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沁園春·夢孚若宋詞賞析
上學的時候,說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沁園春·夢孚若宋詞賞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何處相逢?登寶釵樓,訪銅雀臺。喚廚人斫就,東溟鯨膾;圉人呈罷,西極龍媒。天下英雄,使君與操,余子誰堪共酒杯?車千輛,載燕南趙北,劍客奇才。飲酣畫鼓如雷,誰信被晨雞輕喚回。嘆年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使李將軍,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涼感舊,慷慨生哀。
劉克莊(1187──1269),字潛夫,號后村居士、莆田(今屬福建省)人。淳祐六年(1246)賜同進士出身,官至龍圖閣學士(一說官至兵部尚書),他渴望恢復北方土地,反對南宋政權的妥協茍安。他早年曾因彈劾宰相史嵩之而貶官,名譽很好。他一生宦海浮沉,時進時退,他是辛派詞人,作風與辛棄疾相似。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詞集名《后村長短句》,又名《后村別調》。
這首長調是作者追懷亡友孚若之作。孚若是方信儒字,福建莆田人。韓侂胄伐金時,他與作者是志同道合的好友。
題為夢孚若,故詞開篇從夢境寫起。首三句寫詞人夢中和孚若同登寶釵樓,共訪銅雀臺。“寶釵樓”,漢武帝時所建,故址在今陜西咸陽市。“銅雀臺”,故址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曹操時所建。這兩個名勝古跡都在北方,時中原已淪于金人之手,所以作者托以夢游,從中亦窺見作者魂縈夢繞著淪陷了的中原,正和陸游“鐵馬冰河入夢來”所表現的抗敵志向一樣。“喚廚人斫就,東溟鯨膾;圉人呈罷,西極龍媒”。四句繼續寫夢境,要廚師馬東海里捕的鯨魚切成細塊,要養馬的人呈送西方來的良馬。“東溟”,東海。“膾”,細切肉。“圉(gǔ)人”,養馬的人。“西極龍媒”,極遠的西方出的駿馬,龍媒是良騎。這四句用夸張的手法,表現作者奔放的豪情。“天下英雄,使君與操,余子誰堪共酒杯?”這三句脫胎于《三國志·劉備傳》中曹操對劉備所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的話,這里是把曹操和劉備比方孚苦和作者自己。“余子誰堪共酒杯?”用一反詰句,意為其它的人,簡直就沒有這個資格了。同時也反映了作者痛感濟世無人。“車千輛,載燕南趙北,劍客奇才。”寫他倆與中原眾多英雄豪杰的交游。按《宋史·方信儒傳》說:“信儒性豪爽,揮金如糞土,所至賓客滿其后車。”“燕南趙北”,即燕趙間,約當今河北省中部。“劍客”,指才能武藝出眾的人。
詞的上片寫夢境,作者把渴望收復中原的深摯愛國情感通過夢境曲折地反映了出來。為了和下片形成強烈對比,上片還極寫作者意氣飛揚,不可一世,吃的要鯨膾,騎的是龍媒,后車載的是劍客奇才。多么輝煌的場面。
詞的下片寫夢醒后的感慨。作者用“飲酣畫鼓如雷,誰信被晨雞輕喚回。”自然而貼切地過渡了下來,這里寫在夢里畫鼓(即戰鼓,國鼓上有畫;故名)如雷,意在表現詞人即使在夢中亦不忘中原、志在恢復的愛國情懷。“誰信被晨雞輕喚回”,這就由夢中回到了現實中來。這里暗用了祖逖聞雞起舞的典故,且以祖逖自比,表現作者壯志未泯,雄心猶在。(過片“飲酣”二句,夏承燾先生《唐宋詞選》本作“飲酣鼻息如雷,誰信被晨雞催喚回”。對照上片所寫夢中作者與孚若對酒事,夏先生的選文亦順理成章。作者曾在《挽方孚若寺丞》詩中說:“詩里得朋卿與我,酒邊爭霸世無人”。這次在夢中和好友相聚,一定喝得酩酊大醉,因而鼻息如雷,便是很自然的了。但天地悠悠,歲月匆匆,作者不得不“嘆年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這既是作者壯志未酬的悲涼深沉的哀嘆,也是作者對友人生前沒有得到朝廷重用而發出的不平呼喚。“使李將軍,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這里借用漢文帝對李廣說的話:“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何足道哉?”(《史記·李將軍列傳》)這兩句一方面表現作者意氣飛揚,不可一世的氣概,顯示作者恢復中原的宏圖大愿;另一方面也是作者對自己生不逢時的悲嘯狂吟,詞結尾“披衣起,但凄涼感舊,慷慨生哀。”寫作者中夜披衣而起,環顧四周,是凄涼的現實。回憶往事,百感交集。這里有報國欲死無戰場的悲憤,有英雄失路,年華空老的感嘆,如此等等。
