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望廬山瀑布中學(xué)詩歌賞析題與答案
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張九齡
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飛下雜樹,灑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
望廬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注:張九齡于唐玄宗時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即宰相),是開元時代的名臣。
試從所描寫的景色、表達的情趣或用字的繁簡的角度,分析比較這兩首詩的不同之處。
參考答案:(1)景色相同,情趣相異
詩人對自然景色觀賞的角度不同,當時的心境不同,感受也就不同,故其詩雖然歌詠的是同一對象,而各自蘊含的感情則相異。張詩主要是在欣賞祖國的壯麗河山,盛贊靈山多秀色,因而,其筆下的瀑布既高遠又多彩,從萬丈高空的重云之間灑落下來,在日光照射之下,成了紅泉,冒出紫煙,燦如彩虹。詩人這時位望通顯,于此詩中噴發(fā)出來的是雍容華貴之氣。李白,狂放不羈,不愿阿諛逢迎,生喜好游覽名山,因而,他遙望廬山瀑布而吟詩,著眼于瀑布的云端飛瀉,力猛氣壯。
(2)繁簡不同,別具一格
張九齡的《湖口望廬山瀑布泉》,詩的描寫角度多,筆墨鋪展,基本屬于繁的一類。此詩多角度描繪廬山瀑布水的遠景,既寫瀑布之高遠,又現(xiàn)其多彩,狀其聲威等。從聽覺、視覺等角度寫,詩形象鮮明。繁而得當,毫無繁冗之弊。
李詩描寫角度單一,筆墨濃縮。基本屬于簡的一類。寥寥幾筆勾勒出了廬山瀑布的高和長,寫出了廬山瀑布的氣勢。簡而有方,以簡見豐,耐人咀嚼。
一言以蔽之,張九齡的《湖口望廬山瀑布泉》與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之二),吟詠的是廬山瀑布同一景點,而描寫角度不同,繁簡有別,情趣相異,別具一格,都給人以藝術(shù)美的享受。
(第一點結(jié)合詩人背景,詩人性格答,意思對即可。第二點答工筆和白描的手法也可。要點各占2分,解析各占2分。語言不順暢適當減分。)
詳解:
位于鄱陽湖、長江之濱的廬山,自古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譽。山上奇景頗多,瀑布便是其中之一。據(jù)周景式《廬山記》①記載,此瀑布在黃龍南數(shù)里,其水出山腹,掛流三四百丈,飛湍于林,出峰表,望之若懸索。如此勝景,極易觸發(fā)詩人的靈感,為之欣然命筆。上錄唐代詩人張九齡的《湖口望廬山瀑布泉》(一作《湖口望廬山瀑布水》)與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二首之二),便是中國古典詩歌中吟詠廬山瀑布的力作。這兩首詩,皆寫廬山瀑布,且皆著眼于遠望,但二者同中有異,異曲同工。
1.景色相同,情趣相異
詩是以抒發(fā)詩人的情感為主的,所謂詩緣情而綺靡②,大凡人之感于事,則必動于情。然后興于嗟嘆,發(fā)于吟詠,而形于歌詩矣③。抒情詩自不必說,即便是山水詩,在模山范水時也往往抒發(fā)出詩人的感情。當然,不同的詩人對自然景色觀賞的角度不同,當時的心境不同,感受也就不同,故其詩雖然歌詠的是同一對象,而各自蘊含的感情則相異。張九齡的《湖口望廬山瀑布泉》與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之二)便是如此。這兩首詩歌詠的是同一種對象廬山瀑布,但由于詩人的地位、個性、心境等不同,詩中所蘊含的情趣也相異。張九齡于唐玄宗時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即宰相),是開元時代的名臣。他佇立于鄱陽湖口,主要是在欣賞祖國的壯麗河山,盛贊靈山多秀色,因而,其筆下的瀑布既高遠又多彩,從萬丈高空的重云之間灑落下來,在日光照射之下,成了紅泉,冒出紫煙,燦如彩虹。詩人這時位望通顯,于此詩中噴發(fā)出來的是雍容華貴之氣。
