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醉翁操蘇軾原文、翻譯及賞析
《醉翁操·瑯然》是北宋詞人蘇軾創作的一首詞。此詞是專門為琴曲《醉翁操》而譜寫的,全詞節奏鮮明,韻腳鮮明,讀來朗朗上口,其中畫面感十足,于樂曲搭配更見絕妙,實為不可多得的佳作。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醉翁操蘇軾原文、翻譯及賞析,歡迎閱讀。
醉翁操·瑯然
宋代 蘇軾
瑯琊幽谷,山水奇麗,泉鳴空澗,若中音會,醉翁喜之,把酒臨聽,輒欣然忘歸。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聞之往游,以琴寫其聲,曰《醉翁操》,節奏疏宕而音指華暢,知琴者以為絕倫。然有其聲而無其辭。翁雖為作歌,而與琴聲不合。又依《楚詞》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辭以制曲。雖粗合韻度而琴聲為詞所繩約,非天成也。后三十余年,翁既捐館舍,遵亦沒久矣。有廬山玉澗道人崔閑,特妙于琴,恨此曲之無詞,乃譜其聲,而請于東坡居士以補之云。
瑯然。清圜。誰彈。響空山。
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
荷蕢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
醉翁嘯詠,聲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時而童顛,水有時而回川。
思翁無歲年,翁今為飛仙。
此意在人間,試聽徽外三兩弦。
譯文
歐陽修在滁州游瑯琊幽谷,飛瀑鳴泉,聲若環佩。美妙動人,樂而忘歸,寫了篇《醉翁亭記》,膾炙人口,當時就刻石立了碑。沈遵特意跑到滁州探訪,見那瑯琊山水確如醉翁妙筆所繪,就動了興致,以琴寄趣,創作了一支宮聲三疊的琴曲《醉翁吟》(即《醉翁操瑯然》)。沈遵尋了個機會為歐陽修親自彈奏此曲,歐陽修聽了很高興。并應沈的請求為該曲作了詞。歐詞自是大手筆,“然調不主聲,為知琴者所惜!闭{不主聲就是唱不出來。沈遵的《醉翁吟》傳開之后,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不但爭傳《醉翁吟》琴曲,連歐陽修所作《醉翁吟》歌詞,也有好事者紛紛為其譜琴曲,但都不理想。冥冥中似乎在等待著什么機緣,一晃三十多年過去,歐陽修、沈遵相繼去世,廬山玉澗道人崔閑還惦記著這件事。崔閑精通琴曲,曾拜沈遵為師。他非常喜歡此曲,“常恨此曲無詞,乃譜其聲,請于東坡居士!碧K軾貶謫黃州期間,崔閑多次從廬山前往拜訪。一次他揣著《醉翁吟》的曲譜登門,請東坡填詞。蘇軾不但詩文高妙,而且精通音律,聽明來意,欣然應允。于是乎,崔閑彈,東坡聽,邊聽邊譜詞,不大一會兒就完成了。
飛瀑似珠玉疊串瑯瑯鳴泉,高山推出明月,清朗團圓。我問:是誰?琴弦輕響,優美的旋律,回蕩空山,無人應答,靜寂塞滿廣大空間。只有醉翁理解這天上的琴弦。這是大自然的音籟,美妙呵,難以言傳。明月中天,清風把琴聲送出很遠,露水似真珠,眨著笑眼。此時此刻,誰能安恬入眠?背負草編筐簍的人,走過山前,大聲高呼:有心人才能如此這般!
醉翁長嘯,吟誦新的詩篇。余音裊裊,回答的是谷中的流泉。醉翁去了,不再回還。拋下的只是,朝的吟詠,夜的哀怨。山,有時會裸露光禿禿的山巔;水,有時會倒流回環。然而,醉翁呢?他已不會回到少年。醉翁呵,已經歸去,幻化成仙。這美妙的樂曲,卻留在人間。不信,請你傾聽,聽呵,聽這流注的奔泉。手指彈奏以外,還有新的一兩只和弦,這《醉翁操》便是樂曲中的名篇。
注釋
瑯琊:山名。在今安徽滁縣西南。歐陽修《醉翁亭記》:“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邪也!
