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夏河抒情散文
第一次到甘南,迎面是冷清的高原蕭殺。山巒的植被仿佛人頭頂剛剛害了癬癩病,疇野灰黃灰黃的少卻了年少的生機,只是,天藍的若靛冰,云白的似堆雪,腳下一泓曲水悠悠北去,默默地讓路旁的標牌告訴我,夏河到了。
夏河,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一座幽靜小城,大夏河橫穿而過。有趣的是“大”、“小”在此邂逅。之所以說大是因為大夏河發源青海的達日合卡山,流域面積7000多平方公里,干流長160公里,是黃河上游的一條支流。而由此于上世紀三十年代才命名的夏河縣僅僅幾萬人,城廓一眼望穿。但是,城小名氣大。這就又要歸功座落在城西,有“世界藏學府”、“中國小西藏”之譽的藏傳佛教寺院拉卜愣寺了。
拉卜楞寺是甘南旅游的名片,據載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有18座金碧輝煌的佛殿,萬余間僧舍,崇樓廣宇,鱗次櫛比,金瓦紅墻,氣勢非凡。拉卜楞為藏語“拉章”的轉音,意為佛宮所在之地,由嘉木樣活佛創建,占地千畝,史稱屬下108寺,分六大學院,還有“拉康”即全寺各扎倉的喇嘛集體念經聚會之所18處。并以壽禧寺規模最大,高6層、20余米,殿內供奉15米高的釋迦牟尼佛像,屋頂金龍蟠繞,墻腳銀獅雄踞,莊嚴宏偉。
據說世界上最長的轉經廊在拉卜楞寺。我順著一個個轉經輪前行,聽人說有四公里長,我倒沒有毅力步量記程。但見虔誠的藏民,不知疲倦的轉啊轉,走啊走,一生都期冀在這禮佛的路途上。
凝望著紅、白、黃落錯的三色建筑圍墻,想象著這些佛殿、經堂、學院鼎盛時的場景,不禁黯然那連片的頹垣廢敗的破屋老巷,誰曾想到這里曾居住過三千僧眾。步入前殿,藏王松贊干布像被供奉中央,從那氣若神定的目光里,我揣想到當年王者的英姿,連大唐皇帝也不得不側目相望。我去過西藏大昭寺,曾為文成公主遠嫁感傷,但在這里,不得不為她倍增榮光。
懸掛“慧覺寺”匾額的是正殿,可容4000喇嘛同時念經。寺中還有兩座講經壇以及藏經樓、印經院,珍藏藏文經典6萬余冊。
登上貢唐寶塔,塔頂有一尊從尼泊爾請來的佛像慈念遠方。我不知道是佑護蒼生,還是朝恭家鄉。在俯瞰拉卜楞寺全景時,我倒是有了新發現。半山腰上“蹲”著些異常矮小的房子,經詢問得知那是僧侶們苦修閉關的地方,每個不足2平米。慨然之余,我不禁聯想,當下那些富貴門執迷皇輦寶車,別墅連棟,億萬資財,紅顏成群,人生到底是什么?
咀嚼剛才法堂高僧與賓客的對話,感慨萬千。
“為什么修佛”?
“要解除人生的煩惱、苦難”。
“那么煩惱苦難從哪里來的”?
“從迷來的”。
“樂從哪里來的”?
“從悟來的”。
“求佛能升官發財么”?
“罪過,佛只能給人生快樂”!
夏河,英雄的土地,睿智的靈境。古往今來,中央政權與吐谷渾、吐蕃、西夏、嘶羅王朝在這片土地上輪番廝殺,大夏河見證了歷史興衰。唐朝名將哥舒翰在此屢破吐蕃、占領石堡城,奪取九曲。明代兵部尚書王竑曾賦《大夏秋聲》:“河流滾滾日傾東,今古咸蒙大禹功。巨浪奔騰連日雨,急湍澎湃九秋風。雄音遠渡鳳林外,遺響頻來草舍中。任汝蛙鳴蟬噪在,彼聲不與此聲同”。從嘉木樣·阿旺宗哲創建拉卜楞寺到六世嘉木樣·洛桑久美圖丹卻吉尼瑪,拉不楞寺培養了多少藏學人才,那都是夏河乳汁的哺育。
人是要有精神的,民族要有信仰,中華民族一路走來不是么?
【淺談夏河抒情散文】相關文章:
抒情散文精選08-01
經典抒情散文06-26
抒情散文經典10-19
經典抒情散文10-28
以物抒情散文08-21
抒情散文范文07-30
林徽因抒情散文06-09
抒情散文《牽掛》07-13
林清玄抒情散文08-03
優秀抒情散文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