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序》少寫一字是如何補上的

時間:2024-10-14 16:33:58 王勃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滕王閣序》少寫一字是如何補上的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河津人。唐朝文學家,文中子王通之孫,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共稱“初唐四杰”。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滕王閣序》少寫一字是如何補上的,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滕王閣序》少寫一字是如何補上的

  在題畫、題詩詞時,難免會發生漏字的意外。如何補救?

  唐代文學家王勃寫的《滕王閣序》,堪稱千古名篇。相傳當年王勃題寫此文時,最后一句為“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空了一個字,引起人們百般猜測,很多人試著填字,卻始終不夠恰切。

  都督閻伯輿急忙下令:“快馬先追王郎,千金求其一字。”衙衛追上王勃,說明來意,王勃一笑,說:“我將這一字寫在你手心里,你定要握緊拳頭,見了都督方可伸掌,否則此字會不翼而飛。”衙衛得字返回后,立即找到閻都督,在他面前伸開巴掌。閻都督一看,竟空無一字。

  閻公自語:“怎么會空空如也,空空如也呢?”猛然一驚:莫非是一“空”字?這個“空”字漏得堪稱藝術,補得更為絕妙,千年來一直傳為佳話。

  明代大學士解縉奉命為皇上朱棣的一把象牙折扇題詩,便將王之渙的《涼州詞》龍飛鳳舞地寫上了扇面。正在皇上連聲稱好之際,解縉的政敵朱高熙發現他丟了一個“間”字,便奏道:“解縉自恃有才,欺君妄上,嘲笑皇上不懂詩詞,應殺無赦。”皇上一細看,便大發雷霆。解縉聽后心里也一驚,但腦中急轉之后,鎮定地笑道:“這扇面上的畫確實有《涼州詞》的意境,但我不敢照抄原詩,只是按它的意境另作了一首小令,請皇上明鑒。”然后,他拿過扇子大聲念道:“黃河遠上,白云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讀法一變,原詩頓時變成了一首小令,一場性命攸關的危機,就這樣被機智詼諧地化解了。

  當代著名書法家費新我先生,有一次面對一群客人揮寫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當寫到“把酒話桑麻”一句時,不留神漏掉一個“話”字。觀者無不為之惋惜。只見費老略思片刻,便坦然自若地在詩后用小字補了“酒后失話”四個字。旁觀者無不撫掌稱妙。因為這四個字一語雙關,既說明詩中“酒”字后少了一個“話”字,以示闕如;又表明歉意:酒后失誤,敬請原諒。

  上世紀末,河南郟縣三蘇園(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遺骨及衣冠合葬地)竣工后,請國內百多位造詣高深的書法家書寫了180余篇蘇軾的詩、詞、文,并刻碑成林。

  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也參加了這項活動,他揮筆而就的是東坡名句:“堆幾盡埃簡,攻之如蠹蟲,誰知圣人意,不在古書中。”不知何故,三蘇園最初收到的啟功手筆,“誰知圣人意”中的“知”居然空缺!經園方提醒,啟功先生補上一字,并對左右感慨:“在東坡面前,我確是少‘知’啊!”此語既坦承題詞漏掉了“知”,更謙恭地表明了要像東坡那樣求“知”的心跡,意味深長,堪稱高妙。

  拓展:

  王勃《滕王閣序》全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豫章故郡 一作:南昌故郡)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層巒 一作:層臺;即岡 一作:列岡;仙人 一作:天人;飛閣流丹 一作:飛閣翔丹)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云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軸 通:舳;迷津 一作:彌津;云銷雨霽,彩徹區明 一作:虹銷雨霽,彩徹云衢)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云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并。窮睇眄于中天,極娛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遙襟甫暢 一作:遙吟俯暢)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見機 一作:安貧)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于百齡,奉晨昏于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凌云而自惜;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嗚乎!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于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滕王閣序鑒賞

  1.言簡意賅,含蓄有味——明用

  所謂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并將其所具有的特殊含義加以擴大,變為泛指。《滕王閣序》中的“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虛;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天柱高而北辰遠”等句中的用典即屬明用典故。

  “龍光”之典見于《晉書.張華傳》,張華因斗、牛二星間有紫氣照射而在地下掘得龍泉、太阿兩劍,兩劍的奪目光芒即龍光。“徐孺”之典見于《后漢書.徐穉傳》,東漢名士陳蕃任豫章太守時不接來客,惟因家貧在家種地而不肯做官的徐穉來訪,才設一睡榻留宿。“紫電”之典見《古今注.輿服篇》,吳大皇帝有寶劍六把,其二名紫電。

  “清霜”之典見《西京雜記》,漢高祖斬白蛇用的劍,12年磨一次,劍刃鋒利如霜雪般白亮。“天柱”之典見《神異經》,昆侖山上有銅柱,其高入天,稱為天柱。“北辰”之典見《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這里指北極星,喻指國君。

  以上明用的典故,實現了表達上“意婉而盡,藻麗而富,氣暢而凝”(劉勰《文心雕龍》語)的效果,可謂言簡意豐,辭約蘊寓。

  2.隱括旨義,旨冥句中——暗用

  暗用指引典不直錄原文,而化成自己的語言,使典故貼近語境,又不違原意,起到恰當而曲折地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效果。《滕王閣序》中的“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孟嘗高潔,空余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等句的用典即屬暗用典故。

