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詩經中的植物名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詩歌。在一賦一比,一比一興中穿插了諸多香草花卉。那么詩經中的植物名有哪些呢?大家知道嗎?下面小編整理了詩經中的植物名,一起來看看!
【詩·王風·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為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這是{詩經·王風】第一首詩“黍離”中的一段。讀了這首詩使我想起另一首,唐末詩人劉禹錫寫的詩——烏衣巷:烏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昔日王謝堂前燕,飛進尋常百姓家。上面兩首詩同樣都給人一種蒼海桑田的感覺,會使你傷感之情油然而生。前者,作者回鄉看到原西周宗廟上長滿一行行茂盛的黍,稷。人是物非的情景,不免使之心情沉重,悲傷,“行邁靡靡,中心搖搖”,仰天長嘆;后者,作者看到原王,謝府第仍在,但住在里面的人變了,變成尋常百性之家,那種感慨之情不言而喻。他們都有個共同點,都是因帝王之家沒落而起興,觸景生情。
詩中的黍稷都是禾本科植物。
稷——【辭源】解析:“古今著錄所述形態不同。漢以后以粟為稷,唐以后又以黍為稷。谷類中種之最早,古稱為百谷之長,故農官為稷,谷神亦為稷!(【稷正】條:稷神也,【風俗通】列山氏之子柱,能殖百谷蔬果,故立為稷正,周棄亦以為稷正也。)
羅愿《爾雅翼》云:稷,穄,粢皆一物。語音之輕重耳。赤者名糜,白者名芑(qi),黑者名秬(ju)。
古今著錄,說法不一,F代多以明【本草綱目】為準。李時珍在《本草》中說:“稷與黍一類二種也。粘者為黍不粘者為稷。稷可作飯,黍可釀酒。猶梗與糯也。”“稷黍之苗似粟而低小有毛,結子成枝而疏散,其粒如粟而光滑。三月下種,五月可收,亦有七八月收者。其色有赤,白,黃,黑數種。黑者禾稍高,今俗通呼為黍子,不復呼稷矣。北邊地寒,種之有補。河西出者顆粒尤硬。稷熟最早,作飯疏爽香美。為五谷之長而屬土,故祠谷神者以稷配社。五谷不可遍祭,祭其長以該之也。上古以歷山氏之子為稷主,至成湯始易以后稷,皆有功于農事者也。”又說:“蓋稷之粘者為黍;粟之粘者為秫;梗之粘者為糯!崩顣r珍在《本草》【正誤】中還說:“稷黍之苗雖頗似粟,而結子不同,粟穂叢聚攢簇,稷黍之粒疏散成枝。”
西北俗呼“黃米”的即稷之黃者;華北俗呼“小米”的應為粟。
黍性味甘溫,唐醫孫思邈曰:“黍米,肺之谷,肺病宜食之。主益氣”。補中。久食使人發熱,心煩。
附:
【史記·周本紀】:“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音:tai.地點在今陜西武功一帶)氏女,曰姜原,姜原為帝嚳(ku)原妃。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馬牛過者皆辟不踐;徙置之林中,適會山林多人,遷之;而棄渠中冰上,飛鳥以其翼覆薦之。姜原以為神,遂收養長之。初欲棄之,因名曰棄。
棄為兒時,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戲,好種樹麻,菽,麻菽美。及為成人,遂好耕農,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穡焉,民皆法則之,帝堯聞之,舉棄為農師,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棄,黎民始飢,爾后稷播時百谷”封棄于邰,號曰后稷,別始姬氏!
天下王氏鼻祖——后稷為官名,是周先祖,姓姬名棄。為天下王氏鼻祖。其父帝嚳為黃帝曾孫。福建王氏族譜記載,其源自于后稷。福建“王”源于河南固始“王”,固始“王”源于山東瑯琊“王”,瑯琊“王”源于山西太原“王”,太原“王”源于周王朝“姬”氏,姬氏祖后稷也。王姓,因“王”而得王之姓。
拓展:
詩經里的10種植物
10、 荇菜,水環境的標識物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國風·周南·關雎》
荇菜是水環境的標識物。荇菜所居,清水繚繞,污穢之地,荇菜無痕。如果用“高潔”二字形容,它作為普通萬物里的一種,高倒未必,但長在秀水邊上的荇菜,潔卻是當得上的!额伿霞矣枴防镉小敖褴舨耸撬兄,黃華似莼”的句子,也是訓導族人,行世要有清澈之心。
荇菜,書中說可以在嫩芽初上、新葉正酣的時候,采摘了來食。在古人眼里,正握在窈窕淑女手心里的,想來是既好看又好吃的自然田園里的美味吧!
