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關寫風水的散文
務實的浪漫
當我們還沒有走入風水的世界,實在無法想象我們的祖先對這片土地的愛這樣深,這片土地回贈給我們的情這樣濃。
在風水的世界里,星空物候指引著我們的生命軌跡,山野江湖庇蔭著我們的民族興旺,城邑道路維系著我們的幸福來源,連或大或小的家都牽動著我們生活中的快樂和悲傷。如果在中國文化中抹去風水,抹走的將不只是研究歷史的故紙,我們也許會失去祖先和大地留給我們的千年浪漫。
在古代風水師眼中,天空是父親,大地是母親,在龍的傳人生活的國度里,龍一直和我們在一起;他們認為,大地上的山脈起源于世界屋脊昆侖山,從這里發源出南北中三路龐大的干龍,三大干龍掠過中華大地,挾著天地生成的生命原氣從西向東奔騰入海。
生命的原氣和無線電波一樣看不見摸不著,但是當那些肩負著選址修造、建筑設計等義務的古代風水師和人們一同相信它存在的時候,便形成了對氣的大量實用驗證,對風水學的長期修改創新。現在我們思考世上到底有沒有風水的時候,也許我們會忽略,其實古代風水師比我們更認真地面對這個問題。從古代發展到今天的風水學,并不是上古留下的神秘學術,風水學在歷史上一代一代地發展,從來沒停下過前進的腳步:宋朝的風水學比唐朝的豐富,明朝的風水學比宋朝的精密,清朝的`風水學已經演變出許多不同學派,各自累積了不同經驗,當代風水學流傳到世界每一角落時,更令世人對這個天人和諧的理念與廣泛實用渾然一體的文化著迷。
當許多人沉迷算命占卜,努力證明天命不可改、人生有宿命的時候,古代風水師已經大聲向命運說“不”。風水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從大自然的生命原氣中得益,風水學相信大地之上總有一片屋檐讓人重拾幸福,總有一種設計讓人走出厄運,總有一個城市永遠繁榮富強,總有一掛樂土讓自己死后還可以保佑后代昌盛。帶著對人世的關懷,風水學讓每一個平民百姓擁有平等的希望,古代風水師讓人們相信只要在良好的風水環境下,窮人可以走出貧困,懷才不遇者可以得到機會,不完美的生活可以補足,胸懷大志者可以得到發揮。
要達到這種目的,風水學就不能高高架在幻想之上,以樸素唯物的五行八卦理論為基礎,以環境合理優美為原則,從國計到民生,從各行各業到社會各個層面,在漫長的歷史中實現一個人類生存的完美地理模式,就是風水學的實施方法。
風水有情
風水學認為在龐大的干龍山脈下分出支龍是運輸生命原氣的方向,從高山上游涓涓細流匯聚成下游的浩瀚江河是運輸生命原氣的渠道;這個過程等同于地理上從崇山峻嶺向原野水鄉的發展,風水學中稱此過程為剝換脫秀。在風水師眼中的龍,經過萬里征途后脫下一身粗礫的甲殼,在遇到平原時變得細致婉轉含情動人,生機勃勃郁郁蔥蔥,這種地方才是好風水。剝換次數越多,龍氣就越年輕越有生氣,這片土地就越可以使居民健康富足。
我們看看世界上每一個角落,又有哪個世界大都市不是這樣呢?倫敦、巴黎和柏林都位于河流交匯的平原之上,這正是生氣最集中的地方;羅馬和雅典依靠著山脈面向海灣,這正是生氣最多元化的代表;東京和紐約城內眾水橫流直面大海,卻正是最氣勢磅礴的平洋大風水模式。從雄偉群山中孕育出來的各國文明,都一步一步沿著龍脈走向最適合人類聚居的龍穴,在風水最好的地方重新創造光輝。這不是風水理論和歷史的巧合,而是在歷史中發展出來的務實風水在人類社會中的通用示范。
文明的發展離不開大量人口聚居,也離不開大片可開發的土地。一個城市背后有龍脈支持就有了生氣,工農商會興旺,人口會大量繁衍,這時就需要土地去擴大生產和耕種糧食,而風水學里早就給了我們一個完美模式。城市前的平整腹地在風水中稱為“明堂”,明堂寬廣是一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好風水有靠山也有明堂,當然少不了保護這個環境的“青龍”和“白虎”。
青龍白虎原是中國古代對天空的劃分,青龍星座是東方天空,白虎星座是西方天空。在以座北向南為尊貴的中國文化中,風水學把青龍白虎引申為左右包圍城市的地形,在內陸地區可以是比龍脈低一些的左右支脈,在沿海地區也可以是包圍海港的`離島。青龍白虎保障了人類聚居的大明堂不會受到惡劣氣候和天災的突然襲擊,最終從實際上保護了人類的生命和財富。
