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代鼓舞士氣的詩詞
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指古代中國人創作的詩歌作品。廣義的古詩包括詩、詞、散曲,狹義的古詩僅指詩,包括古體詩和近體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古代鼓舞士氣的詩詞,歡迎大家閱讀。
古代鼓舞士氣的詩詞 1
1、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論語》
2、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其志。——孔子《論語》
3、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孔子《論語》
4、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孟子滕文公下》
5、自反而縮(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孟子《公孫丑上》
6、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孟子告子上》
7、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合一。——莊子《齊物論》
8、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楚屈原《國殤》
9、匈奴未滅,何以家為。——西漢霍去病
10、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東漢陳湯
11、愿乘長風破萬里浪。——南北朝宗愨《宋書宋愨傳》
12、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唐李世民
13、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王昌齡《從軍行》
14、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岳》
15、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唐李白《與韓荊州書》
16、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顛卻滄溟水。——唐李白《上李邕》
17、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唐李白《行路難》
18、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唐劉禹錫《浪淘沙》
19、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唐李賀《南園十三首》
20、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北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21、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北宋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22、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北宋李清照《夏日絕句》
23、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李白《行路難三首(其二)》
24、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南宋陸游《金錯刀行》
25、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南宋陸九淵
26、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南宋張孝祥《念奴嬌》
27、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屈原
28、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元關漢卿《南呂一枝花不伏老》
29、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明于謙《石灰吟》
30、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清譚嗣同《獄中題壁》
古代鼓舞士氣的詩詞 2
滿江紅
宋—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岳飛此詞,激勵著中華民族的愛國心。抗戰期間這首詞曲以其低沉但卻雄壯的歌音,感染了中華兒女。岳飛工詩詞,雖留傳極少,但這首《滿江紅》英勇而悲壯,深為人們所喜愛,它真實、充分地反映了岳飛精忠報國、一腔熱血的英雄氣概。
過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落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拋絮,身世飄搖雨打萍。
皇恐灘頭說皇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過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經過零丁洋時所作的詩作。此詩前二句,詩人回顧平生;中間四句緊承“干戈寥落”,明確表達了作者對當前局勢的認識;末二句是作者對自身命運的一種毫不猶豫的選擇。全詩表現了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和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以及舍生取義的人生觀,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崇高表現。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宋—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作者是懷著深重的憂慮和一腔悲憤寫這首詞的。該詞的抒發感慨連連用典,中間稍加幾句抒情性議論以見,不僅體現了辛棄疾詞好用典的特點,也可窺見“詞論”的風格。
全詞豪壯悲涼,義重情深,放射著愛國主義的思想光輝。詞中用典貼切自然,緊扣題旨,增強了作品的說服力和意境美。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
宋—辛棄疾
綠樹聽鵜鴂,更那堪、
鷓鴣聲住,杜鵑聲切!
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間離別。
馬上琵琶關塞黑,
更長門、翠輦辭金闕。
看燕燕,送歸妾。
將軍百戰聲名裂。
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
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
正壯士、悲歌未徹。
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
誰共我,醉明月?
此詞為送別抒懷之作。首尾以啼鳥相呼應,描寫暮春的凄厲暮色;中間引述歷史故事,鋪敘古代種種人間離情別恨,借送別族弟,抒發美人不遇、英雄名裂、壯士難酬的義憤。全詞筆力雄健,沉郁蒼涼。
