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武》賞析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詩了吧,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詩經:武》賞析,歡迎閱讀與收藏。
原文:
《詩經:武》
于皇武王!無競維烈。
允文文王,克開厥后。
嗣武受之,勝殷遏劉,
耆定爾功。
注釋:
1、於:嘆詞。皇:光耀。
2、競:爭,比。烈:功業。
3、允:信然。文:文德。
4、克:能。厥:其,指周文王。
5、嗣:后嗣。武:指周武王。
6、遏:制止。劉:殺戮。
7、耆:致,做到。爾:指武王。
譯文:
光耀啊,周武王,
他的功業舉世無雙。
確實有文德啊,周文王,
能把后代的基業開創。
繼承者是武王,
止住殘殺戰勝殷商,
完成大業功績輝煌。
賞析1:
據《左傳-宣公十二年》記載:武王克商,作《武》,“其卒章曰‘耆定爾功”’,又據《禮記-樂記》記載,孔子曾說《大武》“再成而滅商”,可知《武》是《大武》樂舞二成的歌。《武》之樂舞,表現的正是武王牧野克商的歷史事實。史載武王十一年二月,周武王率兵伐商,進至商國都城朝歌南郊之牧野,紂王發大軍相抗。周師大將軍呂尚領先鋒武士挑戰,殷軍前部倒戈而自攻其后,武王大軍乘機掩殺過去。紂王大敗逃回朝歌,登鹿臺自焚,殷商滅亡,周武王成為天下最高君主。毫無疑問,這一戰爭的勝利成功是周代最大的業績,周武王為周代政權的建立立下了最高的功勛。所以《武》詩一開頭,就以最高亢最雄渾的歌喉對周武王做出了贊頌:“於皇武王!無競維烈。”殷商末年,紂王荒淫暴虐,厚賦稅以盤剝國人,造炮烙酷刑以鎮壓異己,嬖愛婦人妲己,寵信佞臣費中、惡來,醢九侯,脯鄂侯,囚西伯(即周文王),微子數諫不聽而亡去,比干強諫而被剖心,箕子佯狂為奴亦遭囚。紂王的倒行逆施,令百姓怨憤,令諸侯寒心。因此,周武王伐商,是一場反抗暴政的正義戰爭,是符合民意、順應歷史潮流的壯舉,它必然得到上至貴族下至平民的普遍擁護與歡迎、響應。此篇《頌》詩對周武王完成克商大業的贊美,盡管是站在周王朝統治者立場上的,但也是同時代民眾心聲的反映,令人感到真實可信,不像后世郊廟歌詞虛應故事的陳詞濫調那么惹人厭煩。
在唱出開頭兩句頌歌后,詩人筆調一轉,飲水思源,懷念起為克商大業打下堅實基礎的周文王來。文王(即西伯)被紂王囚禁羑里,因其臣閎夭等人獻寶物給紂王而得赦免,他出來后獻洛西之地請求紂王廢除炮烙之刑,伐崇戡黎,建立豐邑,修德行善,禮賢下士,深得人心,諸侯多叛紂而往歸之。他為武王的成功鋪平了道路,使滅商立周成為水到渠成之事,其功德不能令人忘懷。“允文”云云,真是情見乎詞。
詩的最后三句,直陳武王繼承文王遺志伐商除暴的功績,將第二句“無競維烈”留下的懸念揭出,在詩歌的語言運用上深有一波三折之效,使原本呆板的《頌》詩因此顯得吞吐從容,涌動著一種高遠宏大的氣勢。可以說,此詩是歌功頌德之作中的上品。
當然,《頌》詩的本質決定了它必定具有一定的夸飾成分。武王伐商,詩中聲稱是為了“遏劉”,即代表天意制止暴君的殘殺,拯民于水火。但戰爭是殘酷的,所謂“圣人號兵者為兇器”(《六韜》)是也,牧野之戰,《尚書-武成》有“流血飄杵”的記載,《逸周書-世俘》亦有“馘魔億有十萬七千七百七十有九”的說法。所以崇尚仁義的孔子不免對之感到有些遺憾,說:“《武》,盡美矣,未盡善也。”(《論語·八佾》)他老先生的話也不能說沒有啟發。
賞析2:
《武》為《大武》六篇樂章之一成。歌頌的是武王伐紂的豐功偉績。作為廟堂之上的祭祀大典之歌,雖莊重風格依舊,但不凡曲折動人之處。
開篇稱頌武王代表上天意志制止商紂的暴行,三四句卻筆鋒一轉,又是緬懷文王之德。之后又轉回對武王救民于水火的贊美。
武王之武功,必始于文王之文德的基礎,這正是周人能福柞八百年的原因,這正是周人清醒之處。心胸博大的解決虞、芮爭端,又征服戎和密須。
更重要的是文王招賢納才,發展生產、造福一方,極大的團結了百姓,這一切為武王克商開辟了平坦大道,這才是國運昌盛的根本,古今一也。
【《詩經:武》賞析】相關文章:
詩經《殷武》06-13
下武(先秦 詩經)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6-09
詩經·殷武原文注釋05-28
詩經全文賞析05-14
關雎詩經賞析12-01
詩經燕燕賞析10-10
詩經全文及賞析08-11
詩經氓的賞析04-01
詩經《燕燕》賞析07-21
《詩經》的經典名句賞析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