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桃花源詩原文及翻譯

時間:2024-06-21 16:37:17 陶淵明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陶淵明桃花源詩原文及翻譯

  《桃花源詩》是晉宋之際文學(xué)家陶淵明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此詩以詩人的口吻講述桃花源中人民和平、安寧的生活,詩人以自己對當(dāng)時社會現(xiàn)實的深切感受,突破了個人狹小的生活天地,從現(xiàn)實社會的政治黑暗、人民生活苦難出發(fā),結(jié)合傳說中的情形,描繪了一個與現(xiàn)實社會相對立自由、幸福的理想社會。全詩內(nèi)容豐富,語言質(zhì)樸,描寫具體,接下來就由小編帶來陶淵明桃花源詩原文及翻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陶淵明桃花源詩原文及翻譯

  桃花源詩原文

  《桃花源詩》

  年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

  嬴氏亂天紀(jì),賢者避其世。

  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跡浸復(fù)湮,來徑遂蕪廢。

  相命肆農(nóng)耕,日入從所憩。

  桑竹垂馀蔭,菽稷隨時藝;

  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

  俎豆獨(dú)古法,衣裳無新制。

  童孺縱行歌,班白歡游詣。

  草榮識節(jié)和,木衰知風(fēng)厲。

  雖無紀(jì)歷志,四時自成歲。

  怡然有馀樂,于何榮智慧!

  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異源,旋復(fù)還幽蔽。

  借問游方士,焉測塵囂外。

  愿言躡清風(fēng),高舉尋吾契。

  桃花源詩翻譯:

  秦王暴政亂綱紀(jì),賢士紛紛遠(yuǎn)躲避。

  四皓隱居在商山,有人隱匿來此地。

  往昔蹤跡消失盡,來此路途已荒廢。

  相喚共同致農(nóng)耕,天黑還家自休息。

  桑竹茂盛遮濃蔭,莊稼種植按節(jié)氣。

  春蠶結(jié)繭取長絲,秋日豐收不納稅。

  荒草遮途阻交通,村中雞犬互鳴吠。

  祭祀仍遵古禮法,衣裳沒有新款式。

  兒童歡跳縱情歌,老者欣然自游憩。

  草木花開知春到,草衰木凋知寒至。

  雖無年歷記時日,四季推移自成歲。

  歡快安逸樂無窮,哪還需要動知慧?

  奇蹤隱蔽五百歲,一朝開放神奇界。

  浮薄淳樸不同源,轉(zhuǎn)眼深藏?zé)o處覓。

  請問世間凡夫子,可知塵外此奇跡?

  我愿踏乘輕云去,高飛尋找我知己。

  【賞析】

  表現(xiàn)高尚美好的人類社會理想,是淵明晚年的代表作品。了解傳統(tǒng)文化,這是必讀之作。

  先讀《記》文。從“晉太元中”到“豁然開朗”,可謂引子,敘述桃花源之被發(fā)現(xiàn)。此節(jié)文字已帶出傳奇色彩。“忘路之遠(yuǎn)近”,“忽逢桃花林”,“仿佛若有光”,“豁然開朗”等語,尤能狀出奇異之感。間或?qū)懢耙嗪軆?yōu)美,“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頗能引人入勝。從“土地平曠”到“不足為外人道也”,是中心段落,描寫漁人與桃源人之接觸,通過漁人之眼呈示桃源世界。“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啟示著桃源世界的人間性。“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馀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則意味著桃源人之富于人情味。“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更表明桃源人對自由之酷愛,對傳統(tǒng)之忠誠。這些意義,自然不是世間漁人所能理解的。“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源人與世間人的這一番對話,實無異為桃源與世間的一種文化比較。但其深刻意蘊(yùn),則有待《詩》中闡發(fā)。從“既出”到“后遂無問津者”,可謂尾聲,交待漁人之背約,桃源之不可再尋,愈增撲朔迷離之傳奇色彩。這便令人更加向往,渴望更多了解桃源。《詩》,于是順著讀者此種心理推出。

