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登長城的感嘆散文
國人對長城有著濃厚的感情,在大家的意識里,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豐富遺產和文化精神的象征。能夠站在長城上瞻望一番便成了很多人的夢。
我也一直在做著這樣的夢。第一次和長城相識是在小學一年級的課本上,那時候,每天都要翻開書本,昂起頭,張大口,看著天空,漫無目的地大聲朗讀,“長城,故宮,天壇……”偶爾低頭看看手里的書本上畫的紅彤彤的長城圖片,感覺它像一條龍一般,蜿蜒著爬在了大山上,它似乎離我很遠,但是它卻顯得很大、很偉岸。
后來,我在電視上、網絡圖片上也陸陸續續地看到過很多次長城,感覺如初。直到去年夏天,我才真正靠近了長城,記憶中、圖片上、電視里、言語中的長城活生生地展現在了我的眼前。我驚喜不已。
我第一次仰望過、登上過、撫摸過的長城并非是著名的北京八達嶺長城,而是在西部戈壁上的嘉峪關長城。遠看,它真的猶如一條巨龍一般,托著黃色的巨大身子,在藍天的照耀下,在微風的輕佛中,在輝里透著黑的大山上緩慢地爬行者,時不時還扭動一下身子,吃力地轉個彎。我想,這條巨龍的確是在緩慢地爬行者,緩慢到我的肉眼看不到它在移動,它在年輪的轉盤里慢慢移動,在歲月的山頭上爬上翻下,在歷史的長河中來回穿梭。經歷了歲月考驗的它,也應該累了,需要休息,需要忘記,需要安靜,畢竟,它看到過的,它見證過的,它經歷過的,它記錄過的內容很多,很多。
帶著憧憬、敬佩的心情,我慢慢地靠近了它。當我走近它時,它變得更加偉岸,更加雄壯,斜停著身子,高傲地俯視著站在身下的我,俯視著身下的一切。此時,它在想什么,我又想怎么樣?我屏住了氣息,靜靜地,悄悄地靠近它,想聽聽它在說什么,想聽它應該相當龐大的心臟的跳動聲和應當相當寬廣的血脈的流動聲。可聽了很久,除過耳畔的風聲和嘰嘰喳喳的游人的聲音外,我似乎什么都沒有聽到。
既然聽不到,那我索性就登上去,走到它的身上去感受一番。可當我站在它堅硬的身子上時,我震驚了。它這么硬朗、如此厚實的身體,需要多少個人的努力,需要多少滴汗水的鑄造,有需要多少鮮紅的血液的浸泡而成?我回答不上來,它也沒有告訴我,我身邊,它身邊的一切,都保持了沉默,都不愿意說似的。于是,我慢慢地伸出了手,小心翼翼地將雙手放在它的身體上,看著一道道裂痕,摸著它的毛發,觸摸著它的皮膚,是因為它的堅硬,還是因為我的小心,讓我的手心里冒出了汗。這汗珠子和著它身上的塵土,形成了一小片泥,粘乎乎地切在我手上不肯下去。我想此時,我是不能也不想把這粘乎乎的東西從我手上清除掉的。我也想,到此的每一個人也應該難以忍心清除的。難道僅僅是因為這現和的泥的粘度?
腳下的是已經被磨光的石階,手邊的是被歲月涂黑了的墻體,眼前依然是向著遠方,向著更高處緩緩挪動的身體。我索性不再思考什么,加快腳步,一鼓作氣,沖上了一個制高點的烽火臺。置身其上,第一個想到的居然是烽火戲諸侯的典故。站在烽火臺上,或者說是站在長城上,最適合望遠。
我睜大了眼睛,向著遠方望去,藍藍的天空下,一行楊樹在風中左右搖晃;白云映襯中,稀稀拉拉的幾簇花草也顯得格外精神;遠處,遼闊和豁達并存;遠方,白云與藍天相接。轉個身,一邊是山,一邊是戈壁灘;一邊是關內,一邊算關外;再轉個身,屏住呼吸,腳下,叮叮當當地掄錘聲,吆喝聲慢慢升起;遠處,千軍萬馬的呼喊聲伴著西北烈風呼嘯而來,直抵著歷史的銅墻鐵壁不停地撞擊。撞擊的聲音,跑進了人們的記憶力,寫進了書本中,演在了電視上。
返回!得趕緊返回,不僅僅是因為快速的攀爬而身體乏力,也因置身于此,頓感渺小;置身于此,對長城的感情要比從書本上看到時的感情復雜,多變,攪人。
返回的途中,我如大夢如醒。
【初登長城的感嘆散文】相關文章:
雨中登黃山散文05-24
登長城經典詩歌10首10-31
登鸛雀樓的散文07-14
賈平凹散文:商州初錄05-16
初入大學生活散文(精選23篇)06-14
很感嘆的句子10-23
感嘆人生的詩句09-01
感嘆人生的句子10-03
感嘆冬天的詩句08-07
感嘆人生傷感的句子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