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火石塘寫景散文
江南的四月,春天馬踏連營似的,一陣緊似一陣。田埂上的梧桐枝頭,綴滿了一串串風鈴。如霞的映山紅繞著林子,一往無前地追著春風的腳步,這里一簇,那里一叢,像是誤入了春花深處。
這是我第二次來鉛山縣的石塘鎮。
山還是那綿延起伏、郁郁蔥蔥的山,小鎮依舊是那么的安寧。從武夷山麓順流而下的桐木江,依然是挽著一路歡歌,跳躍在群山之間。去年夏天來的時候,裸露的河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而這次來正是江南雨水泛濫的季節,那些鵝卵石一起被春水淹沒,河岸邊生長著茂密的羊齒植物。白的,紅的,黃的,一些說不出名的野花夾雜在綠色的植物當中,把河岸裝扮得五顏六色。不遠的河對岸,匍匐著高高低低的群山,冒出了參差不齊的新綠,嬌艷的映山紅點綴其中。這時,陽光躲進了云層,天空飄起了毛毛細雨。一層層薄霧至古鎮縱橫交錯的水澤之處,像蓮花裊娜地綻放于小鎮的上空。
石塘鎮,相傳南唐建縣以前,村北有十口方塘,后人根據諧音更名石塘。古鎮四面環山,南面便是武夷山鎮,毗鄰福建省。明清海禁,福建光澤崇安等地生產的紙,翻越武夷山山脈,集中到石塘,再運至縣城河口鎮的碼頭,銷往全國各地,乃至日本、南洋等。我們順著城墻行走,當年的交通運輸極其的不便,人們尋到后山竹林間,砍伐下青翠的毛竹,削成了韌性無比的扁擔。他們肩扛著一根根這樣的扁擔,跋山涉水,一路千辛萬苦,把貨物一擔擔裝上船只。勤勞的石塘人,就是靠著一根扁擔,一條小船,繁衍和發展了水墨江南古鎮。
江南水多,水生生不息地孕育著江南人,水亦是江南村子的靈魂。水的流動,使一個再寂寞的村子,也會多幾許的靈氣,有了動感。在石塘,人們臨官圳而居。圳,原指田間的水溝。官圳是由官吏等倡資開挖出來的水渠。石塘的官圳,有的巧借地形走勢,穿過廳堂流至僻靜的后院;有的索性循著地下河的河水,直接引入院中。一渠的水,村東的男人汲水,村西的女子浣紗杵衣。風向西邊吹,村東的塵土落在村西頭。雨水飄落在水渠中,村西濺落的水花聲,村東人聽得明明白白。
不知什么時候,雨停了,陽光又露出了笑臉。我們站在官圳的上面,看到陽光漫過了一個又一個房頂,頂到了后山。一圈圈的光線中,似乎沾染著許多煙塵,令人沉溺。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蹲在官圳邊,專心致志地洗著手里的韭菜,韭菜生動而別致。他的身后是一堵斑駁的墻,墻上長著青苔,暗綠的藤蔓爬過了防火的`馬頭墻,一枝結滿了青色果實的枇杷,不經意地伸出了院子。屋影、人影、樹影、水影層層疊疊地交替在一處,有著盛世的安穩與歲月的靜好,讓人戀棧這種原始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煙火。
我們踩著鵝卵石行走在古鎮的街道上,突然覺得自己到了民國似的。房屋建筑古樸得教人歡喜,很多建筑看著頹廢,老了,可是非常的穩妥,讓人心里覺得踏實。石雕的花朝門,飛檐的屋頂,巧奪天工。建筑師把中國傳統的民族文化與西方的建筑文化糅合在一起,在房屋的建筑構造上發揮得淋漓盡致,看得我們驚喜的咋舌。臨街的商鋪雜而亂,卻暗合了煙火的況味。屋檐下擺放著幾張竹編制的椅子,幾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神態安詳地擠在一處談天。我們湊上前,其中的一個文友舉起了相機。他把相機遞給老人,老人凝視相機里自己的照片,看著看著,臉突地緋紅,她低下頭,雙手羞澀地捂住臉:“好難看啊,老了不好看了,羞死人,真正羞死人了!”老人有八十多歲了,還如少女一般的天真,眼睛里全是干凈和清澈。她的澄明如天地洞開,與古鎮的氣息交映成輝,透著一種從容,一種淡然,而這種從容和淡然就在一投一足,一顰一笑間,綿延著古鎮人世的超然態度。
一陣“叮叮當當”的聲音從前方清晰地傳入我們的耳畔。我們急忙加快步伐,暗自揣測著。在石塘,我們見到了許多現代化城市看不到的失傳的手工藝店鋪。箍桶匠的店鋪里,擺放著精致的飯甑、水桶、腳盆等。墻上掛著箍桶匠的工具,斧子、刨子、長短不一的鋸子、錘子和尺子等。一只榪四平八穩地停放在店中,一個年約五十歲的老漢,手里拿著墨斗,不慌不忙地對著木桶板彈線,地上散落著許多木屑。而在棺材鋪,店門前的墻上?恐S多散發著桐油味道的棺材板,行人緩緩地走過,沒有人受到一點驚嚇,他們像是看到古鎮尋常的樹木一樣,安靜地享受著時光贈與的滄桑和淡定。
走近店鋪,我們才發現“叮當”竟是打鐵敲擊出的聲音。這樣的打鐵,已經有很多年沒有見過了。小時候,每逢吃完立夏粿,村頭鐵匠鋪子里就點燃熊熊的爐火,村民們圍著鋪子,守候著稻田的秧苗拔高長節。同去的兩個文友,興奮地舉起鐵錘,學做嵇康。打鐵的老板是一個年輕的后生,他看到我們一簇而涌進入店鋪,放下手中的鐵錘,默默地躲在角落,臉上一直露著憨厚的笑容。
出門,學做嵇康的文友轉過頭考我們:“你們知道世上有哪三樣東西摸不得嗎?”我們思考片刻,搖頭問他答案。他回答:“古人有三樣東西是忌諱動不得的。書生的筆摸不得,匠師的家什摸不得,少女的胸脯不能摸。作為手藝人,他們的家什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工具。特別是這樣古鎮的人們,思想保守,對于工具,他們都是懷著敬畏的心。可是我們一路走來,不停地消遣動手藝人的工具,他們沒有一個人沖著我們生氣。石塘人的胸懷不簡單!
我低頭沉思,石塘,十口方塘。永明智覺禪師說“世界光如水月,身心皎若琉璃”。水能洗濯人世的塵垢,沉淀塵世的繁華與落寞,又怎么能不帶給石塘人如水的清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