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詩經:葛藟》全詩賞析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還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詩?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詩經:葛藟》全詩賞析古詩,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詩經:葛藟》
綿綿葛藟,在河之滸。
終遠兄弟,謂他人父。
謂他人父,亦莫我顧。
綿綿葛藟,在河之涘。
終遠兄弟,謂他人母。
謂他人母,亦莫我有。
綿綿葛藟,在河之漘。
終遠兄弟,謂他人昆。
謂他人昆,亦莫我聞。
注釋:
1、葛藟:藟,音壘,蔓長植物,所以長勢連綿。
2、終:既,
3、遠:音院,遠離
4、兄弟:代指家人。
5、謂:呼喊,
6、顧:關心、照顧。
7、涘:音四,水邊。
8、有:同“友”,親近。
9、漘:音純,河岸
10、昆:兄
11、聞:同“問”,問候。
譯文:
葛藤纏繞綿綿長,在那大河河灣旁。
兄弟骨肉已離散,叫人爹爹心悲涼。
叫人爹爹心悲涼,他也哪里會賞光。
葛藤纏繞綿綿長,在那大河河岸旁。
兄弟骨肉已離散,叫人媽媽心悲涼。
叫人媽媽心悲涼,她也哪里會幫忙。
葛藤纏繞綿綿長,在那大河河灘旁。
兄弟骨肉已離散,叫人哥哥心悲涼。
叫人哥哥心悲涼,他也只把聾啞裝。
賞析:
《葛藟》是一首真正的流浪的歌,抒寫了流離在外的遭遇和憂傷。就常理而言,流浪遭遇的苦難多種多樣,難以盡言,然而人卻只選擇了得不到父母兄弟關懷的側面,應該說是抓住了根本,流浪的苦難最根本的正在于失去了親情,所以又以葛藟起興,正在于申言這種從傷懷與渴望的連綿不斷,悠長不盡。舊說以為此詩乃東周初年姬姓貴族所作,旨在譏刺平王棄宗族而不顧。《毛詩序》:“《葛藟》,刺平王也。周室道衰,棄其九族焉。”毛氏說詩多牽強附會,常把表現人之常情的詩作拉扯到政教、美刺上去。宋人說詩較為通達,朱熹《詩集傳》云:“世衰民散,有去其鄉里家族,而流離失所者,作此詩以自嘆。”得其旨矣。
要義:一個流浪者埋怨得不到別人的同情和幫助。
詩凡三章,章六句。首章“緜緜”二句寫眼前景物。詩人流落到黃河邊上,見到河邊葛藤茂盛,綿綿不斷,不禁觸景傷情,聯系到自己遠離兄弟、飄泊異鄉的身世,感到人不如物。他流落他鄉,六親無靠,生活無著,不得不乞求于人,甚至覥顏“謂他人父”。處境之艱難,地位之卑下,可見一斑。但是即便如此,也未博得人家的一絲憐憫。“謂他人父,亦莫我顧”,直書其事,包含許多屈辱,許多痛楚,正如朱熹所嘆:“則其窮也甚矣!”(同上)第二、第三章詩意略同首章,僅二、四、五、六句句尾更換一字,豐富了詩的內涵,反覆詠嘆中稍有變化。此詩兩句表達一層意思,六句有三層意思,兩層轉折。由綿綿不絕的葛藟對照兄弟的離散,是一折,由“謂他人父”、“謂他人母”、“謂他人昆”而竟不獲憐憫,又是一折。每一轉折,均含無限酸楚。詩人直抒情事,語句簡質,卻很感人,表現了飄零的凄苦和世情的冷漠。牛運震《詩志》評曰:“乞兒聲,孤兒淚,不可多讀。”方玉潤《詩經原始》評曰:“沉痛語,不忍卒讀。”都對詩中表現出的流離之苦深為致慨,相信這也是每一位讀此詩者的共同感受。
鑒賞
《詩經·葛藟》可從詩歌的時代背景入手,剖析詩歌的字面意思,理解其在比興、重章疊句等方面的藝術特色,深入挖掘詩歌背后的情感內涵,以及其反映的社會現實和人性訴求。接下來我將從這些角度為你完成對《詩經·葛藟》的鑒賞。
《詩經·葛藟》是一首收錄于《國風·王風》中的作品,全詩共三章,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每章的結構和內容都較為相似,層層遞進地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
從詩歌內容來看,開篇便描繪了一幅葛藟蔓延生長的景象,“綿綿葛藟,在河之滸”“在河之涘”“在河之漘”,詩人以河邊茂盛的葛藤為起興,葛藤那連綿不絕的姿態,象征著生命的蓬勃與延續。然而,詩人的境遇卻與這生機勃勃的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反差。“終遠兄弟,謂他人父”“謂他人母”“謂他人昆”,詩人背井離鄉,遠離親人,孤苦無依之下,只能將他人稱作父母、兄長,試圖從他人那里尋求一絲溫暖與庇護。這一聲聲無奈的呼喊,飽含著詩人無盡的心酸與悲苦,令人動容。
在藝術手法上,比興的運用是這首詩的一大特色。以葛藟的生長起興,引出詩人自身的遭遇,這種手法既形象生動,又含蓄委婉,使詩歌具有了更豐富的韻味。同時,重章疊句的形式不僅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和韻律美,也使情感的表達更加深沉強烈。每一次的重復,都像是一次情感的遞進,讓讀者更能深刻地感受到詩人內心的痛苦與掙扎。
從情感內涵來看,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親情的渴望和對孤獨無依的哀怨。遠離親人的詩人,在陌生的環境中漂泊,心中充滿了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他試圖通過稱呼他人為父母兄長來填補內心的空缺,但這種虛假的親近并不能真正給予他溫暖和安慰。這種對親情的強烈渴望,反映了人類最基本的情感需求,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
此外,這首詩也反映了當時動蕩不安的現實。在那個戰亂頻繁、民不聊生的時代,人們被迫背井離鄉,流離失所,家庭離散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現象。《葛藟》正是那個時代的一個縮影,它通過詩人個人的遭遇,揭示了社會底層人民的苦難生活,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批判。
《詩經·葛藟》以其簡潔而深刻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一個孤獨游子的形象,表達了他對親情的渴望和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它不僅是一首情感真摯的抒情詩,也是一部反映社會現實的歷史畫卷。通過對這首詩的鑒賞,我們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詩經》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價值,感受到古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狀態。
【《詩經:葛藟》全詩賞析】相關文章:
詩經葛藟賞析10-23
《詩經:葛屨》全詩欣賞12-06
《詩經:還》全詩賞析06-10
詩經·國風·王風·葛藟09-24
詩經氓全詩賞析08-22
《詩經:清人》全詩賞析07-06
《詩經:風雨》全詩賞析06-23
《詩經:綢繆》全詩賞析09-11
詩經《國風·王風·葛藟》鑒賞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