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安石《登飛來峰》全詩原文、翻譯、注釋和賞析

時間:2025-01-21 17:20:25 志華 王安石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宋王安石《登飛來峰》全詩原文、翻譯、注釋和賞析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古詩都不陌生吧,古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究竟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宋王安石《登飛來峰》全詩原文、翻譯、注釋和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登飛來峰》

  【宋】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注釋】

  飛來峰:在今浙江省杭州市靈隱寺前。相傳東晉時,古印度僧慧理曾稱這座山峰像天竺國的靈鷲山。“不知何以飛來”,因此得名“飛來峰”和“靈鷲峰”。飛來山:即飛來峰。尋:古代一種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緣:表示原因或目的,相當于“因為”或“為了”。

  【鑒賞導示】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號半山。因封荊國公,又稱王荊公。撫州臨州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王安石在詩、詞、文方面都有成就。其散文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早年的詩歌創作學習杜甫和韓愈關心政治、同情人民疾苦的現實主義精神,詩風也取于杜詩沉郁頓挫。《飛來峰》就是一首語言之外的好詩。

  【鑒賞】

  《登飛來峰》這首詩作于宋仁宗皇佑二年(1050)夏天,那時,王安石所任浙江明州(今浙江省寧波市)鄞縣知縣期滿,在離任返回江西臨川時途徑杭州,游覽西湖,登臨飛來峰,于是寫下了這首七言詩。

  王安石是一位政治家,他懷著變法圖強的雄心壯志,希望能夠改變社會衰敗的現狀,以施展自己的才華。《登飛來峰》一詩,正是借登高游覽。表現了王安石的這一理想抱負的。

  詩的首句扣詩題下筆,交待游覽景點,并對景點作了形象的描繪,詩人不僅登臨了飛來峰,而且還登上了建筑在峰頂的塔,這峰和塔高約千丈,聳立云端:人在上面,可以居高臨下,俯覽四周勝景。這一開筆描寫創造出一種高遠的意境,使人感到心曠神怡。次句緊承首句而來,寫登高可以看到日出景象。詩人不寫別的,而選擇了雞鳴“見日出”這一景象,一是突出飛來峰上“千尋塔”之高,二是顯然蘊含著他的向往與寄托。詩的一、二句都是為后兩句作鋪墊。三、四兩句,是詩的精華,蘊含的哲理極其深刻。“浮云”,本指天空中飄浮著的云層,在詩中人們常用來比喻奸佞小人。唐代大詩人李白在《登金陵鳳凰臺》一詩中寫道:“總為浮云能遮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詩的情調顯得低沉。王安石則豪邁地宣稱:我一點也不怕浮云遮擋住我的視線,因為我是站在最高的地方!意思是說:我有崇高的政治家理想和洞穿事物的哲人眼光,何懼小人當道!這兩句詩,借寫景抒情,借詠物來言志,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其立意與杜甫的《望岳》有異曲同工之妙。因而成為千古傳誦的豪言壯語。

  總之,這首詩立意高遠、感情奔放、充滿哲理,因此,有人曾評此詩是哲理的詩化,詩化的哲理。

  【鑒賞要點】

  [1]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2]立意高遠,感情奔放。

  [3]借寫景抒發豪情。

  [4]充滿哲理。

  【文學賞析】

  詩的第一句,詩人用“千尋”這一夸張的詞語,借寫峰上古塔之高,寫出自己的立足點之高。詩的第二句,巧妙地虛寫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升的輝煌景象,表現了詩人朝氣蓬勃、胸懷改革大志、對前途充滿信心,成為全詩感情色彩的基調。詩的后兩句承接前兩句寫景議論抒情,使詩歌既有生動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賢的憂慮,而詩人卻加上“不畏”二字。表現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這兩句是全詩的精華,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為眼前的利益,應該放眼大局和長遠。

  在寫作手法上,起句寫飛來峰的地勢,有寫峰上有千尋之塔,足見其高。此句極寫登臨之高險。承句寫目極之遼遠。承句用典,《玄中記》云:“桃都山有大樹,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雞,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即鳴,天下雞皆隨之。”以此驗之,則“聞說雞鳴見日升”七字,不僅言其目極萬里,亦且言其聲聞遐邇,頗具氣勢。雖是鋪墊之筆,亦不可等閑視之,實景語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即鳴”,本是“先日出,后天雞鳴”,但王安石不說“聞說日升聽雞鳴”,而說“聞說雞鳴見日升”,則是“先雞鳴,后日升”。詩人用事,常有點化,此固不能以強求平仄,或用事失誤目之,恐意有另指。

  第三句“不畏”二字作峻語,氣勢奪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據吳小如教授考證,西漢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語·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賢,猶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還有一首《讀史有感》的七律,頷聯云:“當時黯暗猶承誤,末俗紛紜更亂真。”欲成就大事業,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亂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敗于此。詩人良苦用心,于此詩已見端倪。第四句用“身在最高層”拔高詩境,有高瞻遠矚的氣概。作者點睛之筆,正在結語。若就情境說,語序應是“因為身在最高層,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卻倒過來,先說果,后說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說明詩眼的轉換。這雖是作詩的常法,亦見出作者構思的精深。

  這首詩與一般的登高詩不同。這首詩沒有過多的寫眼前之景,只寫了塔高,重點是寫自己登臨高處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的哲理。這與王之渙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相似。前者表現一個政治變革家撥云見日、高瞻遠矚的思想境界和豪邁氣概,后者表現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績,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勵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與蘇軾“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脈相承,表現技法極為相似,王詩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確的觀點的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蘇軾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們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為沒有全面、客觀、正確地觀察事物,認識事物。”兩者都極具哲理性,常被用作座右銘。

【宋王安石《登飛來峰》全詩原文、翻譯、注釋和賞析】相關文章:

《登飛來峰》王安石原文注釋翻譯賞析10-08

王安石《登飛來峰》注釋翻譯與賞析08-23

王安石《登飛來峰》原文及賞析08-12

王安石詩《登飛來峰》原文鑒賞09-11

唐杜牧《泊秦淮》全詩原文、翻譯、注釋和賞析10-19

王安石《登飛來峰》原文和譯文07-02

李白《登錦城散花樓》全詩賞析與注釋翻譯08-31

王安石的詩登飛來峰11-18

王安石登飛來峰原文07-25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香蕉 | 亚洲婷婷综合另类一区 | 日本精品在线不卡中文字幕 | 日韩国产二区不卡在线 | 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 |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