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的歷史故事

時間:2020-08-06 16:22:19 三字經 我要投稿

三字經的歷史故事

  導語:基于歷史原因,《三字經》難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藝術瑕疵,但其獨特的思想價值和文化魅力仍然為世人所公認,被歷代中國人奉為經典并不斷流傳。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三字經的歷史故事吧。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三字經的歷史故事

  三字經的歷史故事

  《三字經》中說:“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段機杼!

  說的就是孟母三遷的故事。 孟子是戰國時期的大學問家,他最先是住在墓地旁邊,常和小伙伴玩辦理喪事的游戲,學大人跪拜、哭叫的樣子。孟母覺得那個地方不適合給孩子居住,于是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家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孟母還是覺得這樣不好,于是又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這才開始喜歡讀書,變得守秩序、懂禮貌。這時候,孟母滿意地說:“這才是孩子適合居住的地方!” 有一回,孟子偷懶不學習,孟母就當著他的面劃斷了正在織的一匹布,說:“學到一半就停下,和這塊織了一半就斷開的布有什么區別,還有什么用!”孟子聽后,再也不偷懶了。

  三字經的歷史故事

  “香九齡,能溫席”的故事,說的是漢朝時候,有一個叫黃香的孩子。在他九歲的時候,就已經很懂事了。每當炎炎夏日到來的時候,就給父母搭蚊帳,讓枕頭和席子清涼爽快,把蚊子趕走,讓父母睡個好覺;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就先鉆井被窩里,把被子暖熱,讓父母睡得溫暖。黃香的故事流傳到了京城,京城人都說:“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三字經的歷史故事

  “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這是兩個關于勤學的故事。 晉代的`一個名叫車胤的孩子,他家中貧苦,沒錢買燈油,又想晚上讀書,于是在夏天的晚上,抓一把螢火蟲裝在白布袋子里面,靠著微弱的燈光讀書;映雪是晉代的孫康,在冬天的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這兩個人都是歷史上有名的好學之人。

  三字經的歷史故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這里涉及到兩個故事,第一個是孟子的母親,所謂孟母三遷的故事。孟子,是戰國時期大思想家、教育家,與孔子并稱孔孟,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孟子小的時候,孟母靠織布養家供孟子上學,但是孟子貪玩不愛學習,孟母一開始認為是鄰家小朋友帶壞了孟子,就搬家了。搬了新地方,孟子仍然貪玩不愛學習,孟母繼續搬。孟子仍然不改,孟母再搬家?墒,貪玩是小朋友的天性,已經搬了三次家了,孟子仍然不愛學習,孟母認為不是鄰居影響了孟子,而是孟子自己不愛學習。于是就”斷機杼“,杼這個字是指織布機上的梭子,沒有梭子就無法織布。孟母用這種方式告訴孟子,我在織布供你上學,你若不上學,我還織什么布?孟子恍然大悟,認真求學,終成一代大儒!

  竇燕山,原名竇禹鈞,五代十國后晉時期的人,家住今天天津薊縣。古代稱薊州漁陽。古時屬于燕國,地處燕山,所以稱他竇燕山。他出生富貴之家,但為富不仁,坑蒙拐騙,昧良心做事,很缺德。30多歲了都沒有一個子女,竇燕山很著急啊,突然一天做夢,夢見了父親,父親托夢說:”你干的壞事太多,所以沒有子女,要盡快行善積德,痛改前非,才能改過呈祥“。從此,竇禹鈞開始天天做好事,就像換了一個人,鋪橋修路,接濟貧寒,還幫沒錢的孩子出學費讓他們讀書,大積陰德。不久妻子,連生五子,竇禹鈞就把全部的精力用來培養五個兒子,結果五個兒子都先后登科及第,長子、次子、四子都中進士入翰林,三子/五子也在朝做官。這就是"五子登科“的來歷!

  三字經的歷史故事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這幾句是膾炙人口的名句,尤其是第一句,當父親的要注意: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只是給小孩子吃穿不愁,卻不好好教育,就是父親的過錯,除了要養小孩子,還要教育小孩子。如果,老師管教不嚴,就是老師懶惰。在家聽父母,在校聽老師,所謂師傅,源于”師父“,古代拜師之后,就以師為父。逐出師門,就跟斷絕父子關系一樣,被視為奇恥大辱!現如今,小孩子還有敢打罵老師的,在古代就等同于打罵自己的父親。。。

  三字經的歷史故事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

  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這里又有兩個典故,首先是東漢黃香,是現在湖北省云夢附近的人。東漢和帝時的官員,他9歲的時候,母親去世了,他很孝順,怕冬天太冷凍著父親,就幫父親暖被窩。他的事跡被太守知道了,12歲就被太守招去做官。事跡被傳播到京城,號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最后官至尚書令,子、孫皆是朝廷重臣。

  東漢后期的孔融,本是孔子的第20世孫,父親孔宙是泰山都尉,父親拿了一盤子梨給孔融和其兄弟們,孔融就挑了個最小的梨,父親問他為什么?兹谡f:“我年齡最小,應該吃最小的。哥哥們年紀比我大,應該吃大的。“這就是孔融讓梨的典故。孔融官至虎賁中郎將,大中大夫。最后因得罪曹操而被殺。曹操派人包圍孔融家,孔融的兩個孩子仍然在玩耍,一點也沒有逃跑的樣子,孔融對使者求情,說:“有罪也是我的事情,這兩個孩子,一個9歲,一個8歲,就不要治罪了吧。”話音剛落,大兒子就說:“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乎?”,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也是出于孔融。

  三字經的歷史故事

  曰江河,曰淮濟,此四瀆,水之紀;

  江指長江,河指黃河,淮指淮河,濟水很多人已經不知道了,這條河也很出名,發源于河南流入山東,最后入海。河南的濟源,山東的濟南、濟寧、濟陽,都是因為濟水而得名。漢朝以后這條濟水因為黃河改道,奪了水道,逐漸干涸,到了清朝時期,只有濟源附近還有水,水量僅能稱為“渠",名叫千倉渠。而當年跟長江并稱為瀆,瀆是指有獨立的發源地,并最終入海的河流。這里還有一個說法叫做:”山南水北謂之陽“,濟南就是在濟水之南,而濟陽是在濟水之北。

  三字經的歷史故事

  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

  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

  做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做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

  這里將了一個常識,什么是四書,四書是指《論語》、《中庸》、《大學》、《孟子》!墩撜Z》是孔子的弟子們記錄孔子說過的話,或者就叫孔子語錄!吨杏埂肥强鬃拥膶O子孔伋寫的,中就是不偏,庸就是不變的意思!洞髮W》是曾參(這個字年”申“)。是孔子的弟子,72賢人之一?鬃优R死時,將兒子孔鯉的兒子孔伋托付給了曾參。曾參寫了《大學》,《孝經》,參與編寫了《論語》,提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孟子在孔伋逝世后30年,才投入到孔伋的門人下學習,《孟子》七篇分別是《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高子》、《盡心》。每篇又分為上下。比如一句名言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出于《孟子 梁惠王》。

【三字經的歷史故事】相關文章:

三字經的歷史典故11-23

三字經的歷史源流03-26

《三字經》的歷史源流03-25

杜甫的歷史故事11-23

《季羨林抄書的故事》歷史故事01-30

英雄歷史故事12-01

關于唐朝的歷史故事06-08

文天祥的歷史故事08-02

楊玉環的歷史故事06-17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夜夜嗨 |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有字幕 | 亚洲国产精品路线一 | 中文字幕你懂的在线 | 午夜精品在线直播的视频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