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添聲楊柳枝詞二首·其二》唐詩精選賞析
想要學好一篇古文,讓古文翻譯成白話文是最佳的方式,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去接受古文中枯燥的知識和文法,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新添聲楊柳枝詞·其二》唐詩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添聲楊柳枝詞二首·其二》
溫庭筠
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賞析
一二句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燭,諧音雙關囑。長行,古博戲名。唐代李肇《國史補》下:今之博戲 ,有長行最盛,其具有局有子,子有黃黑各十五,擲采之骰有二。其法生于握槊,變于雙陸。此處讀作游子的長行,隱喻長別。圍棋,音同違期。詩人仍使用諧音雙關手法,造成字面上的隱語,使讀者通過聯(lián)想便知言在此而意在彼。即字面上是說點燈相照,與郎共作雙陸之戲,實際上是說詩中女主人公與郎長別時,曾深囑勿過時而不歸。莫違期是深囑的具體內(nèi)容,又為下文的入骨相思埋下伏筆。三四句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紅豆即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愛情或相思。王維《相思》詩云: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唐朝時貴族的閨閣間流行一種玩物,拿一小塊象牙剖成兩面,鏤空了鑲入一顆紅豆,再將剖開的兩面嵌上去,復成六面,骰點當然亦是鑿空的,一擲出去,六面皆紅,即所謂玲瓏骰子安紅豆了。后來流傳到民間,一般人買不起象牙這樣貴重的材料,便改用獸骨,紅豆又稱相思子,入骨相思,一語雙關,其中纏綿之意,教人不由魂銷。在章法上,則是對前二句深囑早歸莫違期的對應。詩中,女子共郎長行時深囑于前,客子違期未歸時又入骨相思于后,最后以知不知設問寄意的口吻輕輕將全詩兜住,然后再表現(xiàn)出這位多情的閨中人亟盼游子早歸的焦慮心情。知不知三字,把女子離別之久、會合之難、相思之深之苦,乃至欲說無人都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出來,可謂收得自然,余味不盡。而讀者所感受到的正是女主人公內(nèi)心深處誠摯而火熱的愛情。有女鐘情如此,令人讀來倍覺感人。
新添聲楊柳枝詞二首⑴
其一
一尺深紅蒙曲塵⑵,天生舊物不如新⑶。
合歡桃核終堪恨⑷,里許元來別有人⑸。
其二
井底點燈深燭伊⑹,共郎長行莫圍棋⑺。
玲瓏骰子安紅豆⑻,入骨相思知不知⑼?
詞句注釋
⑴新添聲楊柳枝:又作“新聲楊柳枝”。唐教坊曲有《楊柳枝》曲,詠楊柳。加上“新添聲”“新聲”,可能是由于樂曲增添了和聲,所詠內(nèi)容則超出了詠柳之范圍,而歌詠其他事物。
⑵一尺深紅:即一塊深紅色絲綢布。古代婦人之飾;或即女子結婚時蓋頭的紅巾,稱“蓋頭”。曲塵:酒曲上所生菌,因色微黃如塵,亦用以指淡黃色。此處意謂,紅綢布蒙上了塵土,呈現(xiàn)出酒曲那樣的暗黃色。
⑶“天生”句:《古今詞統(tǒng)》、劉毓盤輯本《金荃集》作“舊物天生如此新”。
⑷“合歡”句:合歡桃核是夫婦好合恩愛的象征物。桃核,桃為心形,核同合音,可以像喻兩心永遠相合。皇甫松《竹枝》:“合歡桃核兩人同。”而合歡桃核有兩個桃仁,借“仁”諧“人”,亦可以象喻“心兒里有兩個人人”。此便取義于后者,故曰“終堪恨”。
⑸里許:里面,里頭。許,語助詞。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卷十五楊誠齋云:“詩固有以俗為雅,然而須經(jīng)前輩镕化,乃可因承。……唐人‘里許’‘若個’之類是也。”元來:即“原來”。人:取“仁”的諧音。
⑹深燭:音諧深囑,此處用的是諧音雙關的修辭手法,寫女子“深囑”情郎。伊:人稱代詞,此處代“你”。
⑺共:介詞,猶同、跟。長行:古代的一種博戲,用擲骰子來博“長行局”,是一種低俗的賭博,簡單易行,盛行于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下:“今之博戲,有長行最盛。其具有局有子,子有黃黑各十五,擲采之骰有二。”這里用此博戲的名稱雙關長途旅行。劉毓盤輯本《金荃集》作“長對”。圍棋:中國傳統(tǒng)棋藝。變化極復雜,棋理極深奧;高手對弈,一局棋常需數(shù)個時辰,甚至數(shù)日方可分出勝負,可謂文人雅士的游戲。
⑻玲瓏:精巧貌。骰(tóu)子:博具,相傳為三國曹植創(chuàng)制,初為玉制,后演變?yōu)楣侵疲蚱潼c著色,又稱色子;為小立方體塊狀,六個面上分別刻有從一到六不同數(shù)目的圓點,其中一、四點數(shù)著紅色,其余點數(shù)皆著黑色。這骰子上的紅點,即被喻為相思的紅豆。
⑼“入骨”句:用骨制的骰子上的紅點深入骨內(nèi),來隱喻入骨的相思。“入骨”是雙關隱語。
白話譯文
其一
一襲深紅色的長裙,日子久了便會蒙上了淡黃色的灰塵,自古以來舊東西就比不得新東西能討人歡喜。
你我原本應該像合歡核桃一樣堅貞不移,哪里想到你心里原來已經(jīng)有了別人,讓我對你終究有了恨意。
其二
像井底下點蠟燭那樣,深深地囑咐你:雖然你要離開我遠游,但我的心與你共長行,切記早歸別違期。
手中玲瓏骰子上的顆顆紅點,都是最為相思的紅豆;你知道不知道那深入骨中的就是我對你的相思意?
