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惠崇春江晚景》全文及鑒賞

時間:2025-01-21 11:15:26 銀鳳 蘇軾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全文及鑒賞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學家蘇軾題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創作的組詩。下面是蘇軾《惠崇春江晚景》全文及鑒賞,歡迎參考!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全文及鑒賞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宋代: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譯文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戲的鴨子最先察覺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灘上長滿了蔞蒿,蘆葦也長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游到江河里來了。

  北飛的大雁就像那向北歸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點掉隊離群。

  遠隔千里就已經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風雪了,還是再在江南度過半月的春光時節吧。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注釋

  惠崇(亦為慧崇):福建建陽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詩能畫。《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畫名,共兩幅,一幅是鴨戲圖,一幅是飛雁圖。錢鐘書《宋詩選注》中為“曉景”。諸多注本,有用“曉景”、有用“晚景”,此從《東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蔞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種。蘆芽:蘆葦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魚的一種,學名“鲀”,肉味鮮美,但是卵巢和肝臟有劇毒。產于我國沿海和一些內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

  上:指逆江而上。

  歸鴻:歸雁。破群:離開飛行隊伍。

  依依:不舍之貌。歸人:回家的人。

  朔漠:北方沙漠之地。杜甫詩:“一去紫臺連朔漠。”

  更待:再等;再過。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賞析1

  這首題圖詩,著意刻畫了一派初春的景象。

  詩人先從身邊寫起:初春,大地復蘇,竹林已被新葉染成一片嫩綠,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樹上也已綻開了三兩枝早開的桃花,色彩鮮明,向人們報告春的信息。接著,詩人的視線由江邊轉到江中,那在岸邊期待了整整一個冬季的鴨群,早已按捺不住,搶著下水嬉戲了。

  然后,詩人由江中寫到江岸,更細致地觀察描寫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潤,滿地的蔞蒿長出新枝了,蘆芽兒吐尖了;這一切無不顯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憐愛。詩人進而聯想到,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時節,引人更廣闊地遐想……全詩洋溢著一股濃厚而清新的生活氣息。

  寫作背景

  惠崇是個和尚,宋代畫家。這首詩是蘇軾題在惠崇所畫的《春江曉景》上的。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賞析2

  蘇軾的《惠崇春江曉景二首》,后人往往只引這一首,忘了后面還有四句: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這是一首題畫詩,惠崇的《春江曉景圖》沒有流傳下來,不過從蘇軾的詩中,我們可以想個大概:一片竹林,三兩枝桃花,一條江,幾只鴨子,河岸上滿是蔞蒿,蘆芽剛剛破土,天上還有兩兩歸鴻。河豚是看不到的,是蘇軾在想:河豚該上來了,用蔞蒿和蘆芽一燉,比東坡肉鮮多了。

  惠崇為宋初“九詩僧”之一,跟蘇軾不是一個時代的人。蘇軾是只見其畫,未見其人。此僧詩畫俱佳,尤其擅長畫水鄉,再放上幾只飛禽走獸,人稱“惠崇小景”。

  王安石很推崇他的畫,在《純甫出僧惠崇畫要予作詩》中贊到:“畫史紛紛何足數,惠崇晚年吾最許。”

  明清兩朝眼里只有唐詩,從不把宋詩放在眼里。康熙年間大學者、大詩人毛希齡就批評蘇軾這首詩說:“春江水暖,定該鴨知,鵝不知耶?”

  這老頭真有點瞎抬杠。春江水暖,鵝當然也知。宋人還有“春到人間草木知”的詩呢。這是題畫詩,可能畫上根本沒有鵝啊。

  不過毛希齡也不是就跟蘇軾過不去,他誰也看不上眼。他讀朱子,身邊都得擺個稻草人朱熹,看到他哪地方解的不對了,就要連打帶罵,非得讓這稻草人朱熹認錯才行。對蘇軾,已經夠客氣了。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賞析3

  這兩首是題畫詩,作于元豐八年(1085年)。

  下面是對第一首的賞析:好的題畫詩,既要扣合繪畫主題,又不能拘于畫面內容,既要能再現畫境,同時又能跳出畫外,別開生面,離開繪畫而不失其獨立的藝術生命。蘇軾這首詩可以說做到了這一點。詩的前三句詠畫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畫面景物引起的聯想。整首詩又如同詩人即景言情,當下所得,意象妙會而自然。說前三句再現畫境,其實兩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溫度)、“鴨先知”(知覺)云云,是不能直接畫出的。詩能描寫如畫,詩詠物性物理又過于畫。這是因為繪畫屬于視覺藝術,而詩是語言藝術,有著表現上的絕對自由。最后一句進一步發揮聯想,在前三句客觀寫景的基礎上作出畫中景物所屬時令的判斷,從而增添了南方風物之美的豐富感覺,這更是畫所不能的。有關河豚的應時風味,梅堯臣《范饒州坐中客語食河豚魚》一詩寫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歐陽修《六一詩話》說:“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與荻芽為羹,云最美。”蘇軾的學生張耒在《明道雜志》中也記載長江一帶土人食河豚,“但用蔞蒿、荻筍(即蘆芽)、菘菜三物”烹煮,認為這三樣與河豚最適宜搭配。由此可見,蘇軾的聯想是有根有據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詩意之妙,也有賴于此。

  創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蘇軾于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開封)為惠崇所繪的《春江晚景》兩幅所寫的題畫詩。一說此詩作于江陰。

  蘇軾簡介

  蘇軾(1037~1101年),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號,1056~1063年)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謚文忠。學識淵博,喜獎勵后進。

  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放縱不羈,雄渾豪邁,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蘇軾在詩、文、詞、書、畫等方面,在才俊輩出的宋代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全文及鑒賞】相關文章: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原文鑒賞09-29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原文鑒賞01-24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譯文及鑒賞11-02

蘇軾的詩惠崇春江晚景鑒賞08-26

惠崇春江晚景蘇軾古詩07-18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賞析10-25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古詩賞析07-03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原文、賞析08-06

惠崇春江晚景古詩蘇軾的意思09-15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字幕在线 |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另类在线观看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小说 |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拍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