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沁園春·雪》重難點講解
《沁園春·雪》這首詞,是毛澤東于1936年2月所作。“沁園春”為詞牌名,“雪”為詞名。當時,毛澤東和彭德懷率領紅軍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陜北清澗縣袁家溝,準備渡河東征,開赴抗日前線。為了視察地形,毛澤東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當“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這白雪皚皚的塬地展現在他眼前時,不禁感慨萬千,詩興大發,欣然提筆,寫下了這一首豪放之詞。
毛澤東作為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其詩詞中大都寫及歷史與戰爭。學者王克煜通過深入研究分析認為,《沁園春·雪》可謂寫得最為出色的一首。它既不像有些篇什直抒胸臆,也不是一般地運用中國詩歌傳統的比興手法,而是“比”“賦”得體,善于將“賦”的陳述方式融于“比”之中,從而形成了比較雄渾的詞風與寬闊深厚的境界。
歷來詩詞詠雪的很多。“雪”,是富有詩意的自然景物,不少詩人對“雪”都成功地作了新的發掘。毛澤東這首詞因“初到陜北看見大雪時”而起興。1958年12月21日,毛澤東又作過批注:“雪:反封建主義,批判二千年封建主義的一個反動側面"。
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從延安飛重慶,同國民政府進行了四十三天的談判。其間柳亞子屢有詩贈毛,十月七日,毛書此詞回贈。隨即發表在重慶《新華日報》上,轟動一時。
本詞作于1936年2月初,當時毛澤東同志在陜西清澗袁家溝,正準備親率紅一方面軍(1935年11月,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與紅十五軍團會師后,恢復此番號)渡黃河東征,開赴河北抗日前線。毛澤東同志1945年10月7日致柳亞子先生書中說:“初到陜北看見大雪時,填過一首詞。”即謂此闋。 1958年12月21日又批注道:“雪,反封建主義,批判二千年封建主義的一個反動側面。文采、風騷、大雕,只能如是,須知這是寫詩啊!難道可以謾罵這一些人們嗎?別的解釋是錯的。末三句,是指無產階級。”本篇首次正式公開發表于《詩刊》1957年1月號。1945年10月,毛澤東同志在重慶曾手書此詞贈柳亞子先生,11月4日,重慶《新民報》晚刊據傳抄件刊出。其后,一些報紙相繼轉載。但多有訛誤,不足為據。1951年1月8日,《文匯報》附刊曾將毛澤東同志贈柳的墨跡制版刊出。
1、重點:
⑴ 學會詞的朗誦方法,掌握正確的停頓,能夠找出詩歌的重音。
⑵ 體會詩歌語言的凝練,理解“詩化”形象的內涵。
⑶ 領會詞的意境美和音韻美。
2、難點:
⑴ 理解“封、飄、望、舞、馳、惜”等動詞和“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含義。
⑵ 理解詩人對歷史人物的評鑒,體會他豪邁的偉人情懷,并樹立正確的歷史人物觀。
【《沁園春·雪》重難點講解】相關文章:
海燕課文重難點講解07-16
課文《馬》重難點講解11-07
課文《理想》的重難點講解09-02
組歌課文重難點講解09-17
課文《狼》的重難點講解06-21
《口技》課文重難點講解11-27
沁園春長沙重難點解析12-03
課文喂──出來的重難點講解10-02
課文蘆花蕩的重難點講解07-05
《琵琶行》的重難點講解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