在風水學中,大自然的一切都擁有了生命和人性,以至把彎曲流過城市鄉村的河流直接稱為“有情水”。生命體中沒有絕對的直線,風水學中以見真水為佳,而水文以曲折婉轉為最好。當河流在大地上九曲十八彎,就會經過更多地方,讓更多城鎮農田受益,也可以讓水流速度放緩和減少水患,這樣的有情水實在讓人感動親近。
上面提到的城鄉基本完美模式在實踐中建立起來后,風水學一步步向人們的具體生活落實,以此為媒介,人和環境的關系越來越密切。風水學認為“山管人丁水管財”,山體起落有致,氣勢或是雄壯或是秀麗,總之綠化度極高的山脈往往就是吉龍,這種地方將會人丁興旺,因為好環境會造就健康的父母,那么孩子們就會有更健康的身體;水流眾多四通八達,交通運輸方便自然使貨物交易暢通,這樣的地區產銷兩旺,人民發富是必然的結果。
但風水學并沒有在這里停下腳步,古代風水師進一步認為,一家一戶背后的高大建筑是也是“山”,一店一鋪門前的路也是“水”,在設計優美的生活區可以使孩子們身心健康地成長;模擬了緩慢水流的適中車速馬路更適合城市中安全使用,寬闊曲折的人行道可以增加人流量和商機,這些虛山虛水只要符合風水原則,人丁與財富一樣可以達到興旺,這種城市和家庭對自然風水的大模擬可以說是結合了人文文化的環境仿生學。
傳統風水看現代城市
風水學力求使中國人的倫理道德,哲學思想在不破壞環境的前提下,完整地在環境中再現。中國有著眾多符合風水原則的千年古城,靠山向水明堂寬廣龍虎圍抱是古城的主要形式,不符合這些原則的城市要么發展遲滯,要么被居民廢棄或是毀于戰火天災,無論是否風水的作用,事實已經證明了這種模式的設計,可以使人類居住環境最大機率地長存于大地。這些古城中,又以北京為其中的代表。
北京城的龍脈起自昆侖山,經過太行山跌蕩到燕山山脈,再向東行幾百里后,頓起氣勢磅礴、秀峰云集、端崇尊貴的天壽山。天壽山前為廣闊的平原,龍脈來到這里潛入地下,而風水學認為潛龍入地代表龍脈脫盡煞氣,可以成為最適合人居的地點,正好建造起中國的核心城市北京。在明代建造紫禁城時,以大風水模式代入城市模式為原理,在宮城北方壘筑了景山為靠,引出潛入地下的龍脈。這時的北京城,終于完成了對昆侖山尊貴生氣的全程接引,再把五行八卦等完整的中國人文理念,以建筑形式重新體現,果然就成了千年政治文化中心,雖然幾度戰火,但仍如火里鳳凰越來越顯示出活力,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北京深具政治文化地位,但是在現代經濟發展上不如上海突飛猛進,如果我們以風水理論來分析以上事實,就會發現其中的關聯。北京的北方與西方都被巍峨的`山脈包圍,以“山管人丁”的風水原理來評價,這里的確人才輩出不愧華夏正統;但四周支流河道眾多,卻缺乏主流江河,使當地水氣不足,減少了商業機會,正是風水中“以水為財”的反面演繹。反觀上海緊貼長江面朝大海,山勢不足但水氣大旺,一經建城就迅速成為華東地區的商業中心城市,又恰好與風水原理巧合。
如果這種城市現象與風水有關,商貿進一步發展又是北京的必要之舉,古代風水師可能會給出這樣的建議:北京城向南開口,幅原遼闊人口眾多,這種氣吞天下的大明堂是其他城市求之不得的大氣魄,只有龍口朝大海吸入大量水氣才可以發揮北京的商業潛能;但是距離北京最近的天津港也有一百七十公里之遙,在風水上只能考慮在中間平原引進水氣,這個原理一如當年在紫禁城后壘起景山接引萬壽山的龍氣。在道路可引申為“虛水”使用的風水理論下,對天津方向的高速公路應該充分擴展和使用,對公路所經地比如廊坊等衛星城市大力發展,這樣就可以把高速公路引入的海洋水氣層層積聚在北京明堂前面,人才和人口可以向外擴散,商機和財富可以走入北京,達到符合現代需要的大平衡。
中國式終極關懷
風水學起點很高,但最后總是把關懷放回個人身上。古代風水師高貴者不乏軍師謀士,更多的是游走在城鄉的民間風水師。古代百姓從出生那一天起就會和風水師打交道,出生要算命改名,有怪病治不好會看風水,讀書很用功卻沒成績也看風水,考科舉不順利做生意想發財還是看風水,建房屋和埋葬先人更是非看風水不可,風水真的有這么大的能耐嗎?
