜》
山谷戲書少游壁詩,有“誰饋百牢鸜鵒眼”之句,注“鸜鵒”以指所盼者。《山谷詩話》
少游自會稽入都見東坡。東坡曰:“不意別后卻學柳七作詞。”少游曰:“某雖無學,亦不如是。”東坡曰:“‘銷魂當此際’,非柳七語乎?”坡又問別作何詞,少游舉“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繡轂雕鞍驟”。東坡曰:“十三字只說得一個人騎馬樓前過。”《高齋詩話》
東坡呼少游為“山抹微云君”。《藝苑雌黃》
少游在蔡州,與營妓婁婉字東玉者密,贈之詞,有“玉佩丁東”句。又有贈陶心兒詞云:“天外一鉤橫月帶三星。”東坡誚其恐為他妓廝賴。高齋詩話:山谷次韻孫子實寄少游詩云:“才難不易得,志大略細謹。”王立之詩話:少游極怨山谷此句,謂言蔡州事,少人知者。《山谷詩注》
杭有一倅,閑唱少游滿庭芳詞,偶誤舉一韻曰:“畫角聲斷斜陽。”琴操在側曰:“畫角聲斷譙門,非斜陽也。”倅曰:“汝可改韻否?”琴即改云:“山抹微云,天連香草,畫角聲斷斜陽。暫停征轡,聊共飲離觴。多少蓬萊舊侶,頻回首,煙靄茫茫。孤村里,寒鴉萬點,流水繞紅墻。魂傷當此際,輕分羅帶,暗解香囊。漫贏得秦樓薄幸名狂。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有余香。傷心處,長城望斷,燈火已昏黃。”東坡聞而賞之。《能改齋漫錄》
程伊川一日見少游,問:“‘天若有情,天也為人煩惱’是公詞否?”少游意伊川賞之,拱手遜謝。伊川云:“上穹尊嚴,安得易而侮之?”少游慚而退。《甕牖閑評》
秦少游觀輞川圖而愈疾。《香祖筆記》
暢姓惟汝南有之。其族尤奉道,男女為黃冠者十之八九。有女冠暢道姑,姿色妍麗,神仙人也。少游挑之不得,乃作詩曰:“瞳人剪水腰如束,一幅烏紗裹寒玉。超然自有姑射姿,回看粉黛皆塵俗。霧閣云窗人莫窺,門前車馬任東西。禮罷曉壇春日靜,落紅滿地乳鴉啼。”《桐江詩話》
秦少游侍兒朝華,姓邊氏,京師人。元祐癸酉納之。嘗為詩曰:“天風吹月入闌干,烏鵲無聲子夜閑。織女明星來枕上,了知身不在人間。”時朝華年十九。后三年,少游欲修真斷世緣,遂遣歸父母家,以金帛嫁之。朝華臨別,涕泣不已。少游作詩云:“月霧茫茫曉柝悲,玉人揮手斷腸時。不須重向燈前泣,百歲終當一別離。”朝華既去二十余日,使其父來曰:“不愿嫁,卻乞歸。”少游憐而復取歸。第二年,少游出倅錢塘。至淮上,因與道友議論,嘆流光之遄速,謂朝華曰:“汝不去,吾不得修真矣。”亟使人走京師,呼其父來,遣隨去。復作詩云:“玉人前去卻重來,此度分攜更不回。腸斷龕山別離處,夕陽孤塔自崔巍。”時紹圣元年五月十一日,少游嘗手書記其事。未幾,遂竄南荒。《墨莊漫錄》
秦少游南遷至長沙。有妓平生酷愛秦學士詞,至是知其為少游,請于其母,愿托以終身。少游贈詞,所謂“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者也。念時事嚴切,不敢偕往貶所。及少游卒于藤,喪還,將至長沙。妓前一夕得諸夢,即送于途。祭畢歸而自縊。《陔余叢考》引《野客叢書》 按今《野客叢書》不見此條,《夷堅志》載此事。《容齋四筆》又自辨之。
瞿塘之下,地名人鲊甕,少游嘗謂未有以對。南遷度鬼門關,乃為絕句云:“身在鬼門關外天,命輕人鲊甕頭船。北人慟哭南人笑,日落荒村聞杜鵑。”《侯鯖錄》
少游謫古藤,意忽忽不樂。過衡陽,孔毅甫為守,與之厚,延留待遇有加。一日飲于郡齋,少游作千秋歲詞。毅甫覽至“鏡里朱顏改”之句,遽驚曰:“少游盛年,何為言語悲愴如此!”遂賡其韻以解之。居數日別去,毅甫送之于郊,復相與終日。歸謂所親曰:“秦少游氣貌大不類平時,殆不久于世矣。”未幾卒。《獨醒雜志》
潭守宴客合江亭,張才叔在坐。有一妓獨唱二句云:“微波渾不動,冷浸一天星。”才叔索其全篇,妓曰:“夜坐商人船上,鄰舟一男子倚檣而歌,不能盡記。”有趙瓊曰:“此秦七聲度也。”使人訪之,果少游靈舟。《五岳志》
秦觀子湛,大鼻類蕃人,而柔媚舌短,世目為“嬌波斯”。《雞肋編》
靖康間,有女子為金虜所俘,自稱秦學士女,道上題詩云:“眼前雖有還鄉路,馬上曾無放我情。”讀者凄然。曾季貍作秦女行。《梅磵詩話》
被貶雷州