  “嬴氏亂天紀(jì),賢者避其世。”起唱六句,揭示桃源產(chǎn)生的歷史。自從秦始皇悖逆人道,賢者便紛紛避世隱居。人道出于天道,故曰“天紀(jì)”。這是先秦儒道兩家的共同思想。“賢者避世”是孔子的話(《論語·憲問》),這也是儒道相通之點(diǎn)。“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為避秦亂,夏黃公、綺里季等四人到商山隱居,稱“商山四皓”。那時候,桃源的先民們也離開了這個世界。《記》是從屋舍良田寫入桃源,《詩》則從歷史根源寫入,但是都說明著桃源世界的人間性。“往跡浸復(fù)湮,來徑遂蕪廢。”初來桃源的足跡漸漸湮沒了,那道路漸漸荒蕪消失。比較《記》語“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此二句詩尤具歲月綿邈、桃源渺茫之感。以下便正面展開桃源世界,揭示其文化特質(zhì)。“相命肆農(nóng)耕,日入從所憩。”桃源人相勉努力耕種,他們?nèi)粘龆鳎章涓鳉w所居休息。此二句,暗用《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用得到家。“桑竹垂馀蔭,菽稷隨時藝。”桑竹采用猶有馀蔭,五谷能夠及時種植。這暗示著沒有橫征暴斂、徭役、戰(zhàn)亂的干擾。“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古人的理想,在這里是實現(xiàn)了。“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此二句詩互文。春收蠶絲,秋收糧食,沒有官家征稅,這里壓根兒就沒有什么君王!桃花源,是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社會。“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雖說荒草掩路,可是阻隔的實在只是與外界的交通,桃源人之間,卻是常來常往,交情至為淳厚。上文“相命肆農(nóng)耕”,下文“斑白歡游詣”可證。雞鳴狗吠,其聲互答,是暗示著人與人之間的和睦友好。“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制。”俎豆是古代祭祀用的禮器,衣裳即上下裝。上文“秋熟靡王稅”二句是揭示桃源政治經(jīng)濟(jì)之特質(zhì),此二句則是揭示桃源民俗文化之特質(zhì)。禮法、服制猶保持古風(fēng),這意味著古老的美德之保持。所以:“童孺縱行歌,斑白歡游詣。”孩兒們在天真活潑地唱著歌,頭發(fā)斑白的老人們哪,在歡歡喜喜地往來游玩。這豈止是“斑白者不負(fù)載于道路矣”!不言而喻,古人所理想的“幼有所長”,比較容易做到,而“老有所終(善終)”恐怕就不那么容易辦到。這里是全都實現(xiàn)了。從敬老愛幼的全幅落實,最能透視桃源道德文化之特質(zhì)。不過,桃源人對科學(xué)知識則不感興趣。“草榮識節(jié)和,木衰知風(fēng)厲。雖無紀(jì)歷志,四時自成歲。”桃源人從草木的發(fā)榮與凋落,便知道春秋之變化。雖說沒有歲歷的推算記載,一年四季那是清楚的。下文點(diǎn)出此中真意:“怡然有馀樂,于何勞智慧。”簡樸的生活快樂有馀,哪里用得上什么智巧呢!智巧尚且不存在,欺詐權(quán)謀就更談不上。桃源文化之特質(zhì),乃是道德與自然兼尚,二者并行不悖。“俎豆猶古法”與“于何勞智慧”二句,可證。“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從秦到晉,六百多年,此舉大概。桃源的奇跡一直隱沒了數(shù)百年,今日卻向世人顯露了她似乎是神仙般的境界。然而,“淳薄既異源,旋復(fù)還幽蔽。”桃源風(fēng)俗自淳厚,世間風(fēng)俗自澆薄,道不同又何能相謀?所以桃源只能顯露一下便又深深隱蔽起來。“異源”二字極可注意,深刻揭示出桃源與世間在文化根源之地的異質(zhì)。“薄”之一字,是對現(xiàn)實社會的根本批判。“借問游方士,焉測塵囂外。”游方士,即游于方內(nèi)之士,指世間俗人。試問世人,你們又怎能了解塵世之外的人間呢?不能的。你們與他們屬于兩個世界。“愿言躡輕風(fēng),高舉尋吾契。”我多么愿意乘著輕風(fēng)高飛遠(yuǎn)舉,尋找那些與我志趣投合的人們啊。詩人自我的最后出現(xiàn),是詩人全幅真性情的自然呈露。

