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干行》崔顥唐詩注釋翻譯賞析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唐詩《長干行》賞析
《長干行》是唐代張潮創作的詩作品,別名《江風行》。描述了古時富家女嫁與貧家子的婚姻狀況。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唐詩《長干行》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長干行
李白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十六君遠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韻譯】
記得我劉海初蓋前額的時候,常常折一枝花朵在門前嬉戲。
郎君總是跨著竹竿當馬騎來,手持青梅繞著交椅爭奪緊追。
長期來我倆一起住在長干里,咱倆天真無邪相互從不猜疑。
十四歲那年作了你結發妻子,成婚時羞得我不敢把臉抬起。
自己低頭面向昏暗的墻角落,任你千呼萬喚我也不把頭回。
十五歲才高興地笑開了雙眉,誓與你白頭偕老到化為塵灰。
你常存尾生抱柱般堅守信約,我就怎么也不會登上望夫臺。
十六歲那年你離我出外遠去,要經過瞿塘峽可怕的滟滪堆。
五月水漲滟滪難辨擔心觸礁,猿猴在兩岸山頭嘶鳴更悲凄。
門前那些你緩步離去的足印,日子久了一個個都長滿青苔。
苔蘚長得太厚怎么也掃不了,秋風早到落葉紛紛把它覆蓋。
八月秋高粉黃蝴蝶多么輕狂,雙雙飛過西園在草叢中戲愛。
此情此景怎不叫我傷心痛絕,終日憂愁太甚紅顏自然早衰。
遲早有一天你若離開了三巴,應該寫封信報告我寄到家來。
為了迎接你我不說路途遙遠,哪怕趕到長風沙要走七百里!
注釋:
1、初覆額:古時女子十五歲方以簪束發如成人,稱及笄。初覆額,指未束發時頭發散遮前額的樣子。
2、劇:嬉戲。
3、竹馬:小兒把竹竿放在胯下當馬騎著玩耍。床:此指坐具。弄:耍弄。二句即為成語“青梅竹馬”之出處。
4、嫌猜:嫌疑,封建禮教規定男女授受不親,以避嫌疑。無嫌猜:即無嫌疑猜忌之心,正見天真無邪情狀。
5、羞顏:害羞的容顏。以上四句寫初婚時的羞澀嬌媚。
6、展眉:舒展眉頭,形容心情舒暢。
7、塵與灰:指人死化為塵灰。此句謂愿同生死,永不分離。
8、抱柱信:《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于梁(即橋)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后即以“抱柱”為守信的典范。
9、望夫臺:傳說古有丈夫久出不歸,其妻每天登高而望,盼其歸來,久而化為石,遂稱望夫石,亦稱望夫臺、望夫山,傳說有多處,大概皆以山石形狀附會成說。
10、瞿塘:峽名,為長江三峽之一。滟滪堆:即為屹立瞿塘峽口江流最急處之巨石,在今重慶奉節縣東,因礙于航行,解放后被炸掉。
11、不可觸:李肇《國史補》卷下:“蜀之三峽……四月五月為尤險時,故曰‘滟滪大如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幞,瞿塘不可觸’。”
12、猿聲哀:《水經注·江水二》:“自三峽七百里中……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3、遲:遲留,一作“歸”。二句謂丈夫離家時留下的足跡都一一長滿了綠苔。可見離家之久。
14、黃:一作“來”。
15、坐愁:猶言深愁。
16、早晚:猶何時。三巴:指巴郡、巴東、巴西的合稱,今屬重慶。
17、書:家信。
18、不道:猶不管、不顧。
19、長風沙:地名,又名長風夾,俗稱鴨兒溝,今名長風鎮,在今安徽安慶市東郊二十九公里處長江邊上。
【賞析】
據《景定建康志》載:“長干里,在秦淮南。”長干即現在的南京中華門一帶。唐時,金陵西門及南門秦淮河兩岸,商旅往來,最是繁華。
