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的奇

時間:2024-08-29 21:58:27 蜀道難 我要投稿

《蜀道難》的奇

  《蜀道難》開篇即憑空起勢,驟響徹天。詩人把三個嘆詞相疊,兩個形容詞各帶一個語氣詞并列,另用一個比喻,來突出蜀道之難,詩句氣勢磅礴,使讀者在心目中對蜀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蜀道難》的奇,歡迎大家分享。

《蜀道難》的奇

  殷蹯《河岳英靈集》稱,李白《蜀道難》“奇之又奇,然自騷人以還,鮮有此體調”。“奇”者,別創新路,盡脫超凡,不拘陳套。《蜀道難》“奇”在何處?前人已有相關的評論,本文試在前人說法基礎上略作分析。

  一、奇在構思:“劈空落想”“一唱三嘆”

  “噫吁(口戲)!危乎高哉!”開篇即氣勢不凡。“噫”、“吁”、“哦”三字,本是三個獨立的嘆詞,“危”、“高”亦為同義詞語。作者起筆,將其連綴一處,用極其強烈的情感警示讀者,突出蜀道的高峻險阻。周敬等輯《唐詩選脈會通評林》稱其詩“劈空落想,竅鑿幽發”,這兩個感嘆句,劈空而來,猶如一支歌曲的高音,一開始即定下了詩歌雄壯豪邁的基調。

  “蜀道之道,難于上青天。”詩人以這一散文化的句式反復詠嘆,則如這支雄壯歌曲的主旋律,時時回蕩于聽眾的心田,一曲終了,依舊余音裊裊,繚繞不散。三次反復,一次有一次的妙用:開頭憑空起勢,驚警醒目;中間應首挈尾,上下呼應:結尾重申詩旨,余韻無窮。誠如錢良擇《唐音審體》所評:“三言蜀道之難,所謂一唱三嘆也。”關切入蜀者,勸其早歸還,這一思想內容貫串全篇,同樣有“一篇之中三致志”之妙。先是“問君西游何時還”之陡然一“問”,中間穿插“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之喟然一嘆,最后以“側身西望長咨嗟”平穩收束,留下綿邈情思,令人回味無窮。

  二、奇在風格:“筆勢縱橫”“雄渾飄逸”

  沈德潛稱《蜀道難》“筆勢縱橫,如虬飛蠖動,起雷霆于指顧之間”(《唐詩別裁》)。那延綿“四萬八千歲”的蜀國歷史,那“地崩山摧”的開路傳說,從不通人煙的“鳥道”,到鉤連秦蜀的“天梯石棧”,數千年歷史,縱橫奔涌于詩人筆下,為古老蜀道染上了神奇色彩。劍門關是蜀道上一座險關。詩人寫劍閣,不僅言其“崢嶸”和“崔嵬”,而且言其“所守或匪親”。詩中的“狼豺”、“虎豹”、“長蛇”地理形勢的憂慮,這就從社會意義上進一步深化了作品內容。詩人用一支如椽巨筆點染山川融匯古今,產生了動人心魄的效果。

  桂天祥《批選唐詩正聲》以“辭旨深遠,雄渾飄逸”評《蜀道難》風格。風格即人,詩人豪放飄逸的個性匯入蜀道特征鮮明的景觀,于蜀道山水中寄寓著自己的生命體驗。那孤傲兀立的山峰、雄奇秀麗的河川、飄忽不定的云彩、冷落寂寞的月亮,都或多或少地再現著詩人奔放不羈的個性。李白善于從山水的聲色動靜中,把握瞬間的感覺,以意象的組合,將瞬間化作永恒,為后人提供了反復觀賞的可能。“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砅崖轉石萬壑雷。”連綿的山峰離天不滿一尺,古老的蒼松倒掛懸崖絕壁,急流瀑布飛瀉而下,轟擊山崖,沖走石塊,萬壑千山,雷鳴轟響,使人魂悸魄動,目不暇接。這是何等雄渾的景象!常態的、飛見的景物,詩人使之變形異化,給人以新奇生動的藝術享受。“西飛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惟有鳥道可通,行人不可橫絕,“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動物尚難飛越,行人又何以堪。這是何等飄渺的境界!詩人健筆凌云想像奇幻,表現出自己獨特的風格和個性。

