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西林壁》教學實錄

時間:2024-10-12 16:10:56 題西林壁 我要投稿

《題西林壁》教學實錄

《題西林壁》教學實錄1

  教學目標:

《題西林壁》教學實錄

  1、學會“壁、側、緣”三個字詞,注意區分形近字“璧、測、喙”;

  2、理解詩句內容,有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3、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詩中蘊含的哲理。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內容,有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詩中蘊含的哲理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方法:游戲導入,講練結合,點撥啟發等。

  課前準備:

  1、學生背新三字經。

  2、學生講小故事。

  3、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師:剛下XX同學講的故事真精彩!今天老師也給大家準備了一個小節目,要考一考大家。(出示六色方竹體)

  師:請同學們各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過來,然后大聲告訴老師,你所看到的方柱體是什么顏色的?

  生:紅!藍!綠!白……

  師:老師聽到同學們說了很多種顏色,那誰能告訴我,到底是哪一些同學說對了呢?

  生:……

  師:好,同學們說得真好!其實同學們都說對了!因為每個同學坐的位置不一樣,那他所看到的老師手中的方柱體的顏色也不一樣。這就告訴我們一個小道理,誰能給大家說說?(指名學生說)

  生:……

  師:非常好!它告訴我們的小道理就是:同一樣事物,如果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到的結果就不一樣。其實啊,這個小道理在北宋時候就有一位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通過他的一首古詩告訴過人們。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誰呢?

  生:想!

  師: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會會他,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五課《古詩兩首》的第一首《題西林壁》(板書課題、作者;故意寫錯兩字“壁”、“軾”)。

  師:同學們先仔細看黑板,看看老師的字都寫對了嗎?

  生:(指出錯字)

  師:(糾正,并出示形近字,易錯字)

  (二)解題

  師:《題西林壁》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蘇軾在1084年游覽廬山時題寫在廬山上西林寺墻壁上的一首詩。請同學們看古詩下的注釋,這里的“題”是“題寫、書寫”的意思;“西林”就是指“廬山上的西林寺”;“壁”就是“墻壁”的意思。連起來題目的意思就是“題寫在西林寺的墻壁上”。

  師:好,咱們一起來讀兩遍題目。

  (三)初讀課文,朗讀背誦

  1、請大家自由讀一讀古詩,圈畫出不會讀的字。

  2、指名一學生朗讀!教師明確難字讀音:

  側:cè廬:lú緣:yuán

  3、聽錄音范讀,學生感知朗讀語調、停頓、重輕音、快慢等。

  4、請學生范讀。

  5、全班同學跟錄音齊讀,并默記古詩。

  6、全班嘗試背誦古詩。

  (四)探究詩意

  師:同學們,老師開頭說作者蘇軾在這首詩告訴我們一個小道理,那就是“同一樣事物,如果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到的結果也就不同”,咱們剛才也讀了好幾遍這首詩,那你能知道詩中哪句詩是說明這個道理的嗎?先和你的同桌說說,等會再和我們大伙說說。

  生:(討論)

  師:(指名學生回答后明確)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Q1:從這兩句詩看,作者都站在哪些角度看廬山呢?

  生:橫看、側看、遠看、近看、高看、低看。(板書)

  師:橫看是怎么看呢?(引導是正面看的意思)

  Q2:作者從這些角度看廬山的景色是一樣的嗎?

  生:不一樣!

  師:詩中哪一個字告訴我們這些景色的不一樣?

  生:“各”字!

  師:好,咱們一起大聲把這兩句詩讀一讀,把他們不一樣的感覺給讀出來!

  生:(齊讀)

  師:好!同學們,如果有一天我們也去看廬山,除了可以像作者這樣按照橫看、側看、遠看、近看、高看、低看的方位順序來看廬山外,我們還可以按照什么順序去看廬山呢?