北宋哲宗時期,因為新舊黨爭,秦觀被貶杭州通判,旋貶處州酒監稅、后又移至彬州、橫州編管,不斷南遷,元符元年(1098年)秋,貶到海康。這是秦觀貶謫生涯的最后一站。也就在雷州,秦觀走過了他人生最后三年時間。
秦觀初到雷州,故鄉高郵正是雨打芭蕉,蟹肥蝦美之時,而他長期活動的東京也是梧桐落葉,大雁南飛,但在雷州,依舊艷陽高熾,與溽夏無異。人在萬里,江湖飄零,知已難遇,故人長絕,加上雷州風土故物不類中原,多愁善感的秦觀每日郁郁寡歡,他寫詩道:“白發坐鉤黨,南遷瀕海州。……灌園以糊口,身自雜蒼頭……鷦鷯一枝足,所恨非故林。……海康臘己酉,不論冬孟仲……可憐秋胡子,不遇卓文君。”這種情緒等到這一切在蘇東坡到來才有所改觀。
雷州永別
宋哲宗元符元年初冬(1098年),秦觀的恩師蘇東坡在海南島昌化軍(今海南儋縣中和鎮),遇赦北歸途經雷州,兩人相見,恍如夢寐。秦觀拿出自已在雷州寫的詩請老師批評,蘇東坡哈哈大笑,也拿出一把扇子遞給秦觀,秦觀接過一看,原來是自已南謫過程中寫的一首《踏莎行》詞:“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整首詞充滿了傷感,甚至有點凄厲。據說蘇東坡聽到這首詞之后,嘆息道:“少游已矣!雖萬人何贖。”
看到老師將自己的作品寫在扇子上隨身攜帶,秦觀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至于秦觀給蘇東坡看的詩,有人說是他連夜寫的《自挽詩》,里面有這些句子:“家鄉在萬里,妻子天一涯。孤魂不敢歸,惴惴猶在茲。……奇禍一朝作,飄零至于斯。弱孤未堪事,返骨定何時?”但也人說這首《自挽詩》作于元符二年,如是,那就是蘇東坡走后幾個月的事了,那么,呈給老師的當是《海康書事》等作品。
看了秦觀的詩,蘇東坡感慨萬千,他和秦觀在文學觀念上是不一致的。蘇東坡生性樂觀,喜歡寫一些豪放的詞,雖也有傷感之作,但大體是格調昂揚,由此對秦觀的婉約風格頗有批評,曾調侃這位弟子為“山抹微云君”。而此時,同樣被貶的經歷,多年宦海沉浮,特別是秦觀被貶,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自己的連累,[3]蘇東坡在認識上有了更大的包容性。蘇東坡一邊看,一邊贊嘆,但他也想,整天生活在這種情緒中,決不是延壽之法。于是他想辦法予以引導,第二天,兩人共游雷州,當地獨特的風土人情不時引起蘇東坡的開懷大笑。老師的樂觀也感染了學生,也冰釋了秦觀多日的痛苦。在天寧寺,蘇東坡看到寺門上“萬山第一”四個大字,禁不住又笑了起來,那是一年前路過雷州時應方丈的請求寫下的。這四個字,不單是頌揚天寧寺,也是自身境界的一種寫照,同時也是對秦觀的一種激勵,讓他從小我的痛苦中走出來。秦觀也陷入深思之中。
蘇東坡走后,秦觀的心境也放松了不少,他多次到鄉民中體察他們的疾苦,觀摩當地的風俗。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駕崩,徽宗即位,向太后臨朝。不久,秦觀也奉命北還,死在路上。
夢中題詩
秦觀在雷州,還有一些逸事,如他在海康宮亭廟下,夢見天女拿一幅維摩畫像讓他寫贊,秦觀篤信佛教,于是欣然題道:“竺儀華夢,瘴面囚首。口雖不言,十分似九。應笑蔭覆大千作獅子吼,不如搏取妙喜似陶家手。”醒來后,就把這段話記錄下來,據說真跡落在天寧寺。宋僧惠洪在《冷齋夜話》中說,自已在天寧寺,還親眼從和尚戒禪那里看到這幅字,正是秦少游的筆跡。清潘永因所編《宋稗類鈔》也提到真跡在雷州天寧寺。當然,做為逸事,里面也都加了一些天女嘲戲秦觀的情節。
【宋 秦觀《好事近》】相關文章:
秦觀《好事近·夢中作》賞析10-22
好事近夢中作秦觀詩詞08-07
秦觀好事近春路雨添花的詩歌賞析06-10
如夢令宋秦觀答案10-02
踏莎行-郴州旅舍(宋)秦觀10-26
宋·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08-08
陸游好事近解析10-02
好事近原文翻譯以及注釋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