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詩有哪些?
王安石主張對宋初以來的法度進行全盤改革,革除宋朝存在的積弊,扭轉積貧積弱的局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王安石的詩,歡迎閱讀參考!
1、《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2、《梅花》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3、《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4、《出塞》
涿州沙上飲盤桓,看舞春風小契丹。
塞雨巧催燕淚落,蒙蒙吹濕漢衣冠!
5、《春夜》
金爐香燼漏聲殘,剪剪輕風陣陣寒。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6、《登飛來峰》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7、《甘露歌》
盡日含毫難比興。都無色可并。
萬里晴天何處來。真是屑瓊瑰。
8、《甘露歌》
天寒日暮山谷里。的礫愁成水。
池上漸多枝上稀。唯有故人知。
9、《甘露歌》
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間應未有。
疑是經春雪未消。今日是何朝。
10、《葛溪驛》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來照秋床。
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
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
王安石簡介:
在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詩人王安石出生于臨川(今撫州市臨川區),時任臨川軍判官。
王安石自幼聰穎,酷愛讀書,過目不忘,下筆成文。稍長,跟隨爸爸宦游各地,接觸現實,體驗民間疾苦。文章立論高深奇麗,旁征博引,始有移風易俗之志。
在宋仁宗景佑四年(1037年),王安石隨父入京,以文結識好友曾鞏,曾鞏向歐陽修推薦其文,大獲贊賞。
在宋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登楊寘榜進士第四名,授淮南節度判官。
到任滿后,王安石放棄了京試入館閣的機會,調為鄞縣知縣。王安石在任四年,興修水利、擴辦學校,初顯政績。
在皇佑三年(1051年),王安石任舒州通判,勤政愛民,治績斐然。宰相文彥博以王安石恬淡名利、遵紀守道向宋仁宗舉薦,請求朝廷褒獎以激勵風俗,王安石以不想激起越級提拔之風為由拒絕。
歐陽修舉薦為諫官,王安石以奶奶年高推辭。歐陽修又以王安石須俸祿養家為由,任命他為群牧判官。不久王安石出任常州知州,得與周敦頤相知,聲譽日隆。
王安石主張“發富民之藏”以救“貧民”!坝兴颈夭坏靡眩蝗羧≈T富民之有良田得谷多而售數倍之者。貧民被災。不可不恤也”宋代董煟所著《教荒活民書》,以封建國家從皇帝到各級官吏職責為根據,提出在救荒時各自應該完成的工作。他講道:“賑濟者,用義倉米施及老、幼、殘疾、孤、貧等人。米不足,或散錢與之,即用庫銀糴豆、麥、菽、粟之類,亦可”。有學者認為董煟提出了系統的賑濟學說理論,特別提出了對殘疾人群體的救助,為后世的救助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宋代還特別注重倉儲在救災救濟中的作用。歷代出現過的倉儲形式在宋代幾乎都曾設立過,如常平倉、社倉、義倉等,另外還有廣惠倉、半儲倉、平余倉則是宋代的創舉。這些倉儲形式對救濟殘疾人等社會弱勢群體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如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下詔設置廣惠倉,救濟老幼貧疾不能自存者。
【王安石的詩有哪些?】相關文章:
王安石詩有哪些06-18
詩人王安石的詩有哪些08-20
小學關于王安石的詩有哪些08-22
王安石的詩有08-15
王安石的詩有多少05-21
王安石古詩有哪些12-25
王安石的詩10-17
劉禹錫的詩有哪些09-26
白居易的詩有哪些12-11
杜甫的詩有哪些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