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常德桃花源里的城市散文
常德,桃花源里的城市。人間仙境桃花源,是陶淵明筆下描繪的人間仙境,因《桃花源記》而聞名于世。桃花源南倚巍巍武陵,北臨滔滔沅水,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桃花源得了吞洞庭之湖色、納瀟湘之靈秀、沐五溪之奇照、攬武陵之風光,以其山水田園之美、寺觀亭閣之盛、詩文碑刻之豐、歷史傳說之奇而譽滿中外。
這里有武陵漁郎沿溪行欲窮其林的涓涓細流,陶淵明采菊東蘺飲酒悠然的菊圃,王質觀棋爛舸的遇仙橋,緬懷先哲的集賢祠,古色古香的桃花觀,還有那避秦時戰(zhàn)亂不知魏晉的秦人村。桃花源始建于秦,初興于唐,鼎盛于宋。桃花源里現(xiàn)存的“桃源佳致”石碑,便是歷史的最好見證。
常德,是湖南的一座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的文化古城,迄今已有2270多年的歷史。常德之名由宋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宋皇朝據善德山之名,取《毛詩序》“有常德以立武事”之意,置常德軍節(jié)度使而來。在常德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王墓妃冢,書院禪壇,道觀寶剎,名樓古塔,星羅棋布,美不勝舉,有“文物之邦”和“人文淵藪”之稱。
昔堯時善卷讓王位而隱居德山;春申君有門客三千而相楚屈原流放期間垂釣于柳葉湖;劉禹錫十載旅居六上太陽山;楊幺起義在柳葉湖設置水寨;袁宏道迷戀山水樂而忘返。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崇尚的“漁、樵、耕、讀”,著名代表人物均是常德人。漁:指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中捕魚為業(yè)的漁郎。樵:《劉海砍樵》中的劉海。耕:有堯、舜、禹三帝之稱的德文化的創(chuàng)始人善卷先生,在德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夫。讀:東晉名臣車胤,幼時“囊螢夜讀”傳為佳話。
“卻怪武陵漁,自洞口歸來,把今古游人忙煞;欲尋彭澤宰,問桃源安在,唯桃花流水依然。”在常德這塊風景優(yōu)美的熱土上,一千多年來,無數名人紛至沓來,流連忘返,留下了足跡。
古代有屈原、陶淵明、馬援、沈括、孟浩然、李白、劉禹錫、寇準、王安石、林則徐等人并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近代有著名革命家秋瑾、向警予、愛國將領馮玉祥;還有著名政治家和軍事家林伯渠、劉復基、滕代遠、粟裕、廖漢生;著名作家郭沫若、聞一多、丁玲、沈從文;著名學者華羅庚、翦伯贊等人。或在常德居住過、或在常德任職、或游歷過,他們的活動給常德的歷史增添了光彩,豐富了常德文化的底蘊。
在我的記憶中,1997年的秋天,為了拓展產品銷售市場,為了給幾家酒店舞廳招聘員工,我乘坐松廈老胡子的大巴從上虞來到了常德,我下榻在常德橋南批發(fā)市場。
這里曾經是全國十大小商品批發(fā)市場之一的中南五省物資集貿中心。市場地處鼎城區(qū)武陵鎮(zhèn)常德沅水大橋南端319和207國道的交匯處,這個市場有我們不少上虞松廈人在經營雨傘業(yè)務。
聽老鄉(xiāng)介紹,常德橋南批發(fā)市場1985年由最初的南站輪渡河坡地攤市場發(fā)展起來的,后來逐漸形成了以橋南工貿市場為主,家電、輕紡、副食、建材、水產、蔬菜等10多個專業(yè)市場拱衛(wèi)其周,成就了氣勢磅礴的十里商城。
常德有一個比我們杭州西湖還要大的柳葉湖,湖面波光鱗鱗,一碧萬頃,堤岸垂柳依依,芳草青青,湖中小島點綴,璀燦奪目。在柳葉湖每逢端午佳節(jié)就會舉行龍舟賽,這一天,柳葉湖到處是人山人海,鑼鼓喧天,歡聲雷動。一聲炮響,湖面上五顏六色的龍舟便奔騰呼嘯,銜浪而飛,你追我趕,撓手們隨著咚咚的鼓聲,整齊地發(fā)出“扒起!扒起!”的號子聲,拼力劃橈。“加油!加油!”沿岸觀眾的啦啦聲此起彼伏,其熱鬧的場面讓全城都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中。
常德人的吃是出了名的,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火鍋,“蘿卜燉排骨”、“紅燒黃鴨叫火鍋”、“臘肉燉香腸”。特別是那“甘鍋肥腸”吃起來不膩,但夠辣、夠味。
還有經常能聽到常德人打電話時,拿起話筒的第一句口頭禪問話“哪么的?”這句話翻譯成上虞話就有好幾種意思,一是“問你怎么了?”二是“你在干什么?”三是“這事究竟應該怎么辦呢?”這些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篇《桃花源記》,讓常德?lián)碛辛恕笆劳馓以础钡拿雷u,讓這座城市充滿了美感。多少人向往著世外桃源,多少人向往著人間仙境,而常德就是一座桃花源里的城市。今生若有閑暇,我還會來常德走一走,看一看……
【常德桃花源里的城市散文】相關文章:
聽見城市散文07-04
城市雜記散文09-30
輪回里散文06-29
徒步在陌生的城市散文08-01
灰色城市網絡散文08-24
高薪城市的代價散文08-25
樊籠里的自由散文09-23
相冊里的美輪美奐散文06-27
節(jié)氣里的憂傷的經典散文10-01
流沙里的愛-散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