創(chuàng)作背景
此兩首詩載于《云溪友議》卷下《溫裴黜》。《云溪友議》云:“裴郎中誠,晉國公次子也。足情調(diào),善談諧。舉子溫岐為友,好作歌曲,迄今飲席,多是其詞焉。……二人又為《新添聲楊柳枝》詞,飲筵竟唱其詞而打令也。”可知這兩首詩系詩人與友人飲筵時為所唱小曲填的詞,內(nèi)容均屬情詩。
整體賞析
第一首詩“一尺深紅蒙曲塵,天生舊物不如新”二句,感物起興。眼見一塊原來是極鮮亮的紅絲綢,卻因蒙上了灰塵,顏色變得像酒曲那樣暗黃暗黃的。而這“一尺深紅”的絲綢,好像不是一般的婦人之飾,很可能它就是女子新婚時用過的方幅紅綢“蓋頭”。這“一尺深紅”,應是女子眼中的不尋常之物。她一直把那約一尺寬的紅綢作為自己婚姻的象征,看到紅綢,就引起對幸福的憧憬。可是眼前的紅綢卻已經(jīng)蒙上塵土,還有了不少“曲塵”似的霉斑。睹物思人,不由感慨萬端。俗話說,物品的天性都是舊不如新。然而,就愛情而言,則不能“喜新厭舊”,而應是“日久長新”才好,否則情不專而怨恨必生。竇玄妻《古怨歌》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詩人這里正是以“衣不如新”反襯“人不如故”。看來是丈夫又有了新歡,才引起女主人公幽怨的情思。這二句運用了比喻,雖然手法委婉,語言卻很直白,就意蘊而論,少了一點含蓄。
“合歡桃核終堪恨,里許元來別有人”二句,仍然運用了比喻,抒發(fā)被棄女子的“恨”意。“合歡桃核”,本來那是夫婦好合恩愛的象征物,舊日婚俗在“新人”家中,也常常擺放棗、栗子、桂枝、桃核等果物,預示喜兆。想當初,女主人公在與丈夫兩情歡娛的時候,她是那樣相信她們用桃核來表示的永遠好合的誓言,現(xiàn)在明白,原來那“合歡桃核”里面,已經(jīng)有了另外一個“人”了。“人”是“仁”的諧音,說“合歡桃核”另有“人”,就是說她的丈夫內(nèi)心里另有新歡的“人”了。所以,這是借鑒了民歌中常用的諧音雙關的手法寫桃核內(nèi)有“仁”以隱喻合歡之人心中原來別有“人”,富有民間的生活氣息。既然對方心中已有他人,故第二句曰“舊物不如新”;雖前有“合歡桃核”之約,然“終堪恨”也。這就既巧妙地諷刺了愛情上的喜新厭舊者,又曲折地表達了抒情主人公對所愛者的執(zhí)著追求,那“恨”字流露出一種難言的幽恨之情。面對負心人,詩人委婉地提出自己的勸戒,言有盡而意無窮,反映了甜蜜愛情生活中的另一個側面。
第一首詩在藝術方面,采用比興、暗示、諧音雙關的手法,加強了抒情效果,使語言表達更為含蓄婉轉(zhuǎn),更為風趣。
第二首詩是以女子口吻,抒寫她對情郎的眷戀。首起二句,是叮囑之辭。“井底點燈深燭伊”,這“井底點燈”四字,謂在井底點上燈。而這井底之燈,必是深處之燭。而“深燭”,隱喻“深囑”。“深燭伊”也就是“非常誠懇地囑咐你”。這是作者刻意運用諧音雙關的手法敘事。因而使詩意隱晦了。“深囑”的內(nèi)容即次句“共郎長行莫圍棋”。“共郎”二字,明示女主人公正與郎相聚。而緊跟“長行”二字,又暗示著這是離別的時刻。所以她才對他叮囑再三、情意綿綿。此“長行”與“圍棋”,又作諧音雙關。她讓將要出門的丈夫記住可以玩長行而不可下圍棋,這番叮囑是另有深意的。她是用“長行”這種博戲的名稱來雙關“長途旅行”,又用“圍棋”來雙關“違誤歸期”。她這是告訴丈夫“遠行一定不要誤了歸期!”在生活中,人們要把某件事情告訴對方,卻又不便于明白說出,往往會用這種諧音雙關的方式來暗示。詩人使用諧音雙關手法,造成字面上的隱語,使讀者通過聯(lián)想便知言在此而意在彼,即字面上是說點燈相照,與郎共作“長行”之戲,實際上是說詩中女主人公與郎長別時,曾深囑勿過時而不歸。這里的“長行”“圍棋”,是女主人公將她深隱的心曲,婉轉(zhuǎn)托出。