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勸學》中學語文學案

時間:2024-10-23 23:36:44 勸學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孫權勸學》中學語文學案

  教學目標

《孫權勸學》中學語文學案

  1.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2.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4.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難點: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集體定教

  一、導入學習

  1、以“吳下阿蒙”和“刮目相待”兩個成語,導入新課學習。

  這兩個成語出自我國一部著名的史學著作——《資治通鑒》

  2、簡介《資治通鑒》及作者司馬光

  《資治通鑒》由司馬光支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三國到五代1362年的歷史。

  司馬光,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二、整體感知

  1、聽配樂范讀,整體感知全文。

  2、對照注釋,自主翻譯,自讀理清課文情節。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辭學——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目蒙學習的效果的?(通過呂蒙與魯肅

  的“議論”來表現)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后,有何舉動?(大驚——結友)

  3、復述故事

  4、檢查并核對譯文。

  三、品味語言

  1、思考:課文以什么方式展開故事情節?(人物對話)

  2、請同學們和你的同桌分別扮演孫權與呂蒙,模擬人物的語氣進行對話,討論孫權究竟為什么要說這些話,該以什么神態、語氣說。

  3、請三個同學分別談談他們對三句話的理解,主要說說應該運用什么語調,語速,讀出什么情感來,以符合人物身份,能達到規勸目的,談完試讀。

  ①“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了怎樣的心理?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容推辭,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又可見關心、厚望。

  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表達了怎樣的心態?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聯系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③“卿言多勞,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樣說有何作用?

  現身說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這番勸言,表現出孫權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斑然可見。

  4、孫權勸學,語重心長,循循善誘。呂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學,效果如何?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么?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值不自禁地發出贊嘆。這句話從側面反映目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

  5、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有區別嗎?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系;蒙、肅皆為同僚,對話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蘊含其中。

  四、課文總結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對話為主,用不多幾句話,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五、擴展訓練

  解釋“吳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說人沒有學問的意思。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

【《孫權勸學》中學語文學案】相關文章:

《孫權勸學》導學案及答案08-24

孫權勸學學案及答案06-11

《孫權勸學》學案(通用10篇)05-10

《孫權勸學》導學案設計(精選12篇)11-20

《孫權勸學》導學案(通用5篇)08-30

《孫權勸學》教學案例分析與教學后記08-04

《孫權勸學》的教案08-18

孫權勸學的啟示06-20

孫權勸學的ppt09-29

孫權勸學教案08-15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中文字字幕欧美精品一区 | 日韩欧美亚洲中文字幕2021 | 思思99re久久精品国产首页 |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五月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 亚洲一级在线看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