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臺歌》陳子昂唐詩

時間:2023-08-14 16:12:01 澤濱 唐詩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登幽州臺歌》陳子昂唐詩

  《登幽州臺歌》是唐代詩人陳子昂的作品。這是一首吊古傷今的生命悲歌,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孤獨遺世、獨立蒼茫的落寞情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登幽州臺歌》陳子昂唐詩,一起來看看吧!

《登幽州臺歌》陳子昂唐詩

  《登幽州臺歌》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注釋】

  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現(xiàn)今北京市。幽州臺:即黃金臺,又稱薊北樓,故址在今北京市大興,是燕昭王為招納天下賢士而建。

  ⑵前:過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來。來者:后世那些重視人才的賢明君主。

  ⑷念:想到。悠悠:形容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

  ⑸愴(chuàng)然:悲傷凄惻的樣子。涕:古時指眼淚。

  【白話譯文】

  往前不見古代招賢的圣君,向后不見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陳子昂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諫,對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評意見,不為武則天采納,并曾一度因“逆黨”株連而下獄。他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xiàn),反而受到打擊,這使他心情非常苦悶。萬歲通天元年,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dān)任參謀,隨軍出征。武攸宜為人輕率,少謀略。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qū)以擊敵,武不允。隨后,陳子昂又向武進言,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愿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以及《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等詩篇。

  【評析】:

  詩人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諫,但沒有被武則天所采納,屢受打 擊,心情郁郁悲憤。

  詩寫登上幽州的薊北樓遠望,悲從中來,并以“山河依舊,人物不同”來抒發(fā)自 己“生不逢辰”的哀嘆。語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前兩句是俯仰古 今,寫出時間的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空間的遼闊無限;第四句寫詩人孤單悲苦 的心緒。這樣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動人。句式長短參錯,音節(jié)前緊后舒,這樣抑揚變 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強了藝術(shù)感染力。

  【賞析】

  《登幽州臺歌》這首短詩,深刻地表現(xiàn)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成為歷來傳誦的名篇。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與《登幽州臺歌》是同時之作,其內(nèi)容可資參證。《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對戰(zhàn)國時代燕昭王禮遇樂毅、郭隗,燕太子丹禮遇田光等歷史事跡,表示無限欽慕。但是,像燕昭王那樣前代的賢君既不復(fù)可見,后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時;當(dāng)?shù)桥_遠眺時,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流淚了。因此以“山河依舊,人物不同”來抒發(fā)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嘆。這里免不了有對時世的感傷,但也有詩人對詩壇污濁的憎惡。詩人看不見前古賢人,古人也沒來得及看見詩人;詩人看不見未來英杰,未來英杰同樣看不見詩人,詩人所能看見以及能看見詩人的,只有眼前這個時代。這首詩以慷慨悲涼的調(diào)子,表現(xiàn)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這種悲哀常常為舊社會許多懷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獲得廣泛的共鳴。

  這首詩沒有對幽州臺作一字描寫,而只是登臺的感慨,卻成為千古名篇。詩篇風(fēng)格明朗剛健,是具有“漢魏風(fēng)骨”的唐代詩歌的先驅(qū)之作,對掃除齊梁浮艷纖弱的形式主義詩風(fēng)具有拓疆開路之功。在藝術(shù)上,其意境雄渾,視野開闊,使得詩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鮮亮感人。全詩語言奔放,富有感染力,雖然只有短短四句,卻在人們面前展現(xiàn)了一幅境界雄渾,浩瀚空曠的藝術(shù)畫面。詩的前三句粗筆勾勒,以浩茫寬廣的宇宙天地和滄桑易變的古今人事作為深邃、壯美的背景加以襯托。第四句飽蘸感情,凌空一筆,使抒情主人公——詩人慷慨悲壯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畫面的主位上,畫面頓時神韻飛動,光彩照人。從結(jié)構(gòu)脈絡(luò)上說,前兩句是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的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空間的遼闊無限;第四句寫詩人孤單悲苦的心緒。這樣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動人。

  在用辭造語方面,此詩深受《楚辭》特別是其中《遠游》篇的影響。《遠游》有云:“惟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長勤。往者余弗及兮,來者吾不聞。”此詩語句即從此化出,然而意境卻更蒼茫遒勁。

  同時,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長短參錯的楚辭體句法。上兩句每句五字,三個停頓,其句式為: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后兩句每句六字,四個停頓,其句式為: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前兩句音節(jié)比較急促,傳達了詩人生不逢時、抑郁不平之氣;后兩句各增加了一個虛字(“之”和“而”),多了一個停頓,音節(jié)就比較舒徐流暢,表現(xiàn)了他無可奈何、曼聲長嘆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長短不齊,音節(jié)抑揚變化,互相配合,增強了藝術(shù)感染力。

  后世評價:

  1,楊慎《升庵詩話》:其辭簡質(zhì),有漢魏之風(fēng)。

  2,黃周星《唐詩快》卷二:胸中自有萬古,眼底更無一人。古今詩人多矣,從未有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真可以泣鬼。

  3,宋長白《柳亭詩話》:阮步兵登廣武城,嘆曰:“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眼界胸襟,令人捉摸不定。陳拾遺會得此意,《登幽州臺歌》曰:“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假令陳、阮邂逅路歧,不知是哭是笑。

  作者資料:

  陳子昂(約659~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家世顯赫,年少時便以行俠仗義聞名,為人豁達大度,樂善好施。后刻苦攻讀,學(xué)識極高,二十四歲舉進士,官擢麟臺正字,后升右拾遺,敢于直言進諫。當(dāng)時的武周王朝實行酷吏制度,朝廷內(nèi)外人心惶惶,他多次上書勸諫,但始終沒有效果,還因此遭到貶黜甚至入獄。曾兩次隨軍征討契丹,任軍事參謀。因政治主張不能實現(xiàn),仕途坎坷,圣歷元年(698)以照顧老父為由辭官歸隱。居喪期間,被權(quán)臣武三思陷害,含冤入獄,死于獄中。

【《登幽州臺歌》陳子昂唐詩】相關(guān)文章:

登幽州臺歌古詩文及翻譯07-21

唐詩《登金陵鳳凰臺》06-19

《修竹篇》陳子昂唐詩賞析09-17

《登金陵鳳凰臺》李白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4-12

初唐詩人陳子昂的古詩詞09-26

《修竹篇》陳子昂唐詩全詩賞析09-16

感遇三十八首(其十九)陳子昂唐詩鑒賞04-18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陳子昂唐詩鑒賞08-24

子夜吳歌·夏歌唐詩12-28

《琴歌》唐詩賞析12-25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网站 | 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成人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日本精品一二区性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