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勸學》的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4-03-13 14:55:26 玉華 勸學 我要投稿

《孫權勸學》的原文、翻譯及賞析

  《孫權勸學》選自《資治通鑒》,是北宋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創作的一篇記敘文,文題為后人所加,接下來就由小編帶來《孫權勸學》原文、翻譯及賞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作品原文

  孫權勸學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

  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二、譯文注釋

  譯文一: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托。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當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嗎?我只是讓你粗略地瀏覽,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繁多,誰像我一樣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己覺得獲益很多。”于是呂蒙開始學習。

  到魯肅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議論天下大事。魯肅非常吃驚地說:“以你現在的軍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謀略,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吳下(的老大粗)阿蒙了!”呂蒙說:“讀書人分別了幾天,就應重新用新的眼光來看待,長兄你為什么這么晚才明白這一道理呢!”于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朋友后分別了。

  譯文二:

  起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的理由來推托。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傳授經書的學官嗎?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中事務繁多,誰能比得上我呢?我經常讀書,自認為有很大的好處。”呂蒙于是就開始學習。

  等到魯肅到尋陽的時候,和呂蒙論議國家大事,魯肅驚訝地說:“你現在的才干和謀略,不再是以前那個吳縣的阿蒙了!”呂蒙說:“與讀書的人分別幾天,就要用新的眼光來看待,兄長怎么知曉事情這么晚啊!”于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才分別。

  注釋

  1、初:當初,起初,這里是追述往事的習慣用詞。

  2、權:指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現在浙江富陽)人,黃龍元年(公元222年)稱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國號吳,不久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229年稱帝。

  3、謂:告訴,對……說,常與“曰”連用。

  4、呂蒙:字子明,三國時吳國名將,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呂家崗)人。

  5、卿:古代君對臣或朋友之間的愛稱。

  6、今:現在。

  7、當涂:當道;涂,道路

  8、掌事:當道,當權

  9、辭:推辭,推托。

  10、以:介詞,用。

  11、務:事務。

  12、孤:古時王侯的自稱。

  13、豈:難道。

  14、治經:研究儒家經典。治,研究,專攻。“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等書。

  15、博士: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

  16、邪[yé]:通“耶”,語氣詞。

  17、但:只,僅。

  18、當:應當。

  19、涉獵:粗略地閱讀。

  20、見往事:了解歷史。見,了解;往事,指歷史。

  21、耳:同“爾”,語氣詞,罷了。

  22、多務:事務多,雜事多。務,事務。

  23、孰若:與……相比如何;誰像(我)。孰:誰,哪個;若:比得上。

  24、益:好處。

  25、乃:于是,就。

  26、始:開始。

  27、就學:指從事學習。

  28、及:到了……的時候

  29、過:到。

  30、尋陽:縣名,現在湖北黃梅西南。

  31、與:和。

  32、論議:討論議事。

  33、大:非常,十分。

  34、驚:驚奇。

  35、者:用在時間詞后面,無翻譯。

  36、才略:軍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謀略。

  37、非復:不再是。復:再。

  38、吳下阿蒙:指在吳下時的沒有才學的呂蒙。吳下,指吳縣,現在江蘇蘇州。阿蒙,指呂蒙,名字前加"阿",有親昵的意味。現指才識尚淺的人。

  39、士別三日:與讀書的人分別幾天。三:幾天,這里指“少”(與常見的“多”的解釋不同)。

  40、即:就。

  41、更:重新。

  42、刮目相待:另眼相看,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待:看待。

  43、大兄:長兄,這里是對同輩年長者的尊稱。

  44、何:為什么。

  45、見事:認清事物。

  46、乎:啊。表感嘆語氣。

  47、遂:于是,就。

  48、拜:拜見。

  49、別:離開。

  50、為:成為

  51、阿蒙:名字前面加阿,有親昵的意思。

  三、道理啟示

  (1)我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度看待他人,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2)不能因為事情繁忙就放棄學習,堅持讀書是有益的。

  (3)要善于聽取他人好的建議或意見并去做。

  (4)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廣泛涉獵就會學有所成。

  (5)不但自己要學好,還要催動附近的人也要學習,讓社會也一起進步。

  (6)勸人要講究策略。

  (7)不要找借口不聽從別人。

  (8)只要發奮學習,就能積學修業,學有所成。

  (9)讀書給人以樂趣,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干。

  (10)一個人即使基礎差,但只要端正態度,刻苦努力,就能學到知識,并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和辦事能力。