9、狼尾蒿,飛蓬的性情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執殳,為王前驅。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國風衛風伯兮》
蓬草,分枝以數十計,枝上生稚枝,密排細葉。枝往往在近根處折斷,遇風被卷飛旋所以叫“飛蓬”。飛蓬,又名狼尾蒿,飛蓬的名字,取的是被風吹折的莖葉飄在風里的姿勢。飛蓬一樣的發絲之下,是一個失去了堅實、穩固、溫暖氣息的空蕩蕩世界。但飛蓬亂絲如飛,生命力卻是極強的,它長遍大江南北,可以隨處生隨處長,骨子里是另一副固執和堅韌的心性
8、木槿:有女同車,顏如舜華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顏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將將。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國風鄭風有女同車》
舜:植物名,即芙蓉花又名木槿。
華、英:花。
木槿花,像是仲夏夜的夢之花,朝開暮謝,卻并不憂傷,似乎迎著純凈的陽光,含有歡喜,似乎朝暮不是一瞬,而是幾十個日日夜夜的循環。艷麗的花融在綠葉里,和諧有致,是以高潔之姿,坐在你身旁。生活里,有幸遇到木槿女子,一路或者一車同行,一定要面朝晴天曠海,胸畫十字,默默祈愿,讓這樣的好運長久相隨著你,因為木槿里藏著的不僅有現實里的一瞬間,記憶里久遠的美麗,還有我們時常期盼的永存幸福的祈禱。木槿,在植物里是大美女,在《詩經》里也一樣是大美女。
7、艾蒿: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國風·王風·采葛》
先秦時的“蕭”,指的是長遍大江南北的艾蒿。艾蒿沒有妖嬈的形體和芳菲的花,但在古時,越是由淺綠到暗綠,且暗綠得越長久,在祭祀的眼里就會越具神性,就會被放到社稷、宗廟的供宗廟的供桌上?梢娚褚彩遣幌步k爛嫵媚的浮華,想要在樸拙清雅里醒神靜坐的。
北方鄉下,艾蒿常被稱做蒿蒿草,從初春長到末秋時用曬干的淺灰色的細枝擰成草繩,老人們用來做抽旱煙的火鐮子,多出的草繩,存放到來年蚊蟲紛飛的季節,點著了,掛在門楣上,—點淡輕煙霧里的焚香,既驅蚊,又避邪,又止癢。兒時身上起小疙瘩時,家人用曬干的艾蒿熬的水,擦到病痛處,病痛的地方就如神手拂過,一覺醒來,病痛全消。比起現在的化學藥品,是不是更經濟環保!
6、蓼藍:色彩精靈一藍色
終朝采綠,不盈一匊。予發曲局,薄言歸沐。
終朝采藍,不盈一襜。五日為期,六日不詹。
之子于狩,言韔其弓。之子于釣,言綸之繩。
其釣維何?維魴及鱮。維魴及鱮,薄言觀者。
——《小雅·魚藻之什·采綠》
蓼藍是自然界中含靛藍較多的種植物,大約二三月間下種培苗,民間有“榆莢落時可種藍”的說法。六七月間蓼藍成熟,葉子變青,即可采集。隔三個月(九十月間)又可收割。有一種能在一年里生息不絕的樣子。
靛藍浸染絲織物品,在朦朧的光澤里會有高貴濃艷的嫵媚之氣飄逸出來,浸染綿麻織物,則有謙和素雅質樸的情態,讓人覺得尊貴安靜踏實,而且染后色澤附著在織物上的牢度非常好,幾千年來在宮廷和民間廣受喜詩愛。我國出土的歷代織物和民間流傳的色布、花布手工藝品上,都可以看到經靛藍樸素優雅的色澤透過長久時間的打磨,依然在安靜地流露它原本就有的氣質。
5、桃:桃之夭夭,宜室宜家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詩經·周南·桃夭》
桃子,既被歸入圣品,又是平凡之物。桃木是神話傳說里的仙器,可以引導某種神秘氣機,預示人們能夠看到一些超出平常的自然神靈顯示巨大法力的影子。
《詩經》里的桃,艷麗端莊,是男子有室女子有家的引導物,其中可以看出豐饒健康的兩個生命,是怎樣歡歡喜喜地開始踏在一個嶄新的臺階上。長久安寧的家庭氣息里,桃的清香、包容和用蜜露日積月累的喂養,這或許是古人取桃為詩,祝福家庭之福長久的另一重愿望吧。
4、芣苡(又名車前子):以樂心,度俗世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
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
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國風·周南·芣苡》
清人方玉潤《詩經原始》卷―云:“讀者試平心靜氣,涵詠此詩,恍聽田家婦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繡野、風和日麗中,群歌互答,馀音裊裊,若遠若近,若斷若續,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則此詩可不必細繹而自得其妙焉!边@該是讀此詩的一種境界了,這簡短的詩里不僅有音韻,節奏的自然轉合,更有用幾個動詞白描出的田園女子細致勤樸歡快的動感畫面。
自然里的車前子,在鄉下也叫豬耳朵草,鄉下的孩子下午放學回家后,它是打豬草時,最常掇到竹編籃子里的一類植物,它塌塌實實地長在田間地頭的樣子,是一副和善得讓人漠視的情形,不規則的粗厚的小圓葉,竹簽棒棒般地搖在風里的小碎花,暗紅的硬邦邦的碎種子,全都是經歷千年萬年面不改色的深沉模樣。
3、蒺藜:樹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
