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詩詞鑒賞
《芙蓉樓送辛漸》
作者: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重點字詞解釋
①芙蓉樓原名西北樓,遺址在潤州(今扛蘇鎮(zhèn)江)西北。登臨可以俯瞰長江,遙望江北。這首詩大約作于開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齡當時為江寧(今南京市)丞,辛漸是他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然后在此分手。
賞析鑒賞
“寒雨連江夜人吳”,迷蒙的煙雨籠罩著吳地江天,織成了無邊無際的愁網。夜雨增添了蕭瑟的秋意,也渲染出離別的黯淡氣氛。“連”字和“人”字寫出雨勢的平穩(wěn)連綿,江雨悄然而來的動態(tài)能為人分明地感知,則詩人因離情縈懷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見。但是,這一幅水天相連、浩渺迷茫的吳江夜雨圖,不也展現(xiàn)了一種極其高遠壯闊的境界嗎?
清晨,天色已明,辛漸即將登舟北歸。詩人遙望江北的遠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將隱沒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遼闊的扛面上,進人詩人視野的當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蕩的江水本來是最易引起別情似水的聯(lián)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勝數。然而王昌齡沒有將別愁寄予隨友人遠去的江水,卻將離情凝注在矗立于蒼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為友人回到洛陽,即可與親友相聚,而留在吳地的詩人,卻只能像這孤零零的楚山一樣,佇立在扛畔空望著流水逝去。一個“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線,自然而然牽出了后兩句臨別叮嚀之辭:“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詩人從清澈勰、澄空見底的玉壺中捧出一顆晶亮純潔的冰心以告慰友人,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辭都更能表達他對洛陽親友的深情。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原文、鑒賞09-29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全文及鑒賞10-21
王昌齡 芙蓉樓送辛漸08-30
《芙蓉樓送辛漸》詩歌鑒賞10-04
《芙蓉樓送辛漸》唐詩鑒賞08-05
古詩詞賞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10-06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譯文及釋義09-12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原文及賞析08-23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譯文及賞析07-07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原文及賞析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