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字經有感(匯編15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三字經有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三字經有感1
這幾天,我讀了《三字經》,書中的許多名句讓我受益匪淺。
我如饑似渴地讀著它,它教會我不少做人的道理。當我讀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懂得一個人就算有很多錢,如果不努力學習,沒文化修養,也是一個沒用的人。我們青少年一代還要承擔起建設祖國的重任,不懂文化,哪能完成這個使命?文盲是悲慘的,隨時可能被人欺騙,有時還會因無知而步入歧途。所以我們一定要掌握好知識,做一個有用的人。當我又讀到“人相處,貴誠謙;待人寬,律已嚴”時,我就想起平時的自己。我最愛發小脾氣,人家不小心說錯話,我就大發雷霆,對別人又不夠寬容,也許是我不喜歡結群的緣故吧。讀了《三字經》這四句,我明白在跟別人相處時得多為別人著想,少發脾氣,其實妒忌和生氣都是很痛苦很辛苦的事,還不如“退一步海闊天空。”
《三字經》還成為我行動上的指南針。印象深刻的是“三人行,有我師;見人善,即思齊”,它的意思是:看到別人有啥長處,看到賢德的人,就應該考慮自己怎么向他學習、看齊。在這以前我與它正好相反。以前我是那種滿足現狀、驕傲自大的`人。考試成績好了,我就心安理得,又可以在人面前炫耀一番!媽媽見到了,常對我說:“成績只可以代表過去,不可代表將來呀!”讀了《三字經》后,我慚愧極了。從此,我變謙虛了,得到好成績也不自滿了,決心更用功學習,更上一層樓。失敗了,也不氣餒,失敗乃成功之母嘛,失敗后只要總結這次失敗的原因,就等于給下一次作一個充分準備。而且,我要向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學習,吸取他們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短處。其實驕傲是不對的,氣餒也是沒理的,我們要正確對待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讀了《三字經》,受益真不少,它不但教會了我不少做人的道理,而且還是我行動上的指南,它真是我的良師益友。
讀三字經有感2
寒假里,我學習了《三字經》,從中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作者乃南宋王應麟。此書有七百多年的歷史,一千多字。它共包括6部分內容。第1部分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述教育和學習對兒童的重要性。第2部分“為人子,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講述要孝敬父母、敬重兄長。第3部分從“知某數,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介紹了一些生活常識。第4部分從“凡訓蒙,須講究”到“文中子,及老莊”介紹了一些古代重要的典籍和兒童讀書的程序。第5部分從“經子通,讀諸史”到“通古今,若親目”介紹了中國的歷史。第6部分從“口而誦,心而惟”至“戒之哉,宜勉力”,教導我們要從小認真學習。
我發現《三字經》中的很多話都是金玉良言,尤其是“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等到被窩暖和了,他才請父親上床。這個故事對我觸動很大。于是我就向黃香學習,替媽媽暖被窩。媽媽說:“孝敬父母不僅表現在替父母暖被窩,更重要的是要明事理,讓父母少操心。”
“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也給了我很多啟發。漢朝人孔融家里種了一棵梨樹。他四歲的.時候就把大的梨讓給兄長,把最小的梨留給自己。我要向孔融學習,像他那樣謙讓同學。
“披浦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這一段話說的好。只有刻苦學習才能扭轉貧苦的命運,我要向路溫舒和公孫弘學習,兒時努力學習,將來成大器。
“頭懸梁,錐刺股。”分別講了晉朝的孫敬在讀書時把自己頭發拴在屋梁上以免自己打瞌睡、戰國時的蘇秦每當讀書疲倦時就用錐子刺大腿以免自己睡著的故事。從這句話我想到了讀書不能因為一點疲倦就放棄,疲倦時也要自我督促。
《三字經》真是一本千古名作!它能讓我們的品行變得更完美,怪不得學校要求我們讀這本書。
讀三字經有感3
《三字經》中蘊含著古代人民的智慧,它讓后人感悟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中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為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什么是合適什么是不合適。而“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說:孩子小時應特別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矩。日記大全
《三字經》中還有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一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三字經》教育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養成優良的品質,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
《三字經》讓我們明白做人的道理、學習的重要!
讀三字經有感4
今天早上,爸爸忽然告訴我"今晚的八點半到九點半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地球一小時活動將會在全球舉行,全球有超過十億人以熄燈一小時的方式參與到這次活動當中,而且參加的人員還會獲贈一張電子版的參與證書。"我一聽可樂了,忙嚷著問爸爸“爸爸,你是怎么知道的呀?是真的.嗎?我們也參加吧!”爸爸神秘地笑著說:"呵呵!互聯網呀,一傳十,十傳百,除了你還有誰會不知道呢?"我一聽,嘟著小嘴巴更樂了:"爸爸,拜托!別總是把我看做長不大的小不點嘛!以為我什么都不知道呀!不就是三字經里都有"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的道理嘛!、、、、、、”
啊?瀚之爸一臉的茫然:"許瀚之,原來這就是你學三字經的精華呀?"呵呵!