墻有茨,不可掃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墻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詳也。所可詳也,言之長也。
墻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讀也。所可讀也,言之辱也。
——《國風鄘風墻有茨》
堅硬的灰白色蒺藜,一果分成對稱的五個分瓣,每個分果瓣上,有長短棘刺各一對,在武林的仿生學里,是武術家暗器榜上——蒺藜子的源頭,一見到武俠小說里有蒺藜子出現,其后,總是一幫陪襯的短命之人就要登場,對這些人總讓人生出不屑的念頭,卻很少去想,這不屑里是否也有自己的身影。
古人說:夫樹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食焉;樹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這樣的話,更進一步地說明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道理。但世間事總是后知后覺者多,關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以惡怨之心向人,暗伏蒺藜鋪就的膽戰心驚路的道理,誰人不知,說種蒺藜得刺焉的,多已是走入局中自責的人嘆息,這樣的嘆息,生活里的人誰又曾少過?
2、柏樹:蒼翠彌天,歷劫不磨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隱憂。
微我無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鑒,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據。薄言往訴,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儀棣棣,不可選也。憂心悄悄,慍于群小。
媾閔既多,受侮不少。靜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諸,胡迭而微?心之憂矣,如匪浣衣。
靜言思之,不能奮飛。
——《國風·邶風·柏舟》
當人面對藏了自然災變和人心的幽暗戰爭時,總是把它作為一種衛士的象征。在沙漠的邊界上,人們讓柏樹和其他可能牢抓浮沙的雜草灌木一起一排排地來衛護我們的家園。在墓園安放我們的英雄、我們至親的家人、朋友尸骨的地方,讓參天的古柏,代替我們內心的敬意和永懷心底的思念,來蔭閉衛護雨霧風霜之下的亡靈。荀子說:“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边@也是柏的細碎葉面和堅韌木質里透露出來的知人智慧。
1、蒲草:千年韌如絲
揚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申。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
揚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甫。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
揚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與我戍許。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
——《國風·王風·揚之水》
在紙張印刷術發明之前,古代記述史料的方法除了動物甲骨外,還有其形如劍,質地柔韌的蒲草。蒲草上刻字,然后卷起來期筒,作為遠送傳遞密函的文書,蒲草在文明傳承過程中,或許是扮演了竹簡時代和紙質時代的一個中間替代物的角色之一。蒲草在民間真正的作用,不是文化上的,而是指向人們日常的生活。在《禮記》中記載周代就有用莞編織的莞席(莞即蒲草),蒲草織品有斗笠、草鞋、草席、草扇、草簾及僧侶信徒打坐的蒲團。漢代至盛唐,除了蒲草編制蒲衣蒲鞋外,還有蒲草編制的蒲帆。現代人的生活中,有蒲草的茶托,蒲草的筆筒,蒲草的果籃,和用蒲草編織出來的抽象藝術品。這些散落在千家萬戶的蒲草物件,不僅僅單純是自然和人發生的直接的物質聯系,還有一些從內心的想象開始,連接人的秉性和思考的一些潛在物。傳說伏魔鬼王鐘馗是用菖蒲劍來捉鬼的,端午節門楣上掛艾草和菖蒲,能夠有驅邪避災的功用。而在《孔雀東南飛》里,劉蘭芝對性情柔弱但癡愛不改的夫君說:“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
《詩經》里的植物介紹
1,荇菜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吨苣稀りP雎》
參差兩字,寤寐兩字,到是大有深意,有不解的味道。其實包含了和諧的意思,其中沒說的話,就是要懂得自己,敏悟萬物,然后順著自然的情勢而行。
最好的詩,就是和諧簡練的大白話,情話同樣如此。
荇菜是水環境的標識物,荇菜所居,清水繚繞,污穢之地,荇菜無痕。高潔二字,高到未必,潔卻是當的上的。《顏氏家訓》里有:今荇菜是水有之,黃華似莼。的句子,也是訓導族人,行世要有清澈之心。
荇菜能不能吃,就不知道了,在古人眼里,若窈窕淑女般的,想來是可以能吃的吧!