  (11)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天性。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只要你愿意,你就會成活并成長。

  四、創作背景

  三國時期,吳軍大將呂蒙年少時不愛學習,后來聽從孫權的勸告,“篤志不倦”地博覽群書,學問大進。此文即是司馬光根據史料整理改寫而成的文章。

  五、作品鑒賞

  (一)文學賞析

  主題思想

  此文記敘了三國時期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才略有了驚人的長進,并令魯肅為之嘆服、與之“結友”的故事,說明了人應當好學、只要肯學習就會有進步的道理,突出了學習的重要性。

  藝術特色

  此文雖極簡略但剪裁精當,不僅保留了先前史書中原文的精華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煉的文筆突出了人物的風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寫之作。而其主要藝術特色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對白傳神,以“話”塑人

  文章篇幅短小,通篇主要記錄人物的幾次對白,卻傳神生動地塑造出了兩個藝術形象。先看孫權。作為吳國之主,他能夠關心下屬,鼓勵呂蒙要多學習:“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語氣比較堅定有力。當呂蒙找借口推辭時,他不急不惱推心置腹地說:“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先聲明要求他讀書的目的并非使他棄武從文,成為書生,而是在博覽群書中了解歷史,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增加自己的見識與才智,這種循循善誘的親切語氣已令人非常感慨。之后,他又針對呂蒙所謂“軍中多務”的借口,進一步開導,現身說法:“卿言多務,孰若孤?”這是明擺著的事實。“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用自己的親身感受來勸導呂蒙。整個對話之中,孫權絲毫未擺當權者的架子,不以威壓的方式逼迫呂蒙去讀書,這一番娓娓道來的談話卻更令人信服。他的談話是親切的,朋友式的,具有長者而非王者的風范。再看呂蒙。讀書使呂蒙的言談大有智慧,所以魯肅的語氣重在驚嘆:“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呂蒙也僅說了一句話:“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話中既有對魯肅大驚小怪的不以為然,更有一種書中多閱歷,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種敬羨之情。

  側面烘托,展示變化

  除正面記言外,此文對呂蒙這一形象還運用了側面烘托及對比的手法。從側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筆墨十分生動,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處。由文中可知,魯肅正是一個跳出廬山的旁觀者,呂蒙讀書的功效是通過他的話從側面展現出來的,他的驚嘆襯托出了呂蒙今非昔比的事實。而話中的“吳下阿蒙”又將呂蒙的過去與現在進行了一個縱向的對比,得出了“變”的結論,而呂蒙之“變”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言簡意賅,表現有力

  此文以對話為主,人物的語言簡潔而傳神,極富表現力,毫無冗繁之處。如對呂蒙的學習情況,僅以“蒙乃始就學”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讀了哪些書,又如何用功的只字未提。后文中呂蒙二人的談話,只用一句“與蒙論議”來交代,兩人談論的是什么話題,呂蒙的哪些見解讓魯肅起敬的都略去不寫。此外,對話外的其他語言也非常簡省而意賅,如其中的“吳下阿蒙”、“刮目相待”更是因其言簡意豐而流傳運用至今。還有,在情節發展上,孫權的刻意勸學終使呂蒙就學,他就學后的淵博學識又使魯肅驚嘆,呂蒙又緊承其嘆發出“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語,上下文環環相扣,銜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二)名家點評

  當代作家、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張永健《中外散文辭典》:“本篇是一則敘事短文,篇幅短小,僅僅幾句對話,既說明了深刻的道理,又刻畫了三位說話者的不同口吻,還顯示出人物的各種神情。辭約意豐,繁簡得當,表現了作者高超的駕馭語言的藝術。”

  六、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1086),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陜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運城安邑鎮東北)人,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中進士甲科。宋英宗繼位前任諫議大夫,宋神宗熙寧初拜翰林學士、御史中丞。北宋熙寧三年(1070年),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知永興軍。次年,判西京御史臺,居洛陽十五年,專門從事《資治通鑒》的編撰。哲宗即位,還朝任職。元豐八年(1085),任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黨,廢止新法。數月后去世。追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著作收錄于《司馬文正公集》中。