李白二十四歲時“仗劍去國,辭親遠游”。開元十三年(725)春天,經巫山,過荊門,達江陵,夏覽洞庭,秋游金陵。金陵從六朝以來,就以其繁華、商貿之發達、文化之先進而吸引各地名流。六朝樂府中的“吳聲”“西曲”大多就產生并廣泛流傳于這一帶的吳地。一踏上金陵大地,“吳聲”“西曲”這些清新別致的民謠就令詩人感到新鮮無比,爽心悅目。這首清新質樸的詩歌就是在認真學習吳地民歌的基礎上所創作的。
在《長干行》這首詩中,就以居住長干里的一位商婦自述的口吻,回顧了她與丈夫相愛的過程,同時表達了她對遠方丈夫熾烈忠貞的愛情,從而塑造了一位愛情專一、感情豐富的少婦形象。
全詩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從“妾發初覆額”到“兩小無嫌猜”,是商婦對自己和丈夫在童年時代青梅竹馬親密無間的友誼的美好回憶。“妾發初覆額”,說明其年紀之幼小。而“折花”劇、騎“竹馬”、弄“青梅”等一系列的生動的生活細節,則將他們玩耍時天真爛漫的情態形于言表。“同居”二字說明他們是近鄰,自父輩就有密切的交往。“兩山無嫌猜”,寫出了他們心靈的圣潔、透明、無瑕。也更顯出他們愛情基礎的純真堅實。
第二部分從“十四為君婦”到“猿聲天上哀”,回憶女主人公婚后的生活經歷。這一部分又可分三層。
第一層從“十四為君婦”到“千喚不一回”,回憶新婚燕爾,少婦的羞態。一對青梅等一系列的生動的生活細節,則將他們玩耍時天真爛漫的情態形于言表。“同居”二字說明他們是近鄰,自父輩就已有密切的交往。“兩小無嫌猜”,寫出了他們心靈的圣潔、透明、無瑕。也更顯出他們愛情基礎的純真、堅實。
第二部分從“十四為君婦”到“千喚不一回”,是回憶新婚燕爾,少婦的羞態。一對青梅竹馬男女青年,雖然兒時曾玩過“折花”扮新郎新娘的游戲,一旦結為夫妻,又使女兒家的心靈羞澀無比,“羞顏未嘗開”寫小新娘羞答答難為情的嬌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二句,出神入化,進一步用典型細節描繪出女主人公新婚時嬌態圖。
第二層從“十五始展眉”到“豈上望夫臺”,回憶愛情的進一步加深。從心底向丈夫許下“愿同塵與灰”的山盟海誓。“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大意是:忠貞不渝,至死不變是自己常存在心的堅貞信念,怎么會愿意上望夫臺去飽嘗夫妻分離之苦呢?這里準確地顯示了女主人公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感情也在不斷豐富和成熟。
第三層從“十六君遠行”到“猿聲天上哀”,回憶丈夫遠行后商婦對丈夫的綿綿思念與牽掛。感情正濃時聽說丈夫要遠行,這就夠商婦痛苦的了。想到丈夫遠行要經過奇險無比的瞿塘峽滟滪堆,令她如抵險境,越發如坐針氈,愁思更盛。由此可以看出女主人公與其丈夫同甘苦、共命運的忠貞愛情。
第三部分從“門前舊行跡”到“坐愁紅顏老”,從回憶回到眼前的現實,寫丈夫遠行后商婦寂寥無依的惆悵心境和深切的思念。“門前舊行跡,一一生綠苔”,意思是,在門前所留下的送別丈夫時的腳印,都已經長出了青苔,足見夫妻分別的時間之久。“苔深不能掃”一句很傳神,將女主人公在丈夫離家后百無聊賴的心情刻畫得惟妙惟肖。而商婦感到秋風落葉來得早是心里作用的結果。從側面渲染其愁思之深。
看到八月蝴蝶雙雙起舞,商婦更覺自己的孤獨。“坐愁紅顏老”是她面對時光流逝、青春虛度的顧影自憐的感嘆。
第四部分從“早晚下三巴”到結尾,寫商婦渴望夫妻早日相會的心情。“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早晚”是何時、何日的意思。這兩句渲染商婦想見丈夫和得到他的消息的急切心情。只要一有丈夫回家的消息,商婦就會遠道相迎,“直至長風沙”。如此就把女主人公久蘊心底的奔放熱情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來了,一個深情繾綣的少婦形象也躍然紙上。
