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教學鄉(xiāng)愁教學實錄

時間:2024-10-09 20:51:43 鄉(xiāng)愁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名師教學鄉(xiāng)愁教學實錄

  師:我們今天學習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一首詩《鄉(xiāng)愁》,請大家推薦位朗讀最好的男同學把這首詩讀一讀。(學生推薦,一男生起立朗讀)

名師教學鄉(xiāng)愁教學實錄

  師:讀得不錯,還沒有學習,就讀得這樣,確實讀得好。女同學讀得好的是哪一位? 站起來,給大家讀一讀。(女生讀)

  師:讀得不錯,清楚。也有一定感情,當然,要讀得很好,還要深入讀。

  (教師范讀。掌聲)

  剛才聽了同學讀了兩遍,我讀了遍。你們感覺,在讀這首詩的時候,語調應該是明快的還是深沉的?(生齊答:深沉的。)節(jié)奏應該是急促的還是舒緩的?(生齊答:舒緩的。)語調應該是深沉的,節(jié)奏應該是舒緩的!(板書“語調深沉節(jié)奏:舒緩”)

  為了幫助同學們理解這首詩,我想提幾個問題請大家思考。

  【問題一】

  這首詩共有四個小節(jié),大家覺得它們之間的順序能傍改變嗎?

  生:不可以!

  師:請說說理由。

  生1:這首詩好像是按照從小到大,按時間順序來寫的。

  師:你怎么知道是按時間來寫的?

  生:每小節(jié)的開頭,都有一個時間的標志。“小時候” “長大” “后來啊”“而現(xiàn)在”等標志明顯。

  師:還有沒有理由?

  生2:我覺得是按照把“鄉(xiāng)愁”比喻的事物由小到大排列的:郵票、船票、墳墓、海峽。

  師:作比的事物是由小到大,她發(fā)現(xiàn)這個特點,好像也是存在的。看看還有什么順序?

  生3:我覺得感情方面它是層層遞進的。

  師:它是怎么層層遞進的?

  生.先是對母親的想念,那個時候母親還在人世;然后是對新娘的愛戀。后來是對母親離去的悲痛,我覺得這段也為后面作了鋪墊,借用這段來抒發(fā)感情,因為大陸也是他的母親。從這個角度看,是無法改變順序的。

  師:她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個感情發(fā)展的順序特點。大家同不同意?

  生:同意!

  師:我順便介紹一下余光中。

  他是大陸人,祖籍福建。 21歲離開大陸到臺灣,臺灣大學畢業(yè)又到美國進修,回來之后,先后在臺灣大學和香港大學當教授,從60年代開始寫了很多懷鄉(xiāng)詩,這首詩是70年代寫成的,據(jù)他說,寫這首詩醞釀的時間很長,真正寫的時候只用了20分鐘。原來,第一小節(jié),寫他小時候,讀寄宿小學,不能每天回家,想念母親,母子之思;后來結婚了,到美國進修,當時大概航空不發(fā)達來回坐船,借助船票回家探親,夫妻之戀;后來母親去世了,生死之別;最后,是關懷祖國的統(tǒng)一,是對祖國的情感,感情的升華,從個人的情感升華到對祖國統(tǒng)一的關切,對祖國的眷戀。這一點,他也說過:我后來慢慢意識到。我的鄉(xiāng)愁應該是對包括地理、歷史以及文化內容的整個祖國的眷戀。

  師:同學們的水平很高,回答問題很好!

  【問題二】

  第四節(jié)中“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覺得“淺淺的”用得不好,我想改為“深深的”,好嗎?

  師:請看,我這樣一改就強調了臺灣跟大陸隔離的狀況,大霧贊不贊成?贊成我的舉手(一個也沒有):不贊成的舉手(喲,100% )那你們說說理由,要說服我!

  生1:因為“淺淺”的海峽,比喻可以逾越的一種希望,作者的希望是有一天臺灣可以回歸嘛!

  師:回歸?

  生:臺灣回歸到祖國母親的懷抱!