  七、《孫權勸學》教案

  教材分析

  《孫權勸學》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這個單元選取的文章都是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藝術家的生動感人、廣為流傳的事跡。《孫權勸學》講的是孫權勸說東吳大將呂蒙認真學習的故事,選自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文章簡練生動,用語不多,但能在寥寥數語中描摹出人物說話時的口吻、情態和心理,人物個性鮮明,躍然紙上,堪稱人物語言描寫的精品之作。同時文章宣揚了一種謙虛好學、重視閱讀的昂揚向上的思想,具有極強的教育價值。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在上冊已經學習了7篇古文,14篇古詩,在下冊學習了2篇:《傷仲永》《木蘭詩》,對古文的幾種翻譯方法已經有了初步掌握,也積累了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

  目標確定

  “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這是新課程標準對初中文言文教學的基本要求。雖然七年級學生已學過幾篇古文,但對古文閱讀理解上還有一定難度,所以我考慮這節課還是讓學生朗讀為主,以積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詞語為基礎,然后能夠準確流利地翻譯句子,復述故事。鑒于此,我把本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詞語,了解文言語氣詞所表示的不同語氣;

  2、品味孫權、魯肅、呂蒙對話中表現的人物形象特點。

  3、積累一些成語,掌握一些寫作方法,獲得一點啟示。

  教學重難點

  重難點主要體現在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思想認識的提高,所以確定以下:

  重點:品味孫權、魯肅、呂蒙對話中表現的人物形象特點。

  難點:聯系生活,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于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具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共一課時

  教學設想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為了達到預定教學目標,我堅持“吟誦為本、注重基礎、合作探究、當堂展示”的十六字方針。“吟誦為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點,讓“讀”貫穿課堂始終,激發學生興趣,還文言文課堂書聲朗朗的本來面目。而且,文言文的朗讀必須讀出“古味古韻”。本課中我將通過學生多層次、分角色朗讀,把對文本的理解逐步推向深入。“自主學習”,即關注學生文言文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自己掃清字詞障礙,疏通文意, “合作探究”,即小組內進行交流,合作完成個人解決不了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當堂展示”,即在個人思考與小組合作之后,能積極主動大膽展示,從而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增強自信心。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要適時引導,關注全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自主的學習、探究,讓學生自主地與文本、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對話。

  教法與學法

  1、朗讀法: 采用多種形式,如老師范讀、學生練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等,在反復朗讀中理解文意。

  2、比較閱讀:通過比較《孫權勸學》和《傷仲永》,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自讀質疑,合作釋疑:借助工具書自讀課文,提出其中的疑難,師與生、生與生之間可通過合作共同探究解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叫呂蒙,呂蒙武藝高強,勇猛無比,為吳國立下了赫赫戰功。但他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這不,吳國國君孫權都來勸他了,結果如何呢,就讓我們從今天的這篇課文《孫權勸學》中尋找答案吧!(出示課題、作者)

  二、介紹作者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司馬光,讓我們共同來了解一下與他相關的知識(展示)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集》。

  《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三、分層次讀課文,整體把握。

  1、 師范讀,生聽讀,請聽清字音,明確停頓;

  步驟:師先讀,生聽讀,然后讓學生自由朗讀,只要讀準字音即可。在學生試讀一遍后,出示下列重點字詞,讓學生識記,反饋,記憶。

  呂蒙 卿 當涂 豈 涉獵 更 邪

  2、二讀。要求讀準節奏。

  過渡語(文言文朗讀講究有節奏,大家再次讀課文,要求注意句中的停頓,把握好節奏,大家先自己練習一下)

  步驟:生自由練習(師留意身邊學生),生自由展示,師引導糾正,再找幾名學生個別讀,最后全體學生齊讀。

  3、三讀。讀懂詞義。

  (要想明白文章內容,必須先掌握重點詞語在文章中的意思,大家看黑板,同桌兩個共同找一找藍色詞語在現代漢語中的意思,可以參考文下注釋,也可以翻閱工具書)

  步驟:學生借助工具書和文下注釋了解重點詞語在現代漢語中的意思,然后個別展示,師生糾正后學生反饋記憶。

  4、四讀。讀懂句意。

  只要剛才老師標示的那些詞語意思你明白了,要想翻譯現在這幾個句子易如反掌,誰來表現一下?