  三、奇在用語:“語次崛奇”“無理而妙”

  《蜀道難》的語言,劉須溪有“才思放肆,語次崛奇”(高棅《唐詩品匯》)之評。寫“劍閣”一段,純為散文句式,具有古樸質拙的美感和力度,讀之突兀,卻又與全詩奇險風格相合。李白抒發的情感特別強烈,帶有這種情感描摹客觀景物,就展現出一種十分深邃的意境。“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杜鵑的啼叫是十分悲切的,作者選用一個“啼”字,何時啼?夜啼;何處月?山月;何等山?空山。一無動物的空山中惟有哀鳴的杜鵑鳥,已是寫盡了蜀道的凄涼。這還不夠,作者又在“空山”前著一主視感受極強的詞:“愁”。此景抒情,堪稱文字崛奇,獨具一格。

  《蜀道難》多用夸張手法。“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連峰去天不盈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等,以夸張手法突出了山峰關塞的高峻險要。“連峰去天不盈尺”無理之極,俗本作“連峰入煙幾千尺”,有理之極。無理之妙,妙不可信:有理之不妙,其不妙亦不可勝言。”(焦袁熹《此木軒論詩匯編》)作者在描寫自然景觀時,采用的不是照相式的復制手段,而是融進了自己的生命感受和美學體驗。作者的想像如同是一面放大鏡,把詩人要強調的事物特征,結合自己的情感體驗加以放大,使藝術美得到凸現,讀者為這種藝術美震撼,絲毫不會產生不真實的印象。山峰離天的距離用“尺”來衡量,雄關守衛者僅需“一夫”,如此等等,邏輯上的“無理”蘊含著藝術上的“精妙”,讀來親切自然。

  四、奇在描摹:“倏過倏落”“變幻恍惚”

  詩人善于從不同角度寫蜀道之“奇險”。“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于山勢高峻中見“奇險”。“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于山林冷寂中見“奇險”。“飛湍瀑流爭渲屈,礫崖轉石萬壑雷”,復于水聲渲鬧中見“奇險”。其中,狀空山夜月、古木荒涼、悲鳥哀啼,進一步從側面烘托了蜀道的“奇險”。作者寫入蜀途中的旅愁,特別扣住古蜀王望帝精魂所化杜鵑“不如歸去”的凄楚叫聲,強化了令羈旅之人“凋朱顏”這一主觀感受。運思實有“倏起倏落,忽虛忽實”(清朱之荊《增訂唐詩摘抄》)之妙。

  “變幻恍惚,盡脫蹊徑,實與屈子互相照應。”(許學夷《詩源辨體》)詩中兩處寫山勢高竣,卻不給人以雷同之感。寫太白山、青泥嶺數句,著重刻畫山峰的高危險阻,表現道路的崎嶇難行。寫懸崖蒼松、急流瀑布數句,則是通過山險、巨響和驚心動魄的自然場景描繪,揭示蜀道的奇險可怖。而在兩處描寫之間,又獨具匠心地穿插哀愁氣氛的渲染,使詩的格調形成了由高昂到低沉,再由低沉到高昂的變化,讀起來波瀾起伏,變幻莫測,毫無板滯的感覺。

  五、奇在詩律:“才性獨詣”“出鬼入神”。

  李白對樂府詩詩律的創造性運用和改造,前人早有定評。郝敬《批選唐詩》評《蜀道難》:“太白長歌,森秀飛揚,疾于風雨。本其才性獨詣,非由人力。”吳震方輯《放膽詩》稱《蜀道難》“出鬼入神,惝恍莫測”。世傳李白出《蜀道難》,前輩詩人賀知章“讀未竟,稱嘆者數四,號為謫仙”(孟榮《本事詩》),正可見其詩律之奇。這表現于下列三個方面: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第一网址在线观看 | 最新版天堂资源高清在线 | 免费人成国产网页在线观看 |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 亚洲乱码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