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左岸之歸屬的散文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在我們心累的時候有個依托;在挫敗后有個驛站;在感覺身心疲憊的時候有個心靈的歸屬。
有朋友曾過問我幸福是什么,記得那時我也沒明確的給出答復,因為那時的我也曾迷茫,也曾懵懂,但是這個問題卻一直在我的腦海中縈繞,也許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現在我認為——幸福就是在心累的時候有個心靈的依托;在挫敗之后有個心靈的驛站;在感覺身心疲憊的時候有個心靈的歸屬,對,就是歸屬感。
人們會說:幸福是一種抽象的感受,而美國一家把幸福作為研究目的的科研機構,得出結論,幸福與年齡、性別和家庭背景無關,而是來自于一份輕松的心情和健康的生活態度。
我們總是認為相聚是幸福的,離別便不免哀傷。
但是離別是為了更好的相聚,幸福也正是比較而來的,若沒有哀傷作襯托,幸福的滋味也就不能體會了。
我們再從深一點的觀點來思考,這世間有許多的“怨憎會”,在相聚時感到重大痛苦的人比比皆是,如果沒有離別,他們不是要永受折磨,永遠沉淪于恨海之中嗎?
所以幸好,人生有離別。
因相聚而幸福的人,離別是好,使那些相思的淚都化成甜美的水晶。
因相聚而痛苦的人,離別最好,霧散云消看見了開闊的藍天。
可以因緣離散,對處在苦難中的人,有時候正是生命的期待與盼望。
有了離別才明白什么是期盼,因為它讓你懂得期盼重聚;有了離別才明白什么是珍惜,因為它讓你知道珍惜幸福;也正是有了離別才明白什么是歸屬,因為離別正是心靈的疲憊后尋找依托的歸屬感。
其實在字典里面歸屬感的定義,一方面是指個人自覺被別人或被團體認可與接納時的一種感受;另外就是指心理上的安全感與落實感。但大家都明白我們所指的,那就是對自己離開家的港灣之后,在外面漂泊流浪后尋求的一種寄托。
對于旅途,一個常常生活在固定地方的人他內心是向往著出去飄蕩的,因為感覺這樣可以帶來刺激,尋找到不同的新鮮事物,不同的文化風情;而對于一個常在旅途的人,卻不怎么想,也許在一開始的時候興許會很開心,也覺得很刺激,但當列車的跑動一直在延續,他會慢慢的不喜歡,這樣的不喜歡不是來自不習慣或是其他,而是來自孤獨……
列車啟動的時候其實是一件很美妙的事,因為無論何時,何地,都會有著相同目的地的人與你同行,所以你也許會問既然心境相同,旅途中的人為什么還會感到孤獨呢?其實這是因為這樣他們共鳴的東西雖然很多,但是共鳴后孤獨的確也會倍增,歸結于長路漫漫牽掛太多,思念太濃。
其實這也從我朋友的身上得出一答案,在他來訪的路上這樣感慨道:“現在開始感到疲勞了,飄來飄去總是在車上度過,開始喜歡歸宿的感覺啦!”
廣交朋友并不一定帶來幸福感,而一段深厚的友誼才能讓你感到幸福,友誼所衍生的歸屬感讓人感到被信任和充實。
通常人們只有通過快樂和有趣的'事情才能夠擁有輕松的心情,但是幸福的人能從恐懼和憤怒中獲得動力,他們不會因困難而感到沮喪。
幸福的人從不把生活弄得一團糟,至少在思想上是條理清晰的,這有助于保持輕松的生活態度,他們會將一切收拾得有條不紊,整齊而有序,這樣的生活讓人感到自信,也更容易感到滿足和快樂。
抱怨的人把精力全集中在對生活的不滿之處,而幸福的人則把注意力集中在能令他們開心的事情上,所以,他們更多地感受到生命中美好的一面,因為對生活的這份感激,所以他們才感到幸福。
幸福的人并不比其他人擁有更多的幸福,而是因為他們對待生活和困難的態度不同,他們從不問“為什么”,而是問“為的是什么”,他們不會在“生活為什么對我如此不公平”的問題上做過長時間的糾纏,而是努力去想解決問題的方法。
所以做生活中的智者,做一個幸福的人,而不要做一個抱怨的人,需要你感受友情給自己動力,珍惜時間并心懷感激,而不是去抱怨自己的生活。
一直以來,以為幸福就是歸屬,現在才明白懂得和學會歸屬那才是幸福。
究其根本,生命都是行進在一條往而不來的單行道上,只要用心感受,幸福就會永遠存在,幸福里面的歸屬,歸屬你的幸福,就停泊在不遠處的位置,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
至于歸屬何處也只是在你的意念之間啦!
【人生左岸之歸屬的散文】相關文章:
季羨林散文欣賞之漫談散文01-30
冬夜之美散文10-06
梁實秋散文之孩子12-12
梁實秋散文之寂寞12-11
朱自清散文之背影04-23
人生—成熟散文06-24
三情之美散文10-06
精致女子之李清照散文08-16
散文之重陽憶李清照04-16
老舍散文之可愛的成都美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