這首詞上片寫夢境,寫夢中與友人相會時意氣飛揚的場面;下片寫晨雞喚回,夢醒后的現實,抒發了作者懷才不遇、壯志未酬的悲憤。詞的上下片形成強烈的對比,從而充分暴露了南宋小朝廷的埋沒人才。詞中不少處融入史書中語,增加了作品的容量,且顯得氣概豪邁。
拓展:《沁園春·夢孚若》譯文
《沁園春·夢孚若》
宋朝:劉克莊
何處相逢,登寶釵樓,訪銅雀臺。喚廚人斫就,東溟鯨膾,圉人呈罷,西極龍媒。天下英雄,使君與操,馀子誰堪共酒杯。車千兩,載燕南趙北,劍客奇才。
飲酣畫鼓如雷。誰信被晨雞輕喚回。嘆年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使李將軍,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涼感舊,慷慨生哀。
《沁園春·夢孚若》古詩簡介
《沁園春·夢孚若》是南宋詞人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詞。這是懷念亡友的作品,詞的上片描寫夢境,用浪漫主義和夸張的手法,敘述夢中與故人暢游中原名勝古跡,結交天下英雄豪杰,表現出有我無敵的豪邁氣概。下片轉寫夢醒后的悲涼心情,慨嘆生不逢時,歲月虛度,功業未建,撫今思昔,不覺慷慨生哀。前后對比鮮明,并運用典故,虛實相映,感情深沉強烈。
《沁園春·夢孚若》翻譯/譯文
我們在什么地方相會?登寶釵樓,訪銅雀臺。叫廚人操刀,把東海鯨魚切細片做菜,叫養馬人送上,西域地方的駿馬。擺宴論天下英雄,只有你孚若和我才志同道合,其余的人都不配共酒同飲!用上千輛車子,招請燕趙之間,所有武藝才能出眾的勇士抗金復國。
酒醉后鼾聲如雷睡得香甜,有誰相信被晨雞一叫就醒來。感嘆美好時光過盡,功名未立,我這書生已年老,機會還在將來。假使李廣將軍,能早遇到漢高祖,封個萬戶侯又有什么困難呢?我披衣起來放眼回顧,不單是為舊事感到凄涼,撫今傷時就憤慨不平無限悲哀。
《沁園春·夢孚若》注釋
⑴沁園春:詞牌名,又名“東仙”“壽星明”“洞庭春色”等,雙調一百十四字,上片十三句四平韻,下片十二句五平韻。
⑵孚若:方信孺,字孚若。
⑶寶釵樓:漢武帝時建,故址在今陜西咸陽市。
⑷銅雀臺:曹操時建,故址在今河南臨漳縣西南。
⑸斫(zhuó):用刀砍。
⑹東溟(míng):東海。膾(kuài):切細的肉塊。
⑺圉(yǔ)人:養馬的官。
⑻西極:指西域,古時名馬多來自西域。龍媒:駿馬名。
⑼使君:古時對州郡長官的稱呼。這里指劉備。操:曹操。
⑽余子:其他人。
⑾乘(shèng):古時一車四馬叫乘。
⑿燕(yān)南趙北:指今河北山西一帶。
⒀劍客:指劍術和武藝出眾者。
⒁畫鼓:一作“鼻息”。畫,鼓上文飾。
⒂誰信:誰想,誰料。
⒃李將軍:指西漢名將李廣。
⒄高皇帝:指漢高祖劉邦。
⒅萬戶侯:指食邑萬戶的侯爵。
《沁園春·夢孚若》創作背景
方信孺是作者的同鄉,又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在韓侂胄伐金失敗之后,曾奉命使金,談判構和條件,駁回金人的苛刻要求,“自春至秋,使金三往返,以口舌折強敵”(《宋史》本傳)。金帥以囚或殺相威脅,始終不屈,置生死于度外。仕途中屢遭降免,年僅四十六而卒。這首詞寫作時間尚難確定。作者另有《夢方孚若》詩二首,作于淳祐三年(1243),可能與此詞作于同時,那就是寫于方孚若身后二十一年,系悼念之作。
《沁園春·夢孚若》賞析/鑒賞
上片是敘述夢中的景象和他同朋友方信孺的胸襟抱負。但是,作者對于南宋小朝廷那種求和屈辱的政策之不滿,已洋溢在紙墨之上,語氣在含蓄之中閃爍著尖刻的諷刺。南宋時,寶釵樓和銅雀臺都落入金人手中,劉克莊和方信孺都沒有到過。但劉克莊故意舉出這兩個地方,意在表示兩人平日都沒有忘懷北國河山,兩地名勝于是很自然就在他二人的夢中出現了。“喚廚人斫就”四句,寫出夢境里的浪漫性。這是作者有意虛構的情境,這段描寫在虛構之中還可看出一點真實的影子。這里著力寫出夢中人的豪情勝概,寫法上很有點浪漫主義氣派;又因為是寫夢境,所以使人不覺得是過分夸張失實。借用曹操“煮酒論英雄”的掌故,是以“天下英雄”自許,又是對摯友方孚若的論評。作者希望能夠有千輛大車,迎接這些燕南趙北的劍俠奇才,共同收復北方的失地。這里點出“燕南趙北”,又回應了上文的“登寶釵樓”和“訪銅雀臺”,使人了然知道作者“登”與“訪”的用意,并不只是看望一下祖國北部河山。所以在文字結構上,又是彼此呼應,正如“常山之蛇”,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其首又應。足見作者行文的細密。作者結合實際生活,融會歷史題材,虛實結合,而以虛為主,表現出豪邁爽朗的氣魄北方的豪杰之士了。