謫仙李白,狂放不羈,不愿阿諛逢迎,自謂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一生喜好游覽名山,因而,他遙望廬山瀑布而吟詩,著眼于瀑布的云端飛瀉,力猛氣壯,無怪宋代大文豪蘇軾針對徐凝的《廬山瀑布》詩④評述曰: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惟有謫仙詞。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戲徐凝瀑布詩》)。蘇軾的評語雖未免過分,徐凝之作稱不上惡詩,但徐作不如李白之詩思緒飛逸是確實的。李白與張九齡的詠瀑布詩情趣相異也是不言而喻的。
2.繁簡不同,別具一格
此處所謂繁,系指詩的描寫角度多,筆墨鋪展,而簡則指描寫角度單一,筆墨濃縮。二者倘若都能運用得恰到好處,則并無優(yōu)劣之分,正如明代謝榛所說:作詩繁簡各有其宜,譬諸眾星麗天,孤霞捧日,無不可觀⑤ 。張九齡的《湖口望廬山瀑布泉》,基本屬于繁的一類。此詩多角度描繪廬山瀑布水的遠景,既寫瀑布之高遠,又現(xiàn)其多彩,狀其聲威等。詩人將瀑布置身于陽光照耀下的多秀色的靈山這一背景里加以描繪,以萬丈與迢迢明言其高遠,以雜樹與重云襯托其高遠,狀其非凡的氣勢如在目前;以紅泉與紫氛相映襯,凸現(xiàn)其多彩,并以日照虹霓似新穎的比喻既狀其形,又繪其色,使陽光照耀下的多彩瀑布更為具體可感,從而,見其瑰麗的風采;以天清風雨聞狀寫其聲威晴空萬里,遙望瀑布,似可聽到其風雨交加的聲響,其中的聞字頗為切合望之特點,正如明代鐘惺評論此句所說:惟望瀑布,故聞字用得妙。若觀瀑,則境近矣,又何必說聞字?⑥此詩狀寫瀑布,繁而得當,毫無繁冗之弊。
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之二),顯然屬于簡的一類。此詩描寫廬山瀑布,緊扣其雄奇壯麗下筆。首句巧借香爐峰的山勢和峰名,將高聳的山巒比喻為天然的香爐,把盤旋在山巔的霧靄云氣比喻為起自爐中的裊裊輕煙。此句看似與寫瀑布關(guān)系不大,實則頗為有關(guān),這是以廬山勝景之一的香爐峰交代詩中所寫系廬山瀑布,而非其他地方的瀑布。次句以遙看瀑布點明詩題,以掛前川狀寫瀑布之狀。后兩句續(xù)寫之,先以動態(tài)感極強的詞語飛流、直下與數(shù)量短語三千尺直接狀寫奔騰直下、不可抵擋的瀑布,再以新奇的比喻兼夸張的筆法疑是銀河落九天活現(xiàn)出香爐峰前飛流直下的瀑布的神態(tài)。詩中,三千尺與九天寫足了瀑布的長與高,而飛流直下的瀑布與香爐峰飄渺輕盈的紫色云氣相映襯,則使廬山瀑布更顯得雄奇壯麗。此詩狀寫廬山瀑布,簡而有方,以簡見豐,耐人咀嚼。
一言以蔽之,張九齡的《湖口望廬山瀑布泉》與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之二),吟詠的是廬山瀑布同一景點,而描寫角度不同,繁簡有別,情趣相異,別具一格,都給人以藝術(shù)美的享受。
【望廬山瀑布中學(xué)詩歌賞析題與答案】相關(guān)文章:
《望廬山瀑布》閱讀答案及賞析06-23
望廬山瀑布閱讀賞析與答案09-03
李白《望廬山瀑布》閱讀答案及賞析08-07
望廬山瀑布賞析06-20
對李白《望廬山瀑布》與《題西林壁》的賞析10-25
《望廬山瀑布》原文及賞析08-27
《望廬山瀑布》的原文及賞析09-15
望廬山瀑布原文及賞析10-20
《望廬山瀑布》詩意及賞析08-21
望廬山瀑布原文及賞析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