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王維的山居秋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古詩吧,狹義的古詩,是指產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現的近體詩(又名今體詩)相對的一種詩歌體裁。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王維的山居秋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這首詩寫出了清新、幽靜、恬淡、優美的山中秋季的黃昏美景。王維所居輞川別墅在終南山下,故稱山居。一場秋雨過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時近黃昏,日落月出,松林靜而溪水清,浣女歸而漁舟從。如此清秋佳景,風雅情趣,自可令王孫公子流連陶醉,忘懷世事。此詩以一"空"字領起,格韻高潔,為全詩定下一個空靈澄凈的基調。全詩動靜結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靜態,清泉流溢是動態。前四句寫秋山晚景之幽靜,五六句寫浣女漁舟之喧嘩。詩之四聯分別寫感覺、視覺、聽覺、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反襯了當今社會官臣惰,貪,寫出詩人自己高尚情操的寫照,寫出那無憂無慮,表達了作者十分向往這種生活。也表達了作者崇尚恬靜淡泊的田園生活,同不愿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的人生態度。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寫悲傷之意,此詩則屬樂秋之佳作。《增訂評注唐詩正聲》郭云:"色韻清絕。"《唐詩解》:"雅興淡中有致趣。"《唐詩矩》:"右丞本從工麗入,晚歲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唐詩合選詳解》王云翼云:"前是寫山居秋暝之景,后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見。"
這首山水名篇,于詩情畫意之中寄托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詩的中間兩聯同是寫景,而各有側重。頷聯側重寫物,以物芳而明志潔;頸聯側重寫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時,二者又互為補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蓮,可以說都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都是詩人理想境界的環境烘托。
既然詩人是那樣地高潔,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個稱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說:“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本來,《楚辭·招隱士》說:“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詩人的體會恰好相反,他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凈純樸,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所以就決然歸隱了。
這首詩一個重要的藝術手法,是以自然美來表現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表面看來,這首詩只是用“賦”的方法模山范水,對景物作細致感人的刻畫,實際上通篇都是比興。詩人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王維的人生大志也隱藏在字里行間。
拓展:山居秋暝賞析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關鍵詞】
詩詞名句,寫景,四季,秋天,山居
【名句】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出處】
唐,王維《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譯注】
空曠山谷里新雨初歇,傍晚的天氣中有了秋的涼意。明月映照著幽靜的松林,清澈的泉水在碧石上緩緩流過。
【說明】
《山居秋暝》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這首詩寫初秋時節山居所見雨后黃昏的景色,當是王維隱居終南山下輞川別業(別墅)時所作。此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并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以自然美來表現人格美和社會美。
【賞析】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這兩句寫雨后山中之景。“空山”二字點出山中之寂靜。王維似乎特別喜歡用“空山”這個詞語,但在不同的詩里,它所表現的境界也有區別。這兩句側重于表現雨后秋山的空明潔凈,被雨沖洗后的秋山,猶如世外桃源,萬物煥然一新,空氣也變得更加清新;“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鳥鳴澗》)側重于表現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而“空山不見人”則側重于表現山的空寂清泠。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句具體寫山中秋色。月出于東山之上,月華灑在松林之間,世界仿佛移到了水中,空明澄澈,寂靜無聲。山泉清冽,叮咚作響,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宛如一條輕紗迎風飛揚。這兩句寫景一靜一動,靜中有動,動中含靜,如詩如畫,清新自然,毫不著力。
以上四句描寫大自然美景,突出其“靜美”,展現了山村旖旎的風光,表達了詩人對山水的無限依戀之情。
【王維的山居秋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相關文章:
王維 《山居秋暝》08-05
王維的詩山居秋暝05-06
王維《山居秋暝》原文08-08
王維《山居秋暝》賞析08-07
王維山居秋暝賞析08-05
王維《山居秋暝》評析08-09
王維山居秋暝原文及翻譯12-28
王維《山居秋暝》全文及鑒賞07-20
王維《山居秋暝》古詩賞析06-25
王維的《山居秋暝》全詩賞析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