2, 莼菜
思樂泮水,薄采其茆《魯頌·泮水》。茆:莼菜
農事詩里,能見到輕盈的手,去采天底下綠瑩瑩的好物件,就會癡想。古之魯國,今之山東地,思樂一片山水,有薄采之手,說明生活是輕快的,有妙趣,叫人想來,該是好生活。好生活不完全由富貴憑持,得乎心態。
《植物學》的資料里,介紹莼菜,為睡蓮科水生宿生草本植物,自古以來就被視為蔬菜中的珍品,以嫩莖葉供食用,還是抗癌癥的佳品。莼菜,以杭州莼菜和四川的西昌莼菜為佳品。從我找的圖片里看,好象以前吃過,究竟真的吃過沒有,自己卻不能肯定下來。
想想《詩經》里薄采莼菜的那雙手,對這種蔬菜里的佳品到止不住的有些神往了。
描寫植物的詩經精選
木瓜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衛風.木瓜》
艾蒿
彼采蕭兮,
一日不見,
如三秋兮。
——《王風.采葛》
莼菜
思樂泮水,薄采其茆
——《魯頌.泮水》。
茆:莼菜
茯苓
山有榛,隰有苓。
云誰之思?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邶風.簡兮》
李子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
彼留子嗟,將其來施施。
丘中有麥,彼留子國。
彼留子國,將其來食。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
彼留之子,貽我佩玖。
《詩經.王風.丘中有麻》
辟爾為德,俾臧俾嘉。
淑慎爾止,不愆于儀。
不僭不賊,鮮不為則。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彼童而角,實虹小子。
——《詩經.大雅.抑》
蓼藍
終朝采藍,不盈一襜,
五日為期,六日不詹。
——《小雅.采綠》
蔞蒿(蘆蒿)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
之子于歸,言秣其駒。
——-《周南.漢廣》
木槿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
將翱將翔,佩玉瓊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鄭風.有女同車》
匏瓜
匏有苦葉,濟有深涉。
深則厲,淺則揭。
有彌濟盈,有鷕雉鳴。
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
雍雍鳴雁,旭日始旦。
士如歸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不涉卬否,卬須我友。
——《邶風.匏有苦葉》
芍藥
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
女曰:“觀乎?”士曰:“既且!
“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
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詩經.國風.鄭風.溱洧 》
芄蘭
芄蘭之支,童子佩觿。
雖則佩觿,能不我知。
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芄蘭之葉,童子佩韘。
雖則佩韘,能不我甲。
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衛風.芄蘭》
荇菜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周南.關雎》
茜草(茹藘)
出其東門,有女如云。
雖則如云。匪我思存。
縞衣綦巾,聊樂我員。
出其闉阇,有女如荼。
雖則如荼,匪我思且。
縞衣茹藘,聊可與娛。
——《詩經.國風.鄭風.出其東門》
黍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
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知我者,謂我心憂;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王風.黍離》
麥
我行其野,芃芃其麥。
控于大邦,誰因誰極?
大夫君子,無我有尤。
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
——《鄘風.載馳》
益母草
中谷有蓷,暵其干矣。
有女仳離,慨其嘆矣。
慨其嘆矣,遇人之艱難矣。
中谷有蓷,暵其修矣。
有女仳離,條其歗矣。
條其歗矣,遇人之不淑矣。
中谷有蓷,暵其濕矣。
有女仳離,啜其泣矣。
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王風.中谷有蓷》
【詩經中的植物名】相關文章:
《詩經》中的植物意象06-24
從《詩經·國風》中的植物看詩經時代的愛情09-26
《詩經》中的愛情11-04
詩經中的經典名句07-25
《詩經》中的科技05-14
詩經中名句09-06
《詩經》里的植物介紹08-09
《詩經》中女性形象08-09
詩經中的關雎的意思08-10
談談《詩經》中的情詩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