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蜉蝣原文賞析
《蜉蝣》,《詩經·曹風》的一篇。為先秦時代曹地漢族民歌。全詩三章,每章四句。蜉蝣是一種渺小的昆蟲,生長于水澤地帶。幼蟲期稍長,個別種類有活到二三年的。但化為成蟲,即不飲不食,在空中飛舞交配,完成其物種的延續后便結束生命,一般都是朝生暮死。蜉蝣又是漂亮的小蟲。它身體軟弱,有一對相對其身體而言顯得很大、完全是透明的翅膀,還有兩條長長的尾須,飄舞在空中時,那姿態是纖巧而動人的。而且,蜉蝣喜歡在日落時分成群飛舞,繁殖盛時,死后墜落地面,能積成一厚層。因而,這小東西的死,會引人矚目,乃至給人以驚心動魄之感。《詩經》是漢族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后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
【原文】
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于我歸處。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憂矣,于我歸息。
蜉蝣掘閱,麻衣如雪。心之憂矣,于我歸說。
【注釋】
①蜉蝣(ju you):一種壽命極短的蟲,其羽翼極薄并有光澤。② 楚楚:鮮明的樣子。③采采:華麗的樣子。④掘:穿,挖。閱:穴, 洞。 ⑤說(shui):止息,歇息。
【譯文】
蜉蝣羽翼薄又亮,
像你衣服真漂亮。
我的心中多憂傷,
我的歸宿在何方?
蜉蝣羽翼薄又亮,
像你衣服真華麗。
我的心中多憂傷,
我將安息在何方?
蜉蝣初生穿穴出,
像你麻衣自如雪。
我的心中多憂傷,
我將歇息在何方?
【賞析】
看蜉蝣而嘆人生,絕非無病呻吟。倘若人們自以為蜉蝣生命短暫(不過一天時間,朝生暮死)而沾沾自喜,加以嘲笑,這種心態無異于五十步笑百步,實際上也是在嘲笑自己。
人生何其短暫:彈指一揮間,轉眼就是百年。誰能抗拒死亡的到來?
咱們的祖先,大多只看到眼前的實際利益。要么立功立德立言以求千秋萬世不朽,要么縱情聲色犬馬及時行樂,要么求仙訪道以圖長生不老。大概,弗洛伊德所說的“死亡本能”在咱們祖先身上表現得特別突出。我們不妨把這叫做“向生而死”:它看重現世,只顧今朝,哪管身后。這同蜉蝣營營茍茍的一生又有什么本質上的差別? 與此相反的態度是“向死而生”:既然死亡是不可超越的絕對界限,那么死后人的歸宿在哪里?由此思索短暫的一生怎么度過,對死后有什么影響?人生的一切根本問題,在這種思索之中都要被一一檢視和審查。
這是基于對生命本質的認識和深刻反省。我們從《蜉蝣》中讀到了這種反省,在庸庸碌碌的嘆息中聽到了空谷音似的反響。
【詩經蜉蝣原文賞析】相關文章:
詩經《國風·曹風·蜉蝣》原文賞析09-06
詩經《蜉蝣》11-19
詩經蜉蝣全文08-23
[詩經木瓜原文及賞析] 木瓜詩經原文賞析04-16
木瓜詩經原文賞析02-21
詩經·關雎原文及賞析09-23
《詩經:桓》原文及賞析12-11
詩經木瓜原文及賞析09-18
詩經《式微》原文及賞析10-05
詩經·羔裘原文及賞析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