  步驟:生自由發言,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激發學生的成就感。

  5、五讀。讀懂文意。

  馬上就要揭曉謎底了,這篇文章到底寫了一個什么故事?誰能從頭到尾的講述一下?

  步驟:找1-2名學生發言,其他學生補充,然后師生齊讀。

  6、六讀。讀出語氣。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每個人物說話的語氣,然后比賽一下,看哪個小組讀的最形象,語氣把握最準確。(幻燈展示,生自由發言,師引導)

  步驟:師生共同分析每個人物說話時的心理,語氣,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練習分角色朗讀,最后自由選擇角色在班級里面進行分角色朗讀展示。

  四、把握內容,分析人物形象,深入理解。

  步驟一:說一說:故事大意。師引導,有幾個人物,人物之間的關系,既讓學生掌握文章內容,又為下一步分析人物形象做鋪墊。

  分析結構 分析內容 總結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五、總結全文,比較閱讀。

  多媒體顯示呂蒙和方仲永,學生思考二人的經歷和結果,通過比較自由發言,談一談自己的感悟。(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學習對一個人的重要性,領悟開卷有益的道理。)

  六、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學完這篇文章,大家在語言積累上有什么收獲?寫作方法上有什么收獲?個人思想認識上有什么收獲?

  結束語

  以開卷有益的成語作結,鼓勵大家好好學習,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

  八、《孫權勸學》教學反思

  《孫權勸學》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故事,全文只有119個字,但人物形象生動傳神、呼之欲出,在敘事方面,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段。故事性很強,文詞句方面的障礙少,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培養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對剛剛步入初中的學生,我想不會有太大難度,我把教學目標定得比較低。從施教過程看,有啟發之處,有不足之處。

  我自認為值得肯定的是:“檢查預習、質疑探究、合作交流”各個環節均有體現,銜接自然流暢。教學重難點突出,解決得也比較好。尊重學生的意見,指導點撥比較及時。拓展訓練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教學語言簡潔,學生參與度較高,課堂氣氛較為活躍。缺點是:分組討論時分工不明確,缺少分組討論的訓練。小結時要有針對性地突破重難點,缺少課堂環節前后的照應。由于時間未能控制好,拓展訓練未能在課內完成

  經過認真反思,我不僅認識到本堂公開課的缺陷,而且意識到平時的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對學生的能力估計過低,不敢放手讓他們去探索去嘗試。比如在質疑階段,我安排學生們對文言字詞部分質疑得多,而對人物形象的把握方面卻總有替學生思考的嫌疑,總是試圖設計一個個框框把他們圈住,希望他們按照我的思路去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最后到達我的預定目標。這對于學生創新意識、自主能力的培養是極大的障礙。

  其次,新課改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有助于培養發展型、學習型的人才。可我在教學中“沉”得不夠,往往是充當教材解說者的角色。總想把教材提供的知識全都灌輸給學生。細想之下,才明白知識是無窮盡的,是學不完的,教師不能以傳授知識為主要任務,而應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教會他們學習,對他們的學習成果,學習過程作出恰當而又富有激勵性的評價。

  再次,對一些新的教學模式,學習方法生搬硬套,結果只學到皮毛未掌握其精髓。其實,方式方法好不好,并不在于它新穎不新穎,而在于它適合不適合教材和學生。另外,我認為新時期的教師還要多接觸新鮮事物,多與學生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和需求也是今后工作中不可忽視的方面。

  學校組織全體教師開展大賽課的活動對每一位教師,特別是對青年教師是大有裨益的。我希望這一活動開展得更有活力,更有針對性,營造出更加濃厚的教研氛圍。

【《孫權勸學》的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孫權勸學》的原文、翻譯及賞析05-27

孫權勸學原文、翻譯及賞析06-19

孫權勸學原文翻譯及賞析08-02

【精】孫權勸學原文翻譯及賞析07-20

孫權勸學原文、翻譯及賞析4篇07-24

《孫權勸學》的原文及翻譯02-27

《孫權勸學》原文及翻譯(精選)01-23

《孫權勸學》翻譯及原文01-27

《孫權勸學》原文及翻譯11-24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亚洲 | 午夜在线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婷婷丁香狼人久久大香线蕉 | 先锋每日更新在线资源 | 亚洲精品福利aV在线播放 | 亚洲中文欧美日韩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