  生:(討論,舉手回答)

  師:(引導學生從時間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不同等方面展開聯想)

  師:同學們真的很善于思考!是啊,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天氣,懷著不同的心情,站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廬山都是不一樣的,就像我們詩中所說——

  生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師:我們理解了前面兩句的意思,再來看下面兩句,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

  師:誰能用“之所以……是因為……”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生:我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面目,是因為自己身在這廬山之中。

  師:誰能反過來說一說。用“因為……所以……”來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學生練說,指名。

  生:因為自己身在在這座山中,所以認不清廬山的真面目。

  師:大家想想,為什么詩人身在此山中反而認不清廬山的真面目呢?我們生活中有這樣的情況嗎?

  生:有,我們下象棋,自己下的時候,走錯了也不知道,在旁邊的人卻一目了然。

  師:這叫做當……

  生: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師:那同學們,如果我們想看清地球的真面目,我們應站哪看?是在地球上看嗎?

  生:不是,應該在太空。

  師:非常好,我們的航天英雄楊利偉就曾經看到了地球的真面目,而我們不識地球真面目,——

  生接:只緣身在地球中(眾笑)。

  (五)歸納小結,升華主題

  師:好了,同學們,現在我們已經理解了這首詩的意思,其實作者在這首詩中告訴了我們兩個小道理,一個是“同一事物,如果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或看法,這就要求我們以后無論判斷什么人,或看待什么事情,都要多方面,多角度去觀察,多聽取他人意見,這樣才能更全面點。”另一個小道理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就要求我們做什么事情都要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忠言逆語利于行!

  師:好了,同學們,咱們這首詩就學到這,請同學們大聲地誦讀一邊課文,想一想還有什么問題需要我們一起來解決的嗎?有的話,就請大膽舉手提出來!

  (六)、布置作業。

  背誦默寫《題西林壁》。

《題西林壁》教學實錄2

  教學目標:

  1、會正確書寫“緣”,理解“題、橫看、緣”等詞語在詩中的意思。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

  2、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以及正確看待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對詩句的理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審美情操。

  教學重點:

  學習古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所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感悟品味詩中所蘊含的哲理。

  課前交流:

  1、老師:同學們,我們以前見過面嗎?(學生:沒有)

  老師:自我介紹。初次見面,要是以后同學們在街上碰到我,你們能認出我嗎?為什么?

  老師:為了避免大家忘記我,請同學們認認真真、含情脈脈地看我一分鐘。(師從正面、側面、反面各轉一圈)

  老師:現在不會認錯了吧?剛才,同學們已經認識了老師,現在讓我也來認識認識你們吧!(生自我介紹)

  2、同學們喜歡爬山嗎?你爬過哪一些山?它給你留下了怎么樣的印象?用一個詞語概括一下。

  3、(課件出示描寫山的詞語)現在我們來一個記憶力大考驗,老師這里有一些描寫山的詞語,看誰在最短的時間內記住最多的詞?(請學學生朗讀、齊讀一遍)

  4、交流學生記詞情況。

  一、情景引導新課

  1、你對廬山有哪一些了解?生介紹課前搜集的廬山的資料。

  2、想不想親眼目睹廬山的'風采,讓我們跟隨攝像機的鏡頭一起走進美麗的廬山。(課件播放廬山圖片)剛才我們的廬山之行給你留下了怎么樣的印象?

  2、廬山是歷史文化名勝,以其美麗壯觀的景色吸引了無數的文人墨客,為廬山留下了一首首壯美的詩篇。900多年前宋朝大詩人蘇軾花了十多天的時間游覽了廬山,但對廬山的認識還不夠全面,他感受頗深,在廬山西林寺的墻壁上寫下了這樣一首詩。請看大屏幕。(出示課件:西林寺墻壁上的詩)

  3、哪位細心的同學知道了這首詩的名字?