幽谷:幽深的山谷。
若中音會:好像與音樂的節奏自然吻合。
醉翁:歐陽修的號。見《水調歌頭》(昵昵兒女語)注。
沈遵:歐陽修《醉翁吟》:“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聞而往游焉。愛其山水,歸而以琴寫之。作《醉翁吟》三疊!
絕倫:無與倫比。
繩約:束縛,限制。
捐館舍:死亡的婉稱。《戰國策·趙策》:“今奉陽君捐館舍!滨U彪注:“禮:婦人死日捐館舍。盞亦通稱!卑礆W陽修卒子熙寧五年(1072)。
瑯然:象聲詞。響亮的樣子。
清圜:清新圓潤。
娟娟:美好的樣子。杜甫《狂夫》:“風含翠篆娟娟靜,雨澠紅蕖冉冉香!
荷蕢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論語·憲問》:“子擊磐于衛,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磐乎!”荷蕢:背著草筐,此喻懂得音樂的隱士。
醉翁嘯詠,聲和流泉:謂歐陽修吟詠之聲跟山間泉水之聲相應。
童顛:山頂光禿。《釋名·釋長幼》:“山無草木日童!
回川:漩渦。李白《蜀道難》:“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思翁無歲年:謂思念醉翁無時或釋。無歲年,不論歲月。
徽:琴徽,系弦的繩!稘h書·揚雄傳》:“今夫弦者,高張急徽。”注:“徽,琴徽也。所以表發撫抑之處!焙笫蓝嘀盖倜媸齻指示音節的標志為徽。此句謂試聽弦外之音。
創作背景
作者在詞序中交待了寫作此詞的原委。因歐陽修在滁州游瑯琊幽谷,飛瀑鳴泉,聲若環佩。美妙動人,樂而忘歸。后太常博士沈遵,依自然之聲,譜為琴曲《醉翁操》。但此妙曲有聲而無辭。歐陽修現存有《醉翁吟》(即《醉翁引》),蘇軾以為與琴聲不合,故有此作。
賞析
蘇軾此詞就是專門為琴曲《醉翁操》這一天生絕妙之曲而譜寫的。
這首詞上片,狀寫流泉之自然聲響及其感人效果。“瑯然。清圓。誰彈。響空山。”四句為鳴泉飛瀑之所謂聲若環佩,創造出一個美好意境!冻o·九歌》曰:“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瑯!贝擞靡誀盍魅曧。“清圓”二字,有用以形容月亮的,如杜甫《舟中》詩曰:“今朝云細薄,昨夜月清園”;有用以形容荷葉的,如周邦彥《蘇幕遮》詞“水面清園,風荷舉”;有用以形容聲音的,如蘇軾《一從花》詞“鐘鼓漸清園”。這里用來說聲音——瑯然的流泉,清越圓轉;而以夜月作陪襯!盁o言。惟翁醉中知其天。”這是上面設問的回答。這一絕妙樂曲,很少有人能得其妙趣,只有醉翁歐陽修能夠于醉中得之,亦能理解其天然妙趣。于是,這就進一步表明了流泉聲響之無限美妙。“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一句不是正面寫聲響,但卻說出了聲響所產生的巨大感人效果。在此明月之夜,“風含翠篠娟娟凈,雨裛紅蕖冉冉香”,人們因為受此美妙樂曲所陶醉,遲遲未能人眠。“荷蕢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上二句說一般人聽此曲聽得入了迷,此二句說這一樂曲如何打動了荷蕢者。詞作將此流泉之聲響比作孔子之擊磬聲,用荷蕢者對擊磬聲的評價,頌揚流泉之自然聲響。
