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老屋散文
故鄉的老屋
很多人都喜歡把老家和老屋聯系在一起。在我的思想中,老家和老屋有著完全不同的概念。老家即故鄉,也是我們的籍貫,是我們的誕生之地。而老屋,卻是祖上開基棲身之地,從而造就了一個家族在此生息繁衍。后來,家族壯大了,人丁興旺了,族人都搬出了老屋而另辟新居。因此,老屋即成了我們奉祖祭祀、商議族事和休閑娛樂之地。
我的老屋,典型的客家圍屋,至今已有250多年歷史。門前小河蜿蜒、碧水潺潺;屋后青山連綿、竹苞松茂。經去年在原址按原貌重修,如今已煥然一新,青磚碧瓦,畫棟雕梁,更顯莊重輝煌。
記憶中的老屋,一直是族人閑暇時聚集休閑的場所。孩童時,因為老家還未通電,到了炎熱的夏天,勞作了一上午的大男人們都會趁著午間休息時間而聚集在老屋,在廳堂里找到一個屬于自己的位置,和衣躺下,盡情地享受著門外吹來的習習涼風,讓疲憊的身軀得以放松,讓緊繃的神經得以舒緩。老屋廳堂那用石灰黃泥再加黃糖混合成材料鋪就的地板,硬生生被大男人們睡得油光可鑒,蠟黃蠟黃。也有些爭強好勝的老者后生,在老屋門的大木板凳上擺上棋局,一幫好弈者你一局,我一局地殺個天昏地暗。某個棋藝差的甚至給獲勝者氣得暴跳如雷,惡言相向。
冬天來了,人們吃過晚飯,也會準點涌上老屋。老屋門前是一大片用石塊鋪成的開闊地,族人們稱“石街”。年長的老者會命令我們小孩子,去田野或后山找來一些枯死或腐朽的灌木作為柴火,然后在“石街”的`某一角落燃起熊熊大火,大家圍火而坐,暢談家事國事,過去未來。最有趣的,還是聽家族一老者講一些他不知在何處“撿”來的故事,什么“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關云長敗走麥城”……有時,一些小孩子不愿意去撿柴火,那老者就會說:“不去撿柴火,就不講故事給你們聽!”孩子們聽他如此一說,都會乖乖地立馬行動。
老屋最熱鬧的時候當屬逢年過節。每逢傳統節日,移居老屋或遷居在外的族人都會帶上三牲祭品到老屋奉祖祭祀。那時,老屋是一片香煙裊裊,炮仗震天!特別是元宵節,到了這天,四里八鄉的族人和一些親戚朋友都會涌上老屋,老屋此時也是張燈結彩,彩旗飄揚,群獅起舞,鑼鼓喧天!到了晚上,喜慶元宵更是達到了高潮,老屋的廳堂上,今年剛結婚的,剛晉級父親的后生,各自帶上傳統的“麻子花帶”到老屋“添燈(添丁)”。老屋內,一片燈火輝煌,屋外更是禮花綻放,響炮連天!好一片燈與火的海洋!
如今,破舊的老屋已經修繕,廳堂內再也沒有了蠟黃蠟黃的地板,取而代之的是花崗巖地板。就連門口的“石街”,也用烏黑烏黑的大理石鋪就。夏天,大男人們不會再去廳堂里搶位置乘涼,因為,家里的電扇和空調比那地板涼爽了許多;冬天,也不見了小孩子們去拾柴禾,那講故事的老人已經去了多年。如今的冬天,孩子們都在家里烤著電暖器,聚精會神地聽董浩叔叔講故事。唯一不變的是,好弈那幫老者后生,依然還對韓信發明的32枚棋子情有獨鐘,經常在棋局中制造飛沙走石。每當逢年過節,還是絡繹不絕、熙熙攘攘來奉祖祭祀的族人們,他們或駕車,或徒步。顯然,如今祭祀的鞭炮聲比往年多了許多!
老屋,我的最愛!因為,我的根在那里!
【故鄉的老屋散文】相關文章:
故鄉老屋記憶散文隨筆09-11
故鄉的老屋現代抒情散文10-13
故鄉的老屋情感散文(通用5篇)07-20
老屋的經典散文05-22
老屋的背影散文08-16
老屋子散文07-07
老屋的現代散文08-14
描寫老屋散文06-27
懷念老屋散文06-06
我的老屋經典散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