讀三字經有感5
我這幾天正在背《三字經》,為了方便我背誦,媽媽每一段都給我講解意思,讓我在理解的基礎上再來背誦,果然快許多。我不但背了《三字經》,還懂得了許多道理。
《三字經》一開始寫著: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段話告訴我們:每個人出生之初,天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來因各人所處的環境不同,所形成的生活習慣不同,才使人們的性格產生了巨大的差異。如果從小不進行教育,其天生的善性就會因外界的不良影響而改變。《三字經》每一句里短短的三個字卻蘊含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感觸最深的是這一句: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一段話告訴我們,要珍惜年少的.黃金時期好好學習。讀到這,我很慚愧,因為有時候我沒有好好寫作業,經常邊寫邊玩,還容易被別人的一舉一動給吸引去,這些毛病讓作業的正確率很低,浪費了很多時間。讀了《三字經》,我明白了:如果不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將來就會碌碌無為。
《三字經》不僅講了做人的道理,還講了許多歷史故事,值得我們好好去品味。
讀三字經有感6
這學期我讀了《三字經》,書中的許多故事讓我受益匪淺。在這些故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源源流長。
書中的每個故事、每一句話都深深地吸引著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這是我閱讀《三字經》里的一句話。這幾句講得非常好,它告訴我一個深刻的道理:如果管教孩子管教得不好,是父母的過錯。老師如果教書不嚴厲,那是老師的懶惰。小時候不學習,將來長大想學也不行了。所以我深深感受到: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學習,長大后回報自己的父母與老師。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的是:從前,孟母為了給孟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曾三次搬家。孟子不好好學習,孟母生氣地割斷織布的紗線,告訴他要好好學習。它使我想到了爸爸媽媽,他們也像孟母一樣,為了我的學習更上一層樓,又是給我買點讀機,又是給我買寫字桌。從前,我不理解爸爸媽媽的'苦心,認為買給我的東西是理所當然的,所以也不知道珍惜,當我貪玩的時候,父母說一下我,我還會不服氣,認為他們不該限制我的自由。學了《三字經》后,我終于明白父母為什么這樣——是希望我好好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字經》不但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著大家。快和我一起去讀這本好書吧。
讀三字經有感7
今天,我讀了《三字經》。
我特別喜歡讀“孟母擇鄰”的故事,“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幼年時,因住在墓地附近,學到了許多喪家哭泣的語言動作。孟母就把搬到大街附近,孟子便怎天模仿商人吆喝做買賣。孟母又把家搬到學堂附近,孟子終于學到了禮儀和文化知識。這說明環境對人的`成長很重要。
“玉不琢,不成器。子不學,不知義”。我們每個小學生猶如一塊沒磨的玉,玉不磨,怎能成玉呢?我們應刻苦學習,長大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字經》是本好書,大家一定要多讀讀。
讀三字經有感8
"人之初,性本善······"相信所有人都耳熟能詳吧。這就是《三字經》。這本書讓我對中華民族上千年的燦爛文化有了嶄新的認識,為作者如此精湛的才藝而佩服;也信服于古代教師獨特得道的教育方法。
中華民族自古就被稱作"禮儀之邦".古代人民一直就有知書達理、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每個人都應具有這樣的美德,這是最基本的。這些美德在孔融、黃香的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詮釋,我們都應該去學習。雖然這些都是小事,但是能反映出一個的人品德是否高尚,修養是否得體。時代在發展,社會也在隨之發展著,但是腳步卻變得越來越快,絲毫不會停下來休息一會或者放慢腳步,在這快節奏的生活中,便會忽略很多,例如友情甚至親情。尋找那丟失已久的親情是任何一個遺失親情的人所應該做的,這起因便是源于人們內心對親情的渴望。一個完整的大家庭,我們做子女就應該孝敬長輩,不僅僅是孝敬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我們都應該孝敬。這樣一來,這個大家庭便充滿孝敬與感恩,為這個家庭增添了許多樂趣與溫暖。但是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有么?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但是又能有多少呢?!估計扳著手都能點的清。現在許多家庭都只有一個子女,父母大都數是很寵愛子女的,是的子女都養成了"唯我獨尊"的心理,讓他們懂得孝敬是十分重要的。
《三字經》中也講到讀書。讀書使人明智,有一句話說得好"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許多人多讀書后不都成功了嗎?像歐陽修枕上讀書,馬上讀書,甚至是廁上讀書,使得他成為了唐宋八大家之一。但是僅僅喜歡讀書也是不夠的,還要讀好書。作者在書中就提到了許多好書。好書能引領你走向光明;反之,壞書則會讓你陷入黑暗。讀好書還是壞書最終取決于自己。
中華民子是個強大而繁榮的民族,我們身為炎黃子孫,就應該對中國的'歷史有一定的了解!《三字經》僅用簡短的語言講述了各個朝代的興衰。以史為鑒,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錯誤,因為有時一個小錯誤可能會帶來一生的遺憾。
