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旅一線的李記者的散文

時間:2023-06-23 04:51:59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軍旅一線的李記者的散文

  李玲喜歡跑一線連隊,海防哨所。

軍旅一線的李記者的散文

  節假日也常背著相機去基層采風,捕捉不到新聞信息,他就給戰士照照生活照,讓他們寄回家中。戰士們親切地稱他為“我們軍旅一線的李記者”,他倒也高興戰士們這么稱呼他。在他看來,一個記者的崗位就應該在連隊、在一線、在海防官兵中間,否則就容易“客里空”,脫離實際。他一年有300多天在基層轉悠,和戰士們在一塊摸爬滾打,所以他總能敏銳地發現、及時地捕捉、迅速地把軍事新聞報道出去。

  (一)

  說起來那是五十年前的事了。

  1967年的一個周日,李玲背著那架120的“海鷗牌”相機,來到守備某團十二連想捕捉一些報道線索,沒有什么收獲,他就給戰士們照相,忙到大中午,連長、指導員留他在連隊吃飯。吃就吃唄,按“規矩”辦事,哪里的伙食費都是半斤糧票、一角六分錢。他上桌一動筷子,就感覺這十二連的伙食不一般,味道挺不錯,他左顧右盼看了看身邊戰士碗里的菜不僅數量足,品種搭配得也好,便忍不住在飯桌上就夸了起來“你們連隊的伙食辦得不錯呀!”

  指導員笑笑,說:“我們有個好司務長。”

  李玲有職業敏感,立馬追問:“怎么個好法?”

  “怎么好法,我來說給你聽聽。我們的司務長精打細算,用心為戰士辦好伙食。舉例說吧,附近的菜市場一斤菜一毛錢,十里外的市場同樣的菜一斤只要八分錢,為了省下這兩分錢,他寧可舍近求遠,每天自己早起三小時,就挑著菜籃子徒步到十里外去買菜。買煤也是這樣,那里便宜就到哪里買,寧可自己多跑路、多流汗。他處處精打細算,天長日久,就省下不少錢,可以用來改善戰士的伙食。”連長快人快語,一口氣說了這么多。

  “司務長叫什么名字?哪里人?”李玲忙問。

  “我們司務長叫駱庭貴,是廈門人,會閩南話,對周邊各市場的情況也熟。”指導員說。

  “城市兵啊,這么會算,還這么能吃苦,不簡單。”李玲越發感興趣。

  “這餐飯吃得值,讓我發現一個先進典型了。”李玲高興地說。之后,李玲一方面深入了解駱司務長的事跡,一方面向軍區新華分社報告。結果,分社決定要把這個典型報道出去,任務就交給了李玲,他被借調到福州,住在招待所關門鏖戰了三天三夜,當新聞稿向新華社發出后,他卻因胃出血病倒了,新華分社的同志把他送進了軍區總醫院。不久,《解放軍報》和《福建日報》等報紙先后都刊載了駱庭貴的先進事跡,駱成了孫樂義式的司務長,也成了全軍的先進人物,獲得了毛主席的親切接見并和他握手,駱庭貴載譽歸來激動地對連隊干部戰士說:“我以后這雙手就不洗了……”

  (二)

  那幾天,晉江沿海的深滬灣,海面上風急浪高。

  為了戰備需要,軍區決定在深滬灣一帶,搞一次師級規模的合成軍登錄演習,有諸多兵種的部隊參加。那個時候,合成軍登陸演習并不多見,遇此機會,李玲一心想體驗“實戰”的味道,并拍攝部隊搶灘登陸、占領制高點的一組照片。經請示批準,李玲也隨著部隊上了登陸艇,一起搶灘、沖鋒……就在先頭部隊馬上要占領制高點的時候,李玲不要命的奮勇前沖,突然從演習現場的大喇叭里,傳來了指揮臺的命令:“李記者,臥倒!”

