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王昌齡《出塞》的解讀及王昌齡生平介紹

時間:2024-11-13 14:25:45 王昌齡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對王昌齡《出塞》的解讀及王昌齡生平介紹

  王昌齡

  作者簡介:

  王昌齡(698757),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進士,授汜水尉。之后又先后擔任過校書郎、江寧令、龍標尉等職,后世稱為王江寧或王龍標。他的詩激昂慷慨,深摯凝練,表現軍隊生活的邊塞詩尤其感人。他特別擅長五言古詩和七言絕句,其中以七言絕句成就為最高。《出塞》、《從軍行》是著名的代表作。今存詩近180首。

  原文: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注釋:

  出塞:古代樂府中的一種軍歌。塞,指邊境上險要的地方。

  關:關塞。

  但使:只要。

  龍城飛將:指漢代名將李廣,勇敢善戰,被匈奴人稱為飛將軍。龍城,即盧龍城,是李廣駐軍的地方,在今河北省盧龍縣。

  不教:不讓,不使。

  胡馬:胡人的兵馬,這里指匈奴的軍隊。胡,古代漢民族對北方少數民族的通稱。

  度:越過。

  陰山:陰山山脈,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南部。漢時匈奴常由此入侵中原。

  今譯:

  依然是秦漢時的明月和邊關,

  萬里出征的將士呵仍未歸還。

  只要漢代的飛將軍李廣還在,

  決不會讓敵人軍隊越過陰山。

  賞析:

  與多數邊塞詩盡力描寫戰爭生活的艱苦險惡不同,這首詩著重表現的,是對敵人的蔑視,是對國家的忠誠,是一種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英雄主義氣概。前兩句寫皎潔的明月和雄偉的城關,既引起了人們對歷史上無數次反侵略戰爭的回憶,又是今天將士們馳騁萬里、浴血奮戰的歷史見證。后兩句用漢代的名將李廣比喻唐代出征守邊的英勇將士,歌頌他們決心奮勇殺敵、不惜為國捐軀的戰斗精神。這首詩由古到今,有深沉的歷史感;場面遼闊,有宏大的空間感。字里行間,充滿了強烈的愛國精神和豪邁的英雄氣概。

  簡評:

  秦時明月漢時關是互文見義,即秦漢時的明月,照著秦漢時的邊關。互文見義是中國古典詩歌常用的一種表達方式,如《木蘭詩》說: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詩人是想告訴我們雄、雌兩兔都是腳撲朔、眼迷離,所以叫人難以辨別。詩歌短小精悍,故時常以此互文見義法來表達。萬里長征人未還,指歷代封建君主們好大喜功,勞師遠征,曠日持久,以至多少征人拋尸萬里荒塞,與故鄉親人永遠訣別。這既是歷史的事實,又是唐代的現實。

  這首詩視野開闊,由秦而漢,由漢而唐,時間縱越千年,空間橫跨萬里,氣象蒼涼雄渾。在對歷史滄桑的慨嘆中,體現著詩人對于時空永恒,人生短暫,以及個人無法主宰自我命運的悲劇;而在歷史與現實的比照與反觀中,更飽蘊著詩人的深沉痛訴:無休止的戰爭啊,使多少征人拋親離鄉,暴尸邊疆。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于是,詩的結尾唱出了千古征人們的一個共同心愿:希望戍邊將帥能像飛將軍李廣那樣英勇善戰,體恤士兵,早日打敗入侵的敵人,讓士兵們回鄉與家人團聚。這種最起碼的愿望中卻體現著詩人對歷史和現實的理性深思,凝聚著無數征人對和平的渴望,對家人的思念,也譴責了那些懦弱無能的領兵將帥。唐人詩歌中時而以秦漢代指現實,對現實做婉言諷喻。這首詩歌的側重點依然落實在現實社會,我們也可以從這個角度理解詩歌中的用典。詩歌語言樸實平淡,絕少雕飾,但由于這是詩人悲天憫人的歷史憂思結撰而成的詩歌語言,故全詩自然通脫,讓人體會到一種天然的悲壯美。全詩體制短小,卻洋溢著縱橫古今的氣魄,明朝李攀龍將這首詩推崇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

  思考:

  這首詩里的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胡馬指什么?陰山又代指什么?教是什么意思?注意:它為什么讀,不讀。

【對王昌齡《出塞》的解讀及王昌齡生平介紹】相關文章:

王昌齡的生平介紹08-09

出塞王昌齡09-13

王昌齡的出塞10-12

王昌齡出塞06-25

王昌齡的生平06-14

王昌齡出塞意思06-04

王昌齡的出塞的意思08-05

《出塞》王昌齡唐詩07-19

賞析王昌齡的《出塞》11-09

王昌齡出塞的意境05-16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欧美一级特黄在线 |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在线一区 | 中文字乱码亚洲∧V日本亚洲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2020 | 亚洲区少妇熟女专区 | 色综合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