李白的《長干行》,通過一系列富有生活情趣的和極能概括主人公性格的典型細節和心理側面,成功地展現了一個丈夫遠行的商婦豐富的內心世界。“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八月蝶蝴黃,雙飛西園草”分別表現了女主公孩提時期與丈夫天真無邪的玩耍細節;少女初嫁時的嬌羞場面;愛情發展時內心的細節刻畫;以及丈夫遠行后她孤寂失落的心情,既敘事,又代主人公抒情,同時更塑造出一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這些典型細節和生活側面,確能以小見大,表現出思味不盡的內容,襯托出人物的性格,使人物栩栩如生。
在藝術上《長干行》明顯地受到樂府民歌的影響,詩中以年齡和時間順序記敘商婦的愛情生活發展,顯然受到《孔雀東南飛》中“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和《陌上桑》中“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等漢樂府民歌詩句的影響。同時,又有其富有創造性的獨特之處。《長干行》一方面吸收了漢樂府以時間順序敘事的手法,做到脈絡清晰;另一方面又兼采“吳聲”“西曲”等六朝樂府民歌婉約纏綿,風格清新、表現細膩的特點,對每一年齡段都進行具體細膩地抒寫,從十四至十六歲,每一年齡的生活都是一幅運筆工巧的圖畫。
從詩歌語言方面來看,《長干行》語言樸素清新,用韻多變,音節流轉和諧。全詩三十行,其中表現女主人公柔和、深沉感情時多用ai韻;表現內心微瀾的多用ei韻;在回憶愛情生活歷程時,根據感情的劇烈起伏,作者還采用原始交韻的形式,給人以感情迭宕起伏的感覺。最后四句用宏亮級a韻,更將女主人公內心熾如烈火的愛情展現于讀者面前。
賞析:
這首詩用女主人公第一人稱的口吻,深情綿邈地敘述了一個完整而動人的愛情故事。這對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青年男女,由戀愛而結婚,感情深摯,愛情美滿。可是結婚才兩年,丈夫就遠出經商,而且是到舟行極為艱險的三峽,這就使女主人公格外擔心和思念。獨居的寂寞與凄涼,蝴蝶雙飛的撩撥和引惹,更使她痛感青春空逝,愈增其對丈夫的刻骨思念,于是渴盼丈夫早寄歸信,她將不辭長途跋涉之苦,親往迎接丈夫回家。作者以細膩的筆觸為我們刻劃了一位天真活潑、善良鐘情、熱烈執著、大膽勇敢的可愛的女主人公形象。
作者簡介:
張潮,又作張朝,潤州丹陽人,生卒年份不詳。大約生活于開元至大歷年間。一生未涉官場,鐘情于田園山水,是個名副其實的“處士”。然而他善寫詩,而且有相當高的水準。唐代殷璠匯其詩入《丹陽集》,評曰:“潮詩委曲怨切,頗多悲涼。”唐代李康成編的《玉臺新詠》后集,顧陶編的《唐詩類選》,北宋李昉等人編的《文苑英華》,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等都收錄其詩。
張潮的作品散軼嚴重,《全唐詩》中僅存五首,篇名分別是《江風行》、《襄陽行》、《采蓮詞》、《江南行》、《長干行》,另外尚存斷句一聯。盡管數量不多,但質量很高,可謂句句金玉,字字珠璣,廣為世人傳誦。《全唐詩簡編》就錄其三首,可見當代學者對張潮詩作水平的肯定。
【唐詩《長干行》賞析】相關文章:
《長干行》崔顥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5-31
《長干行》唐詩鑒賞04-19
李白唐詩《長干行二首》賞析07-17
《長干行》唐詩原文注釋及鑒賞07-25
李白唐詩《長干行二首》鑒賞08-11
李白詩詞《長干行》的詩意賞析05-26
李白《長干行》全詩翻譯賞析07-25
李白長干行07-30
唐詩《去秋行》賞析08-07
李白長干行6篇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