  急促、嚴肅、斬釘截鐵的命令,是田軍長親自發出的。原來田世興軍長從望遠鏡里發現李玲跟部隊太緊,進入了火力射擊圈。

  李玲的第一反映是“糟糕,我進入了火炮后噴射的夾角內”,他馬上臥倒,把頭埋在地面,前方一陣陣劇烈的槍炮聲,后續一八五無后坐力炮一聲巨響,后噴射的火焰和氣浪瞬間把李玲的軍帽掀起吹走。

  “真險啦!”李玲抬起頭來,暗自慶幸。就在這時,李玲隱約聽到指揮臺上的議論:“李玲為了拍一組好圖片,敢于冒風險,精神可嘉。但戰場知識有待提高,各作戰樣式、戰術動作還要熟悉,才會懂得選擇最佳拍攝位置。”

  這次軍事演習給李玲上了一堂深刻的實戰課,他心里也十分敬佩和感謝這位曾是戰功卓著、老濟南二團團長田世興救了他一命!

  李玲心想,是呀!近幾年來的幾場實兵實彈演習,由于個別新聞記者沒有掌握好各兵種的協同作戰的規律,所以已有犧牲。作為前線記者,不僅要有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還要有較高的軍事素質,才能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拍攝出好的軍事新聞圖片,起到鼓舞部隊士氣的作用。

  不一會兒,李玲迅速騰空而起,在硝煙中緊跟部隊搶拍了指戰員占領制高點的一組照片,后來發表在軍報和多家雜志上。

  隨后,他還認真總結了陸上、海上、江河以及夜間軍事行動的各種戰地拍攝要領,并寫成了論文,發表在軍事新聞的有關刊物上。

  (三)

  八十年代的第一個植樹節,福州軍區決定開展建設“軍民共建萬畝林”活動,以陸軍某師和福州市為共建單位,在連江丹陽實施這一共建活動項目。植樹節的前一天,某師的幾千名官兵就浩浩蕩蕩上文珠山開始了大規模的植樹造林。

  計劃第二天,各家新聞單位,上山現場采訪、報道。但這一天大雨滂沱,下個不停,部分路段還有泥石流,山路陡峭、泥濘難走,各新聞單位的記者都想等風停雨住后再上山。可是,老天爺沒有收手的意思,雨嘩嘩的一直下。

  李玲可顧不了這些,心想部隊在山上冒雨造林,是搶拍好照片最佳的時機,不能貽誤了‘戰’機。他堅持冒雨上山,在師新聞干事許軍的陪同下向山上進發。山路又陡又滑,還遇上小泥石流,穿著雨衣,背著沉重的照相器材往上爬,李玲摔了好幾跤,為了保護照相機,他的手和腳都摔破了。陪同的許軍說“雨太大,等雨停了再上吧。”李玲說“新聞報道要搶在第一時間,搶在現場,不能事后補拍,搞馬后炮。不行,我們得上去。”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坡陡路滑,李玲他們足足爬了三個多小時。到達營地,部隊剛剛吃過中飯。師長許連發見李玲他們一身泥一身水,淋得像落湯雞似的,很是感動,自己拿出一瓶酒來,說是要為李玲洗塵、驅寒。

  這當兒電話響了,是軍區楊成武司令員在電話里問“新聞單位哪些人上山了?”許師長如實報告說“現在為止,只有李玲同志上山來了。”楊司令員當即表示“李玲同志應獎勵。”

  放下電話,師長端起杯子就給李玲同志敬酒,說“楊司令員要獎勵你,我先敬你一杯。”李玲說“謝謝領導鼓勵,我就喝這一杯,吃完飯我得抓緊去拍一組共建軍民林的照片。”

  辦事干脆利落的許師長說“好,你先吃飯,待會兒我陪你去。”

  李玲和許軍同志在山上三天三夜,采訪和拍攝了這個被稱為“文明之師,威武之師”的部隊,在冒雨共建軍民林當中的許許多多感人的事跡,下山后,立即將這些新聞、圖片發往軍內外的有關報刊,起了很好的宣傳作用。

  事后,李玲同志榮立了三等功!

