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設計

時間:2024-10-27 11:40:4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高一語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設計

  引言:從先秦《詩經》到兩漢的樂府,從唐代詩歌到宋元詞曲以至明清的詩文,離別之情唱之不盡。其中就有唐代詩人王勃所寫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僅四十個字,卻縱橫捭闔,變化無窮,仿佛在一張小小的畫幅上,包容著無數的丘壑,有看不盡的風光,至今廣泛流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教案設計,歡迎大家參考!

高一語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 提高朗讀能力,背誦累積詩歌。

  2. 以朗讀中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的意境。

  3. 理 解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在朗讀中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一、導入

  古時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極不發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所以古人特別看重離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 為古 代文人吟詠的一個永恒的主題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對于離別總是歌吟不絕。

  二、作者及相關知識介紹

  王勃(649-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一帶)人,與當時的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同樣著名,被稱為 “初唐四 杰”。他是著名學者王通的孫 子,很小的時候就寫 得一手好文辭,有“神童”之稱,可惜不到三十歲就在渡海時落水而死了。他做過幾任小官,卻兩次遭到斥逐和除名,短短的一生是在坎坷中度過的。留傳下來的《王子安集》里,文比較多,詩不足百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要算是他的代表作。

  這首詩點明送別的地點是長安。他曾幾次到過長安。這首詩有少年進取的精神,沒有消極頹唐的情緒,可能是詩人二十歲以前在長安作朝散郎和任沛王府修撰時所作。少府,是當時對縣尉的通稱。一作“蜀州”,在今四川省崇慶縣。“本文題目應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川”,686年才改為“蜀州”,當時王勃已故10年。“蜀川”,指川西岷江流域一帶。

  三、朗讀詩歌

  1.聽范讀,仿讀。

  2.指讀,指導朗讀。(從節奏、咬字、感情、重音等方面來評價)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3.全班齊讀。

  四、翻譯詩歌

  1.解題

  送杜少府到蜀州上任:之:動詞,到的意思。

  2.結合注釋,翻譯詩句。

  3.交流難點,翻譯全詩。

  少府:官名。

  城闕:皇宮門前的望樓,往往被用來代表京都。這里指唐朝都城長安。

  輔:以……為輔,這里是拱衛的意思。

  三秦:這里泛指秦嶺以北、 函谷關以西的廣大地區。本指長安周圍的關中地區。

  風煙:名詞用作狀語,表示行為的處所

  五津:指岷江的五個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這里泛指蜀川。

  宦游:出外做官。

  海內:四海之內,即全國各地。古人認為陸地的四周都為大海所包圍,所以稱天下為四海之內。

  天涯:天邊,這里比喻極遠的地方。

  比鄰:并鄰,近鄰。

  無為 :不要效仿。

  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處告別。

  參考:

  長安的城闕高踞三秦中樞,遙望岷江的五津,隔著無盡風煙。

  你我之間有難忘的離愁別緒, 因為彼此都是漂泊流離在外做官的人。

  四海之內若有知心存在,再遠的天涯也仿佛近鄰。

  不要在我們揮手作別的路口,像小兒女那樣情難自禁哭濕佩巾。

  五、詩歌賞析

  1.這首詩的體裁是什么?律詩的四 聯分別稱什么?

  明確:五言律詩。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2 .詩 歌中寫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明確:詩人與送別友人,從題目中看出。

  3.詩的首聯寫了什么內容,能起到什么作用?

  明確:表明了詩人與友人分別兩地,為詩歌的抒情奠定了基調。

  4.點明分別之意的是哪一聯,寫出了詩人和友人的哪些共同點?

  明確:頷聯。同為不得志游宦在外的知識分子。相同的境遇使他們具有相通的感情——懷才不遇的悲涼之情。

  5.如何理解頸聯中的知己與比鄰?

  明確:這是對友人的勸慰,也是對友人的激勵。表現了詩人廣闊博大的胸襟。

  6.如何理解詩歌的最后一聯?這一聯中體現了詩人對友人怎樣的感情?

  明確:這是對朋友的叮 嚀和鼓舞,也表明了自己堅強樂觀的情懷。

  7.說,王勃的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出,所有的送別詩都隨之黯然失色,那么想一想此詩受人喜愛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唐詩三百首》選者評為“贈別不作悲酸語,魄力自異”。 這首詩并不堆砌辭藻和典故,只是用質樸的語言,抒寫壯闊的胸襟。寫得樂觀開朗,有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

  從文學史的角度欣賞這首詩,不難感到它有一股新鮮的氣息。唐代詩歌在我國文學史上出現了高峰,而初唐又是這個個強盛王朝的開端。

  杜甫在《戲為六絕句》里評價過初唐四杰:“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這首詩是杜甫針對當時社會一些人沒有真正懂得詩歌內涵而輕易譏笑、諷刺“初唐四杰”的文人而做的反諷詩,這首詩的意思是,王楊盧駱開創了一代詩詞的風格和體裁,淺薄的評論者對此譏笑是無止無休的。但是等這些譏笑他們的人都化為灰土之后,而“四杰”卻像萬古長流的江河,他們的美名永遠不會泯滅。

  在這里,杜甫對“四杰”的推崇是一點也不過分的。特別是作為四杰之首王勃的這首詩,沒有一般應酬的話,也不作無病呻吟,有一種昂揚的抱負和氣概。因而使得詩歌整體格調變得明朗、壯大起來。表現出作者一種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同時也讓我們窺探到這種精神其實是對即將到來的“盛唐氣象”的一種反映。 在這節課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希望大家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朋友,朋友是自己煩惱時傾聽的知己,是自己的患難時攙扶一把的知交。可是朋友之間也會有聚散,再好的朋友也不可能天天陪伴在身邊。但只要那份情意存在,我們大可不必感傷,就象詩中所說那樣,即使遠在天涯海角,只要那份真情在,我們也能感覺到就在近旁,這是做朋友 的最高境界,值得我們去玩味。

  六、拓展

  王勃的其他送別詩:

  江亭夜月送別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七、作業

  1.背誦并默寫全詩。

  2.查找兩首你喜歡的送別詩,并積累下來。

  板書設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首聯——點明地點

  頷聯——離別原因

  頸聯——與友互勉

  尾聯——寬慰勉勵

  教學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讓我明顯感覺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在一年來的實際教學工作中,自己的理論知識和課堂駕馭能力都有明顯的提高。雖然在一些細節的把握和處理上仍有欠缺,但是也我對今后的教學工作產生了更大的信心。

【高一語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04-1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原文及賞析02-06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經典教案設計04-1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設計04-1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說課稿06-08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拼音01-2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停頓11-16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注釋08-0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鑒賞12-2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典故11-16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中日韩一区 |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 | 特黄a级片久久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在线不卡 | 色一情一乱一交一区 | 日韩专区欧美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