  “馮唐”“李廣”兩典見《史記》,“梁鴻”“孟嘗”兩典見《后漢書》。這幾個典故比較熟悉,本文不再詳解。“貪泉”之典見《晉書.吳隱之佳》,廣州北20里的石門有水叫貪泉,據稱人飲此水必起貪得無厭之心,吳隱之至此,取泉水飲,并賦詩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涸轍”之典見《莊子.外物》,此為語典,車轍無水,故曰涸轍,此處喻窮困的境遇。“阮籍”之典見《晉書.阮籍傳》,身處魏晉間的阮籍,因不滿于司馬氏,便以飲酒來掩飾自己,以免被害,他常自己駕車外出,也不順著路走,當前面有什么障礙不能前進時,就痛苦著回來。

  以上這些典故,或事或語,均由王勃化用為自己的語言,而用典中所蘊涵的卻是作者不為當世所用的自怨自嘆的復雜情感。但又由于王勃借用了“貪泉”“涸轍”之典,把自己強行振作、不甘頹廢的信念表露無遺。

  3.說古喻今,比況自身——化用

  化用即點化后使用。這是一種作者將敘事詳備,文字較長的事典合理化簡點睛,以簡馭繁地表達情感的用典方法 。《滕王閣序》中“楊意不逢,撫凌云而自惜;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句即屬典故的化用。

  “楊意不逢”之典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漢朝楊得意稟告漢武帝,說《子虛賦》為司馬相如所作,武帝召見相如,“天子大悅,飄飄有凌云之氣”,而楊得意卻仍做個掌管獵犬的小官。“鐘期既遇”之典見《列子.湯問》,上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只有鐘子期知其音。

  以上兩個化用典故,涵蘊深刻。只有26歲的王勃受邀作序,但面對自己“時運不齊,命途多舛”,不禁興盡悲來,又不便直說,乃妙筆生花,化用典故,雖說的是古,而喻的卻是今,可謂比況自如,毫無斧鑿之痕。

  4.多典濃縮,加強效果——連用

  連用是指作者為了加強表達效果而在一句之中驅遣幾個典故來表達思想感情的用典方式。《滕王閣序》中典故連用的句子較多,下面僅舉一例:“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托龍門”句中連用四個典故,表明作者幸蒙閻公垂青,得以即席命筆,施展才華的感激之情。

  “謝家寶樹”之典見《世說新語.言語》,謝安問子侄們,人們為什么總希望子弟好?侄子謝玄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于庭階耳。”玉樹即寶樹,比喻不辱門庭的好子弟。“孟氏芳鄰”之典見《烈女傳.母儀篇》,據說孟母為教育兒子而三遷擇鄰。“鯉對”之典見《論語.季氏》,孔子曾立于庭中,其子孔鯉“趨而過庭”,孔子教誨他應學習《詩》《禮》。“龍門”之典見《后漢書.李膺傳》:“膺以聲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為登龍門。”

  以上四個典故在句中連用,極恰當地表達出了年輕的王勃受寵若驚而又自怨自嘆的復雜心理,而且這幾個用典或正或反,給人以一氣貫之的暢快淋漓之感。

  《滕王閣序》寫景“四美”

  《滕王閣序》的寫景頗有特色,作者精心構畫,苦苦經營,運用靈活多變的手法描寫山水,體現了一定的美學特征。

  1.色彩變化之美

  文章不惜筆墨,濃墨重彩,極寫景物的色彩變化。如“紫電清霜”中的“紫電”,“飛閣流丹”中的“流丹”,“層巒聳翠”中的“聳翠”,“青雀黃龍之軸”中的“青雀”“黃龍”無不色彩繽紛,搖曳生輝。尤其“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靜止畫面色彩,著力表現水光山色之變化,上句樸素淡雅,下句設色凝重,被前人譽為“寫盡九月之景”之句。

  2.遠近變化之美

  作者采用恰當的方法,猶如電影的拍攝技術,由近及遠,構成一幅富有層次感和縱深感的全景圖。“鶴汀鳧渚”四句寫閣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曠其盈視”二句寫山巒、平原和河流、湖澤,是中景;“虹銷雨霽”以下則是水田浩淼的遠景。這種寫法,是《滕王閣序》寫景的最突出特點,體現了作者立體化的審美觀,把讀者帶進了如詩如畫的江南勝境,讀者和景物融為一體,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上下渾成之美

  “層巒聳翠”四句,借視角變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與為一,不可分離,體現了作者整齊劃一的審美觀。而“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寫景名句,水天相接,渾然天成,構成一幅色彩明麗的美妙圖畫。

  4.虛實相襯之美

  “漁舟唱晚”四句,即憑借聽覺聯想,用虛實手法傳達遠方的景觀,使讀者開闊眼界,視通萬里。實寫虛寫,相互諧調,相互映襯,極盡鋪敘寫景之能事。

  總之,《滕王閣序》一文的寫景頗具匠心,字字珠璣,句句生輝,章章華彩,一氣呵成,使人讀完后猶如身臨江南水鄉,難怪韓愈情不自禁地稱贊說:“江南多臨觀之類,而滕王閣獨為第一。”

【《滕王閣序》少寫一字是如何補上的】相關文章:

王勃寫的《滕王閣序》06-24

滕王閣序05-23

王勃滕王閣序與滕王閣詩07-31

《滕王閣序》序的意思08-23

王勃寫滕王閣序的簡介06-24

王勃《滕王閣詩》與《滕王閣序》賞析07-16

王勃滕王閣序06-15

王勃 《滕王閣序》07-23

《滕王閣序》王勃08-05

滕王閣序全篇06-06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中文字幕不卡在线视频乱码 | 欧美日韩亚洲中文字幕三 | 亚洲天堂网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午夜AV电影免费在线 | 午夜性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