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陶淵明
《雜詩》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的組詩作品。這是一組詠懷詩,多嘆息旅途行役之苦,詠家貧年衰及力圖自勉之意,表現了作者歸隱后有志難酬的政治苦悶,抒發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人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雜詩陶淵明,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雜詩 其一》
年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2.《雜詩 其二》
年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
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
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
風來入房戶,夜中枕席冷。
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
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
念此懷悲凄,終曉不能靜。
3.《雜詩 其三》
年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
我行未云遠,回顧慘風涼。
春燕應節起,高飛拂塵梁。
邊雁悲無所,代謝歸北鄉。
離昆鳴清池,涉暑經秋霜。
愁人難為辭,遙遙春夜長。
4.《雜詩 其四》
年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
裊裊松標崖,婉孌柔童子。
年始二五間,喬柯何可倚。
養色含津氣,粲然有心理。
5.《雜詩 其五》
年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
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
荏苒歲月頹,此心稍已去。
值歡無復娛,每每多憂慮。
氣力漸衰損,轉覺日不如。
壑舟無須臾,引我不得住。
前途當幾許,未知止泊處。
古人惜寸陰,念此使人懼。
6.《雜詩 其六》
年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
昔聞長者言,掩耳每不喜。
奈何五十年,忽已親此事。
求我盛年歡,一毫無復意。
去去轉欲速,此生豈再值。
傾家持作樂,竟此歲月駛。
有子不留金,何用身後置!
7.《雜詩 其八》
年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
代耕本非望,所業在田桑。
躬親未曾替,寒餒常糟糠。
豈期過滿腹,但愿飽粳糧。
御冬足大布,粗絺已應陽。
正爾不能得,哀哉亦可傷!
人皆盡獲宜,拙生失其方。
理也可奈何!且為陶一觴。
創作背景
這組詩共十二首,前八首“辭氣一貫”,當作于同一年內,約作于晉安帝義熙十四年(418),陶淵明五十四歲時;后四首約作于晉安帝隆安五年(401),陶淵明三十七歲時。
作品鑒賞
這組雜詩,實即“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李善注)的雜感詩?梢哉f,慨嘆人生之無常,感喟生命之短暫,是《雜詩十二首》的基調。
這種關于“人生無!薄吧虝骸钡膰@喟,是在《詩經》《楚辭》中即已能聽到的,但只是到了漢末魏晉時代,這種悲傷才在更深更廣的程度上擴展開來,從《古詩十九首》到三曹,從竹林七賢到二陸,從劉琨到陶淵明,這種嘆喟變得越發凄涼悲愴,越發深厚沉重,以至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音調。這種音調,在今天看來不無消極悲觀的意味,但在當時特定的社會條件下,卻反映了人的覺醒,是時代的進步。
【雜詩陶淵明】相關文章:
雜詩陶淵明04-13
陶淵明《雜詩》05-21
陶淵明的《雜詩》與《飲酒》11-19
陶淵明 《雜詩》譯文及賞析07-28
《雜詩·其八》陶淵明11-09
雜詩陶淵明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6-19
陶淵明雜詩十二首全文01-01
陶淵明 《雜詩》其一全詩及賞析01-13
陶淵明《雜詩·其四》全文及鑒賞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