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詳解三字經: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這一部分三字經教育我們學習要專一,不能三心二意,學習更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詳解三字經: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原文節選: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譯文:
人出生之初,稟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處的環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習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別。
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孟母就折斷了織布的機杼來教育孟子。
作品賞析
《三字經》的內容分為六個部分,每一部分有一個中心。
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述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為有用之材;從“為人子,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強調兒童要懂禮儀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并舉了黃香和孔融的例子。
從“知某數,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介紹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識,有數字、三才、三光、三綱、四時、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義,方方面面,一應俱全,而且簡單明了。
三字經作者
《三字經》共一千多字,內容卻包括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有英文、法文、俄文譯本。雖然不斷被后人增補刪減,正說明其不朽的價值。古來被譽為“袖里通鑒綱目”、“千古一奇書”,所謂“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
《三字經》其書作者說法大致有四種:一、明代黃佐《廣州人物傳》十,明末諸生屈大均《廣東新語》十一,清代惲敬《大云山房記》二,都以為作者應是宋末區適子;二、清代邵晉涵詩:“讀得貞黎三字訓”,自注:“《三字經》,南海黎貞撰。”據此以為《三字經》為明代黎貞撰;三、或者又有區適子所撰,黎貞增廣之說;四、世傳王應麟撰,王應麟(1223—1296),南宋學者,字伯厚,號深寧居士。清代夏之翰《〈小學紺珠〉序》:“迨年十七,始知其《三字經》作者自先生(王應麟),因取文熟復焉,而嘆其要而該也。”清代賀興思《〈三字經〉注解備要敘》:“宋儒王伯厚先生《三字經》一出,海內外子弟之發蒙者,咸恭若球刀。”都明確認為《三字經》是王應麟所撰。一般來說,《三字經》作者應為王應麟。
關于《三字經》的成書年代和作者歷代說法不一,大多數后代學者傾向的觀點意見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經》,以課家塾”,即王應麟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讀書,于是編寫了融會經史子集的三字歌訣。
王應麟是南宋人,《三字經》原著中的歷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為止。隨著歷史的發展,為了體現時代變遷,各朝代都有人對《三字經》不斷地加以補充,清道光年間賀興思增補的關于元、明、清三代的歷史,共計二十四句話。
版本變化
《三字經》是宋朝王應麟(存疑)先生所作,內容大都采用韻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組,像一首詩一樣,背誦起來如同唱兒歌,用來教育子女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啟迪心智。時人覺得本書內容很好,紛紛翻印,因此廣為流傳,歷久不衰,成為歷朝歷代最重要的童蒙養正教材之一。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三字經》的內容上,不同歷史時期皆有所修改或增加。迄今為止所見的就有宋末元初的1068字本,明代的1092字本,明末的1122字本,清初的1140字本及1170字本等多個版本。并出現相關注解本、插圖本。如明清時期就有《增補三字經》、《節增三字經》和《廣三字經》等。清末民初的著名學者章太炎〈字炳麟〉先生的《三字經》增訂本,是近一個世紀以來流傳最廣的版本。
2008年我國新修訂了《三字經》,由許嘉璐、茍天林擔任總顧問,著名學者傅璇琮擔任主編,增加修改49處,修改內容占原文10%,雖然只有1476字,可謂精品,無論就內容還是就表述形式,都保持其傳統文化特色,可謂“修舊如舊”,體現其高度的傳統性。
美中不足的是傳統版《三字經》一是記史最全的也只到辛亥革命,二是對四大發明等內容只字未提,因此,又將1995年廣東教育出版社的《新三字經》附后,聊作補充。
1949年后,又對《三字經》進行修訂。主要涉及一些民族史觀內容的修訂。如:
1、關于元代歷史的“蒞中國,兼戎狄,九十年,國祚廢。”改為“輿圖廣,超前代,九十年,國祚廢。”
2、關于清代歷史的“清順治,據神京。至十傳,宣統遜。舉總統,共和成。復漢土,民國興。廿二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改為“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由康雍,歷乾嘉,民安富,治績夸。道咸間,變亂起,始英法,擾都鄙。同光后,宣統弱,傳九帝,滿清歿。革命興,廢帝制,立憲法,建民國。古今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
3、另外對網絡流行的2008年版中錯字和錯音進行了糾正,如“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與高齊”句中的“與”字,因其繁體與“興”字極為相似,誤為“興”;“斬齊衰,大小功。至緦麻,五服終”句中的“齊衰”標準讀音應為zī cuī,而網絡流行的2008年版中錯為qí 。
【詳解三字經: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相關文章:
詳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06-05
孔子教《三字經》06-30
《不教一日閑過》閱讀答案09-09
三字經詳解匯總06-29
三字經全文詳解09-25
離騷教案粵教版10-14
《圓明園的毀滅》教后感悟08-23
讀寫結合教古詩案例10-18
外教散文隨筆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