  (四)

  碧波萬頃,海浪翻滾,十幾輛水陸兩用坦克在這里劈波斬浪,首露崢嶸。

  那是1984年的夏天,新組建的水陸兩用坦克旅進行海上編隊、戰術訓練。李玲得知某水陸坦克營要進行海上訓練的消息,心里癢癢的,積極要求并獲批準跟隨坦克營,體驗坦克兵的生活,同時報道該營的訓練情況,以鼓舞部隊士氣。

  不體驗不知道,一體驗真嚇了一跳。坦克艙內面積狹小,環境較差,艙內沒有空調,夏天溫度高達四十多度,進入艙內如入蒸桑拿,令人汗流浹背,加上粉塵煙氣彌漫、噪音震耳欲聾,坦克兵的辛苦真是非同一般。有感于此,李玲很想拍攝一組“海上蛟龍”的新聞圖片,全面地反映水陸兩用坦克兵的戰斗生活。

  那天,他要拍“下水蛟龍”,先與坦克營的同志交流、溝通,后蹲在海邊仔細觀察坦克下水的路線和動作,心中感覺有數了,他才爬上其后一輛水陸坦克的炮塔,一手緊緊抓住炮塔的抓手,一手扶住掛在身上的照相機,坦克徐徐前進,李玲站在炮臺上認真地觀察、選擇拍攝角度。就在坦克入水的瞬間,突然感覺沖力加大,坦克猛的沉了一下,李玲頓時重心失衡,雙腳懸空,僅憑那只緊抓著炮塔把手的手支撐了全身的重量,好在坦克沉了一下后,立即騰起,他的雙腳重落在坦克上,又穩穩地站立著。他有條不紊地忙碌著,抓拍了后續坦克“蛟龍”入水的鏡頭。

  驚出一頭汗,壯了一身膽。若不是他手勁大抓得緊才沒落水,否則必會壓在坦克履帶下。李玲開玩笑對我說:“大難不死有后福,我跟著這輛水陸坦克下海,拍攝了幾組很漂亮的圖片,還寫了一篇《海上馴‘馬’記》的小通訊,被《解放軍報》、《前線報》和多家雜志刊用,及時地反映了我部隊坦克營的訓練生活,我的一幅水陸坦克攝影作品以《舒展》為題,入選了全軍攝影藝術展。”得到了坦克營官兵和許多影展參觀者的好評。

  李玲同志為了他熱愛的黨的新聞事業,為了搞好軍事新聞報道工作,他常年深入連隊和海防哨所,與官兵們打成一片,他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努力工作,成績突出,先后得到十八次嘉獎、十次評為軍區和軍的先進新聞工作者,兩次榮立了三等功,在眾多的獎勵中,他最喜歡的獎勵,還是戰士們親切稱呼他的那句話:“我們軍旅一線的李記者。”

【軍旅一線的李記者的散文】相關文章:

李輝英《故鄉的山梨》高一散文閱讀題及答案06-15

描寫邊塞大漠風景和軍旅生活的詩句12-02

李賀《李憑箜篌引》原文11-30

李賀《李憑箜篌引》賞析12-02

李賀《李憑箜篌引》古詩賞析11-28

《李憑箜篌引》李賀唐詩鑒賞12-09

李賀的詩《李憑箜篌引》賞析11-22

李賀的詩句12-08

李賀詩集11-03

李賀生平11-11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日本在线中文字幕dvd | 久久久特色aⅴ片免费观看 午夜在线亚洲免费 | 亚洲综合一区三区 | 日本免费综合网... 日本一道综合久久aⅴ免费 | 最新国产99热这里只有精品 | 日韩在线一级还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