詞的下片寫夢醒之后的現實景象。“飲酣畫鼓如雷,誰信被晨雞輕喚回”,晨雞無情地喚醒美夢,使作者不得不面對現實。夢境值得留戀,但實際生活的境遇卻如此殘酷無情。 “嘆年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這是作者與方孚若共有的無奈嘆息,但決不是絕望悲鳴。在劉克莊所處的時代,南宋王朝已處于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境地。他一生經歷了孝宗、光宗、寧宗、理宗、度宗五朝,仕途歷盡波折,他曾四次被罷官,因此,懷才不遇之感,黍離哀痛之情,在他的詩詞在中常有流露。 “使李將軍,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作者還懷有強烈的愿望,幻想能像李廣那樣在國家多事之秋建功立業。作者在表現思想矛盾、表達一貫的愛國感情時,用的不是平鋪直敘的手法,巧妙地引用歷史典故,做到虛實相彰,使主題思想表達得更加充分、深刻。這三句話基本上引用《漢書·李將軍列傳》的原文,字句相差不多,只是把《漢書》原文稍加點改,用在詞中,顯得自然妥貼,同時賦予這個典故新的含意。時局是如此危急,國家處在多事之秋,正該起用李廣這樣的名將;而現實情況卻恰恰相反,賢才能臣根本就是報國無門,這叫人“披衣起,但凄涼感舊,慷慨生哀”。這首詞下片抒發的正是作者這種真情實感。摯友已乘鶴西歸,恢復國家統一的大業更難以實現,感舊生哀,一腔凄涼悲憤的感情發泄無遺,傷時憂國的思想就是這樣被充分地表現出來。下片描寫以實為主,跟上片恰成強烈的對比。
這首詞采用虛實結合的手法,以夢境寫思念的友人,將那種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淋漓盡致的表達了出來。作者巧妙地引用歷史典故,做到虛實相彰,使主題思想表達得更加充分、深刻。
《沁園春·夢孚若》名家點評
明·卓人月《古今詞統》:氣概雷擊霆震。
清·陳廷焯《放歌集》:何等抱負。又“書生”八字,感慨真切。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人若具此健筆,胸中當磊落不平時,即潑墨傾寫,亦一快事。宋人評東坡詞,為以作論之筆為詞,后村殆亦同之。
《沁園春·夢孚若》作者簡介
劉克莊(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潛夫,號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詩人、詞人、詩論家。
初為靖安主簿,后長期游幕于江、浙、閩、廣等地。詩屬江湖詩派,作品數量豐富,內容開闊,多言談時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學晚唐體,晚年詩風趨向江西詩派。詞深受辛棄疾影響,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議論化傾向也較突出。
作品收錄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燦《劉克莊年譜》對其行跡有較詳細考證,侯體健《劉克莊的文學世界》展現了其文學創作各個方面,探索精微。
【沁園春·夢孚若宋詞賞析】相關文章:
《沁園春·夢孚若》原文及賞析03-08
沁園春·夢孚若原文及賞析09-19
劉克莊《沁園春·夢孚若》原文賞析02-26
沁園春·夢孚若原文及古詩詞賞析10-09
《沁園春》蘇軾宋詞鑒賞03-21
《沁園春》賞析06-16
《沁園春·長沙》的賞析06-11
《沁園春》詩詞賞析08-07
沁園春·長沙賞析01-19
沁園春 長沙 賞析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