  桃花源的理想社會,以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熱愛勞動、富于人性、酷愛自由、忠于傳統(tǒng)為特質(zhì)。這一理想,是對當(dāng)時現(xiàn)實社會的根本否定。當(dāng)時的社會,充滿陰謀、篡奪、屠殺、戰(zhàn)爭,廣大農(nóng)村,民不聊生。淵明躬耕便難得溫飽,一般農(nóng)民狀況可想而知。沒有對時代的感憤,對社會的反省,對人民的同情,決不可能有這一理想的產(chǎn)生。桃源理想社會的人間性(非仙非佛、非彼岸世界),實是對當(dāng)時盛行的佛教思想的根本否定。淵明所居附近的廬山,是當(dāng)時佛教一大中心。元興元年(402),名士劉遺民等百馀人與廬山僧人慧遠(yuǎn),在佛像前建齋立誓,共期西方,影響極大。(《高僧傳·慧遠(yuǎn)傳》)西方,彼岸世界也。桃源則是人間世界。淵明所創(chuàng)造的社會理想,真正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的人間品格,亦是對當(dāng)時中西文化沖突的有力回應(yīng)。

  桃源社會理想有一定的現(xiàn)實依據(jù)。從漢末至東晉,戰(zhàn)禍頻仍,各地人民往往逃入深山險境聚居避難,有的形成堡塢社會。但其中仍是等級制度森嚴(yán)。桃源則與之根本異趣。桃源理想,作為一種文化理想,更重要的成因是對于傳統(tǒng)文化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她吸取了《禮記·禮運(yùn)》大同社會“天下為公”,“人不獨(dú)親其親,不獨(dú)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等思想,而揚(yáng)棄了其“選賢與能”之成分;她吸取了《老子》“小國寡民,雖有什伯之器而不用”,“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后,樂其俗”等思想,而揚(yáng)棄了其“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及“絕仁棄義”之成分(桃源尚有古禮)。她可能還吸收了魏晉以來從阮籍、嵇康到鮑敬言的無君論思想。終于是自成一新天新地、新境界。《桃花源詩并記》,堪稱《禮記·禮運(yùn)》以降,中國文化之一大瑰寶。

  《桃花源記》與《桃花源詩》珠聯(lián)壁合,又相對獨(dú)立,讀來并無重復(fù)之感。《記》以漁人之眼示現(xiàn)桃源。漁人背約,足見其為一俗人,故不可能對桃源有同情之了解。《記》中故事,可視為桃源文化與世間文化之一次碰撞。《詩》則以詩人之眼觀照桃源,對桃源作深入揭示,并表達(dá)出對桃源之認(rèn)同與追求。《記》富于傳奇色彩,小說情調(diào),《詩》則直湊單微,意蘊(yùn)深遠(yuǎn)。《記》與《詩》為一整體,《記》是緣起,《詩》才是本體。《記》見“史才”,《詩》則見“詩筆”、“議論”。作品的結(jié)構(gòu),是“文備眾體”,顯示了藝術(shù)上的獨(dú)創(chuàng)。《桃花源詩并記》,對后世同類體裁之文學(xué)創(chuàng)作,如元白敘事詩,實已導(dǎo)乎先路。

【陶淵明桃花源詩原文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雜詩陶淵明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6-19

《桃花源記》陶淵明原文及翻譯08-19

桃花源記原文翻譯陶淵明08-10

魏詩人陶淵明《桃花源詩》原文注釋05-25

陶淵明桃花源記翻譯和原文10-24

陶淵明桃花源記原文和翻譯11-22

陶淵明《桃花源記》原文翻譯賞析07-09

陶淵明桃花源記原文翻譯及解析09-16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原文和翻譯06-15

陶淵明《桃花源記》原文翻譯及賞析06-05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精品不卡 | 婷婷精品视频亚洲 | 中文字幕大香视频蕉 |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