不管風水有沒有這樣的能耐,我們至少可以理解一個事實,古代風水師面對的大多是以當時的科技和用金錢權力無法解決的難題,風水為無路可走的人們提供了一個機會和希望,在和百姓一起面對困難的過程中,風水師們也慢慢總結出許多曾經有效的經驗,如果這些經驗反復有效,又經得起五行八卦原理的推論,就會被保留在風水學說中。
民間風水學主要分成陽宅和陰宅兩個范疇,陽宅是人住的屋子,陰宅是祖先的墓地。我們自己住的房子風水好,光線色調氣流都合理布置,和自己的先天情況配合得當,當然會直接受益,可是死去的祖先要一個好風水的墓地有什么用呢?如果我們記得古代人相信大地之下有龍氣和人息息相關,就不難理解古人為什么認為死去的祖先和我們還有關系。祖先雖然離世,但是我們的身上仍流著他們的血,一個地區環境物候尚且可以通過天人感應的大風水影響人,何況是一個和自己有血緣關系的至親?在這樣的理念下,墓葬風水大行其道,也發展出一套墓葬風水理論。
在墓葬風水的常規要求中,前面提到的靠山明堂和青龍白虎要統統齊全,布置出來的完美模式有如一張大沙發;背后的龍脈要健康秀麗(有植被的山體不會輕易破碎),旁邊的溪水要無聲慢流(水量小而水流慢的山溪不會沖走泥土),環境要干濕適中整潔,山風要緩慢(山風慢就不會輕易吹走山上砂石引起墓地變形),明堂前還有要“案山”(案山指攔在明堂前面象茶幾一樣的地形,實際上是為了防止山體大面積滑坡),遠方要有“朝山”(朝山指從墓地看出去最遠的地平線上有山嶺包圍,保證墓穴所在地的天災有程度上限),不能有昆蟲動物侵穴,也不能讓棺木下有地下水;把這些要求仔細分析,我們就會發現,原來這樣的.地形本質上是為了避免了墓地水土流失,祖先的棺木不會因環境變化而外露被破壞。如果古代風水師是為了讓祖先得到最后的安寧,讓后人用最大的敬畏完成孝道,說出一個祖先與在世之人仍有運氣關系的理由,那么真可謂用心良苦。如果還會產生護蔭后人的神奇作用,那真是善有善報一舉兩得,生者又何樂而不為呢。
不過在現代,公墓園修造堅固設計合理,對祖先墓地保護良好,很多公墓園為了配合民間看風水的風俗,往往還會預先按風水要求建設,早就達到上面提到的風水原始目的,在古代要用風水解決的問題已經不存在。
比如北京八寶山公墓就是一個很好的現代墓園。八寶山墓園位于北京城西面,在古代文化中認為,東方屬陽五行屬木,西方屬陰五行屬金,從風水上說,把墓園設在西方可以使祖先在陰性的地方得到安息;而向西的人民公墓和向南的革命公墓,都在八寶山的遮擋下背向舊京城,在古代風俗來說,避免了墓地陰氣入侵城池。北京城區為平原地形,在風水上稱為平洋龍地,平洋龍地以一凸為貴,正如古代風水經典記載:“窮源千仞,不如平地一堆”。八寶山以百米高的圓頂丘陵為主山,這種山形在風水上歸類為金星,正是風水上最吉祥的發富之星,又難得座落在京城西方得金性之位,順天意合人事,充份照顧了先人和生人的情感需求。
從迷信中還原
但是北京西城已經在快速發展中,居住人口不斷增加,如果按古代風水理論來說,住在這附近會不會對人不好呢?
古代風水師也許會這樣回答:“如果您注意到北京城和十三陵的位置,就會發現紫禁城的正北方是昌平北寶峰;八寶山墓園的正北方卻是十三陵,以香山為接氣,可以最大程度接得十三陵吐出的龍氣。十三陵龍氣最旺,沖入京城西區八寶山后可以讓祖先受氣庇佑后代,而風水師選擇的墓園往往是風水旺地,附近只要沒有陰暗潮濕的`地方都可以讓人居住,加上八寶山形屬金星形態,在風水上有發富的象征,說不定還可以為附近的居民增加財富!
八寶山墓園在近年修造后設計清新,墓碑墓臺堅固,地勢略高于城區使墓園不至于積水,整體氣氛越發典雅莊重,一掃古代墓地的陰霾壓迫,建造水平絕不低于西方國家的公墓,已經成為北京市民追思前人緬懷先烈的美麗公園。而八寶山墓園早就實施了全面火葬,按古代風水理論來說,火化后的先人骨灰陰氣全無,與生人的運氣維系也降到最低,這樣從環境衛生與心理衛生的角度都可以得到比土葬更好的效果,也使一些仍相信土葬可以左右自己運氣的朋友,放下心理依賴與陰影,用自己的努力去追求人生目標。
風水曾經在歷史上,從理論到實用多層面地影響中國文化,曾經給中國人帶來與命運抗爭的力量和夢想,但是到了今天,風水顯示出諸多不合時宜的方面,我們應該保留還是放棄?歷史在前進,也許把風水順應時代地提煉應用,勇于以新觀念研究與揚棄,把實用風水從迷信中還原出來,從中得益的最后還是我們。
【寫風水的散文】相關文章:
寫愛情的散文02-28
張愛玲寫的散文精選03-22
寫陶淵明的散文04-11
寫母愛的散文07-15
寫雪的散文06-05
名家寫時間的散文02-24
關于寫母親散文01-31
優秀的寫人的散文02-22
經典寫人短篇散文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