這本書交給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我們要擁有良書,擁有一顆純潔的心靈。用自己最真實的內心去了解與理解別人,更加親近這個世界。
讀三字經有感9
上學時媽媽給我買了兒童讀物《三字經》,并告訴我《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它短小的篇幅,蘊含著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古人認為,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禮,讓我沒事時讀一讀。我很好奇就根據注音慢慢讀了起來。我發現它三字一句,很上口,里面的'小故事更是吸引著我,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讓我懂得小的時候不學習,長大什么都不會,有什么用呢?“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實禮儀。”讓我明白:我們從小要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團結同學。 “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讓我知道:尊敬兄長和友愛謙讓的行為,是每個人從小就要學會的。“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我知道意思是蠶能吐絲,蜜蜂能釀蜂蜜。人如果不學,什么都不會,連一些動物、植物都不如。
《三字經》的內容包羅萬象,為我們講道德,論古今,有名人英雄,有歷史戰爭,有學習方法,有自然規律……它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通過誦讀《三字經》,使我懂得了要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從小努力學習,長大報效祖國!
讀三字經有感10
我讀了《三子經》上的這句話:”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斗燕山,有義方。教五子明句楊。“后有啟示。這些故事講的是戰國時期,孟子的母親為了讓孟子有個好的學習壞境曾三次搬遷學習。義次孟子不努力學習,孟母就用刀切斷織布機上的布來教育孩子。五代時,有一個人叫竇禹鈞的人很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他所教育的`五個兒子后來都成了進士。美名遠揚的姿態。可見爸爸媽媽孩子的的教育要重性。年幼時不學習長大后能有什么作為呢?我被深深的打動了。
我的爸爸媽媽從小教育我,只要對我有利的事,總是不惜一切代價地讓我學習舞蹈。繪畫。爸爸媽媽就便是想讓我長大成一位有用的人。所以我要仔細地學,長大后酬謝我的爸爸媽媽。
讀三字經有感11
這個學期我們讀了《三字經》,使我得到許多教育,讓我明白很多,學會做人。雖然每一句都很短,可悟出的道理很深。《三字經》講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也教育應該怎樣去做人。
《三字經》讓我知道許多東西,認識到許多。例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句話的道理是玉石不經過精雕細琢,是不能變成美玉的。人不勤奮學習,就不會懂得知識和道理,這句話讓我懂得為什么要勤奮學習,現在很難找工作,要沒有知識和技術找不到好工作。還有一句講“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意思是一個人把螢火蟲裝進紗袋里,以此照明看書,家雖貧窮,但從來沒有停止過讀書。讓我感受到他對讀書的熱愛,沒有燈,用螢火蟲當燈,家里貧困,也堅持讀書,為了長大能成為有用的人才。還有一句“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延,魁多士。”宋朝的梁灝到八十二歲才中狀元,當他回答皇帝的問題時,他的言論遠遠勝過其他人。我從中悟出,他一直努力奮斗,有堅強的意志,八十二才中狀元,那時他已讀了好多書,回答的.更深奧,更標準。
讀完了《三字經》我懂得了很多,每句都悟出一個道理,讓我對學習了解更深,更愛學習,也知道學習的樂趣,我剛開始不太愛學習,覺得太累,可當我讀完《三字經》,才知道重要性。突然我想起一句話“學習的根是苦的結出的果實是甜的。”有了知識才能找到好工作,以后的時代,不會學習那是文盲,也許還會成為眾人的笑柄。
我讀完《三字經》讓我理會很多,同時教育我很多,指給我一條光明大道!
讀三字經有感12
自從學習了經典的三字經,我收獲了很多,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過去,孟母選擇了鄰居。在孟子的懶惰中,她切布。過去,孟母為了給孟子的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曾三次搬家。孟子沒有努力學習,所以孟母生氣地切斷了編織的線索,告訴他要努力學習。這讓我想起了我的父母,他們和孟母一樣,給我買了一臺讀書機和一張寫字臺供我學習,并在周六和周日送我去老師家補課。從前,我不理解父母的苦心,認為自己買的.是理所當然的,所以不懂得珍惜。我貪玩的時候,爸媽就說我,我還是很不服氣他們不應該限制我的自由。學了三字經,終于明白父母為什么這樣了。我希望我能努力學習,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融四歲,能讓梨,哥哥在長,應該是先知。孔融四歲的時候,就懂得把大梨給哥哥,尊重哥哥。現在有的孩子在家大多是小皇帝。他們是自尊的。他們要求父母買他們想要的東西,但如果他們不買,他們會不高興。這是不對的,我們要向孔融學習,在同學、兄弟姐妹中,要懂得謙讓,也要懂得孝敬父母,因為他們的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太多!