  師:特別地糾正一下,“回歸祖國懷抱”說法不妥。香港、澳門被外國人占領了,后來回歸到祖國的懷抱。臺灣曾經(jīng)被日本人占領,抗戰(zhàn)勝利后,已經(jīng)回到祖國的懷抱,現(xiàn)在還是中國人在掌權呢,不是外圍人,臺灣與大陸是“統(tǒng)一”同題,不是“回歸”祖國懷抱的問題。明白嗎?這句話說得不妥當。但是,她表達的意思很好,覺得用“淺淺的”,祖國統(tǒng)一就有希望。

  生2:我覺得這是一種反襯方法,前面“小小的” “窄窄的” “矮矮的”都是反襯,“淺淺的”反襯出那一代人對回舊祖國的鄉(xiāng)愁的深度。

  師:用“小小的” “窄窄的” “矮矮的” “淺淺的”反襯作者鄉(xiāng)愁之濃、之深。還有沒有? 你們開始說服我了。確是“淺淺的”好像更好,不僅是跟前面的用詞取得一致。還說明臺灣、大陸本來就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現(xiàn)在的分裂完全是人為的原因造成的。大陸和臺灣一定要統(tǒng)一,一定會統(tǒng)一。

  【問題三】

  我總覺得這首詩表達的意思較為含糊,詩人內心的思想沒有明確地表達出來,我改寫一下,大家評一評怎樣:

  小時候,鄉(xiāng)愁是對母親的思念,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xiāng)愁是對愛人的戀掛。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鄉(xiāng)愁是對親人的哀悼,我在墳墓外頭,母親在墳墓里頭

  而現(xiàn)在。鄉(xiāng)愁是對祖國統(tǒng)一的渴望,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師:怎么樣? 洪老師改得怎么樣?

  眾生:不怎么樣。

  師:我覺得還挺不錯的。那你們說說怎么“不怎樣”?(指后排學生)來,那個同學。

  生l:改過以后,感覺返首詩顯得很淺顯,不像原來那么有韻味,很難得到感情上的共鳴。

  師我覺得我改得不淺顯,還沒有說服我。還有誰說說?

  生2:我覺得原詩表達得更為婉轉,讓讀者更能體會作者深深思念的感情。改寫后,雖然也有感情。但是少了那種耐人尋味的東西。

  生3:余光中用四種事物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而洪老師直接說出對鄉(xiāng)愁的思念,這樣不耐人尋味,意思太直接了。如果用比喻的方法,更能讓讀者深刻地體會到那種思念的情感。

  師:現(xiàn)在差不多能說服我了。他說采光中借用了四個事物,耐人尋味,老師直接說出來了,反而不耐人尋味。

  生4:我說的和他們說的差不多。因為詩本身就是一種韻昧,用直白的手法寫出來就不叫詩了。而且用比喻的手法,會更深刻。

  師:詩歌這種文學作品,是越含蓄、越形象越好,直白就不是詩了,這是詩歌的特點。是的,我的改句太直白了。剛才那個男同學說得挺好,原詩借助了四個具體的事物,來寄托作者的鄉(xiāng)愁。顯得特別的形象,特別含蓄婉轉、耐人尋味,這確實說服我了。

  【問題四】

  還有一個問題:每一段第二句都有一個“是”,把所有的“是”全改為“像”,“鄉(xiāng)愁像一枚小小的郵票” “鄉(xiāng)愁像一張窄窄的船票” “鄉(xiāng)愁像 一方矮矮的墳墓”“鄉(xiāng)愁像一灣淺淺的海峽”行不行?為什么?

  生1:老師上課前說過,作者寫這首詩是醞釀了很長時間寫的,如果改為“像”就感覺作者好像對這種情感不是特別深刻。可實際上,作者是被這種情感困擾了很久的,所以我認為用“是”更好一點。

  師:這個沒有說服我。“是”就深刻,改個“像”就好像不深刻,這個好像沒有道理。誰再說?

  生2:我覺得改為“像”給人置身事外的感覺,用“是”就是把所有的感情都寄托在“郵票上“船票上”墳墓上”和“海峽上”。

  師:也沒有說服我,可能這個問題有點難。大家想想,有時“是”是可以改為“像”的:

  “我是一只小鳥”和“我像一只小鳥”是相通的。“小時候,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鄉(xiāng)愁”跟“郵票”有相似關系嗎?有沒有?有哪些地方相像,是不是個比喻呢? 這里不是比喻,其實是個省略句。應為“小時候,鄉(xiāng)愁是寄托在一張小小的郵票上的”,這里不能改,不是暗喻。注意這一點,大家要朗讀好,作者的感情發(fā)展是有層次的,要讀出這種層次來。

  請剛才這個女同學來讀。

  (女生讀)

  師:不錯,基礎很好,但是還沒有突出出來。特別是第三小節(jié)。(師范讀第三節(jié),并且解說作者很悲傷。師反復吟詠第三節(jié)的“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然后讓學生自己讀全詩,要求放聲讀,各自讀自己的,不要齊讀。)

  師:再讀幾遍,背誦下來,我要檢查。

  師:會背了,請舉手!

