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杜甫《望岳其三》之南岳衡山
《望岳》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詩文一共三首,分別吟誦泰山,衡山以及華山,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望岳詩三首》之南岳衡山,詩文表達了作者愛國忠君之情。
望岳 其三
杜甫
南岳配朱鳥,秩禮自百王。歘吸領地靈,鴻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則亡。
洎吾隘世網, 行邁越瀟湘。渴日絕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紫蓋獨不朝, 爭長嶫相望。
恭聞魏夫人,羣仙夾翱翔。有時五峯氣,散風如飛霜。
牽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岡。歸來覬命駕,沐浴休玉堂。
三嘆問府主,曷以贊我皇。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注釋
朱鳥:這里指四靈之一的南方朱雀。
秩禮:古代辨上下﹑貴賤之禮。
自百王:從百代以前的帝王開始。自,從……開始。
歘(xū)吸領地靈:指祀岳時迅速吸取天地靈氣。歘,快速。
鴻洞:這里是廣闊之意。
炎方:泛指南方炎熱地區。
邦家:國家。
祀典:祭祀的儀禮。
馨香:這里指燃燒香蠟飄出的香氣。
巡守:天子出行,視察邦國州郡。
有虞(yú):上古有虞部落,這里指古代居民。
洎(jì):到,及。
世網:比喻社會上法律禮教、倫理道德對人的束縛。
行邁:遠行。
瀟湘:瀟水和湘水,指南方之地。
渴日:盡日,終日。
絕壁:極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
漾舟:泛舟。
清光:清亮的光輝。
祝融:指祝融山。
峯(fēng)峯次低昴(mǎo):山峰高聳直觸昴星。這里是夸張的寫法。峯峯:這里是很高之意。昴,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紫蓋:指紫蓋山。
嶫(yè):高聳。
羣仙:群仙,眾仙。
牽迫:很緊迫。
翻譯
傳說南岳有朱雀,從百代以前的帝王開始,就有為岳分上下之禮。在大半廣闊的南方之地祀岳時,迅速吸取天地靈氣。
朝廷對衡山施以祭祀之典,但治理國家在于德政而不是燒香點蠟。巡視地方祭祀南岳,何等寂寥,當年的先人已早離去。
我身受世俗的法禮教德的阻礙,現在終于越瀟湘,來到衡山了。我終日或游走于山崖峻嶺中,或在泛起清光的河上泛舟。
祝融山極為高聳,山頂似乎直觸低處的昴星。但諸峰中唯有紫蓋山與華山不相上下,似與華山爭高。
又聽說以前的魏夫人成仙后與群仙翱翔于華山之空。有時群峰頂上的氣候,刮起的風像飛霜一樣。
走長途的時間很緊,沒有時間拄著杖爬上高崇的山嶺。登完山后,希望立即下山,到休玉堂去洗澡。
多次和郡守對話,問他這怎會有這樣雄偉的衡山?這不得不詠贊我皇了。祭祀用的玉忍耐世間之俗,而用于祭祀,但神會因此而降福人間的。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
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創作背景
杜甫一生好入名山游,著有望岳三首,分別游覽的是泰山、華山和衡山。而這首詩作于大歷四年(769 年)春,是杜甫晚年游玩衡山時創作的。此時杜甫經歷了諸多人生的起伏,國家也處于多事之秋,他將對世事的感慨融入到了對衡山的描寫之中。
作品賞析
起興與寫實結合:“南岳配朱鳥”,表面上看是起興,因為朱雀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南方之神,唐代統治者認定的南岳真形圖也是朱雀,并作為南岳衡山的山徽,同時這一句也具有寫實性。南岳風景 “南岳獨如飛,朱鳥展翅垂云大。四旁各展百十里,環侍主峰如輔佐”,形象地展現了南岳的特點。“鴻洞半炎方” 同樣虛中有實,雖然說南岳彌漫了半個南方屬于夸張,但這種連延不斷的景象只有站在最高峰頂上才能看到,與說東岳 “齊魯青未了” 手法相同。
反映國家現狀:“巡狩何寂寥,有虞今則亡”,通過自有虞氏以來歷代帝王制定的巡狩南岳的禮儀久不施行這一現象,委婉地反映了國家處在多事之秋,皇帝無暇顧及的現實,同時也照應了上文。
描繪山峰氣勢:“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寥寥十字,將衡岳七十二峰的尊卑次第、遠近高低囊括無遺,境界闊大雄奇,生動地寫出了眾峰朝祝融的景象。“紫蓋獨不朝,爭長嶫相望”,一個 “獨” 字,將紫蓋峰昂首不屈的氣概表現得淋漓盡致,且收倒綰前文之功,意謂上文之 “峰峰” 都是朝向祝融,煉字精妙。
營造靈動之景:“有時五峰氣,散風如飛霜”,表現出一種小范圍的靈動、秀美,給人身臨其境之感,“有時” 二字細分時間段,只有長時間觀察某一事物才能有這種感覺。
抒發政治感慨:“三嘆問府主,何以贊我皇”,詩人嘆國無仁政,嘆世無仁君,嘆空有憂國憂民的志士仁人,希望南岳神靈能使皇帝成為堯舜一樣的人。牲玉之薦只是沿襲舊俗,決不能換來國家的祥瑞,因為 “皇天無親,惟德是輔”,神靈只臨有德之邦,只近勤政愛民之君。詩人只能向岳神發出 “神其思降祥” 的祈求,反映出時世的凋敝、國家的衰頹。
此詩寫得雍容肅穆,情思婉約,與之前的望岳詩有很多相異之處。詩作起于祀典,結于祀典,但旨歸不在祀典,作者主要想表達的是效仿堯舜時代施行仁政的思想。
評價
清朝東閣大學士梁詩正《唐宋詩醇》:“華岱二詩,筆意峭拔,各極其變。此詩另辟一格,出以典重。以明德唯馨之意勖勵守土,尤有立言之旨,非徒得郊擅登歌氣象。”
清朝文學家沈德潛:“霞光飄渺,氣象肅穆” 。
【杜甫《望岳其三》之南岳衡山】相關文章:
杜甫《望岳》之南岳衡山09-21
杜甫《望岳 其三》詩文賞析10-19
杜甫《望岳三首·其三》賞析09-24
望岳之杜甫生平簡介11-03
古詩杜甫《望岳》之賞析11-20
杜甫望岳12-04
望岳 杜甫10-08
杜甫 望岳08-16
望岳杜甫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