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詩王勃《仲春郊外》翻譯賞析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王勃《仲春郊外》翻譯賞析
《仲春郊外》作者為唐朝文學家王勃。其古詩詞全文如下:
東園垂柳經,西堰落花津。
物色連三月,風光絕四鄰。
鳥飛村覺曙,魚戲水知春。
初轉山院里,何處染囂塵。
【前言】
《仲春郊外》是初唐詩人王勃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描寫仲春郊外幽美清凈的環境,從反面透露出詩人對污濁官場的厭惡,抒發了詩人歸隱山水田園的情懷,全詩的風格淡雅清新,在清淡的景物描寫中,不動聲色地抒情。格調清新、語句優雅、屬對工整、音韻和諧。
【注釋】
仲春:春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歷二月。
東園:泛指園圃。徑:小路。
堰:水壩。津:渡口。
物色:景色、景物。連三月:即連月。三,表示多數。
絕四鄰:指這里的幽雅景致是周圍四鄰所沒有的。絕:《全唐詩》一作“繞”。
曙:破曉、天剛亮。
魚戲:樂府古辭《江南曲》:“魚戲蓮葉間。”
山院:山間庭院。
囂塵:喧鬧的俗塵。
【翻譯】
前往東園的小路,垂柳掩映;西壩的渡口,落花繽紛。好風景已經連續多月了,這里的美景是周圍所沒有的。鳥在村里飛翔,人們便感覺到天亮了;魚在水中嬉戲,人們便知道春天來了。剛剛雨過天晴,山村的庭院里哪里會染上世俗塵雜呢!
【鑒賞】
《仲春郊外》這首詩作于詩人虢州參軍任內(673-674)。詩人恃才傲物,被同僚所嫉,因此萌發了歸隱的念頭。詩人春天在郊外踏青,領略春光時有感而作。
這首詩描寫了無處不在的春天,處處傾瀉出活潑潑的生機,表現了詩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精神風貌,抒發了詩人超塵出俗、思歸田園的思想感情。
首聯描寫詩人信步走到東園、走過西堰,發現處處春意盎然。頷聯詩人從時間長、空間廣兩方面寫春光無處不在。“連”表示時間持續不斷,“絕”表示分布很廣,用詞精煉而準確。頸聯兩句寫細小的動態“鳥飛”、“魚戲”,并夾雜了詩人的感受,“覺”、“知”非常細膩、逼真地傳達出詩人面對大好春光時欣喜萬分、輕松愉快的心理感受。尾聯詩人筆鋒一轉,從另一個角度,即雨后天晴這一特定時段寫春天山村里特有的靜謐與潔凈,擴大了春天的內涵,春天不僅生機勃勃,春光無限,而且還有明凈與和諧。
這是一首吟詠春天的詩,以詩人特有的感覺感受春天,以詩人特有的筆觸瞄寫春天,清新自然,生機無限。尤其是第三聯,“鳥飛村覺曙”與孟浩然的詩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春曉》),語意暗合。“魚戲水知春”聯想到蘇試的名句“春江水暖鴨先知”(《惠崇春江晚景》),但不同的是,作者王勃從詩人的感受寫起,流露出詩人內心的驚喜意外,而蘇軾的詩句卻是從鴨的感受寫起,鴨子最先感受到春天江水溫度的變化,詩人只是作純客觀的描述。
另外,詩人采取由面到點,點面結合的寫作手法描寫春天。第一、二聯是面,“東園”、“西堰”、“四鄰”是從地域上寫春滿人間,“連三月”是從時間上寫春光無限。第三聯是點,寫“鳥飛”、“魚戲”,把春意渲染得強烈濃郁、無處不在。
最后一聯即景抒懷,抒發了詩人“何處染囂塵”的出塵脫俗之心態。王勃面對色彩斑斕的春色,看到東園、西堰的花紅柳綠,魚鳥戲春,借“初晴山院里,何處染囂塵”的明凈美景,抒發了自己內心深處長期萌動的超塵出俗、思歸田園的心態。
【王勃《仲春郊外》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唐詩王勃《仲春郊外》翻譯賞析09-21
仲春郊外王勃09-24
王勃古詩《仲春郊外》10-31
王勃《仲春郊外》譯文及鑒賞06-01
王勃《山中》翻譯及賞析11-04
王勃《山中》翻譯與賞析10-12
王勃《春日還郊》翻譯賞析06-27
翻譯并賞析王勃的《滕王閣序》07-08
唐詩王勃《春日還郊》翻譯賞析06-28
王勃《蜀中九日》的賞析及翻譯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