總之,學了三字經,收獲很大。
讀三字經有感13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當我們呀呀學語之時,父母就教我們念三字經,而我們只是跟著念,有口無心,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暑假里,我在新華書店看到了《國學啟蒙經典——三字經》這本書,只面的內容將每句話的出處都通過故事的形式呈現出來。我瞬間便來了興趣,津津有味的讀了起來。
在古訓中,我學到了古人學習的態度。原來“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說的是孟母三遷的故事。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就是為了使孟子有個較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折斷了織布用的梭子來教育孟子,學習就像織布一樣不可以半途而廢。我雖然不能選擇自己的學校,但我可以改變自己的學習態度。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努力的過程。知識的積累是一個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積水成淵的過程。
在古訓中,我感受到了古人治學的嚴謹。著名的數學家祖沖之,從小就閱讀了許多數學書籍。他在前人的'基礎上經過反復研究和推算,求出圓周率在3.1415926與3.1415937之間。這一數值的得出要比外國數學家早了一千多年。那么,我們又是怎么對待學習中的困難呢?有時候經常貪玩,對學習的知識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我今后要向祖沖之學習,在學習中,對知識的掌握要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在古訓中,我還讀到了古人的傳統美德。孔融四歲讓梨,周公作周禮,遠古時期堯舜禪讓。一個個真實的故事當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古人謙恭禮讓的傳統美德。
一句句的古人古訓,朗朗上口,讓我明記在心。一個個經典的故事,耳熟能詳,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古人古訓,讓我們學而有方。
讀三字經有感14
《三字經》是一部流傳甚廣 、家喻戶曉的啟蒙讀物,它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 、禮貌待人 、勤奮好學 ,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最近我認真的讀了這本書。、
“人之初,性相近,習相遠……”我被這種簡潔精湛的哲言雋語所吸引:“孟母擇鄰” 、“黃香溫席” 、“孔融讓梨”……我被一個個寓意深遠的故事所感動。
我特別喜歡讀“孟母擇鄰”的故事。’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幼年因住在墓地附近,他就常常模仿那些辦喪事的人哭泣。孟母就把家遷到了鬧市,孟子便整天模仿商人吆喝著做買賣。孟母又把家遷到了學堂旁,孟子終于學到了禮儀和文化知識。這說明環境對人的'成長很重要。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 有了良好的環境,自身的努力也很重要。“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現在我們的爸爸媽媽都為我們的學習成長安排了好的環境和物質條件,我們應該立鴻鵠之志,刻苦學習,勇攀高峰,長大做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字經》使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建議同學們都去讀一讀,它一定會給你帶來很大的收獲。
讀三字經有感15
中華民族曾經是世界上最富有創新精神和創造成就的民族,這個民族所創造的文化博大精深,燦爛輝煌,為世界文明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詩詞歌賦是一顆璀璨的明珠。讀過這本被稱作“千古一奇書”的古代文化經典,感觸很深。
《三字經》這一書蘊涵了我國古代人倫道德的.許多精華。內容包含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傳說,深得世人所珍愛,其中我也是它的忠實支持者。
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朽。”還有“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等等,使我明白了為人父母和嚴格要求子女的重要性,我明白了爸爸媽媽的用心良苦,也明白了爸爸那次對我不好的原因:
有一天,我放學回家,爸爸早已坐在那兒,黑著臉。我便已知大難臨頭,準備想溜走。爸爸叫住了我,問:“怎么,心虛了嗎?“我的臉刷地一下紅了:“什。。。。。。什么?”“老師向我反映了情況,她說你考得不好,還冒充簽名,是不是有這一回事?”我結結巴巴地回答:“誰。。。。。。誰叫。。。。。。你整天黑著臉,弄得。。。。。我不敢向你說簽名的事。”那晚,我被狠狠地批了一頓,我很恨我的爸爸。
但現在我總算明白爸爸的苦心了,心中后悔萬分。
因此,我們在學習科學技術知識的同時,一定要繼承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從小扎下中華文化的根。同學們,讓我們誦讀經典詩文,做個文雅的東華人!
【讀三字經有感】相關文章:
讀三字經有感10-23
讀《三字經》有感(精選30篇)03-28
讀三字經有感(精選20篇)10-17
讀三字經有感(通用29篇)06-25
【精】讀《三字經》有感25篇10-30
讀《三字經》有感精選范文三篇07-03
讀《三字經》有感(通用30篇)08-25
讀《三字經》有感(通用49篇)08-14
學習從讀三字經開始09-17
讀趙譯《三字經》的啟示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