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想去旅行散文
無聊的上班,枯燥的重復,味如嚼蠟,這是逃不掉的現實生活。除此之外,讀文寫文,對自我相形見絀的沖擊。一方面來自外界的吸引,而坐地禁錮,進進不來,出不出去。這種見識的淺薄與生活的矛盾,時時加倍在煎熬著我。
我想去旅行。這或許是一個不錯的主意,卻也是內心焦灼矛盾的交集點。旅行,放飛自己,沿著陌生的路,追尋詩與遠方的足跡。可旅行是個很實在的事。我曾寫過一篇短文,“沒有錢,你拿什么去遠方”。說的就是這種矛盾。試想一下,自個身邊沒有錢,你怎樣去一個又一個想去的遠方?
像新聞上報道的誰誰,一路風餐露宿,用雙腳親自丈量每一步土地?這,我不完全排除,但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再者,我們還是普通人,還做不到不問來去那么超脫。現階段想要的旅行,是為了放松自己,回到自然,增添見識,擴展胸懷,讓心更平靜。這種旅行的層次,還很淺薄。
說走就走,于個人,真的不再那么容易。最近又重看 中華好詩詞 節目。其中有一集,十五歲留美高中生回國參加詩詞盛會。在進決賽前淘汰流著眼淚說:余華寫過一本書叫 十八歲出門旅行 ,爸爸媽媽的意思就是讓自己一個人出來歷練一下。很感動。想想我的十五歲在干什么?這本書沒有看過,這書名和張愛玲說的出名要趁早,有相同的意思。
是的,很多成就功名事業的人,在很早就初露端倪。當然也不乏大器晚成者。但珍惜時光,及早多學習歷練是共識。我十五歲初中還沒畢業,有一年正月,剛過完年準備去安陽。想去探望在哪安家的小爺爺,或者暫時找點事做。一無所知的我,踏進春運的大潮。聽小爺說的路線,先從安慶逆水乘船到漢口,再到武昌買票到安陽。倒是順利到了漢口,公交過橋到武昌,到了武昌火車站人就懵了。
只見烏央央全是人,萬頭攢動。廣場空地,票廳人滿為患。最令人無措的是買票的隊伍,既不見頭,也不見尾,秩序還相當混亂。有好心人(票販子)見我拎著個大包,尋問去哪,可以幫忙買到票。我信他。可拿到的票是到中途某一站,而不是目的地安陽。就算到了中途站,也不夠再買票到安陽的錢。
我打了退堂鼓。原路返回。挎著包從武昌走到漢口。經過武漢長江大橋,倒是還知道有個黃鶴樓。要說,這應算是我的第一次“旅行”了。現在說出來,當做一種記錄。也不怕朋友笑話。不過,有一點可以表明,我并不是一個天資聰穎的人。對于前面說到的十五歲留美高中生,真自愧不如。也可以說明,十八歲出門旅行的意義非同尋常。
而今,要把旅行說成是要到某一個地方的話,已經沒有當初的懵懂無措,也不會找不到地方。可新的問題來了,你出發之前必須考慮許多。首先是要帶一定數目的錢。隨身帶必須的日用品背包,衣食住行件件要安排,再有就是要有一個好身體。
旅行的意義,毋庸置疑。之前書上說,旅行去遠方,會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第一次旅行回來后,我并沒有覺得自己和以前有什么不同,第二次旅行,所見所聞所思后,認識逐漸深入,內心也漸漸感到多了些充實。這以后,自己曾經到過的地方,時常都會出現在腦海里。再回到生活中,你的心自然會多了一份沉穩,增添了自己的胸懷。看人待事,慢慢學會微笑,從容。
實際上,我做的遠遠不夠。隱藏匍匐在自己身上好像有另外一個自己。這個另外的自己,時常跳出來,露出煩惱猙獰掙扎痛苦。于是,我又想去旅行。我想,這想法不是逃避,是為了焠煉,遇見更好的自己。
只是當前生活的困擾,不能即時實行。可我知道,這是我內心真實的渴望,也是自己對當前生活需要調整心態的自我通告。
【 我想去旅行散文】相關文章:
散文:我想去西藏06-17
我想去旅行的詩詞短文10-23
所以我想去流浪散文09-25
好想去看雪散文05-28
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優美散文11-20
青春的旅行,你是我的風景散文10-04
欲望旅行散文07-22
心靈的旅行散文09-28
關于旅行的經典散文08-12
成都旅行散文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