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西施詠評析

時間:2024-07-07 03:22:31 藹媚 王維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王維西施詠評析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古詩吧,狹義的古詩,是指產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現的近體詩(又名今體詩)相對的一種詩歌體裁。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王維西施詠評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西施詠》

  作者:王維

  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

  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注解】:

  1、西施:吳越春秋:越得苧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鄭旦,飾以羅谷,教以容步,三年學成而獻于吳。

  2、傅脂粉:史記:孝惠時,郎侍中皆傅脂粉。

  3、浣紗:環宇記:會稽縣東有西施浣紗石。水經注:浣紗溪在荊州,為夷陵州西北,秋冬之月,水色凈麗。

  4、持謝:奉告。

  5、效顰:莊子:西施病心而顰,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效其顰,富人見之,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彼知美顰而不知顰之所以美。按:顰古作臏。

  6、安可希:怎能希望別人的賞識。

  【韻譯】:

  艷麗的姿色向來為天下器重,美麗的西施怎么能久處低微?

  原先她是越溪的一個浣紗女,后來卻成了吳王宮里的愛妃。

  平賤時難道有什么與眾不同?顯貴了才驚悟她麗質天下稀。

  曾有多少宮女為她搽脂敷粉,她從來也不用自己穿著羅衣。

  君王寵幸她的姿態更加嬌媚,君王憐愛從不計較她的是非。

  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紗的女伴,再不能與她同車去來同車歸。

  奉告那盲目效顰的鄰人東施,光學皺眉而想取寵并非容易!

  【評析】:

  這是一首以美女西施為題材的五古。創作時間應在公元753 年前,一般認為是詩人早期的作品。

  西施、王昭君、貂蟬、楊貴妃號稱古代四大美女。《吳越春秋》和《越絕書》中都有西施的故事。據說她是春秋時期越國有名的美女,本是浙江暨南苧蘿山下的浣紗女。吳越爭霸,越王勾踐兵敗退守會稽,臥薪嘗膽,謀劃反攻。他采納了大夫文種的計謀:給喜好女色的吳王夫差進獻美女,使其耽于玩樂,疏于政事,從而給越國進攻吳國創造機會。美麗的西施被發現,大臣范蠡將其訓練三年之后,獻給吳王。吳王從此為西施所惑,最終吳國被越國所滅。 詩人所處的盛唐時代,在繁華的外衣下隱藏著政治危機:奸邪小人把持朝廷大權,紈绔子弟憑著裙帶關系飛黃騰達,甚至連一些斗雞走狗之徒也得到了君王的恩寵,身價倍增,飛揚跋扈;才俊之士卻屈居下層,無人賞識。王維在其詩中,曾對此作過直截了當的披露:“朱紱誰家子?無乃金張孫。驪駒從白馬,出入銅龍門。問爾何功德?多承明主恩。”而“讀書三十年”的儒生,卻“腰下無尺組”,“一生自窮苦”。

  《西施詠》取材于歷史人物,借古諷今。詩人借西施“朝賤夕貴”,而浣紗同伴中僅她一人命運發生改變,悲嘆人生浮沉全憑際遇的炎涼世態,抒發懷才不遇的不平與感慨;借世人只見顯貴時的西施之美,表達對勢利小人的嘲諷;借“朝為越溪女”的西施“暮作吳宮妃”后的驕縱,譏諷那些由于偶然機遇受到恩寵就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人;借效顰的東施,勸告世人不要為了博取別人賞識而故作姿態,弄巧成拙。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評價此詩“寫盡炎涼人眼界,不為題縛,乃臻斯詣”,所言頗是。

  【點評】:

  這是一首借詠西施以喻為人的詩。“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寫出了人生浮沉、全憑際遇的炎涼世態。詩的開首四句,寫西施有艷麗的姿色,終不能久微。次六句寫西施一旦得到君王寵愛,就身價百倍。末了四句寫姿色太差者,想效顰西施是不自量力。語雖淺顯,寓意深刻。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說:“寫盡炎涼人眼界,不為題縛,乃臻斯詣。”此言頗是。由此想想現實中的很多人和事,不也與此相同嗎?有的人本來平平,只因為有了一個好的職位,或一朝權在手,就不可一世,趾高氣揚,好象比別人有多了不起似的。有的人雖然有一些能耐,可惜沒有那樣的機遇,所以只好過你自己的普通生活。無論是求官爭位,還是追名

  逐利,都各有自己不被外人知道的條件、渠道和手段,甚至是密而不宣的招數。外人所能看到或知道的情況,往往是表面現象。你學著別人也送禮送錢,卻不一定能得到權位。很多人留了一輩子長頭發,到末了也當不了真正的藝術大師。再鐵桿的粉絲也僅僅是個粉絲而已,如果不實實在在地下苦功學習奮斗,永遠也成不了名家。身上載滿金銀手飾,也不見得就是一個大富翁。鼻梁上架上眼鏡,天天夾著文件包就一定是作家文人嗎?因此,做人絕不能不顧實際盲目效仿,步人后塵。車有車路,馬有馬路,每個人都有自己所應當走的路。別人的路讓別人走去吧!自己把自己的路走好就可以了。

