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端午,端午》端午節散文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節日,粽子、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下面是《端午,端午》端午節散文,希望你們喜歡!
有一個下雨天的五月,家里來了一位油漆師傅,他是在大埔縣高陂鎮長大的。給我講述了韓江河上端午賽龍舟的盛況:是日江上百龍爭先,彩旗招展,鑼鼓震天,勝出者獲得了金豬厚禮。兩岸無論男女老小、士農工商,幾乎傾城出動,人群像螞蟻,密密麻麻擠著挨著,觀看江里龍舟競渡。而每家每戶,都會用糯米綠豆裹粽子,煮粽子的香味,洋溢著整個鎮子上空……他繪聲繪色,令我無比神往。若干年后我高中畢業,由高陂前往潮州的輪船上,望著滔滔韓江水,我忽然想起油漆師傅關于這條河上賽龍舟的盛事,只恨無緣撞見,支著下巴惆悵了許久。
后來我像許多人一樣出外打工,在珠江之濱的小鎮安了家,看龍舟競渡就不再是新奇的節日景觀了。每當端午節來臨,從農歷五月初一到五月初五,整個珠江流域的鑼鼓聲咚咚鏘鏘響個不停,一條條龍舟被村民從小河涌的淤泥里起了出來(藏在淤泥里是保護龍舟的最好辦法),插上繡有姓氏的彩旗和羅傘,龍舟兩邊坐滿了槳手,站在船首的老大手揮三角令旗,槳手如臨戰勇士,一齊吶喊奮力劃槳,龍舟就像箭一般向前沖去,鑼鼓聲加上兩岸的喝彩聲,場景十分熱烈感人。
沿河而居,珠水兩岸的原居民把劃龍舟當作一種探親訪友、祭祀先人、紀念屈原的民俗。如果地方政府不組織賽事,他們也會把龍舟劃上浩浩江面。
賽龍舟不僅僅好看,其實這是一項充滿危險的民俗活動。江水流急,萬一掌握不好,龍舟就會傾覆,落水者有可能遇到生命危險。我在新造工作的時候,小谷圍島廣州大學城廣州美術學院的所在地南亭村江面上,叫做海心崗的地方,歷史上曾發生過龍舟沉沒的事故,由于這兒水流急速,水面打著漩渦,落水者往往連尸體也找不到。某年端午節,有一只快速大船經過,卷起滔天大浪,穗石村的龍舟傾覆落水,數位村民死亡。明知劃龍舟非常危險,珠江兩岸的村民們依然毫無畏懼,每年準時把龍舟鼓敲起來,表現出大無畏的英雄勇氣!村莊里,為了籌集劃龍舟的經費,村民紛紛募捐,有些從香港、澳門或外地做生意發財的鄉親回來了,出手特別大方。夜晚,龍舟靠岸,村民們就在祠堂里大擺龍舟宴,佳肴美酒,林林總總,無論你是什么人,只要來到村里,就可以上座吃喝,不收分文,人稱“吃龍船飯。”這風俗流傳了上千年,今天依然沿襲著。通過賽龍舟,他們維系著濃濃的鄉情、團結一致、共御外誨!通過賽龍舟,他們保留著久遠的中原文化、把寶貴的民間風俗保留下來。所以,我知道為什么當龍舟鼓敲響之時,那么多人立刻振奮起來,甚至感動了這一方水土上所有人的原因了!
在珠江之濱,到了端午這些天,市場買賣粽子的人會比平時多起來,在菜攤之旁,菖蒲葉子和苦艾草被人扎成一束束出售。這里的人,無論是住高樓大廈的、住出租屋的、住鄉村的,大家都愿意花上一兩塊錢買一束回去掛在門上,以寄驅魔辟邪之意。但這個節日,人人都知道是紀念屈原的。
屈原這位兩千年前抱石投江的愛國詩人,一生忠君愛國,為了楚國不被秦國吞并,多次向楚懷王提出聯齊抗秦的主張,卻遭到了公子子蘭等人的陷害,一度被流放。
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屈原力勸不可,但公子子蘭等卻力主懷王入秦,懷王亦不聽屈原等人勸告,結果會盟之日即被秦扣留,三年后客死異國。
在懷王被扣后,頃襄王接位,子蘭任令尹(相當于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斷絕。但頃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與秦結為婚姻,以求暫時茍安。由于屈原反對他們的可恥立場,并指斥子蘭對懷王的屈辱而死負有責任,子蘭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造謠詆毀屈原,導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帶,時間約為頃襄王十三年前后。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時,楚國的形勢愈益危急。到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預示著楚國前途的危機。次年,秦軍又進一步深入。屈原眼看自己的一度興旺的國家已經無望,也曾認真地考慮過出走他國,但最終還是不能離開故土,于悲憤交加之中,自沉于汩羅江,以身報國。
屈原自殺的日子,可能是五月五日,或距這一天很近的一個日子。五月五日原來是楚地的傳統節日,后來人們就把這一天作為紀念屈原的日子,其本來意義,反而鮮為人知了。我在哀嘆屈原的同時,也感嘆世間事的黑白顛倒,忠良不容于奸邪之輩!歷史總在重復,賈誼、韓愈、李白、柳宗元、蘇軾……,他們無不是忠君愛國的人,只因得罪奸邪之輩,被昏君流放遠惡之地,許多人郁郁終結了一生。
珠江之濱有兩個村子全部姓屈,他們據稱是屈原的后代,他們的先人是明末清初號稱“嶺南三大家”之一的愛國詩人屈大均,他的著作《廣東新語》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里面就記敘了龍舟競渡的故事。屈大均的墓地就葬在望得見珠江的山崗上,年年都有“屈”字大旗的龍舟從他的墓前經過。二OO五年夏天,在龍舟鼓咚咚響起的日子,我陪伴從澳大利亞歸來的中國著名詩人劉湛秋先生憑吊了屈大均的墓地,表達了我們對屈原杰出后人的敬仰之情。
端午節有著比其他節日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我期望每年的五月,龍舟鑼鼓嘹亮起來,紀念詩人屈原的活動多起來。某年端午節,我就參加了一個叫做“端午詩會”的活動,這是孫中山先生的故里中山市委宣傳部主辦的,一隊穿著整齊肅穆的大學生,在舞臺上朗誦了《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鏗鏘有力的句子,久久回響在我的耳邊……
【《端午,端午》端午節散文】相關文章:
端午節散文08-24
端午節 散文08-13
端午節優美精選散文07-27
寫端午節散文08-03
端午節唯美散文08-22
初中端午節散文08-29
關于端午節的散文06-22
端午節抒情散文09-10
端午節散文1000左右06-18
有關端午節的小散文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