下片描述醉翁的嘯詠聲及琴曲聲!白砦虈[詠。聲和流泉!倍湔諔掀f,只有醉翁歐陽修才能得其天然妙趣。歐陽修曾作《醉翁亭記》于滁州。在瑯琊幽谷聽鳴泉,且嘯且詠,樂而忘返,天籟人籟,完全融為一體。“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二句說醉翁離開滁州,流泉失去知音,只留下自然聲響,但此自然聲響,朝夕吟詠,似帶有怨恨情緒。“山有時而童顛。水有時而回川。”二句說時光流轉,山川變換。瑯琊諸峰,林壑尤美,并非永遠保持原狀。蔚然而深秀之瑯琊,有時候也將失去其奇麗景象。至于水,同樣也不是永遠朝著一個方向往前流動的。因此,瑯琊幽谷之嗚泉也就不可能完美地保留下來。“思翁無歲年,翁今為飛仙!倍湔f山川變換,人事變換,人們因鳴泉而念及醉翁,而醉翁卻已化仙而去!妒抻洝份d:蓬萊山周回五千里,有圓海繞山,無風而洪波百丈,不可往來。唯飛仙能到其處耳。詞作用此典,意即醉翁化為飛仙,一去不復返,鳴泉之美妙,也就再也無人聆賞了。但是,“此意在人問,試聽徽外三兩弦!倍湔f鳴泉雖不復存在,醉翁也已化為飛仙,但鳴泉之美妙樂曲,醉翁所追求之絕妙意境,卻仍然留存人間,這就是琴曲《醉翁操》。因為琴曲《醉翁操》乃鳴泉之另一知音沈遵,以琴聲描摹下來的樂曲,同是鳴泉之天然和聲。詞作最后將著眼點落在琴聲上,突出了全詞的主題。
從詞意上看,詞作寫鳴泉及其和聲,能將無形之聲響寫得如此真實可感,如果不是對于大自然的造化之工有著真切的體驗,無論如何也不能臻于此境。而且,從格式上看,詞作句式及字聲配搭非常奇特。這都是琴曲韻度所留下的音樂印記。全詞節奏鮮明,韻腳鮮明,讀來朗朗上口,其中畫面感十足,于樂曲搭配更見絕妙,實為不可多得的佳作。
點評
北宋黃庭堅《山谷題跋·卷二·跋子瞻醉翁操》:人謂東坡作此文,因難以見巧,故極工。余則以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筆皆超軼絕塵耳。
北宋曾鞏《跋醉翁操》:余與子瞻皆歐陽公門下士也,公作《醉翁引》,既獲見之矣。公沒后,子瞻復按譜成《醉翁操》,不徒調與琴協,即公之流風余韻,亦于此可想焉。后人展此,庶尚見公與子瞻相契者深也。
明陳天定《古今小品·卷七》:王納諫云:“此等題,清遠為上,意解次之。”
清翁方綱《石洲詩話·卷二》:文公《琴操》,前人以人七言古,蓋《琴操》,琴聲也。至蘇文忠《醉翁操》,則非特琴聲,乃水聲矣。故不近詩而近詞。
清劉體仁《七頌堂詞繹》:蘗括體不可作也,不獨《醉翁》如嚼蠟,即子瞻改琴詩,“琵琶”字不見,畢竟是全首說夢。
清許昂霄《詞綜偶評》:東坡自評其文同:“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蔽ㄔ~亦然。
清陳廷焯《詞則·別調集》:“清絕、高絕,不許俗人問津”。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之一。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號,1056~1063)年間“進士”。其文汪洋恣肆,豪邁奔放,與韓愈并稱“韓潮蘇!薄F湓婎}材廣闊,清新雄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醉翁操蘇軾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醉翁操蘇軾翻譯閱讀答案及賞析08-15
蘇軾《醉翁操·瑯然》翻譯及賞析07-24
蘇軾《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09-21
水調歌頭蘇軾原文翻譯及賞析07-12
蘇軾《浣溪沙》原文及翻譯賞析10-09
[精選]蘇軾《浣溪沙》原文及翻譯賞析09-19
古詩烈女操的原文翻譯及賞析11-27
水調歌頭原文翻譯以及賞析蘇軾10-13
蘇軾《定風波》原文及翻譯賞析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