  (兩女生分別背誦)

  師:不僅背得準確。而且朗誦得很好。下課。

  【老師說課】

  今天的課,我稱之為“語感教學課”。語感是一種語言修養(yǎng),是對一種話語系統(tǒng)的敏銳感覺。它是在長期規(guī)范的語言感受和語言運用中養(yǎng)成的一種帶有濃厚經(jīng)驗色彩的比較直接迅速的感悟語言的能力。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領域存在著一種怪現(xiàn)象:我們經(jīng)常把語文課教變了昧兒,或者教成了歷史課.或者教成了政治課,或者教成了科普課,唯獨不是語文課,我們都熱心去種別人的田,卻荒了自己的地。這個問題到今天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語感教學的主要手段是實施語感訓練,語感訓練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語感實踐,二是語感分析。語感實踐,就是指導學生感受語言材料和運用語言。也就是要讓學生多讀、多聽、多背、多說、多寫成套的語言,這是語感形成的基礎。但是,僅有語感實踐是不夠的,為了使學生由無意識的自發(fā)狀態(tài)提高到有意識的自覺狀態(tài),個材料等等。語感教學還要注意把握四個“結合”:語感訓練與思想教育結合,與思維訓練結合,與審美陶冶結合,與語言知識傳授結合。

  我今天的課就是按照這一意圖進行的。首先我的課堂重視讀,不但要反復讀,而且還要背。在此基礎上,對語言進行琢磨。這就是語感分析。“四個結合”也有體現(xiàn).不搞架空分析,不是大講一通時代背景,不是大講一通祖國統(tǒng)一,但學生還是感受到了余光中那種熱愛祖國、希望祖國盡早統(tǒng)一這樣一種情感、思想。課堂上我提出的幾個問題,除了第一個問題的“時間順序”比較容易.其他都不容易,需要動動腦筋,這就是與思維訓練的結合。此外,對詩歌的欣賞,讀出美感來就是一種審美:至于語文知識傳授,我今天也傳授了一點——在本詩中“是”不能改為“像”,“是”在這里不是暗喻。

  語感教學要運用多種方法.我們主要運用四種。

  A.美讀感染法。“讀”是語文教學的第一教學法.抓住了讀,就抓住了語文教學的要領。不能把思想情感讀出來。不能把美感讀出來,這樣的語文教學,能說成功嗎?

  B.比較揣摩法。就是“加一加、減一減、調一調、聯(lián)一聯(lián)、換一換、改一改”。采用這些辦法對文本的標點、字詞、句子、段落進行“加、減、調、聯(lián)、換、改”,設置一個參照物,讓學生在比較中體味語言運用的妙處.進而培養(yǎng)語感。今天采用了這個方法。

  C.語境創(chuàng)設法。根據(jù)教學需要,創(chuàng)設特定的言語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以特定的身份“參與”言語活動,從動態(tài)語言中獲得語感。

  D.切己體驗法。在學習課文語言時,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和生活體驗,去體察語言的意蘊、情感和韻味。以培養(yǎng)語感。

【名師教學鄉(xiāng)愁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鄉(xiāng)愁》的教學實錄06-30

《鄉(xiāng)愁》教學實錄07-13

《鄉(xiāng)愁》教學實錄07-26

鄉(xiāng)愁教學實錄06-16

《鄉(xiāng)愁》教學實錄06-27

鄉(xiāng)愁教學實錄06-28

《鄉(xiāng)愁》名師教學10-12

《鄉(xiāng)愁》教學實錄與教學反思06-30

《鄉(xiāng)愁》教學實錄(優(yōu)選)08-27

課文《鄉(xiāng)愁》教學實錄10-15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视频 | 亚洲精品影视免费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不卡 | 在线看不卡日韩AV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不卡片高清 | 亚洲AV综合A国产AV中文 |