  師指導學生朗讀題目。(生跟老師一起朗讀課題)

  4、理解題目的意思:

  題:書寫(書寫在西林寺墻壁上的詩)

  帶著你對題目的理解再讀古詩題目。

  5、這首詩的作者是——蘇軾,關于蘇軾你了解多少?(課件出示簡介)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他的詩、文、書、畫都很專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詩、詞散文的創作上都有很大的成就,對詞的發展作出了貢獻,著有《東坡全集》。

  6、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詩。

  7、課件出示古詩范讀

  老師:讀得怎么樣?老師相信同學們一定也能讀得這么美。

  (1)生自由讀。請同學們仔仔細細讀上4遍,前兩遍讀的時候,注意讀準字音,要把詩念得字正腔圓;讀后兩遍的時候,要注意把它念通順,注意詩的停頓。

  (2)請學學生朗讀,其他同學認真傾聽,一會你們來評價評價。

  (3)師生合作讀。讀古詩不僅要讀的準確,還要讀的有節奏,要讀的有板有眼。學生朗讀前四個字,師讀后三個字。?

  二、感悟理解

  老師:詩寫得美同學們讀得更美。但是僅僅會讀還不行,還要會理解。同學們平時是怎么樣理解古詩的?

  學生:交流理解方法。(查字典、結合詩后注釋、查工具書、上網查資料等)

  老師: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自讀古詩,請同學們用你平時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古詩。

  生自學,師巡回指導

  老師:學好了嗎?誰能說一說,通過自學古詩的前兩句,你都知道了什么?

  老師:(出示嶺峰的圖片)嶺和峰有什么不同?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一下。(嶺:連綿不斷;峰:高聳入云、高高挺立)

  (學生:作者還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看到的景色都不一樣。?從“各”字看出都不一樣。)

  ?老師:你能想象一下作者從不同的角度會看到廬山怎么樣的景色?(師創設情境)

  (遠:重巒疊嶂近:危崖險巖從高處俯瞰:深溝幽壑從山下仰望:遮天蔽日)

  老師:怎么樣讀出不一樣的感覺?讀出氣勢,有強弱對比,如遠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讀出起伏,遠強一些,近弱一些,高強一些,低弱一些。自由練讀(請學學生朗讀前兩句詩)

  老師:為什么看到的廬山的景色不一樣?答案就在詩中,快讀讀吧!誰知道原因了?

  學生:只緣身在此山中。

  出示詩的后兩句,請學學生朗讀。在這一句里有一個字很難寫,誰知道是哪一個字?(緣)

  指導書寫,理解“緣、不識”的意思。(因為)

  誰讀懂了這兩個句子詩的意思?

  你能用上什么關聯詞嗎?

  (學生:我們之所以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是因為自己身在這廬山之中)

  老師:誰能反過來說一說??

  (學生:因為我人在這座山中,所以認不清廬山的真面目。)?

  老師:為什么詩人身在此山中反而認不清廬山的真面目呢?

《題西林壁》教學實錄3

  一、激情導入

  師:(配樂欣賞廬山風光片)欣賞了這些這些風景感覺怎么樣?

  生:美

  師:是啊,這里山高水常,這里云霧彌漫,這里古樹參天,這里年語花香,這里流泉飛瀑,吸引了無數的文人墨客,唐代大詩人李白來到這里寫下了《望廬山瀑布》(齊備)宋代大詩人蘇軾來到這里寫下了我們今天要學的古詩《題西林壁》(板書)

  二、交流資料

  師:課前老師布置大家收集有關題西林壁這首古詩的資料,誰愿意把你的資料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蘇軾是宋代大詩人,寫過很多詩,可查找的有3000多首。

  生:題西林壁是一首題壁詩。是寫在墻壁上的。

  生:我知道廬山很美,有很多的旅游景點。

  三、聽錄音,模仿讀

  師:下面我們就來聽一聽這首古詩(放配樂詩朗誦《題西林壁》)

  師:讀得怎么樣?

  生:美

  師:你們能不能也讀得這么美,和錄音來比一比。

  學生練習

  師:誰愿意來試一試

  生:讀

  師:誰來評價一下他讀得怎么樣?

  生:很響亮

  師:是啊,真的是很響亮。那么你能不能也響亮的讀一讀呢?

  生:讀

  師:誰能再來評價一下這位同學的朗讀?

  生:很有感情。

  師:非常好,我看也可以錄成磁帶賣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四、在音樂中反復讀,感悟古詩的畫面

  師:詩寫得美同學們讀得更美。其實,一首古詩往往就是一幅古樸典雅的畫卷,只要你用心的去讀,去感受,你就能看到這幅畫。下面就請同學們反復讀古詩,看誰能不它讀成一幅畫。

  生在音樂聲中反復讀

  師:誰能說說你讀到的畫面是怎樣的?

