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愛詩詞-從頭開始
平仄究竟是怎么回事
平仄是詩詞格律的一個術語:詩人把四聲分為平仄兩大類:
平就是古四音中的平聲字,大致象漢語拼音的第一聲和第二聲,讀來講究發音圓潤尾音要拖長;
仄(按字義解釋,也就是不平的意思)大致就是古四聲的上、去、入三種,發音講究起伏,尾音短促,甚至沒有。
為什么要劃分平仄呢?因為平聲是沒有升降的,其他三聲是有升降的。如果讓這兩類聲調在詩詞中交錯著,那就能使聲調多樣化,而不至于單調。
平仄在詩詞中的運用,可以用兩句話概括:
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2、平仄在對句中是對立的。
四聲,指漢語中的四種聲調。聲調,由漢語的語音高低、升降、長短構成。而高低、升降則是主要因素。古漢語中的四聲與今天略有不同:
平聲:這個聲調到后代分化為陰平、陽平
上聲:這個聲調到后代部分變為去聲
去聲:這個聲調沒有多大變化
入聲:這是個發音短促的聲調。也是與今天差別最大的聲調。在普通話以及大部分地方方言中,平聲分化為陰平與陽平而調,入聲則分化歸入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調之中。
古代的四聲高低升降的形狀是怎樣的,現在已不能詳細知道了。依照傳統的說法,平聲應該是一個中平調,上聲應該是一個升調,去聲應該是一個降調,入聲應是一個短調。《康熙字典》前面載有一首歌訣,名為《分四聲法》:
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
生動形象地把四聲的高低形狀描述出來。
四聲和韻的關系比較密切,在韻書中,不同聲調的字不能算是同韻。作詩詞時,不同聲調的字一般不能押韻。南北朝時有部分詩人認為作詩必須四聲協和,卻造成詞句越用越窄,不能達意的后果。通過隋唐人的總結,認為把四聲分為平聲和不平聲兩大類,這里的不平聲,就是仄聲。在詩歌中,如果平仄兩類聲調在詩詞中交錯,就能使音調多樣化,不至于單調。這里的平聲,就是古漢語中的平聲,而仄聲包括了上聲、去聲和入聲。四聲,這里指的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
現在的漢語拼音的聲調共有四個聲調,但與古四聲完全是兩個概念。古四聲的平、上、去、入也是聲調,但更注重節奏,平仄就是進一步對四聲的歸類。
如果用1表示低,2表示中低,3表示中,4表示中高,5表示高。那么現在的四聲的發音如下:
第一聲,陰平55。陰平聲是一個高平調(不升不降)。起音高高一路平。
第二聲,陽平35。陽平聲是一個中升調(不高不低)。由中間往上升。
第三聲,上聲214。上聲是一個低升調(有時是低平調)。先降然后再升起。
第四聲,去聲51。去聲是一個高降調。高處降到最低層。
【愛詩詞-從頭開始】相關文章:
表達愛的詩詞07-20
關于緣與愛的詩詞09-17
詩詞里表達愛的句子08-23
我愛古詩詞作文09-04
有關記得您點滴的愛詩詞08-14
為了愛誰站在路口詩詞06-08
詩詞欣賞:我愛金色的秋天10-12
我愛這黃土地詩詞09-28
敬老愛老的古詩詞(精選90首)11-02
我愛古詩詞作文8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