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工會的散文
工會,或是工會組織,概念上講就是基于共同利益而自發組織的社會團體。站在一個工人角度看它,就像為工人設立的一個機構,在那里,可以說問題,找幫助,像說理的地方,性質如職工之家。說起工會,自然想到許多過去的事情,回想起來,倍感溫暖。
我八五年至九四年,在宣化利民造紙廠財務科工作,一些所見所聞,令我感受極深。那時候,單位正處于改革開放的浪潮中,生產經營效益好,廠工會的工作也搞得有聲有色,經常被上級部門贊譽嘉獎。由于事跡突出,成績卓然,工會的地位自然樹立于群眾的心中,大家覺得工會的存在,確實是大家的幸事,大事小事有人管啊。
記得剛到單位,去食堂打飯,時常見一中年婦女拎倆飯盒,一個放菜一個盛飯,只是不用交錢票。偶然,身后還有一神色呆滯的女子尾隨。問了同事,才知分曉。原來,呆女年輕時被招工到單位,是名副其實的學徒工。不曾想,年輕人處對象,結果被對方嫌棄。遭情所惑,導致精神分裂,成了沒人收留的廢人。外地的家斷了關系,本地生存不能自理,在這種情形下,單位便大包大攬地照顧起來。想想看,在職工宿舍樓里,特意安置一間屋子,春夏秋冬生活于此,吃穿均管,還的另外配備一名婦女長期為她服務。病發了,乃至有個頭疼腦熱,都得派車去醫院看病。如此下來,年年月月,日復一日,二十多年,多大的費用開支。后來,精神病人死了,喪事有人管,殯奩兩不誤。這些安排或舉措,謂之工會義務,名正言順,可全部付出的代價,對于一個普通工人,真是人小天大。這事情,看上去簡單,實質上,對那時的工會工作而言,不得不讓人肅然起敬,伸大拇指說好。
還有一個事,則更讓人唏噓不已。據說,這廠最早是由幾個外地個體紙坊合并成型,后來公私合營為集體性質的企業。創業初的人,有一部分沒有成家,老家無地業,以廠為根本。幾十年的生涯,都浸染在紙漿中,風燭殘年,老邁龍鐘,誰管老來的生活,廠子工會唄。在單位專一劃定的一塊地方,整齊地蓋了幾排宿舍,把那些退休的老工人安排住在里面,開著退休工資,頤養天年。他們在廠子的`照顧中,每天過得自由自在,白天曬太陽,伺弄花草,晚上還有電視看節目,個個安然度晚年。工廠逢年過節給送慰問品,組織幼兒園小朋友去演節目,并且按時檢查身體,這種呵護與關懷,使這些老工人得到很好的生活保障。每當有人去世,工會自然料理后事,普通人,盡享和美年華。
我們懷念那些陳舊的往事,只因它們值得懷念。在這些故事里,經常閃耀著人性的光芒,而人性的弘揚也是社會進步的終極目標。我們對以前企業工會所起的作用,給于褒獎或推崇,并不是贊賞是哪個時期,哪個單位抑或哪個人的所為,而是覺得那樣做的結果,實在令人感動。當然,它也應該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工人的主人翁地位。一旦這種角色失去或反轉,工會的作用就會弱化,價值也會浮于表面,喪失了真正的意義。
有些事,那么的被回憶,被懷念,是因為它們戳在人們心里最柔軟的地方,生出不滅的情愫,這世間萬物,這茫茫人海,都需要它。
【懷念工會的散文】相關文章:
懷念家鄉散文10-05
秋天的懷念散文讀書筆記10-26
賈平凹懷念母親的散文01-05
鄉愁,對母親的懷念散文詩08-04
賈平凹散文《懷念金錚》06-26
若你離去是否能帶走我的懷念散文11-01
懷念雷鋒的詩歌12-01
季羨林的懷念母親01-04
懷念青春的詩句09-01
元稹懷念妻子的詩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