蜀相(諸葛亮祠在昭烈廟西)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此詩借游覽古跡,表達了詩人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雄才大略、輔佐兩朝、忠心報國的稱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詩中既有尊蜀正統的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字里行間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懷。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轉,自然緊湊。前兩聯記行寫景,灑灑脫脫;后兩聯議事論人,忽變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尋找瞻仰到追述回顧,由感嘆緬懷到淚流滿襟,頓挫豪邁,幾度層折。全詩所懷者大,所感者深,雄渾悲壯,沉郁頓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出塞二首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第一首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詩人以雄勁的筆觸,對當時的邊塞戰爭生活作了高度的藝術概括,把寫景、敘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合,在詩里熔鑄了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使詩的意境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對《出塞》的評價歷來很高。明代詩人李攀龍甚至推獎它是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楊慎編選唐人絕句,也列它為第一。第二首詩描寫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斗剛剛結束時的`情景,寥寥數筆,生動地描繪了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勝利者的驕傲神態。全詩意境雄渾,格調昂揚,語言凝煉明快。
金錯刀行
宋—陸游
黃金錯刀白玉裝,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獨立顧八荒。
京華結交盡奇士,意氣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冊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
爾來從軍天漢濱,南山曉雪玉嶙峋。
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
全詩詠物言志,借贊美金錯刀寓抗金報國之志。詩在用韻上是四句一轉,與詩人情感表達的流瀉起伏變化相適應,讀起來抑揚頓挫。
陸游生活在民族危機深重的時代。南宋國勢衰微,恢復大業屢屢受挫,抗金志士切齒扼腕。陸游年輕時就立下了報國志向,但無由請纓。他在年將五十時獲得供職抗金前線的機會,親自投身到火熱的軍旅生活中去,大大激發了心中蓄積已久的報國熱忱。于是他借金錯刀來述懷言志,抒發了誓死抗金、“中國”必勝的壯烈情懷。這種光鑒日月的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浩然正氣的體現,永遠具有鼓舞人心、催人奮起的巨大力量。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宋—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聞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此詩表明陸游投身抗戰、為國雪恥的壯志至老不衰。但是,詩人空懷壯志,卻不為朝廷所重,只能“僵臥孤村”,把為國家恢復中原的理想寄托到夢境之中。感情深沉悲壯,凝聚了詩人的愛國主義激情。
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其一
唐—岑參
輪臺城頭夜吹角,輪臺城北旄頭落。
羽書昨夜過渠黎,單于已在金山西。
戍樓西望煙塵黑,漢兵屯在輪臺北。
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
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
虜塞兵氣連云屯,戰場白骨纏草根。
劍河風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
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
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是唐代詩人岑參送別封常清西征之作,是寫邊地戰爭的詩歌。此詩直寫軍情戰事,寫戰局之兇險與氣候之嚴酷,反襯出唐軍誓師出征之聲威與高昂士氣,表現出全軍將士堅韌不拔、雄視一切的豪邁氣概。起首六句先寫戰前兩軍對壘的緊張狀態;緊接四句寫白晝出師接仗;然后寫奇寒與犧牲,謳歌將士抗敵奮不顧身;末四句照應題目,預祝凱旋,以頌揚作結。全詩有描寫,有烘托,有想象,有夸張,手法多樣,結構嚴謹,抑揚頓挫,情調激昂,充滿浪漫主義激情和邊塞生活的氣息,生動地反映了盛唐時期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其二
唐—岑參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
漢家大將西出師,將軍金甲夜不脫。
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
幕中草檄硯水凝,虜騎聞之應膽懾。
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雪夜風吼、飛沙走石,這邊疆大漠中令人生畏的惡劣氣候,在詩人眼中卻成了值得欣賞的奇偉美景,成了襯托英雄氣概的壯觀景象。這完全基于作者開朗的胸襟、積極進取的精神、好奇的個性和克服困難的勇氣,這正是構成'盛唐氣象'的主體精神。全詩句句用韻,三句一轉,節奏急切有力,激越豪壯,別具一格。
古代鼓舞士氣的詩詞 3
1、玉門山嶂幾千重,山北山南總是烽。——王昌齡《從軍行七首》
2、橫戈從百戰,直為銜恩甚。——李白《塞下曲六首》
3、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王磐《朝天子·詠喇叭》
4、傳聞一戰百神愁,兩岸強兵過未休。——曹松《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
5、馬嘶經戰地,雕認打圍山。——王镃《塞上曲》
6、萬里云間戍,立馬劍門關。——崔與之《水調歌頭·題劍閣》
7、君王游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李約《過華清宮》
8、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9、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10、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李賀《雁門太守行》
11、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虞姬《和項王歌》
12、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陸游《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
13、歲暮遠為客,邊隅還用兵。——杜甫《歲暮》
14、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李白《古風·其十九》
15、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銷殘戰骨。——辛棄疾《賀新郎·用前韻送杜叔高》
16、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李白《從軍行》
17、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屈原《國殤》
18、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王維《觀獵》
19、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屈原《國殤》
20、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納蘭性德《長相思·山一程》
21、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杜甫《閣夜》
22、鐵馬云雕久絕塵,柳營高壓漢營春。——溫庭筠《過五丈原經五丈原》
23、天涯靜處無征戰,兵氣銷為日月光。——常建《塞下曲四首·其一》
24、夜戰桑乾北,秦兵半不歸。——許渾《塞下曲》
25、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26、集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梁啟超《讀陸放翁集》
27、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陳羽《從軍行》
28、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盧肇《競渡詩及第后江寧觀競渡寄袁州剌史成應元》
29、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30、流星飛玉彈,寶劍落秋霜。——張玉娘《從軍行》
