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從《詩經》中的愛情詩看我國古代女子的愛情觀
愛情是人類恒久不變的話題,也是千百年來文人墨客筆下經常捕捉的閃亮元素。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以愛情為主題的篇章更是占據了相當的比例。
《詩經》的精華在《國風》,《國風》中又以描寫愛情、婚姻為主題的“婚戀詩”最為精彩動人。在《國風》160篇作品中,有52篇是直接描寫愛情的,此外還有許多以家庭婚姻為題材的詩歌也不同程度地涉及到愛情內容。對《詩經》中的愛情詩進行分析,不僅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古代女子純正、健康的愛情觀,對現代女性也有很好的啟示,可以讓我們領略到愛情的真諦所在,對愛情有更理性的認識和更高尚的理解。
一、熱切地渴求愛情
《國風·召南》中的《摽有梅》就體現了少女對愛情的無限渴望。詩中描繪了一位姑娘在春末看到梅子成熟落地,聯想到歲月匆匆,青春易逝,紅顏易老,而自己仍然待字閨中,所以姑娘以落梅比興,委婉卻又大膽地吐露出對青春的珍惜和對愛情的渴求。而在《鄭風·褰裳》中,女孩子們與河對岸的小伙子隔河對歌:“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她們直接詢問男子的態度,感情表達的更加熱烈潑辣。可見當時女子對美好愛情是熱切渴望的,在愛情面前她們敢于大膽表露自己的心聲,作風坦白直率,情感深情直接。
二、大膽地追求愛情
當時女子既敢于表達自己對愛情的渴望,更敢于去大膽追求自己的愛情。如《王風·大車》中的姑娘為了與心愛的人在一起,不顧家人反對,與心上人海誓山盟,一起私奔,駕著大車,追求他們理想中的幸福生活。在《齊風·東方之日》中,女子對男子的追求大膽熱切,不惜自薦枕席,跑到男子房中與他幽會。
此外,當時的女子為了追求愛情,還常常主動向男子贈與信物以定終生。如《邶風·靜女》中“靜女其孌,貽我彤管”,《衛風·木瓜》中“投我以木瓜, 報之以瓊琚”等。
三、勇敢地捍衛愛情
《鄘風·柏舟》就塑造了這樣一位勇敢捍衛自己愛情的女子。她選中的夫婿未能得到母親的認可,所以她憤然反抗母親,大聲疾呼:“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諒人只!”,誓死捍衛自己的愛情。據考證,當時婚戀普遍的狀況已是“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非媒不得”(《齊風·南山》),男女的自由戀愛已經受到諸多干涉和制約。所以詩中女子為了爭取愛情自由而勇敢反抗的意識在當時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她也成為了一位爭取婚姻自由,大膽反抗禮教束縛的先鋒。
四、執著地堅守愛情
《詩經》中有很多思婦詩,丈夫遠征在外,作為妻子,她們在家中默默等待丈夫的歸來,飽嘗相思之苦但卻堅貞如一,沒有紅杏出墻或者另嫁他人。
如著名的思婦詩《王風·君子于役》。丈夫戍邊,妻子心中惦念的是丈夫的歸期以及饑渴冷暖,以至于她看到羊牛歸來,都會自然聯想到久役不歸的丈夫。盡管愁腸百結,但她還是執著地等待丈夫早日歸來。又如《周南?卷耳》說:“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詩中的妻子在采蒼耳時心里想的都是遠征的丈夫,由于心不在焉,連淺淺的籮筐都采不滿。在《唐風·葛生》中,妻子更是以“百歲之后,歸於其室”來表達自己對愛情的堅貞,生前相愛,死后也要同歸一穴,這種對愛情的堅守在物欲橫流的今天是何等的難能可貴!
五、理智地對待愛情
在古代社會,女子地位低下,她們作為男人的附屬,常常成為婚姻和愛情的犧牲品,避免不了慘遭拋棄的命運。可是她們也并非一味的沉溺于痛苦中,向不公的命運妥協。在愛情中,她們表現出自己的理智和反抗。如《衛風·氓》就給我們塑造了這樣一位女子。戀愛時期,女子對氓一往情深,拋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身相許。而婚后的生活卻并不美滿,她付出了很多,也承擔了很多,“靡室勞矣”、“靡有朝矣”,對丈夫的暴虐也全無怨言,盡管她忍辱負重,卻依然被丈夫拋棄。她也曾自怨自艾,,“躬自悼矣”,但她并沒有一直傷痛下去,而是大聲控訴丈夫的暴行和社會的不公,敢于表達對丈夫的不滿。詩的最后,女子決絕的喊出:“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明了她與氓的徹底決裂,也表現了她對封建社會的反抗。她在婚姻破裂時保持了一種難得的理智和自主,保持了一種人性的獨立。
《詩經》中的愛情詩,是古人用詩歌詮釋對愛情看法的典范,通過分析和梳理《詩經》中的愛情詩,可以使我們領略古時候人們那種情真意切,不含任何雜質的美好感情,可以使我們學習到古代女子那種健康、純真、積極的愛情觀。它是現代人的愛情課堂,它能凈化我們的心靈,教會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態度去對待愛情,把握好自己的幸福。
【從《詩經》中的愛情詩看我國古代女子的愛情觀】相關文章:
《詩經》中的多彩女子10-29
詩經中描寫女子的句子10-17
分析《詩經》中的多彩女子11-03
詩經中的愛情詩09-05
詩經中贊美女子的詩句11-14
從《詩經》婚戀詩看我國古代婚俗07-28
對詩經中愛情詩的理解08-12
詩經中的愛情詩及譯文09-30
詩經中的愛情詩分類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