  【作者介紹】

  王維(693或694或701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永濟)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畫家。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于唐玄宗開元初年中進士第,開元九年(721年)為太樂丞。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天寶年間,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后,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精通詩書音畫,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因篤誠奉佛,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后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存詩約400首。北宋蘇軾評云:“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藝術風格

  王維的詩,常用五律和五絕的形式,篇幅短小,語言精美,音節較為舒緩,用以表現幽靜的山水和詩人恬適的心情,尤為相宜。人們常用“詩中有畫”來評論王維的詩作,這的確概括了王維詩歌的藝術特色。王維的山水田園詩作很多,大多具有這種詩情畫意融合的特征。所謂“詩中有畫”,就是指高度的形象性,即用語言描繪出一幅仿佛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活圖畫。

  王維山水田園詩的畫意美,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層次美。王維的山水田園詩巧妙地運用了藝術構圖手法,在諸多詩歌中均得到了體現。例如《終南山》,詩人首先運用夸張的手法描繪了終南山的大輪,而這一輪廓只可遠觀,卻不可近視,不然將使終南山喪失云霧繚繞的神秘美感;然后詩人身處終南山中,描繪了仿佛走在云端的景象;接著詩人又置身于終南山中,眺望遠處景色已經發生了變化,陽光照射下若隱若現的景象盡收眼底;最后詩人筆鋒急轉去找尋投宿的居所,并找尋到對岸山間樵夫的身影。詩人與樵夫的出現,與終南山形成鮮明的對比,進而烘托出詩作的層次美。另一方面是色彩美。王維深知色彩的奧妙,用于創新,不為文體、題材所拘泥,吸納前人的經驗,大膽創新。例如《積雨輞川莊作》,詩人將大片濃綠的“漠漠”與蔥蔥濃綠的“陰陰”作對比,表現出極強的色彩對比效果。

  王維山水田園詩具有音律美。王維詩歌音律隨著內心態度的轉變而轉變,即不斷由邊塞詩歌的意氣風發轉向山水田園詩的自然幽靜。例如《使至塞上》,通過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實現了對大漠場景恰到好處的描繪,展示了一幅大漠蒼茫浩瀚的景象,同時又仿佛可聽到大漠上空掠過的雁群及長河奔流向前的聲音,波瀾壯闊的景象盡收眼底。又如《山居秋暝》,“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描繪了在明月高照的夜晚,山泉在山石上流滴的動靜結合景象;而緊接著“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的出現,伴隨竹林中傳來的洗衣少女的歡聲笑語,使得山林的清幽被打破,漁舟的劃過也打破了荷塘月色的寧靜,動靜相宜的畫面繪聲繪色。王維山水田園詩歌引入了詩、畫、樂等一系列藝術元素,詩人憑借自身對層次、色彩、音律的巧妙處理,恰到好處地把握住了山水田園風光獨特的自然靈動境界。

  王維山水田園詩還具有禪意美。王維是禪宗的眾多追隨者之一,由于仕途不順,過起隱居生活,信奉佛學,以求淡泊名利,他回歸山野,用身心去感受大自然,形成了超脫自我的人生感悟。禪宗與世無爭的生活情緒、自然詩意的人生哲學啟發了詩人的審美智慧,他的山水田園詩表現出高度的空靈美,流露出禪機哲理思想,并且還凸顯了詩人深厚的文化素養。王維將禪意滲透進詩作中,構建起空明的禪意風格,這同樣是王維對山水田園詩作出的一大貢獻。王維營造出”空”“靜”的意境,重傳神、輕跡象,他創作的各個細節似乎都在服務于完整的境界。例如《鳥鳴澗》,依托對鳥鳴春潤靈動畫面的描繪,彰顯了詩人被大自然意境所陶的高尚情操。又如《竹里館》,表面上看用詞造句平鋪直敘,然而卻通過對“獨坐”“彈琴”“長嘯”與“幽篁”“深林”“明月”等詞語的對照應用,在一片死寂的氛圍中營造出人物一體、空靈寂靜的禪境。王維山水田園詩中浸透著若隱若現的禪機哲理。這是王維山水田園詩的一大美學藝術力。

【王維西施詠評析】相關文章:

王維《西施詠》全文及鑒賞05-24

唐朝詩人王維《西施詠》原文譯文,注釋及賞析04-27

王維《山居秋暝》評析08-09

王維是哪個朝代的,王維的主要作品07-29

《陋室銘》整體評析及分層評析07-26

王維詩集06-07

王維的古詩09-28

王維的詩詞05-28

王維的古詩06-27

王維的詩12-20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一级少妇a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第一在线观看视频 | 日本一道丝袜国产一区高清 | 五月天AV在线资源网 | 一级免费国产视频 | 久久久特色aⅴ片免费观看 午夜在线亚洲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