31、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屈原《國殤》
32、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3、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立刻行。——戚繼光《立刻作》
34、卷旗夜劫單于帳,亂斫胡兒缺寶刀。——馬戴《出塞詞》
35、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曹操《蒿里行》
36、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盧綸《和張仆射塞下曲·其二》
37、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岑參《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38、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王昌齡《出塞二首》
39、去年戰桑干源,今年戰蔥河道。——李白《戰城南》
40、東風吹落戰塵沙,夢想西湖處士家;——劉因《觀梅有感》
41、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李世民《飲馬長城窟行》
42、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43、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屈原《國殤》
44、軍氣橫大荒,戰酣日將入。——王昌齡《從軍行二首》
45、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46、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杜牧《題烏江亭》
47、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李商隱《馬嵬·其二》
48、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陸游《關山月》
49、前年伐月支,城上沒全師。——張籍《沒蕃故人》
50、聞道黃龍戍,頻年不解兵。——沈佺期《雜詩三首·其三》
51、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李頎《古從軍行》
52、乃知兵者是兇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李白《戰城南》
53、昨夜秋風入漢關,朔云邊月滿西山。——嚴武《軍城早秋》
54、卓眾來東下,金甲耀日光。——蔡琰《悲憤詩》
55、天山雪后海風寒,橫笛偏吹行路難。——李益《從軍北征》
56、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57、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飛《滿江紅·寫懷》
58、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59、金帶連環束戰袍,馬頭沖雪度臨洮。——馬戴《出塞詞》
60、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咸陽。——令狐楚《少年行四首·其三》
61、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李頎《古意》
62、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楊炯《從軍行》
63、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楊炯《從軍行》
64、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戰場。——李頎《古塞下曲》
65、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梁啟超《讀陸放翁集》
66、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吳偉業《圓圓曲》
67、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屈原《國殤》
68、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李白《從軍行》
69、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塵直到江城。——陳克《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70、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柳中庸《征人怨征怨》
71、漢甲連胡兵,沙塵暗云海。——李白《經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72、客子過壕追野馬,將軍韜箭射天狼。——李夢陽《秋望》
73、煙塵犯雪嶺,鼓角動江城。——杜甫《歲暮》
74、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二首·其一》
75、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高適《燕歌行》
76、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李賀《南園十三首》
77、弟妹蕭條各何在,干戈衰謝兩相催!——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78、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憶舍弟》
79、漢水東流,都洗盡髭胡膏血。——辛棄疾《滿江紅·漢水東流》
80、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
81、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亦可哀。——高啟《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82、城頭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立刻看。——李攀龍《塞上曲送元美》
83、白馬金鞍從武皇,旌旗十萬宿長楊。——王昌齡《青樓曲二首》
84、憶昔霍將軍,連年此征討。——高適《登百丈峰二首》
85、戎衣不脫隨霜雪,汗馬驂單長被鐵。——李昂《從軍行》
86、野曠天清無戰聲,四萬義軍同日死。——杜甫《悲陳陶》
87、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張可久《賣花聲·懷古》
88、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王昌齡《從軍行七首》
89、兵戈既未息,兒童盡東征。——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90、紛披乍依迥,掣曳或隨風。——李世民《詠興國寺佛殿前幡》
91、落日塞塵起,胡騎獵清秋。——辛棄疾《水調歌頭·舟次揚州和人韻》
92、風引龍虎旗,歌鐘昔追攀。——李白《登邯鄲洪波臺置酒觀發兵》
93、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陸游《關山月》
94、邊月隨弓影,胡霜拂劍花。——李白《塞下曲六首》
95、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96、莫遣只輪歸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李益《塞下曲》
97、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陸游《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
98、支離東北風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一》
99、重鑄鋤犁作斤,姑舂婦擔去輪官,輸官不足歸賣屋。——元稹《田家詞田家行》
100、隔水氈鄉,落日牛羊下,區脫縱橫。——張孝祥《六州歌頭·長淮望斷》
【古代鼓舞士氣的詩詞】相關文章:
驚蟄的古代詩詞08-16
古代傷感詩詞08-31
古代愛國詩詞06-25
古代立春詩詞02-03
古代詩詞大全06-08
古代優美詩詞10-24
古代描寫書的詩詞07-23
古代詩詞文學常識06-03
2022古代優美詩詞10-20
古代經典詩詞歌賦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