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閱讀答案
韋應物的《寒食寄京師諸弟》從環境寫起,言“雨中”、“禁火”、“空齋”,極力渲染孤寂凄冷的氛圍,思鄉念親之情已寓其中。
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閱讀答案篇一:
寒食寄京師諸弟
唐·韋應物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①寒食草青青。
[注]①杜陵:在京城長安附近,為詩人的故鄉。
1.詩歌各句之間的關系有“主賓”之說,“主”起支配作用。試結合詩歌內容分析第三句與其他各句之間的關系。(3分)
2.“杜陵寒食草青青”為歷來文人傳誦之筆,試分析其在表情達意方面的特色。(4分)
【答案】
1.第三句為主句,其他三句為賓句。(1分)一、二兩句,寫出寒食禁火,更逢陰雨,獨對春江聽流鶯,渲染了蕭索氣氛、孤獨心境,引出并烘托第三句對諸弟的思念。(1分)最后一句由“想諸弟”而聯想(想象)到故鄉情境,為突出第三句詩人的思念之情服務。(1分)
2.最后一句以景結情(1分,答“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亦可得分),寄思念于故園的寒食景色(1分),更烘托出詩人到對諸弟、對故園的懷念之情(1分),含蓄蘊藉,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
【解析】
1.試題分析:在表面上,這首詩,除第三句抒情外,通篇寫景;而從四句之間的內在聯系看,正是第三句在全詩中居主位,其余三句居賓位,一切雨中空齋、江上流鶯以及杜陵草青之景,都是圍繞第三句而寫的。又說:“詩文俱有主賓。無主之賓,謂之烏合。”這首詩的第三句,如他所說,是“立一主以待賓”。這樣,上下三句就不是烏合的無主之賓,“乃俱有情而相浹洽”。換言之,正因為詩人情深意真,在下筆時把“想諸弟”的情意貫串、融合在全詩之中,就使四句詩相互浹洽,成為一個極其和諧的整體。
2.試題分析:此題主要考查以景結情的表現手法,答題時應該從內容、手法、情感三方面著手分析,三者缺一不可。這首詩,運筆空靈,妙有含蓄,而主要得力于結尾一句。這個結句,就本句說是景中見情,就全篇說是以景結情,收到藏深情于行間、見風韻于篇外的藝術效果。它與王維《山中送別》詩“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句,都取意于《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但王維句是明寫,語意實;這一句是暗點,更顯得蘊藉有味。它既透露了詩人的'歸思,也表達了對諸弟、對故園的懷念。這里,人與地的雙重懷念是交相觸發、融合為一的。
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閱讀答案篇二:
寒食寄京師諸弟
韋應物
雨中禁火空齋冷, 江上流鶯獨坐聽。
把酒看花想諸弟, 杜陵寒食草青青。
[注]①杜陵:在京城長安附近,為詩人的故鄉。
①寒食:舊俗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為“寒食”。寒食不舉火,故稱“禁火”。 ②流鶯:飛行不定的黃鶯。 ③杜陵:地名。在今陜西西安市東南。
(1)結合全詩分析首句中“冷”字的妙處。
(2)這首詩的后兩句在景與情的關系處理上有何獨到之處?請作簡要賞析。(4分)
(3)詩歌各句之間的關系有“主賓”之說,“主”起支配作用。試結合詩歌內容分析第三句與其他各句之間的關系。(3分)
(4)“杜陵寒食草青青”為歷來文人傳誦之筆,試分析其在表情達意方面的特色。(4分)
答案:
(1) “冷”字既寫出了“禁火空齋”而帶來的環境的蕭索清冷,2分;又和下文的“獨坐”“想諸弟”相照應,表現出作者因離家在外和思念故鄉親人而產生的孤獨寂寞,2分。
(2)第三句直接表達“想諸弟”的思鄉之情,1分;結尾一句從本句看情寓景中,從全詩看以景結情,2分;進一步烘托出了“想諸弟”之情,更使人感到情深意遠,1分。 注:學生如答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也算正確。
(3)(3分)第三句為主句,其他三句為賓句。(1分)一、二兩句,寫出寒食禁火,更逢陰雨,獨對春江聽流鶯,渲染了蕭索氣氛、孤獨心 境,引出并烘托第三句對諸弟的思念。(1分)最后一句由“想諸弟”而聯想(想象)到故鄉情境,為突出第三句詩人的思念之情服務。(1分)
(4)(4分)最后一句以景結情(1分,答“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亦可得分),寄思念于故園的寒食景色(1分),更烘托出詩人到對諸弟、對 故園的懷念之情(1分),含蓄蘊藉,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1分)每答對1點得1分,答對3點即可得4分。)
【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寒食寄京師諸弟》韋應物11-15
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10-03
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閱讀訓練及答案10-06
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賞析10-03
《寒食寄京師諸弟》韋應物唐詩鑒賞10-30
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原文翻譯08-26
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翻譯及賞析10-03
《寒食寄京師諸弟韋應物》的詩歌原文及答案12-25
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唐詩原文及鑒賞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