“莫違期”是“深囑”的具體內(nèi)容,又為下文的“入骨相思”埋下伏筆。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這后兩句從“長行”引出“骰子”,說那種制造精巧的骰子上的顆顆紅點,有如最為相思的紅豆,而且深入骨中,表達著女子對丈夫深入骨髓的相思。這樣一來,自然又深化了第二句深囑“長行莫圍棋”的用意,原來她“共郎長行”,也是有意要用“長行”這種博戲所用的“骰子”來提醒丈夫千萬不要違誤了歸期。這一句,非常準確地表現(xiàn)出她對丈夫的惦念,對丈夫的那種難舍難離的強烈的愛。“入骨相思”,一語雙關,其中纏綿之意,教人不由魂銷。在章法上,則是對前二句“深囑”早歸“莫違期”的對應。詩中,女子“共郎長行”時“深囑”于前,客子“違期”未歸時又“入骨相思”于后,最后以“知不知”設問寄意的口吻輕輕將全詩兜住,然后再表現(xiàn)出這位多情的閨中人亟盼游子早歸的焦慮心情。“知不知”三字,把女子離別之久、會合之難、相思之深之苦,乃至欲說無人都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出來,可謂收得自然,余味不盡。而讀者所感受到的正是女主人公內(nèi)心深處誠摯而火熱的愛情。
第二首詩最精粹之筆,在于后二句以相思子為喻,寄托女子的摯愛深情。“入骨相思知不知”七個字,乃是全篇的點睛之筆。全詩采用諧音雙關的手法,極吻合女子的身份和心態(tài),有助于造成詩境的深婉含蓄。
此二詩寫“合歡桃核終堪恨,里許元來別有人”,以諷喜新厭舊;寫“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以骰子喻己相思之情,就既未見濃艷的辭藻,又未聞有些許脂粉氣。其設想新奇,別開生面,在許多的愛情詩中,使人頓覺耳目一新。大量使用諧音雙關修辭法,更使詩作獨標一格,別有情致。人們表達愛的情感,力避直率明白,本尚朦朧含蓄(當然不是晦澀費解),而雙關隱語的運用,卻能使人透過字面的意思,通過那些音同或音近的“別字”,去細細品味那雙關語中底層的無盡的意蘊。這些諧音詞的寓意頗深,不可囫圇讀之。它蘊含著詩人人為的特定含義和感情色彩,能使語言在表達上更含蓄、婉轉(zhuǎn)和饒有風趣;用于表達愛情,則言淺意深,更富有感染力。
作者簡介
溫庭筠,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故有“溫八叉”“溫八吟”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詩詞兼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fā)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并稱“溫韋”。現(xiàn)存詩三百多首,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箋注》等。
【《新添聲楊柳枝詞·其二》唐詩賞析】相關文章:
溫庭筠《新添聲楊柳枝詞二首》10-16
《遣悲懷三首·其二》唐詩賞析03-10
《戰(zhàn)城南》楊炯唐詩全詩賞析05-27
《楊花落》楊巨源唐詩鑒賞賞析06-08
《詠懷古跡·其二》杜甫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6-11
秋江送別二首·其二唐詩賞析08-09
柳枝詞02-24
《竹枝詞》唐詩賞析匯總12-26
白居易的唐詩《楊柳枝詞·一樹春風千萬枝》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