  生:我看見許多的樹,許多的花,還有許多的草。許多的鳥在樹上唱歌。

  師:你真是用心的去讀了。

  生:我看見廬山橫著看是連綿起伏的山嶺,側著看是高高挺立的山峰。

  師:你真是個會讀書的孩子。(板書:橫嶺側峰)

  師:(出示嶺峰的圖片)為什么同是廬山一會看到的是嶺一會看到的又是峰呢?

  (生沉默)

  師:詩人從橫側遠近高低去看廬山

  生:詩人站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廬山也不一樣。

  師:多么善于思考的孩子。同學們給他鼓鼓掌。

  詩人從不同的`位置來看廬山,看到了不同的廬山,還可以按什么的不同來看廬山?

  生:不同的季節,春、夏、秋、冬。

  生:不同的時間,早、中、晚。

  生:不同的天氣,晴天、雨天。

  生:不同的心情,高興、傷心。

  師:從不同的時間、季節、心情、天氣、心情來看廬山,所看到的廬山都不一樣。所以作者寫下.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師:同一事物,從不同的角度來看結果會怎樣呢?

  生:不相同

  師:同一事物觀察的角度不同,觀察的結果也不相同這個道理在我們以前所學的課文當中也出現過,誰知道是哪一篇課文嗎?

  生:《畫楊桃》

  師:廬山真美啊,作者來到廬山看到了廬山的美景,感悟到了人生哲理。下面你們就是大詩人蘇軾,清大詩人們閉上眼睛隨老師一起走進廬山,橫著看廬山,山巒起伏,連綿不斷;側面看,奇峰陡峭;遠看,隱天蔽日;近看,危崖險巖;在高出俯瞰,深溝幽壑;在低處抬頭仰望,重巒疊障。廬山美,美在哪,是雄奇;是壯麗;是險峻;是秀美?身在廬山的你感慨萬千。大詩人們,把你們的看到的壑感受到的用詩句表現出來吧。

  生讀古詩

  師:同學們剛才交流的時候說了蘇軾現存的詩就有三千多首,誰能讀讀你收集的蘇軾的詩。

  生展示。

  設計思路: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3-4學年段目標對古詩的要求是:誦讀優秀古詩文,在誦讀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古人也有“七分詩三分讀”的說法。可見朗讀在古詩學習中的重要性。只有在朗讀中,古詩的抒情、審美的藝術效果才能充分發揮。只有在朗讀中學生才能辨別詩的語言,加深對詩意的理解。受到古詩情感的熏陶并與之產生共鳴,因此本節課的重點是朗讀。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對閱讀的教學建議: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啟迪。要珍視學生獨特的體會、理解和感受。因此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以讀感知,以讀促思,以讀明理,以讀悟情。朗讀貫穿始終。

  上課伊始,播放古詩錄音感知詩韻和情感基調。讓學生在抑揚頓挫地模仿讀中初步感知古詩內容,然后讓學生在悠揚的音樂中反復誦讀古詩,體會詩人在廬山那種只能意會無法言傳的意境和韻味,從而理解背誦古詩。最后在學生讀出詩韻,讀準詩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入角色,獲得自己的情感體驗,發揮創見性,表現古詩的意境,從而達到朗讀的最高境界。

【《題西林壁》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題西林壁》教學實錄12-06

蘇軾《題西林壁》教學實錄04-16

《題西林壁》教學實錄3篇12-06

《題西林壁》課堂實錄12-29

《題西林壁》 公開課教學實錄04-17

(集合)《題西林壁》課堂實錄10-11

《題西林壁》經典教學設計04-18

《題西林壁》教學設計12-09

題西林壁教學設計01-03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在线好屌妞国产精品 | 日韩乱偷区自中文 | 日韩~欧美一中文字幕 | 亚洲网久久美利坚合众国 | 三级乱子国语在线观看 | 欧美中日韩国产精品卡通动漫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